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在比美國更加傳統的東方,人們對女方求婚怎麼看?3位90後對《青年參考》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衛仕平博士來自安徽,是西北一所985高校的新晉講師。30歲的他稱得上年輕有為,薪酬在當地也較為優厚,不過,醉心學術的他多年來沒談過女友,就直接加入了相親大軍。偶爾,他會在朋友圈裡拿這事自嘲。
衛仕平認為,在一段感情中女方也應該積極主動,否則如何體現男女平等?「(為約會)埋單、買房……為什麼一切都是男人來承擔?」他告訴《青年參考》,自己的理想伴侶是自強自立的類型,不會整天「要求這、要求那」。不過,由於還沒有對象,他對女方求婚這事難以設想。
衛仕平的老同學姚超在北京某中央部委工作,他與女友交往3年,關係穩定,但現實的壓力阻礙了談婚論嫁。「她家是北京的。丈母娘要求(結婚)必須買房。」姚超對《青年參考》說,他的同學、同事裡有不少女性主動追求男性的例子,但女方求婚聞所未聞。「車啊、房啊,這些才是問題。」在姚超看來,求婚儀式很重要,但物質條件由誰來滿足也許更重要。女方單膝跪地、送上戒指,但戒指是男方買的——他認為這樣的「主動」沒什麼意義。
供職於會計師事務所的北京姑娘於莉莉性格豪爽,有些「女漢子」氣質,但她不會考慮求婚,或者說,她從沒想過有這種選項。「我肯定不會找這樣一個男的。」她告訴《青年參考》。
曾留學美國的於莉莉思想開放,她理解女性拋開傳統性別角色、向男性求婚的做法,但暫時無法接受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也沒聽說過身邊有誰是這麼幹的。」於莉莉說,即使自己能接受,也得考慮雙方父母的感受,「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不是自己高興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