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助理回憶「夜馳武漢」:鍾老師斷定存在人傳人

2020-12-15 環球時報

(原標題:鍾南山戰疫全記錄 本報今推出首篇日誌—— 夜馳武漢)

本期口述/鍾南山院士助理蘇越明

歲次庚子,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驟然而至。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度出徵。夜馳武漢,進行深度調查;緊急赴京,向總理匯報並向公眾宣布疫情實況;連線前線,遠程會診重症病例;聯手國際病毒專家,探尋破解病毒密碼路徑;一周參加五場國際戰疫「雲會議」,分享中國的治療方案和防控經驗……兩個多月以來,他沒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時間。

他帶領的團隊,也是要麼堅守廣醫一院救治重症患者,要麼在第一時間馳援湖北,接管當地的重症監護室。

鍾南山院士和他的團隊的戰疫故事,正是中國「戰疫史」的一個縮影。很多人試圖通過對他行蹤的梳理,來「腦補」他的戰疫拼圖。

1月18日,他是在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下連夜奔赴武漢的?在武漢的18個小時裡,他和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做了哪些調查?「人傳人」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1月19日,他經歷了怎樣的輾轉奔走?1月20日在北京連線白巖松並宣布「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那天,他的行程表緊密到了何種程度?

「病毒可能通過汙染的糞便及其氣溶膠傳播」是如何發現的?疫情的預測模型是怎樣研發出來的?重症患者的治療方案是如何研究出來的?對於疫情究竟發源於哪裡,他是怎麼看的?

1月18日後的兩個月裡,他出席了多少場新聞發布會?回答了多少個記者提問?他為何數次面對鏡頭流下熱淚?在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他覺得最艱難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他為何會在短短兩個月內瘦了10斤?兩個多月以來,沒有完整地休息過一天的他,是怎樣一種工作狀態?

兩個月來,一直陪伴他輾轉奔波的院士助理蘇越明和一直追隨他披甲伏魔的專家團隊,既是他的戰略戰術的實踐者,也是他一路披荊斬棘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今天的廣州,天色陰冷。廣州人怕冷,街上不少人穿上了羽絨服。珠江上,薄霧籠罩,不如往日的明媚。

鍾老師早上在這片薄霧中走進醫院時,一定還不知道,這一天將會如此輾轉奔襲。

上午11點多,我正在家裡做飯,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打來的。對方直奔主題:武漢疫情緊急,請鍾院士今天無論如何親赴武漢一趟。

潛意識裡,我一直擔心接到這個電話,但又隱約覺得這個電話遲早會來。去年12月以來,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陸續從武漢傳來,鍾老師一直為之憂心忡忡。事實上,包括我們醫院在內,整個廣東都已嚴陣以待。畢竟,17年前的「非典」給我們留下的教訓,實在是太刻骨銘心。

鍾老師正在跟幾位專家討論新冠肺炎疫情。自從1月8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確認新型冠狀病毒是此次疫情的病原之後,「新冠病毒」一直是他們討論中的高頻詞。昨天,鍾老師和黎毅敏教授一起去了深圳三院,那裡新增了一例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黎教授是醫院的黨委書記,也是「抗非」時鐘老師的戰友,如今他們仍然在同一戰壕裡。

他在電話裡聽完我的轉述,沉吟了片刻,說:「下午我還有一個省衛健委的會,明天一早飛過去行不行?」

我馬上致電對方,問能否緩一天。對方的回答是商量一下再回復。等待回復的時間裡,我打開手機查詢當天的飛機航班和高鐵車次,都沒票。

一個小時後,回復電話來了:「我們經過充分討論,還是要請鍾院士務必今天趕到武漢。」

我說:「今天去武漢的飛機票已經沒有了,高鐵連無座票都賣光了。」

電話那頭態度很堅決:「請鍾院士坐高鐵過來,車票我們來聯繫。」

中午12:00,會議結束。鍾老師匆匆走出會議室,邊走邊對我說:「我也接到國家衛健委的電話了,今天必須趕到武漢。」

過了一會兒,他強調了一句:「國家的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國家需要我們去,我們必須今天就去!」

之後是短暫的沉默。但他特意強調的「國家」兩個字,讓我的心猝不及防地被某種東西擊中了,血液在剎那間「倏」地衝到了頭頂。

草草吃完中午飯,鍾老師已經來不及收拾行李,到省衛健委參加會議。下午2:30,我到達鍾老師家裡收拾好他的行李,趕到了省衛健委,靜候會議的結束。那也是一個討論新冠肺炎疫情的會議,專家們警惕而又謹慎地進行各種籌謀。

會議中,我接到了南站工作人員的電話,說可以送我們上武漢的高鐵。我終於放下心來。嗯,上車以後如果能找到一張板凳給鍾老師坐就更好了。

下午4:30,會議結束。我們坐上了直奔南站的車,一路飛馳。我和鍾老師一路無話。只聽鍾老師喃喃自語:2003年非典挺過去了,沒想到17年後又發生這麼大的公共衛生事件。

下午5:30,我們抵達南站。車站裡,人山人海,踏上歸途的人們,滿臉喜悅,幾乎沒有人戴口罩。歡樂的海洋裡,又有多少人知曉已有暗礁深藏?

