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財聯社 王海春
境內首批公募REITs(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項目漸行漸近。
近日,上交所一位工作人員在國順論壇•2020復旦不動產金融高峰研討會上表示,「此前全國共有約50個左右項目進行了申報,但申報項目並非最終結果,還要經過評估、答辯等諸多環節進行篩選,目前留下約30個項目。」
上述人士還透露,制度安排上,首批公募REITs項目初步按股權類來設計。
據媒體報導,日前,有不超過30家基金公司參與了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基礎設施REITs項目答辯。而項目能否產生穩定的現金流,成為被關注的焦點之一。
業內預期,如進展順利,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有望看到公募REITs雛形。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首批公募REITs暫沒有商業、辦公類房地產項目,更多聚焦在新基建、倉儲物流、園區開發、能源、交通、信息網絡、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領域。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認為,以基礎設施為內容的REITs將為項目創造一種類似於股權投資的新融資形式,使基礎設施投資更容易為散戶投資者所接受, 也將成為地方政府回收早期投資的一種渠道。
「基礎設施房地產投資信託產品很適合可產生穩定收入的項目,不過這些項目在中國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只佔少數。」惠譽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這一新工具是一種補充,而並非主流的融資解決辦法。
對於公募REITs而言,今年可謂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
4月30日,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境內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正式起步;8月7日,證監會發布實施《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9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雙雙發布公募REITs業務相關配套文件的公開徵求意見稿,用以規範交易所基礎設施基金份額發售、上市、交易、收購、信息披露及退市等行為。
一家大型房企商管公司高層認為,雖然首批公募REITs較少涉及商業房地產,但公募REITs的破冰,有望為存量時代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考慮到公募REITs需要較為穩定的收益,優質基礎設施項目比較適合這些條件,因此首批公募REITs才選擇這類項目進行試點。」上述大型房企商管公司高層說。
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春在國順論壇上表示,隨著國內房地產正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權益屬性公募REITs,未來將成為投資界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公募REITs的試點,將高度關注項目質量,能入圍的選擇標準相當高。試點項目落地後,將形成良好示範效應,未來公募REITs的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崔春說。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錢世政指出,通過資產證券化,REITs直接將資金融通到房企,是對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的補充。是房地產產業走向成熟的必然選擇。
「此外,引入REITs有助於分散和降低系統性風險,可以避免單一融通體系下相關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硬衝擊,提高房地產業化解當期的系統風險能力,提高金融體系的安全性。」錢世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