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創辦的箴言書院,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匡時濟世之才

2021-01-09 湖南在線

原標題:胡林翼與箴言書院

文丨李華獻

箴言書院,是清代胡林翼創建的。胡林翼(1812-1861),湖南益陽縣泉交河鄉人,字貺生,號潤芝。清道光十六年(1836)中進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侍郎、湘軍將領、湖北巡撫。《清史稿·胡林翼列傳》載:「林翼一生從政、治軍、辦學三不誤,功勳卓著,詔贈總督,入祀賢良祠,諡胡文忠公。」

(胡林翼 資料圖)

早年,胡林翼在長沙城南書院就讀時,就跟窗友曾國藩、左宗棠講:「吾在有生之年,立志要辦一座出類拔萃的書院,為國儲才。」(見《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八)歷年來,創辦箴言書院,一直在胡林翼心中琢磨、規劃、籌備,傾注了他一生的巨大心血,其誠難能可貴。

一、箴言書院選址和布局

(一)擇勝選址

在封建社會,風水的世俗觀點,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擇地、選向、營造中祈福和祈吉利的重要制約因素。書院的創建,深受其影響。清鹹豐三年(1853),胡林翼乘休病在家之機,為書院選址,擇山林勝地,他親自赴桃江、益陽碧雲峰(瑤華山)等名山勝水之地察看,後又請風水先生夏先範勘輿。夏復命曰:「離益陽縣城十五裡,石筍鄉之瑤華山,結陰穴富貴悠久,結陽穴可出詞林。」胡林翼曰:「陰穴已葬吾父,陽穴可為書院。」於是,胡林翼果斷決定,於鹹豐三年(1853)就在此地為箴言書院破土奠基。他親自執鏟,參加了奠基儀式。(見《益陽縣文史資料》第2輯)

胡林翼正在湖北巡撫任上,兼湘軍將領,因忙於從政、治軍,書院破土奠基之後,擱置已達六年之久,至鹹豐九年(1859)六月,他駐軍在湖北武昌英山,一種靈感使喚,覺得修建箴言書院迫在眉睫,不宜再拖。因他是胡達源獨子,無兄弟助力,自己又無暇時間親力而為。於是,他就委託太史陳梅鼐和他自己夫人陶琇姿(原兩江總督陶澍第五女)負責主持修建。並請風水先生夏先範及當地鄉紳汪士鐸、蔣文若、梅英傑、周志圃等人協助。另外,胡林翼在湖北挑選了曾經參加過黃鶴樓、隨州神農炎帝故居重修的30多位民間藝人、建築師和雕刻師,前往湖南益陽參加箴言書院修建。

陳太史和陶琇姿二人臨行前,胡林翼一再囑託:(1)選地:「毋近城市,避器雜也」;(2)「近水道便負籍也」;(3)「距先詹公墓地近,尤愜所懷」。陳太史遵囑,選擇在原奠基地,即益陽石筍鄉小廬山支脈志溪河畔,瑤華山其父墳墓的祠堂旁,興建箴言書院。大體方位:書院坐北朝南,北靠小廬山風景名勝,東面是棋盤石,南面是黃竹坪,西面是石馬潭,乃志溪河(益陽母親河)風景名勝地。這裡古木松竹參天,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是千裡難覓的一片幽靜的錦繡山河。山水奇特,自然風光無限,是文人雅士、學者聚居講習的最佳選地。「遠塵俗之器,聆清幽之勝,鍾名賢之跡,育良才之思」,是胡林翼的辦學心聲,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的高度結合。「重人故覓師,重地故擇勝」是箴言書院對文化的高度追求和辦學特色。

(二)書院房舍布局

胡林翼不僅重視書院環境的選擇,更關注書院建築規劃布局和景觀的建設。早年,他親自赴長沙嶽麓、衡陽石鼓、廬山白鹿洞、登封崇陽書院考察,綜合這著名的四大書院的建築風格、適用性和特色,以及歷代書院所形成的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基本規制,他擇其優而進行開拓。對箴言書院房舍的建築設計、景觀的配套設施布局方案,以及對箴言書院的教學章程、教學內容、管理規章制定等,於鹹豐三年(1853),胡林翼親自擬定好了。他徵求了好友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郭嵩燾等多方人士的意見,集思廣義,反覆修改而定。(見《益陽縣文史資料》第2輯)

