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縣域旅遊打出「新花樣」 榆中依託區位優勢打造西北花卉休閒旅遊勝地
青城荷塘
「從今年開始,依託榆中縣自然、交通、生態、農業等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打造全域旅遊花卉產業。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在榆中旅遊的名片上裝點靚麗色彩,把榆中打造成為蜚聲省內外乃至西北一流的花卉休閒旅遊目的地。」
2月20日,記者從榆中縣政府了解到,該縣將借力「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機遇,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一點、兩帶、八區」花卉旅遊景點建設工程。
該工程將以縣城環境美化為核心,輻射周邊,全力實施青城古鎮賞荷花、新營鄉村觀梨花、馬坡田間沐蕓薹(油菜花)、和平園區品牡丹的旅遊花卉產業建設工作,通過區域資源整合、產業深度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等措施,高起點、高品位、高水準地打造全域旅遊花卉產業,形成核心帶動、輻射周邊、各具特色的旅遊花卉產業。
「一點兩帶」樂遊工程
「一點」:以市民廣場為核心,通過與農林科研院校(所)及知名園林設計公司聯繫溝通,在市民廣場輻射栽植金魚草、金盞菊、雞冠花、萬壽菊、三色堇、孔雀草、福祿考、百日草、風信子等花卉打造花海明珠、七彩鳳凰等體現榆中欣欣向榮、百花齊放的標誌性花壇,建設地標性建築,並以此為核心,輻射帶動縣城及周邊地區環境靚化和花卉旅遊產業發展。
「兩帶」:沿興隆山大道、興隆山大景區旅遊公路「兩帶」進行布局,在沿線種植薰衣草、矮牽牛、馬鞭草、月季、紅葉李等不同植物,打造公路沿線景觀帶,為遊客營造舒適優雅的環境,提升榆中美麗形象。建設白虎山杏林觀光風景區,在三角城鄉龔家窪、魏家圈、嶽家莊、高墩營一帶,集中規劃種植山杏1000畝,打造千畝山杏觀光林。
現代農業示範工程
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加快城關鎮榆興農莊千畝花海建設步伐。
加快推進陳家山2700畝土地整理工程,積極與蘭州市農研中心花卉站聯繫溝通,引進適合當地種植的馬鞭草、薰衣草、虞美人、觀賞性向日葵、天鵝絨、魯冰花、鼠尾草、月季等1000畝觀賞性花卉,依開花季節、花期長短、山坡地形等因素科學設計,力爭2017年年底完成榆興農莊千畝花海的打造工程,將千畝花海打造成四季常開、紛繁交錯、遠近高低各不同、層次感分明的波浪式花海美景,配套開展浪漫花房、火車餐廳、特色婚禮教堂、婚紗攝影、花海水系、夜觀燈光花海等服務項目,同時,結合李家莊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已開展的特色採摘活動,推出觀景、賞花、休閒、採摘、住宿系列活動,讓遊客切實體驗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趣。
創意農業體驗工程
以「愛情」為主題特色,城關鎮東灣村在現有薰衣草種植基礎上,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步伐。2017年,計劃增植薰衣草200畝,配套建設愛情小屋、愛之門等建築,在藍色的海洋中融入白色格調。
著力推出婚紗拍攝、戶外婚禮等浪漫旅遊產品。同時,增植油葵、油菜花、波斯菊及其它花卉,與藍色的薰衣草隔行交叉種植,繪製「七彩鄉村」,將東灣村蘭州鳳凰灣創意農業體驗公園打造成西部地區最大的以薰衣草為亮點,集農業觀光、遊覽、體驗為一體的愛情驛站和觀光樂園。城關鎮興隆山村面山綠化種植杏樹4500畝,其間配套種植生態綠化林,打造春觀杏花,秋看紅葉景觀。
特色產業優化工程
