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臺灣成為文藝的代名詞,許多年輕人樂此不疲的奔向此地,找尋自己夢的記憶。
對臺灣懷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從何而來呢?
我想大約是從三毛和白先勇的文學世界裡、從羅大佑的聲嘶力竭的歌裡,從風靡大陸的偶像劇和電影裡,我描摹出了臺灣的大致輪廓。
我知道,這個地方,無論如何我都是要去的。因緣際會,這次能夠跟著無邊界旅行和立榮航空的活動來臺灣旅行,去的是之前未曾涉足的南臺灣地區。
行程安排:
Day1:臺南 四草綠色隧道—夕遊出張所—安平老街
Day2:臺南—小琉球 山豬溝—烏鬼洞—龍蝦洞—晚餐BBQ
Day3:小琉球—墾丁 恆春出火—恆春古城—船帆石—鵝鑾鼻公園—墾丁大街
Day4:墾丁—高雄 旗山老街—雙層巴士西子灣線—愛之船
Day5: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鈴鹿賽道樂園(卡丁車體驗)—回程
十一點的飛機從金門直飛臺南,一個小時左右落地。絲毫沒有旅途的勞頓,整個人都是雀躍的。吃完午飯做了短暫的休息,迫不及待地想去揭開蒙在臺南的面紗。
藍的純淨的天空,映襯著白的晃眼的建築,十分抓人眼球,這兒就是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四草綠色隧道也算是臺江國家公園值得一逛的景點,被譽為「臺灣袖珍版亞馬遜河」。由於水位較淺,僅有竹筏能通過,所以又被稱為「竹筏港」,在百餘年前是重要的運輸通道。竹筏港沒落後,因為不受人為破壞,周圍的紅樹林放肆生長,許多招潮蟹、彈塗魚、大白鷺等生物都在這裡繁衍生息。
坐著小船,戴著鬥笠,沿河而下,兩邊虯結的樹木形成一座天然的拱橋,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可算是見島王維所寫「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的實景了。
第一次聽到夕遊出張所,我實在難以想像,這是個什麼地方,名字也太熬口太難讓人窺解其意了。等到了地方,才發現原來是一個院子。夕張取得是「鹽」的日文發音「sio」,加上日文出差意思的出張,結合起來就是夕遊出張所。
院子角落的樹上,掛滿了許願牌,寄託著人們的希望。而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一排排色彩斑斕的鹽,一共366種,剛好對應了一年的365天。按著順序找下來,找到了自己生日那天的彩鹽,並且可以做成小吊飾,據說有驅災避邪的功效。
黃昏時分,周遭的一切都被渲染出溫暖橙黃的色彩,坐在院子裡欣賞夕陽,整個人仿佛都沉靜下來。
安平老街是臺南必打卡的觀光景點,以此為中心,輻射出相當多的景點和美食,除了可以看到大天后宮、安平古堡、安平樹屋、安平古巷等歷史的地點,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獨具創意的咖啡館,也可以嘗到可口的豆花和蝦卷。
這時候,朋友的好處就充分體現了,多個胃就可以品嘗到更多的美食。
在安平老街吃了一路,尚且還有胃容量去福樓餐廳解決晚餐。
吃了晚飯,回到定好的三道門建築文創酒店,不管是裝潢還是服務,整體給人的感覺都十分舒服,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這裡的早餐很好吃,還可以自己點餐,每天都不重樣,不過我們只在這裡住一晚,有點可惜。
如果說臺南從裡到外散發著古樸典雅的歷史韻味的話,那麼小琉球就是從頭到尾極致的浪漫。
到小琉球需要從東港碼頭乘坐20分鐘輪渡,為了早點到,我起床困難症也突然間被治好了。
小琉球是臺灣唯一的珊瑚礁島嶼,花一百元臺幣就可以在小琉球的三個收費景點:美人洞、山豬溝、烏鬼洞遊玩。到了柏之園小琉球民宿,老闆聽說我們是大陸過來這邊的,十分熱情的跟我們介紹遊玩路線,替我們規划行程。來了臺灣,不能體驗一把機車,那也得騎電瓶車過過癮好吧?在民宿租上一輛電動車,開啟了小琉球環島旅程。
山豬溝為沿珊瑚礁地形起伏建成的景點,步道靠著山勢而建,但並不陡峭,走起來還算輕鬆。爬到觀海平臺,海風裹挾著鹹濕的空氣撲面而來,碧空如洗下,各色風景盡收眼底,沙灘上停留著三三倆倆的遊客駐足拾貝。