我們登上了下午5:45發車的G1022次車。列車長幫我們在餐車留了兩個座位。我如釋重負。這比板凳強多了。

一坐下來,鍾老師便打開電腦,開始查閱和整理資料。他工作的時候,思考的時候,都很不喜歡被別人打擾。幸而車上沒有人認出他來。感謝智慧型手機的發明,讓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大家都在安靜地玩手機,車廂裡沒有了綠皮火車時代的那種喧囂和紛擾。

直到晚上8點多,鍾老師才想起要吃飯。我去買了兩份土豆牛肉飯,然後又去補了車票。但過了一會兒,列車長過來說:「鍾院士是為國家趕赴武漢,我們不能收他的飯錢!」儘管我再三推拒,但他還是堅決地把飯錢退給了我。

吃完晚餐,已是晚上9點。鍾老師終於停下來,閉上眼睛,將頭靠在了椅背上。他滿臉倦容,眉頭緊鎖,兩鬢的白髮,在餐車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我心中一動,舉起手機,偷偷拍下了這個畫面,把這一瞬間定格在了2020年1月18日晚上的9點15分。

我知道鍾老師已經很累了。但他從來都不會說。從來。

「眯」了十多分鐘後,鍾老師把電腦推給我,讓我幫他敲下他對疫情的研判。大意有兩點:一是新冠肺炎肯定存在人傳人,因為廣東已有兩個疑似病例,雖然沒有去過武漢,但還是被去過武漢的家人傳染了;二是要重視早發現、早隔離,一定要提醒公眾儘量別去武漢,少出門,少聚集。

晚上10:20,車到武漢。

深夜的武漢街頭,燈火依然璀璨,空氣裡依然飄著熱乾麵的香。這個在我印象中永遠都生猛彪悍的城市,似乎依然活色生香。街上行走的人們,也並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戴口罩的人屈指可數。

冷風襲來,我終於體驗到了傳說中荊楚之地的冬日之冷。寒冷綿密而刺骨。鍾老師穿的還是火車上那件棕色細格西裝外套,裡邊只有一件襯衫。他應該也感覺到了冷,但背仍然挺得很直。

我們和行李一起,被直接載到了武漢會議中心。聽完國家衛健委專家的匯報,回到房間,已近凌晨。鍾老師沒說太多的話,神情有些沉重。情況比他想像的可能更糟?不過我知道,他應該已有心理準備:如果武漢情況控制得很好,怎麼會如此急迫地請他來呢?

明天,鍾老師要跟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的其他成員一起到武漢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市疾控中心實地調查。但願鍾老師能聽到好消息。

明天的武漢,會跟今晚的武漢不一樣嗎?

1月18日

星期六 陰9℃~19℃

廣州

「國家的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國家需要我們去,我們必須今天就去!」

上午11:00

我正在家裡做飯,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打來的。對方直奔主題:武漢疫情緊急,請鍾院士今天無論如何親赴武漢一趟。

中午12:00

上午會議結束,鍾老師匆匆走出會議室,邊走邊對我說:「我也接到國家衛健委的電話了,今天必須趕到武漢。」

下午2:30

我到達鍾老師家裡收拾好他的行李,趕到了省衛健委,靜候會議結束。那也是一個討論新冠肺炎疫情的會議,專家們進行各種討論。

下午4:30

我們坐上了直奔南站的車,一路飛馳。我和鍾老師一路無話。只聽鍾老師喃喃自語:2003年非典挺過去了,沒想到17年後又發生這麼大的公共衛生事件。

下午5:30

我們抵達南站。車站裡人山人海,踏上歸途的人們滿臉喜悅,幾乎沒有人戴口罩。歡樂的海洋裡,又有多少人知曉已有暗礁深藏?