鹹豐十年(1860)正月十五元宵節,按照胡林翼親自規劃設計的圖紙,正式動工進行大規模地營造。曾國藩、左宗棠也派來了部分施工技術人員和建築師參與。周圍百姓自動從四面八方湧來幫工。歷時三年,於同治二年(1863)落成。同治四年(1865)正式招生。

該院原有房舍四進(類似四合院),共10棟96間,後增至108間。另外,有庭院48,有廊36,有亭閣6,有曲池4,有石級28。均系傳統的磚瓦木質結構。棟與棟及庭院之間,有過道長廊連成一體,雨雪天不須打傘,也不會踏溼鞋襪,設計精巧適用。有的門窗、庭院、亭閣、廊柱,有清式雕刻彩繪、楹聯匾額、名人字畫、詩文、碑刻,反映出文化層次的不同特點。周圍有高大的黃紅色圍牆環繞。書院建築顯得古色古香、樸實、典雅、幽靜,時稱「三湘第一院」。

第一進為大門。步入大門,牆壁上有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所書《箴言書院記》醒目的三塊大碑刻。門內有寬大的空坪隙地,有魚池,砌以石,植梅柳、樟桂、花草,四季飄香。東列三直齋,可住60人。西列三直齋,可住60人。有塾,司閽居之。西齋之西有大院,有倉庫,有廚,有塾,監院及掌管居之。前有廊,有亭閣,有院,有花壇,有側門。東、西有廁。大門上書有「箴言書院」四個大字(胡林翼書),濃墨重彩,閃閃發光。

第二進為中堂。中堂砌以石。有禮殿。兩旁列直齋四,可住82人。西有橫齋,北向,可住98人。堂前有庭,有門,曰「藝苑儲英」。東有庭,有門,直達宮詹公祠,曰「高山仰止」。東、西均有廁。

第三進為大堂。西有橫齋,可住60人。有庭,有廊,有廁。宮詹公祠下為享堂。東有庭,有廡,4楹,供祭祀,有牲室,有曲院,有曲池,有廚,有湢,有空坪隙地,有花木、翠竹。有亭,有迴廊,達大堂之後。

第四進為先賢祠。南向,地勢高敞。室4楹,中設龕,奉至聖先師神位。前有扉。東西砌石,級高7尺許。旁三房,藏祭器。上為藏書樓,有室10楹,藏古今圖籍。東建宮詹公祠。東西有塾,有迴廊,有亭,有空坪隙地,有曲池,植松桂、翠竹、花草。西建有半學齋,東向,室4楹,中有堂。堂五房,為書室、山長居之。前為庭,庭左右有院,後有長廊,有亭閣,有空坪隙地,有曲池,植松桂、翠竹、花草。左廡四楹,可居僮僕。旁有5室,為廚、為湢,有廁。

大門外有石級,高7尺許。有圓井(舊時學宮前飲水池),泉水清澈冰涼,有如甘露。東西有化字塔4座,相對峙,高10餘丈。左右有寬闊的射圃,有園藝場,植蔬果、松竹、花草。周圍有垣,以石砌之。垣內外有隍(沒有水的城壕),隍兩岸砌以石。整個書院掩映在古木松竹之中,相映成趣。書院佔地面積300餘畝。

二、辦學宗旨

(一)胡林翼創辦箴言書院的主旨,在他致周志圃、夏先範、汪梅村的書信中說:「伏念先光祿(朝廷誥封其父胡達源為光祿大夫,胡林翼本人亦官階至光祿大夫)主持正學,身體力行,為邑人所欽仰,擬行塋高敞,於地旁建立祠堂,外間架迭為書院體勢,購群書於室中,以解決邑人子弟入學讀書之大事。」

(二)胡林翼創辦箴言書院,在於繼承先人的遺志。他在鹹豐十一年(1861)正月,撰《箴言書院後記》中載:「林翼讀先宮詹《弟子箴言》書,謹追述先宮之志,建箴言書院於邑治之南。」他還說,「成德達材,以儲當世之用,是故先宮詹夙昔之所深期。雖林翼德薄,不足遠此,區區之志,未嘗一日已也。」為紀念其父胡達源掌教長沙城南書院時,所著《弟子箴言》十六卷,因取「箴言」二字命名書院之名。

