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養孩子成了大多數家庭最重的負擔。生活的壓力,讓很多爸媽必須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正因為這樣,爸媽才少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時間。
其實,真正的陪伴是爸媽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是情感的互動,是情感的共鳴,而不僅僅是時間上的付出。
高質量的陪伴並不是隨時隨地隨叫隨到。它講究時間,也講究方法。比如,你可以堅持在每天睡前跟孩子說這2句話,不僅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孩子也會一天比一天更優秀!
1、今天有沒有遇到什麼開心的事情呀?
很多家長只要和孩子聊天,就離不開學習成績的話題:今天課堂上學到什麼知識了?老師講的都聽懂了嗎?什麼時候考試啊?這種低質量的「陪伴」,你還不如不陪。孩子被說教,爸媽不滿意,大人小孩沒有一個人開心。
沒人喜歡被說教,比起正確的「大道理」,孩子其實更加需要你和他的閒聊時間。你可以問問孩子「今天有沒有遇到什麼開心的事情呀?
在這期間,不管孩子說的東西多幼稚,做的事情多可笑,爸媽一定不要居高臨下的「點評」孩子,對孩子的做法指手畫腳。讓孩子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樣一來,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就在你講我聽,你說我感的過程中得到了升溫,兩個人的心也在慢慢靠近。你一定要知道: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學會傾聽,學會感受,學會理解和包容。
2、你想知道爸爸媽媽今天做了什麼,開不開心嗎?
很多家長都覺得小孩子怎麼會懂大人的事情,和他們講,就是在浪費時間。有這樣想法的,我想說大錯特錯。但其實和孩子分享你的工作和心情,不僅能讓孩子理解你的職業,知道你是做什麼的,對未來的職業選擇有個模糊的認知;還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關心爸媽。
當孩子已經能同理感受父母工作的不容易,他就能能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之後就會有同理的行為了。
培養孩子同理心,這樣的行為會讓對方感受到被關注,快速的拉近彼此的距離。所以當孩子能體會他人的感受時,家長可以再進一步啟發孩子:「如果是你,你會希望別人怎麼做呢?」 也可以和孩子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主動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心情,可以很好的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加深與孩子的親密關係;而孩子也會更加信任你,遇到什麼事情,也更願意主動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愛需要表達,被工作纏身的爸爸媽媽,請儘量多留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吧,主動和孩子交流,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不要忽略他們的感受。
一家人甜甜蜜蜜的親子時光,才是孩子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