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5分)
材料一
中華民族繁衍數千年的歷史,也是與疾疫抗爭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能辨別出傷寒、瘧疾、癢疥疾等傳染病,抗擊傳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現,進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揚精神,鼓舞民眾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發生後,本著「天下之務莫大於恤民」的思想,歷代政府會採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救災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流傳疫疾,文宗責成地方官員親自下鄉送藥,向老百姓傳播防治疫病的知識。發生疫病後,歷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須及時如實上報災情,並且對上報災情的時間和內容作了詳細的規定。
——摘編自鄧鐵濤《中國防疫史》等
材料二
1910年,中國東北爆發了規模龐大的鼠疫疫情,並蔓廷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連德博士統管東北各省防疫事宜。伍連德在東北設立防疫局及防疫機關——吉林防疫總局。總局外設31處地方防疫局,為處置疫情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布了《檢疫規則》,包括了疫情報告檢驗、疫區隔離與阻斷交通、強制消毒、疫屍及穢物處理、防疫獎懲及善後措施等。清政府通過報刊等新興媒體力量大力倡導居民食用乾淨食物、飲用衛生水源、定期消毒殺菌、保持環境潔淨。1912年,清政府在瀋陽召開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會議——萬國鼠疫研究會,確定了許多國際通行的防疫準則,為此後的國際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礎。並頒布第一部全國性衛生防疫法規——《民政部擬定防疫章程》,至此,國家層面的公共衛生體系初具維形。當然從整體上看,清政府在醫療衛生方面受制於人才和財力,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極為滯後。
——摘編自餘新忠《中國近代防疫體系的制度構建》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點。(10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與古代防疫措施相比,清末防疫體系有哪些不同,並簡要評價。(15分)
【參考答案】
(1)特點:歷史悠久;政府重視;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政府防治疫病以民本思想為指導;受儒家思想影響;國家抗疫程序制度化。(一點2分,5點10分)
(2)內容:建立專門機構、頒布防疫法律;召開國際會議,吸收國際先進經驗;重視利用報紙等新興媒體(一點2分,三點7分)
評價:有利於保護民眾健康;推動了近代防疫事業的發展;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有助於思想啟蒙及文化傳播;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衛生防疫體系總體發展緩慢。(一點2分,點8分)
更多試題及資料掃描二維碼加入知識星球
更多學習,歡迎加入QQ學習群(僅限學生):
QQ學習群1:534515582(2020年高考歷史學習群)
QQ學習群2:931801232(高中歷史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