下午5:45

我們登上了G1022次列車。列車長幫我們在餐車留了兩個座位。我如釋重負,這比板凳強多了。

晚上8:00

這時,鍾老師才想起要吃飯。我去買了兩份土豆牛肉飯,然後又去補了車票。但過了一會兒,列車長過來說:「鍾院士是為國家趕赴武漢,我們不能收他的飯錢!」儘管我再三推拒,他還是把飯錢退給了我。

晚上9:15

鍾老師終於停下來,閉上眼睛,將頭靠在了椅背上休息。他滿臉倦容,眉頭緊鎖,兩鬢的白髮,在餐車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我心中一動,舉起手機,偷偷拍下了這個畫面。

晚上10:20

車到武漢。我終於體驗到了傳說中荊楚之地的冬日寒冷。鍾老師穿的還是火車上那件棕色細格西裝外套,裡邊只有一件襯衫。他應該也感覺到了冷,但背仍然挺得很直。

凌晨

我們和行李一起,被直接載到了武漢會議中心。聽完國家衛健委專家的匯報,回到房間已近凌晨。鍾老師沒說太多的話,神情有些沉重。

「一是新冠肺炎肯定存在人傳人,因為廣東已有兩個疑似病例,雖然沒有去過武漢,但還是被去過武漢的家人傳染了;二是要重視早發現、早隔離,一定要提醒公眾儘量別去武漢,少出門,少聚集。」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鍾南山助理回憶「夜馳武漢」:列車長堅決不收飯錢
    本期口述/鍾南山院士助理蘇越明歲次庚子,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驟然而至。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度出徵。夜馳武漢,進行深度調查;緊急赴京,向總理匯報並向公眾宣布疫情實況;連線前線,遠程會診重症病例;聯手國際病毒專家,探尋破解病毒密碼路徑;一周參加五場國際戰疫「雲會議」,分享中國的治療方案和防控經驗……兩個多月以來,他沒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時間。他帶領的團隊,也是要麼堅守廣醫一院救治重症患者,要麼在第一時間馳援湖北,接管當地的重症監護室。
  • 在武漢,得知一名患者疑似感染14名醫護人員後,鍾南山連夜奔赴北京...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度出徵。夜馳武漢,進行深度調查;緊急赴京,向總理匯報並向公眾宣布疫情實況;連線前線,遠程會診重症病例;聯手國際病毒專家,探尋破解病毒密碼的路徑;一周參加五場國際戰疫「雲會議」,分享中國的治療方案和防控經驗……兩個多月以來,他沒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時間。
  • 鍾南山: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野味」,存在人傳人現象
    鍾南山院士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肯定存在人傳人的現象,很可能來自野生動物。當前防控疫情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戴口罩可以預防。鍾南山院士談疫情防治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根據目前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在廣東有2個病例,沒去過武漢,但家人去了武漢後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可以說,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
  • 沈佳欣:敢問鍾南山,您在這次疫情中都做了什麼貢獻?藝人公開質疑鍾...
    文字中質疑鍾南山院士總是出現在鏡頭前,卻壓根沒出現在抗疫前線,沒在武漢待過幾天。還說鍾南山沒研究出什麼東西,還不如板藍根好用。期間,鍾南山院士過度疲勞,38小時沒合眼,出現了發燒等症狀。幸運的是,他得的只是普通肺炎,而自己又是這方面的專家,在家裡隔離治療一周,輸液吃藥,把自己治好了,又回到了一線。17年後的新冠疫情,鍾南山兩次大膽說出「人傳人」的事實,扭轉了抗疫的形勢,拉開了全國抗疫的序幕。
  • 鍾南山:新冠肺炎病人和流感病人要分開,否則人傳人不會停止
    鍾南山:新冠肺炎病人和流感病人要分開,否則人傳人不會停止 方晴、龍錕、黃蓉芳、廖雪明、蘇韻樺/廣州日報微博 2020-02-18
  • 77天前的除夕夜,網友這句留言刷屏:鍾南山說不能動,我們就不動
    編者按從3月30日起,《廣州日報》陸續推出由鍾南山院士助理蘇越明和院士專家團隊口述、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蓉芳撰寫,並由鍾南山院士授權的《南山戰疫日誌》。新花城客戶端開闢「南山戰疫日誌」頻道,集中呈現整部日誌。
  • 鍾南山赴武漢抗疫,買的是無座票!他被安頓在餐車一角…
    這兩天 一張鍾南山的無座車票刷屏 「大家看我手上的這張車票, 就是鍾院士當時逆行去武漢的車票。」
  • 十個鏡頭告訴你:鍾南山是這樣的老師
    但在會上,鍾南山院士說,「這句話,只說了一半。我以為,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也體現了自己。什麼是有意義,社會和集體因你的存在而美好,才叫有意義。」鍾南山說,當醫生的老師有雙重身份,既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人類健康的工程師。
  • 您好,鍾南山老師
    主席的這句話,也是醫生最常講的一句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醫生在治療中常說,一個也不能遺漏。正是有了這一句鏗鏘有力的話,才顯示我們祖國與國外面對生命的不同。」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喻成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但在會上,鍾南山院士說,「這句話,只說了一半。我以為,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也體現了自己!什麼叫有意義,社會和集體因你的存在而美好,才叫有意義。」