曾國藩在《箴言書院記》中說:「胡達源的《弟子箴言》,雖以勸誡家族子弟『為學』『育才』為目的,但擴而至邑人子弟,取書院名『箴言』是合宜的,是胡林翼繼承先人遺志的標誌。」左宗棠在《箴言書院記》中也說:「俾學於茲者,辯志篤行,儲為良材,各至其用。」

(三)根據當時形勢,胡林翼在《箴言書院後記》中還說:「今自四方盜賊起,疆事日益壞,而俗日益衰,天下擾攘兵革間,而學士殆於廢業。然人不知學,則亂之生將無日可已。將欲天下之亂,終必自正學術,培養人才始。」胡林翼忠於清朝,感到國家急需培養人才的途徑是興學院。《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列傳》載,林翼曰:「國之需才,猶魚之需水,鳥之需林,人之需氣,草木之需土,得之者生,不得則死。」又曰,「國家生賢良忠直之才,當為國愛護之。」故決心籌資辦學。

(四)鹹豐二年(1852),胡林翼給湖廣總督程晴峰的信中說:「清朝吏治腐敗的根源,或造成清朝政治動亂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良才,選人用人不當。整頓吏治,能實現長治久安,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好人才和選拔好人才。軍隊糧餉經常缺乏,給養難以保證。因此,深感理財乏人。」他還說,「理財理政之道,仍以得人為先,得一正士,可抵十萬金。故此,決心籌資辦學之重要。」見《胡林翼書牘》卷六,68頁)

(五)胡林翼是智眼,有名的伯樂。他曾多次給朝廷推薦人才,也體現了他創辦箴言書院的宗旨。他說:「我國之求才,如魚之求水,鳥之求木,人之求氣,口腹之求食,無水無木無氣無食,則一日不安,日即於亡。得水得木得氣得食則生,此理至明,人自不察耳。為此,吾率先身體力行,立志決心創辦箴言書院,要培養出眾多的像左宗棠、李鴻章、李迪安、韓超等德才文武雙全的優秀人才,效力於國家。」(見《胡林翼書牘》卷六)胡林翼曾多次向朝廷推薦這些人士,後來這些人士都成了清朝政府的棟梁之材。

三、教學

(一)教學內容

箴言書院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按照胡林翼生前親自擬定的教學內容和管理方式。他明確了書院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是以孔程朱儒學為主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朱子》《小學》《近思錄》諸書;二是「三禮」,即是《周禮》《儀禮》《禮記》;三是《弟子箴言》,即是胡林翼父親胡達源著作。

箴言書院第一任山長莊受祺,根據胡林翼生前旨意,編寫了《箴言書院學程》,包括經、史、立身、治事、為文五門。而治事一門,就包括了軍事、地輿、政治、農桑四類書目。胡的軍事思想,後來體現《曾胡治兵語錄》一書中。

《曾胡治兵語錄》一書,是曾國藩、胡林翼著,蔡鍔所編,作為雲南新軍官兵培訓教材。蔣介石於1924年,曾先後8次重印,作為黃埔軍官學校重要教材,官兵人手一冊。蔣介石親自作序,他在序言中寫道:「有人統計,中國歷史上的兵書,約有四千部,其中《曾胡治兵語錄》一書,被列入全國十大兵書之首,《孫子兵法》一書排列第二。」他還寫道:「《曾胡治兵語錄》《俾斯麥傳》《曾文正公家書》是書中三寶。」《曾胡治兵語錄》一書,又於199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年中央編譯出版社等,出版多種版本(包括外文版本)。被軍事家尊稱「兵家之祖」。不僅在國內影響巨大,在國際上也享有聲譽。所以,箴言書院選入軍事教材,是適宜和適用的。

胡林翼將他父親胡達源著作《弟子箴言》一書,作為箴言書院主要教材內容之一,並非他私情使然。早在清道光期間,朝廷權臣、大學士、軍機大臣、總裁、總考官穆彰阿,湘籍京官唐鑑,以及兩江總督陶澍,將《弟子箴言》一書,向道光帝推薦,被欽定為清朝政府教科書。被眾儒捧為「聖教」,與朱熹著的《四書集注》並列(見唐鑑《居廷日記》)。因此,湖南及全國各地絕大部分書院,將《弟子箴言》一書,選入重要教材之一。但湘良等人及當代書局曾多次刊印,被搶購一空,流傳甚廣。由《弟子箴言》一書緣起,創建箴言書院,時稱「三湘第一院」。在此,有必要將《弟子箴言》一書,做一簡介。

