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位於重慶市合川區東南半島的釣魚城,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古戰場遺蹟。5月11日上午,「釣魚城中國名家筆會」的與會詩人、評論家、學者和媒體嘉賓,還到釣魚城古戰場遺址、範家堰考古發掘遺址採風,詳細了解釣魚城的歷史,考古現狀,遺址研究。尤其是參與釣魚城考古工程的專家袁東山的介紹,讓大家聽得非常投入,之後紛紛表示自己對釣魚城保衛戰的認識,更加具體,更加有血有肉。邱正倫說,聽了解說「感覺石頭有了呼吸,有了疼痛感。仿佛眼前的一切,都獲得了生命。」葉延濱說,聽了專家的講解發現,「此前我們對釣魚城的概念都顯得很小。現在詳細了解後才發現,它是完整的防禦體系。這樣很多疑問都消解了。」
吉狄馬加
此次「釣魚城中國名家筆會」共有四項活動,除「《釣魚城》長詩研討會」之外,「名家釣魚城古戰場遺址採風創作」,還有「名家進校園」講座、「江山如畫——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詩歌朗誦會等活動。5月11日上午,「名家進校園」講座活動,由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評論家何言宏,為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學生帶來一場名為「中國新詩的最新轉型」的學術講座。
邱正倫
生活和歷史給長篇敘事詩留下了寬闊的平臺,詩並不只是屬於抒情短章。翻開詩史,可以輕易地發現,從古代的杜甫、白居易,到現代詩人艾青,優秀的詩人除卻寫出了膾炙人口的短詩,也毫無例外地總是擁有敘事長卷。在當下時代,長詩寫作的精神向度是怎樣的?在梁平的學術主持下,葉延濱、王本朝、唐曉渡、霍俊明、何言宏、蔣登科、邱正倫、張德明、劉笑偉、姜念光、鄧凱、宗仁發、尚仲敏、李鋼、李瑾、熊焱等,以《釣魚城》為核心,分享了他們各自的思考。作為資深詩人、評論家,吉狄馬加為研討會進行了總結式評論。
當代長詩該怎麼寫,大家也進行了探討。吉狄馬加認為,現在的長詩寫作,非常活躍。由於敘事文學的具體分工,現代人已經沒有必要再去像歷史上歌德寫《浮士德 》,但丁寫《神曲》那些的寫法去寫長詩。他還提到,長詩的寫作最大的難度是結構,而趙曉夢已經做出了很好的嘗試。吉狄馬加對研討會進行了總結。 並提到,長詩都是需要不斷地修改,希望趙曉夢在聽到大家的分析後,能把這首詩,不斷修改完善。
姜念光
11日晚上,「江山如畫——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詩歌朗誦會,在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舉行,參會的詩人們紛紛登臺朗讀自己的詩作。趙曉夢朗誦了《釣魚城》的片段。詩歌批評家、作家出版社編審唐曉渡,朗誦了自己的詩作《五月的薔薇》,軍旅詩人劉笑偉帶來《一首詩與一座雄關》,《解放軍文藝》主編姜念光朗誦《祖國之夜》,《作家》雜誌主編宗仁發朗誦《即景》,《環球人文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海洲帶來《寫給同袍的遠行詩》,中國作協《詩刊》主編助理霍俊明《松針是另一種時間》,尚仲敏帶來《大地》,邱正倫朗誦《請給我一首詩的時間》,各有特色。此外,何其芳的《我為少男少女歌唱》,葉延濱的《雄安採風兩章之荷花說》,熊珀的《山海華夏》,梁平的《重慶滿街都是老師》也分別被大學生朗誦。最後,吉狄馬加的最新傑作《大河》——獻給黃河(長詩節選),被大學生們壓軸朗誦。氣氛熱烈。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的大學生們,對詩歌的熱情如火,對詩人們的朗誦,多次報以雷鳴般的掌聲。最後,以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抒發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取得的偉大成績由衷的熱愛與讚嘆,將朗誦會氣氛達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