  • 鍾南山:無雙國士 醫教雙馨|感念師恩 · 楷模①
    年初  一場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  一位知名疾控專家  夜馳江城,沒有座位  就待在餐車一角閉目養神前一天晚上10點多,他接到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電話,又開始新的新冠肺炎疫情緊急科研任務。  從今年1月至今,鍾南山一直帶領團隊攻關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難題。因為一張夜馳武漢時在餐車閉目養神的照片,因為接受採訪時「肯定存在人傳人」的論斷拉響的警報,繼2003年非典之後,鍾南山又一次披上鎧甲,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 鍾南山:無雙國士 醫教雙馨|感念師恩 · 楷模①
    2020全國教書育人楷模①年初一場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一位知名疾控專家夜馳江城,沒有座位就待在餐車一角閉目養神明明知道毒瘴彌江城前方的路布滿荊棘依然選擇鎧甲披上身只因對這腳下的土地愛得深沉他就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 鍾南山:無雙國士 醫教雙馨 | 感念師恩 · 楷模①
    來源:微言教育2020全國教書育人楷模①年初 一場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 一位知名疾控專家 夜馳江城,沒有座位 就待在餐車一角閉目養神 明明知道毒瘴彌江城 前方的路布滿荊棘 依然選擇鎧甲披上身 只因對這腳下的土地愛得深沉
  • 鍾南山被催睡覺和妻子討價還價:鍾快了,再玩5分鐘
    晚上11點,妻子李少芬一定會催鍾南山睡覺,但他總「討價還價」:「客廳的鐘快了,過5分鐘再睡……」鍾南山說,妻子很少問他一天的工作、生活怎麼樣,「你幹了什麼我都從手機看到了……」網友評論對此,網友聽了之後也表示太可愛了~
  • 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記「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
    鍾南山體會最深的是「生命至上」。  1月18日,疫情暴發初期,鍾南山接到去武漢調研的任務。他拿著無座票匆匆登上去武漢的列車。「讓我去武漢,是國家對我的信任。」鍾南山回憶,1月中旬,深圳已經出現疫情。17日,他到深圳參與3個病人的會診。18日上午開會時,他突然接到馬上趕往武漢的通知。  由於正值春運,當天的機票已經買不到了。
  • 這一刻,鑄成珍貴史料——鍾南山院士的兩張無座火車票
    除此之外,它還傳遞著兩個更重要的信息:無座、補票;身份證號顯示1936,乘車人已經84歲高齡。你肯定已經猜到了,這就是1月18日傍晚,鍾南山院士緊急趕往武漢的車票。你肯定想起了——那張鍾南山院士在高鐵餐車上滿面倦容的照片。
  • 鍾南山回憶「坐餐車去武漢」背後的故事,一句話讓人淚目
    疫情初期,一張鍾南山院士「乘餐車去武漢」的照片曾在網絡上熱傳。照片中,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乘高鐵毅然趕赴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鏡頭記錄下他在高鐵餐車上休息的瞬間。9月23日,鍾南山在廣東作抗疫專題報告時,講述了這張照片背後的故事↓坐餐車趕往武漢「讓我去,是國家對我的信任!」據鍾南山回憶,「我記得1月中旬,深圳已經出現了一些疫情。
  • 鍾南山疫情期間日程表曝光,一個年過八旬的人能有多拼?
    一個年過八旬的人能有多拼?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間,用一言一行給出的答案,讓很多人熱淚盈眶。還記得1月20日晚,鍾南山與白巖松那場萬眾矚目的直播連線嗎?「肯定是有『人傳人』!」「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
  • 鍾南山院士——他就是這樣的人
    1月23日武漢封城前夕,鍾南山院士再一次臨危受命,前往武漢,一錘定音——新冠肺炎具備「人傳人」的特點,並促成了武漢封城這一歷史性決策,使中國避免了新冠肺炎擴大,避免再感染70萬人的防控局面,為後續防治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 76天前,鍾南山這個背影刷屏了!看完眼睛一酸……
    編者按從3月30日起,《廣州日報》陸續推出由鍾南山院士助理蘇越明和院士專家團隊口述、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蓉芳撰寫,並由鍾南山院士授權的《南山戰疫日誌》。新花城客戶端開闢「南山戰疫日誌」頻道,集中呈現整部日誌。
  • 高福一再重申: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現象
    回顧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歷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通過考察提出新冠病毒「人傳人」,是重要的節點性事件。該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1月20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向公眾提出了「人傳人」的判斷。近日,中國疾控中心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高福院士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從來沒說過「沒有人傳人的現象」。他一再重申:「沒有,我從來沒說過不存在人傳人的現象,從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