胡達源(1777—1841),字清甫、雲閣,湖南益陽泉交河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雲南鄉試主考官、貴州學政,官至詹事府少詹事,誥封光祿大夫。史稱他一生「飽讀詩書,精程朱儒學,博通經史,崇奉理學。歷官清要,競競以培植人才,整飭士習為己任。特別是他對晚生弟子善誘循循,力持正學,學者仰之如山鬥」(見清同治《益陽縣誌》卷十四)。《弟子箴言》一書,就是胡達源對自己教學實踐的系統闡述和全面總結。「箴言」,指出儒家的「仁」「義」,這樣崇高的美德,本身就是模範,本身就樹立了個人奉獻的標準,讓後輩受益匪淺。

《弟子箴言》全書十六卷,每卷一個專題,共十六個專題。卷一「奮志氣」,告誡學者,首先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這是必須明確的第一要務。只有遠大的理想堅定,學習才會有目標和方向。持之以恆,鍥而不捨,才能實現理想的目標,達到理想的境界。書中提到《孟子》曰「尚志」。志於仁,仁育萬物矣。志於義,義正萬民矣。居仁由義,體用己全。此士之志也,此大人之事也。反之,如果志不立,則終無成就。

卷二「勤學問」,因為有遠大的志向,只有通過勤學問才能實現。如果學問不勤,不刻苦,懶惰,貪圖安逸,那麼美好的志向,終究是一種空想。書中寫道:「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勤問必須以讀書為根本,讀書又必須以經史為主。「以經史窮理,可得性道之精;以經史論治,可知經濟之大也。」

卷三「正身心」,人只靠一個「修」字和「正」字,心正則身正。身正則家、國、天下無不正矣。正身心是道德的基礎,也是為學的根本。只有心正身修,道德圓滿,志氣、學問乃有進步工夫。否則,心不正,身不修,道德淪喪,「乃獸乃禽」,甚至斷送一生,志氣、學問都無從談起。

卷四「慎言語」,言者心之聲也,心正則言語謹慎求實。他在書中寫道:「一言而造無窮之福,一言而去無窮之害;一言而斷天下之疑,一言而定天下之業,功立當時,名垂不朽。」心不正,則言語狂妄,甚至「一言而壞風俗,一言而損名節;一言發人陰私,一言啟人仇怨。其害甚大,其禍甚速,斷不可狂言也」。

上述四專題,就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才標準。胡達源將其編排在該書的前面,作為全書的總綱和教學的根本,這是很有見地的。從卷五到卷十六,共十二個專題,即篤倫紀、睦族鄰、親君子、遠小人、明禮教、辨義利、崇謙讓、尚節儉、儆驕惰、戒奢侈、擴才識、裕經濟。

前面四個專題是總綱,後面十二個專題是細目,互相關聯,融會貫通,全書形成一個整體。綱舉目張,條理清晰,論述精闢,引經據典,諄諄勸誡,後輩受益無窮。曾國藩評述曰:「《弟子箴言》,自灑掃應對,及天地經綸,百家學術,靡不畢具,甄錄古人嘉言,辭淺而旨深要,餘實嘗而詳讀之,受益可大也。」

湖南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張鐵夫曾撰文說:「清朝後期的大部分中興名臣,都受到《弟子箴言》的教誨及明體適用之學的影響,而成仁成才,胡達源的期望並沒有落空。」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是湖南晚清「三傑」,是全國的「中興名臣」,親自面授胡達源的言行教誨及明體適用之學的影響更深厚。曾國藩在《箴言書院記》中寫道:「國藩以道光戊戌通籍於朝,湘人官京師者多同時輩流,其射策先朝耆年宿望凋散略盡。而少詹事益陽胡達源先生,獨為老師祭酒,鄉之人就而考德稽疑,如幽得燭,眾以無墜。」左宗棠也在《箴言書院碑銘並序》中寫道:「餘遊京師,親公杖履,勖言諄諄,以故人子。」至於胡林翼,他是胡達源的獨子,所受其身傳言教,更不用說了。由此可見,胡達源提倡明體適用之學,即就是經世致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學以致用,並在教學實踐中貫徹實行,的確影響了一大批人。為當時封建制國家培養了一批經邦濟世的人才,其社會效果,遠遠超過了宋代以來的大儒胡安定。

