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瑞安市企業家協會組織我市50多家企業相關負責人赴倍發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倍發來)和浙江科爾泵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爾泵業)參加「學標杆、促升級」活動,通過企業間的互看互幫互學,推動企業提質升級。
活動中,企業家們仔細了解了科爾泵業和倍發來的生產、管理等相關情況。這兩家公司的技術創新模式和企業文化拓展了大家的眼界,他們紛紛表示此行受益匪淺。
【樹標杆篇】
倍發來:
「危機」下快速轉型,針織行業跨界至機器人行業
一走進倍發來公司的展示大廳,一行人就被現場擺放的十來臺工業機器人吸引。這些工業機器人按照預先設定程序,有條不紊的來迴轉動,其中有焊接機器人、衝壓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等。
「倍發來不是一家生產襪子、鞋面的企業麼,為什麼展廳裡的主打產品都是工業機器人呢?」大家一肚子的疑問。這個疑問在倍發來董事長黃華飛的介紹下,慢慢得到了解答,隨著疑問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家滿滿的敬佩。
倍發來原是一家集棉襪研發、設計、生產與營銷為一體的現代化生產企業,是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倍發來外貿的佔比高達95%,主要出口俄羅斯、波蘭、烏克蘭和義大利等國家。「現在國外的疫情頗為嚴重,外貿訂單減少,這對公司來說,是極大的打擊。」黃華飛說,原本企業內銷的份額就極少,且國內線上線下的襪子市場也相對飽和,一下子很難有突破。
東方不亮西方亮。倍發來在2019年年底收購了一家生產工業機器人的企業,成立了歡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黃華飛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雖然跨行業經營有一定的難度,但工業機器人是今後發展的大勢,發展前景可期。」
據介紹,倍發來收購的工業機器人是歡顏品牌機器人。創辦於2014年的歡顏機器人,自從誕生開始就與眾不同,進行精準戰略定位,著力於服務中小企業:追求好用又便宜,追求極致的性能價格比。因此,短短數年時間,其迅速崛起為國產工業機器人新銳,獲最具投資價值企業、中國機器人行業最具成長力企業獎諸多獎項。2018年其焊接機器人生產銷售(包括OEM貼牌代工)出貨量佔國產品牌約70%市場份額,並出口到東南亞、歐洲、南美等市場,其搬運機器人和衝壓機器人也穩步前進。
黃華飛介紹,歡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現更名為雲華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憑藉尖端科技力量,研發、生產、銷售工業機器人,為廣大用戶提供焊接、切割、打磨、噴繪、組裝、搬運、衝壓等各種不同功能的工業機器人,以及相應的成套解決方案;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RV減速機」,攻破430多個製造難點,並已實現國產RV減速機量產。
今年7月,歡顏品牌機器人溫州總經銷商——溫州攬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瑞安成立,攬月致力於為中小型製造企業提高自動化水平,降低人工及綜合生產成本,努力實現「無人化工廠」。讓每個工廠都用上機器人,為用戶和社會創造價值是攬月公司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動力。
據了解,成立4個多月來,溫州攬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已和20多家企業達成銷售意向,出售工業機器人五六十臺。「工業機器人可以優先運用在對工人不太友好的生產環節,比如焊接、搬運等工序,它們的運用可以克服惡劣環境對生產的影響,減少人工的使用,保障工人的安全。」黃華飛說,如果說過去部分企業自動化、智能化的投入持觀望態度,那麼疫情發生後,加快機器換人步伐成了更多企業家的共識。
科爾泵業:
40年堅守泵閥業,老企業有新技術新突破
「科爾泵業的廠房有點舊,是一家老企業,不過科爾泵業夠專注,專注做離心泵產品,也足夠創新,近三年新產品開發21項,科技成果轉化20項。」在參觀科爾泵業的過程中,該公司董事長李作俊做了如此的總結,在場的企業家們亦深以為然。
說科爾泵業是一家老企業,是因為他們創建於1981年,迄今將近40年。據了解,科爾泵業主要從事石油化工泵的設計、開發與製造,是大功率石油、化工、電力等工業用泵的專業生產單位,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
說科爾泵業夠專注,是因為他們成立至今,一直專注於生產離心泵。在現場,李作俊還打了個比方。他說,「科爾泵業要做的是在1米寬的地方掘地100米,做精做深。」