相比之下,民宿老闆給我們推薦的龍蝦洞甚合我心意。龍蝦洞位於琉球嶼東北方一帶,是波浪沿著海岸較為脆弱的地方不斷侵蝕而產生的海蝕溝景觀,此處的海蝕溝外觀很深,因此每當海浪拍打進龍蝦洞內聲音極其洪亮,潮聲如吼,蔚為壯觀。要想下去跟龍蝦洞合照,必須得過爬吊繩這一關才能抵達。
臺灣真的太乾淨了,沿海公路上一點多餘的灰塵都沒有,很適合騎車拍照,煩惱通通扔在身後。
晚餐在民宿燒烤,老闆提供食材和工具,我們自己動手串烤。目不轉睛的盯著食物,在炭火的烘烤下扭曲翻捲兒,從這冒出的縷縷香氣中,我嗅到了幸福的滋味。仿佛這一刻,我不是匆匆的旅客,而是融入到臺灣的人生煙火氣中,舒適自在。
只在小琉球呆一天,離開竟有些濃濃不舍。
從小琉球坐輪渡回到東港碼頭,去向下一個目的地,墾丁。
去看了傳說中的出火。因為這裡的地底下有十分充足的天然氣,沿著巖層的裂縫冒出地面後,一直燃燒著。
在這座城市,不難看到文藝風十足的民宿沿欣賞街邊文藝清新的民宿,電影《海角七號》的取景地就在恆春古城,隨處取景,隨處成畫,並且美食也很好吃。途經船帆石,其實就是一塊大珊瑚礁石頭,之所以被稱作船帆石,想必是以前為出航的船指引方向的吧。
站在鵝鑾鼻公園可以同時看到三片海,太平洋、巴士海峽和臺灣海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
在海邊嬉戲駐足,一輪又一輪的浪潮拍打在沙灘上,在時間不經意的流逝中,迎來了暮色夕陽,天空被暈染成了大片的血橙色,美得讓人說不出話來。
來到墾丁怎麼可以錯過墾丁的夜市,在這條幾百米的小街上布滿各種小吃,說話聲,笑聲,煎煮烤炸聲混合在一起,多好的一出充滿市井氣息的交響樂。
不覺間,今天已經是來臺灣的第四天了。
高雄的旗山老街,作為早年熱鬧的作物散集地,在原本興盛的糖業沒落後,旗山香蕉就變成這裡的代表性作物。
由於老街開發的早,建築風格迥異,巴洛克建築、土埆厝茅屋、閩南式三合院和四合院房舍等等,融合在一起意外的和諧,因為它們見證了旗山多元的的歷史文化。走進旗山老街,好似能看見昔日繁榮的旗山。
臺灣大巴車最大的特色是每臺車上都有完善的KTV設備,和車上的夥伴們一路高歌猛進,一路歡聲笑語,不必為自己的五音不全羞赧,展示出最真實的自己。從車窗縫中漏出的歌聲沿著臺灣的沿海公路線灑下。 一路盡興,一路被治癒。
來到高雄除了搭乘捷運,輕軌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還能搭著媲美香港英國的雙層觀光巴士玩高雄唷,觀光巴士上層為開放式露天座位,沿途行經高雄最美的高雄港,香蕉碼頭 ,哈碼星鐵道文化園區,駁二大義倉庫及西子灣的西子灣線。
一日票價只要300元,可以自由上下車無限次搭乘,車上就直接可以買票,繞行一圈約40幾分鐘,近距離與高雄這座港都城市親密接觸!
搭乘完高雄開頂雙層觀光巴士之後,也很建議搭乘愛之船遊愛河,用不一樣的角度暢遊高雄。
高雄港區分布著不少高雄的大型公建,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屋頂表演藝術中心,同時也是近年來臺灣最重要的文化項目。設計的關鍵線索之一是高雄的榕樹。
獨木成林,是榕樹的一大特徵,同時榕樹的樹冠舒展而厚實,可遮陽避雨。在高雄,人們每天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榕樹,人們在樹下相遇、交往,這也正是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將正式的展演與非正式的日常活動結合在一起的靈感來源。
最後一天,在鈴鹿賽道樂園,玩了很久都沒玩過的卡丁車,體驗了一把簡易版的「速度與激情」。是時候跟臺灣說再見了。
有人說,不來臺灣,怎麼好意思標榜自己是文藝青年。我不是很願意用文藝這個詞來定義、禁錮臺灣,因為,它在心中遠不止這一面?我對這裡,幾乎是一見鍾情,不僅鍾情於它的如畫風景,更鍾情於它的煙火氣息。
寫到最後的小tips:
A:臺灣不能隨時隨地用支付寶和微信,為了方便,可以在機場提前兌換好臺幣。
B:不想回來變成炭的話,一定一定要做好防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