(二)教學要求及學規

胡林翼生前親自製定《箴言書院學規》和《箴言書院志》,現存湖南省圖書館。《箴言書院志》一書,項目凡八:經史、規制、歲用、選士、育才、祭祀、典籍、田畝。胡林翼在制定的規章中強調,書院的山長和齋長,一定要把入院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子弟一樣關心愛護,一定要按教學章程規定的內容施教,嚴要求,不能有半點鬆散和疏忽,責任重如山。要把邑人子弟培養成德才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尖子」,弘揚箴言書院的聲譽、學風和院風。在學風培養中,他主張「崇實而黜華淺」,「使人知務實學」。胡林翼在學規中一再強調「蓋先宮詹之志,推行孔孟程朱五子之儒學」。所謂「程」,是指程頤、程顥二兄弟,二程是朱熹的老師,形成程朱學派,即是「程朱儒學」。胡達源和胡林翼父子,是通過學「程朱儒學」而取士的。

所以,胡林翼在學規中強調,要教好學好「程朱儒學」。他指出,在教學和學習中,要重點弄清什麼是「公私利義」?而公私利義,不但牽涉到正心修身問題,而且關係到治國治民之大事。要達到這一點,必須以《朱子》《小學》《近思錄》諸書為先。他還強調,要教好學好「三禮」。「三禮」是儒家之經典即《周禮》《儀禮》《禮記》。「三禮」之學,「百世不惑」,「均精切不堪」,非學好不可。他還指出,學習務在「道義」,不在「科名」,要求做到「文藝爛熟,詞賦優長」。

從教學的落腳點看,最重要的是在於培養能力。曾國藩云:「《箴言書院》以教之琴瑟鐘鼓,以習其耳;俎豆登降,以習其目;讀書諷誦,以習其口;射御投壺,以習其筋力。」

學生的考試選拔方面,箴言書院除了遵循清朝政府的有關規定外,特別重視對有真才實學的學生的發現和培養。規定「凡有天資高邁,樂於學問,言行敦謹,志期遠大,能貫通一經,精熟三史者;算法、地輿、水利、小學、典制、掌故各有專長者,無論本年是否取課,由山長諭令監院牘呈縣中,來歲免其考試作為正課」。招收學生一般是200人左右。同時還規定「凡言天文者,尚推步禁災祥,言地輿者,重沿革尤重形勢。若忘其實而妄談變異,熒惑人心,遊覽山川,寄懷高尚者,心術不正者不錄」。這些反映出箴言書院崇尚實學,不務虛華的學風和院風。此外,還規定:「胡氏子弟及姻親入院肄業者,仍一例考課,不得照顧,更無特殊。」上述這些,是胡林翼親筆擬章規定的。(見《箴言書院志·選士》第四)

四、箴言書院變遷及培養的人才

箴言書院於清同治四年(1865)正式招生,至1904年,清政府頒布了《欽定學堂章程》,將箴言書院改為校士館。1912年,將校士館改為箴言學校。後又改為益陽縣立第二高等小學,至1921年停辦。抗戰時期,長沙私立育才中學遷至益陽,借書院地址校舍繼續辦學。1954年,益陽縣人民政府在箴言書院舊址,創辦益陽縣第一中學。1994年,更名為益陽市第十一中學,2001年,改名為益陽市箴言中學,授於省級重點中學。

箴言書院近160年以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匡時濟世之人才,如清同治十一年(1873),益陽劉集勳、田蘇琳、龍駒三人同榜登進士,當時在益陽傳為佳話,箴言書院名聲遠播。清末舉人羅德源、周成厚、夏玉忠、賈興元;民國時期著名教授、教育家曾運乾、陳天倪、張德藩等;民主革命烈士劉安邦、國民革命將軍蔡鉅奠、紅軍將領張子清、中共中央原辦公廳副主任、國家檔案局局長、中顧委委員曾三等。培養出成千上萬的三類型人才:一是官至顯位的政界軍界要人;二是以詩文、學識聞名的名流學者、教授;三是卓有政聲的地方官吏。總之,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有用之才,胡林翼的理想並沒有落空。

(作者單位:湖南省地質礦產局)