科爾泵業的產品廣泛應用於油田高壓注水和集輸、煉化企業用的延遲焦化、常減壓、加氫精制、加氫裂化、催化裂化、連續重整、聚丙稀等裝置,熱電廠的鍋爐給水,鋼鐵企業的高壓除磷和海水淡化等領域。1997年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於2012年通過美國石油學會API Q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產品要做精做深,就需要技術的支撐。「新」正是科爾泵業的特點之一。近三年投入研發2000萬元,新產品開發21項,科技成果轉化20項。近年來,通過省級新產品鑑定13項,其中6項新產品技術水平均達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他們的團隊被評為溫州市重點企業創新團隊,研發的多項產品替代進口,為石油、化工工業用泵實現國產化做出了貢獻。
近年來,科爾泵業通過獲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1項,「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項,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省級科技創新項目(省重大專項)3項,省級裝備製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3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溫州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自主智慧財產權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62項,參與完成全國泵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編寫標準2項,參與完成泵行業標準編寫3項。
另外,科爾泵業建有省級重工特種泵研究院及4000KW水泵測試中心。與中國科學院熱物理所、浙江大學、石油大學等長期技術合作,建立了浙江大學化工機械研究生實習基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學生實習基地。與浙大合作設立軍民融合科創中心,並長期保持與江蘇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院校開展各項科技創新項目、人才培育方面的合作。
人才梯隊的建設,是科爾泵業能長期實現技術創新的「法寶」之一。據介紹,科爾泵業成為我市首家溫州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的企業,現有職工201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科技人員共65人,佔職工總數31%,其中具有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6人,博士研究生2人,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其研發人員專業包含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水力機械、機電一體化等。科爾重工特種泵研究院於2015年被認定為浙江省企業研究院,同年設立了省級博士後工作站,引進多名研究流體設計方向專業的博士後駐入企業,進行泵類新產品設計與研發。
【促升級篇】
活動中,企業家們參觀了科爾泵業和倍發來的生產車間,仔細了解了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等相關情況。這兩家公司的經營理念和技術創新模式、企業文化等大大拓展了大家的眼界,企業家們各有各的視點,各有各的收穫……
市機械電子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傳勤:
RV減速器技術上的難題一直阻礙著工業機器人產量上的突破,嚴重製約著中國自動化行業的發展。倍發來從襪業跨行進入機器人行業,並且能實現RV減速器量產,這很了不起。
目前,工業機器人在製造業行業中的應用可謂十分廣泛。很多企業也在建設智能工廠,推進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升級,通過引入智能化生產線與智能協作機器人,實現人機協作、自動化柔性組裝、工序間物流自動傳遞等,但日本和歐洲企業品牌佔領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對智能製造的重視和扶持,湧現數千家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但是像倍發來這樣擁有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企業偏少。因此,倍發來的此次轉型值得期待。
浙江奔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繼業:
九期「學標杆 促升級」活動,我參與了七期,每期都有所收穫。今天參觀的兩家企業各有各的特點。倍發來拓展了新的產業——工業機器人。來參觀前,我還以為他們是小打小鬧的跟風行為,沒想到他們居然做得這麼大、這麼好。RV減速器更是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大大降低了國內企業的應用成本,工業機器人大有可為,倍發來的前景可期。科爾泵業則底蘊深厚,它完美闡釋了何為工匠精神,獲得省級裝備製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的產品就有3項,老企業有新發展,很讓人高興,也值得大家學習。