相關焦點

  • 胡林翼故居與箴言書院
    後來,胡林翼在新建的住宅正門上請人題寫的「宮保第」三個大字,這就是「宮保第」的來歷。鹹豐十一年(1861),胡林翼病逝於武昌。因其對國家貢獻巨大,朝廷撥付專銀用於營建府第。此後,宮保第進行大規模擴建。宮保第整座建築為磚木結構,規模宏大,設計精巧。
  • 新亞書院的創辦:文化教育是民族歷史的生命
    要替文化負責任,便要先把自己培養成完人。要具備中國文化的知識,同時也要了解世界各種文化。要發揚中國文化,也要溝通中西不同的文化。1949年6月,錢穆隨華僑大學遷往香港。入港後,看到許多從大陸來港的青年失業失學,無依無靠,躑躅街頭,心有感觸。於是萌發了在港創辦學校,為青年提供求學機會的念頭。
  • 慢讀丨創辦海南書院的名賢們,都有哪些人?
    明代書院在成化以後,由衰落逐漸興起,各地講學之風蔚起,且多由地方官或地方名賢籌集一筆資金,建築房舍,購置田產,以田租收入做常年經費,於是,一批士大夫便紛紛創建或興復書院,倡導講學之風。王弘誨也歸隱返鄉創辦書院,培養同鄉學子便成為王弘誨後半生的追求。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尚友書院在王弘誨的親力親為下終於建成,成為明代一所著名的書院。
  • 私立學校書院教育為何在宋朝興起?
    形成了著名的白鹿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四大書院。除此以外還有大量民間創辦的書院,據統計宋代書院數量總計達到700多個,培育了大批人才,北宋時期的書院一 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原來是南唐官府辦的學校,有學田,南唐從太學裡挑選出學者,負責教授學問,聚集了不少讀書人。
  • 投資約3億元 金華一中與開發區合作創辦「麗澤書院」
    金華一中校長壽才明和金華經濟開發區智園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劍在合作辦學項目協議書上簽字,標誌著金華一中與金華開發區管委會正式開始聯合創辦麗澤書院。經雙方商議,麗澤書院建設用地擬安排100畝,計劃總投資約3億元人民幣。學校按省一類標準化學校進行規劃建設,其中初中24個班,高中18個班,滿足1700名左右學生全日制寄宿以及與之配套的教職工的教育教學活動。
  • 光明日報國學版:聚焦嶽麓書院
    記者:理學、湘學對嶽麓書院的人才培養產生了什麼影響?  朱漢民:現代學界常常講到的「書院精神」,其實就是書院和理學結合之後才形成的文化現象。宋以後的理學家普遍在書院講過學,許多理學流派是在書院形成的。理學的學術思想、教育理念演變成書院的教育宗旨、教學方法、學規章程等。
  • 胡林翼買官,歷史無恥人不無恥
    徐宗亮在《歸廬譚往錄》卷一中記載:胡林翼「勵志政事,軍興而後益以名節厲世,頗似信國少保」。胡林翼自己,也在給弟弟的信中直言不諱地說:「天下官方,日趨於壞。輸金為吏者,類皆擇其地之善者,以為自肥計。並且在赴任前立誓:「遍謁先塋,誓不取官中一錢自肥以貽前人羞」(梅英傑《胡林翼年譜》卷一)這或許還有人不相信。特別是拿現在一切朝錢看的社會來說,更有人對我們的潤之兄買官是為了建功立業的目的,持懷疑態度。但你的眼光再短淺,也阻擋不了胡林翼的偉大:貴州歷來匪患嚴重,「數百為群,聚散無定,搶劫拒捕」。胡林翼年輕時究心兵略,對軍事素有研究,此時剛好派上用場。
  • 胡林翼母親去算命,先生說:你懷的是龍胎,弄不好還要衝犯天庭
    只不過胡林翼去世的太早,沒有機會看到太平天國滅亡,也沒能分享到勝利的成果,此為憾事也。不過他也得了個「天下第一巡撫」的美譽。胡林翼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所以對於這樣一個人物其出生也必然會有很多奇異的現象,這自古皆然。在他的老家湖南益陽就流傳這麼一個說法。
  • 史學大師錢穆:創辦新亞書院 一生為故國招魂
    信中錢穆寫道,「今日之國運,吾儕從事學術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辭其咎」。短短一句話,可見一代國學大師「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錢穆,字賓四,江蘇無錫人,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其《國史大綱》被公推為中國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亞洲文商學院院長;1950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弦歌不輟,也使我們今天得以撥開時間的迷霧,在嶺南的文化版圖上尋找這樣一位文化宗師的身影。
  • 胡姓(111)|胡林翼:看到英國軍艦橫衝直撞,激憤之下氣急攻心而病逝
    黃勇/文出身在這樣的一個官宦之家,書香門第,加上又是家裡唯一的兒子,胡林翼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清朝經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陶澍,當時赴任川東兵備道,順道回老家探親,路過益陽,見到胡林翼,「驚為偉器」,當下決定把才5歲的女兒陶琇姿(字靜娟)許配給他。9歲時,胡林翼跟隨父親胡達源到了京城,開始接觸性理之書。胡林翼19歲時,與陶琇姿完婚。
  • 藏書樓、書院與中國文人的書房(上)
    現如今雖然不再從事圖書館工作,但讀書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再忙碌,也要讀兩個小時書才入睡。鐵琴銅劍樓之藏書,經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民國、新中國,給後人留下了較為完整的藏書,是中國歷史上頗為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解放後,該藏書樓由國家接管。後來,國家為褒揚瞿氏世代愛書、藏書、護書、獻書的事跡,命名為鐵琴銅劍樓紀念館,於1991年正式對外開放。
  • 嶽麓書院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什麼意思?
    意思的轉換是否從嶽麓書院開始的呢?這個還得找更多的資料考據才成。下聯「於斯為盛」 出自《論語·泰伯》: 「 唐虞之際, 於斯為盛」 。於同於,對聯一直是書寫為於,在的意思; 斯, 這裡。02「於斯為盛」,到底有多盛?嶽麓書院位於長沙嶽麓山下,其峰為南嶽衡山之餘脈,所以名為嶽麓。
  • 陳先樞:胡林翼野史十六則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胡林翼野史十六則&nbsp&nbsp&nbsp&nbsp胡林翼起名之由來
  • 地方名流的講習所,國家棟梁的集散地。中國傳統教育機構——書院
    一提起書院,大家印象裡的是一個嚴肅的老頭,在教幾個調皮的孩子背誦《論語》等,時不時地用戒尺進行懲戒。這些都是影視劇裡文學再創作,與現實的書院極不相像。書院,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實行後的產物,為歷代封建王朝聚賢納才。同時也是各種思想、流派得以傳播、發展的場所。
  • 鵝峰書院創辦於宋代,比溫州最早的東山書院還早數十年 松山《鵝峰...
    據《溫州市志》(卷八十五·教育·古代教育·2462頁)記載:「《鵝峰書院》在橋墩松山,創辦於宋鹹平(約988—1003)年間。」  橋墩地處偏僻,宋代時為何有人創辦《鵝峰書院》呢?且時間比溫州最早的《東山書院》還早數十年。
  • 書院的興盛【2018年東北師範大學相關真題】
    正如南宋學者呂祖謙在《鹿洞書院記》中所稱:國初斯民,新脫五季鋒鏑之厄,學者尚寡,海內向平,文風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閒曠以講授,大率多至數十百人。嵩陽、嶽麓、睢陽及此洞為尤著,天下所謂四書院者也。書院的興起,一方面滿足了廣大士子讀書求學的願望;另一方面,也緩解了朝廷尚文治而又教力不足的矛盾,為朝廷培養了大批文治人材,因而尤得政府的贊助和鼓勵。
  • 「行遠書院」拍了拍你,並申請添加你為好友!
    書院的學生將通過課程學習、反思討論、生活訓練、書院活動,調動求知慾望,拓展胸襟視野,強化問題意識,增強以宏觀的思維分析問題、以微觀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能登高望遠,又能探幽入微,打造「厚基礎」的自學根基,提升「寬口徑」的從業能力,養成「深識見」的思維自省,以期發掘自我,進而造福國家和社會。
  • 新亞書院記遊(作者:張來春)
    新亞書院由錢穆、唐君毅、張丕介及一群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於1949年創立,當時名為亞洲文商學院,後於1950年3月改組並易名為新亞書院。其教育宗旨在於「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旁採西歐大學導師制度,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溝通世界中西文化,為人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途」。新亞書院校訓為「誠明」,語出《中庸》。
  • 新亞書院記遊
    新亞書院由錢穆、唐君毅、張丕介及一群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於1949年創立,當時名為亞洲文商學院,後於1950年3月改組並易名為新亞書院。其教育宗旨在於「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旁採西歐大學導師制度,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溝通世界中西文化,為人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途」。新亞書院校訓為「誠明」,語出《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