浙江華仕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一星:
我從事的是藥機行業,醫藥工業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保障,智能化、智慧化也正在成為其未來的趨勢。
在此背景下,藥機行業已經有很多企業意識到自動化、智能化的重要性,開始引進信息化的手段,作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與藥品質量安全的有效途徑。期待今後能將工業機器人加入到自己企業的生產過程當中,比如,檢測機器人、灌裝機器人、無菌轉運機器人等,以此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倍發來的工業機器人有著價格和售後服務及時的雙重優勢,希望今後有機會與瑞安本地的機器人廠家合作。
科爾泵業的產品與生產過程與華仕力差別較大,但是其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所有企業都需要學習的。華仕力也一樣,要學習這種精神,提高設備的技術含量,使我國藥品生產技術能躋身於國際先進水平。
浙江通力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專員鄭作鵬:
我覺得倍發來的企業領頭人黃總很有市場前瞻性,90年代開拓市場前往俄羅斯賺到第一桶金。現在又發現新市場,涉足智能化裝備行業。當前,人口紅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人才結構矛盾等問題正在成為困擾製造業企業發展的難題。為解決用工問題,一些製造業企業開始發力智能製造,建設智慧工廠,通過引入工業機器人來解決用工短缺和成本上升問題。就我市而言,今年市經信局也在大力推廣智能化改造,工業機器人將迎來智能化改造新機遇。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科爾泵業擁有省級企業研究院,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裝備製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3項,這些成果正是科爾泵業不斷創新帶來的,相信科爾泵業一定能繼續做大做強。
五洲汽車商貿集團行政副總瞿瑞津:
感謝瑞安企業家協會組織的企業參訪活動,每一次活動都讓我有所收穫。此次活動參觀的兩家企業,其企業文化牆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走進倍發來,大廳的背景牆上「倍增發展 共享未來」八個字寓意了倍發來二十多年從傳統襪子行業到機器人製造業的創新、快速、穩步發展。
在科爾泵業,我注意到會議室的牆上滿滿的正能量,特別是會議室進門處的牆上寫著「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以及一艘紅船揚帆起航。紅船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座談會上,科爾泵業董事長李作俊為大家介紹了科爾泵業自創建以來的發展歷程和企業產品、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他謙虛而精彩的介紹引得座談會現場熱烈掌聲頻頻響起。向標杆企業學習,也向標杆企業帶頭人們學習。
瑞安市新力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美聰:
倍發來從做襪子開始創業,到製造機器人,跨行業發展的勇氣和對市場精準把握的眼光讓人欽佩。
機器人自動化是一項快速進步的技術,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工業機器人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變成工廠裡普通的裝置。工業機器人不僅可以克服惡劣環境對生產的影響,減少人工的使用,保障工人的安全,還能夠幫助工廠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保證產品質量。希望倍發來能製造出全自動拆裝汽車玻璃的機器人,那我們公司也就能走向自動化了。
科爾泵業的李作俊董事長,深藏不露,是浙大的碩士生導師。座談會上,他謙虛又不失幽默地傳授自己豐富的經驗,並分享了他們的企業文化。為李作俊董事長點讚,又是一位值得我學習的前輩,又一次收穫滿滿的學習之旅。
短 評
其實一個企業的轉型並不容易,不僅要有良好的管理機制,具備長遠眼光的企業領導者,還要企業文化、外部資源的支持等。倍發來能從襪業轉向機器人行業,並且走的這麼穩當,不免讓人心生敬佩。
在疫情衝擊的特殊環境下,產業格局面臨深度調整,舊有遊戲規則被顛覆,生產和服務流程不斷被重構。企業唯有以全球化視野,想別人所不敢想,敢做別人所不敢做,才能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在轉型以外,將現有產業做精做深,做出自己的創新之路也是企業的發展之道。科爾泵業在這裡也交出了完美的答卷。這一類的互看互幫互學活動,是書本以外的經驗傳授,讓企業家們不出遠門就能學到很多經驗,值得推廣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