積極與省林業廳林業技術推廣站、市農研中心花卉站及浙江當代建築設計研究院聯繫溝通,在園區原有500畝、200多個牡丹品種的基礎上加大牡丹種質資源保護力度,積極引進新的栽培管理技術。2017年,加強與蘭州和平牡丹園生態旅遊有限公司及浙江當代建築設計研究院聯繫協作,分兩期對牡丹園1800畝景區進行規劃,新建牡丹文化藝術長廊、花海月湖、牡丹亭、牡丹仙子雕塑等景觀,精心打造10個牡丹精品園,展示園區精品牡丹,建設30個牡丹風情小院,修建觀光車道,方便遊客乘車觀賞,將蘇州園林的建築風格融入全山規劃之中,全力打造一個以牡丹觀賞為主,具有蘇州園林建築風格,集旅遊、度假、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牡丹風情小鎮。在花開時節舉辦牡丹花會、攝影大賽、妙筆丹青畫牡丹等活動,力爭通過2至3年的時間,將和平牡丹由傳統的育、觀、照、採單一化模式,發展成集遊覽、科研、加工、銷售為一體,多層面、現代化的發展模式,將和平牡丹園打造成全國三大牡丹基地中品種最全、資源最多、景色最美、知名度最高的牡丹園區,不斷提升和平牡丹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積極尋求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成立牡丹發展基金,以提高牡丹栽培管理技術、病蟲防害技術、採收、貯藏及深加工技術,形成集牡丹生產與科研、企業與高校為一體的「產、學、研」牡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更好地服務於全縣的經濟發展。
大景區建設工程
圍繞「南遊」規劃格局及興隆山大景區建設,加快馬坡鄉花卉旅遊產業發展步伐。在馬坡鄉馬坡村、羊上村通過財政補貼和公司自籌資金的方式,集中連片栽植2000畝油菜花,套種其它花卉,同時,依託當地自然生長的金背杜鵑、山茶樹、三葉梅、黃花鐵線蓮、珍珠梅、野生芍藥等植被物種,打造集花卉觀賞、鄉村避暑、休閒度假、住宿餐飲於一體的綜合性鄉村度假旅遊景區,配套建成菜籽油加工基地,生產食用油,延長產業鏈條、豐富產業格局、增加農民收入,讓花卉旅遊成為繼冷涼型蔬菜之後又一個加快促進南部山區貧困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興支柱產業。
富貴牡丹增效工程
結合榆中寒山農場建設及馬坡鄉上莊村原有的金背杜鵑、野生芍藥等花卉資源,爭取到2019年,在馬坡鄉上莊村建成3000畝的高山油用紫斑牡丹旅遊觀光基地,配套建成油用牡丹加工基地,對牡丹籽進行壓榨加工,生產高品質牡丹油,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建設冷水魚養殖基地、遊客接待中心,打造寒山牡丹休閒園,為遊客提供遊園、賞花、餐飲一站式服務,促進一三產業有機融合,形成「旅遊+花卉+深加工+餐飲」的產業發展模式。
青城古鎮提質工程
圍繞「天下黃河第一古鎮」旅遊主題,結合國家級特色小鎮改造及4A級景區建設,在校場路、條城街、夾河灘、溼地公園兩旁栽植櫻花,配套種植矮牽牛、一串紅、紫丁香、金葉女貞、黃楊、月季、三葉草、連翹等花卉,由青城旅遊公司負責花卉植被的全年養護工作,靚化街景,提升形象。以「親近溼地賞荷、體驗田間採摘」為主題,引進不同顏色的荷花品種,以東灘荷花池為中心,搭建觀景長廊,完善千畝荷塘休閒觀光區建設,於每年9月舉辦荷花節,開展蓮蓬採摘、剝蓮子、採蓮藕等比賽等活動,推出集觀光、賞荷、採藕、攝影、休閒等於一體的旅遊套餐,體驗「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美景和「泛舟荷花池、採蓮撈菱樂」的悠閒樂趣,再造秀美塞上江南,讓千年古鎮伴隨鳥語花香煥發新的魅力。
萬畝梨園開發工程
在目前已栽植1400畝啤特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宣傳及政策引導,充分發揮新營鎮樺嶺村千畝梨園示範點的帶動作用,利用3至5的年時間,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的運行模式,在窩子灣村、樺嶺村、寨子村、謝家營村、新營村建設梨園5000畝(品種改良1400畝、新建3600畝),並依託市、縣林技部門向種植戶提供移栽、防蟲、修剪等技術服務,提升果農啤特果科學化種植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啤特果之鄉」。在4月花開時節舉辦「梨花節會」,開展「梨園春」戲曲大賽、梨園春色攝影比賽等活動,同時,做好林上林下立體複合經濟,帶動生態旅遊業全面發展。配套建設大型儲藏量1000噸的冷庫2至3座,發展啤特果飲料加工龍頭企業1家,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將啤特果產業培育成為新營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又一主導產業。
花卉基地創建工程
在定遠鎮豬咀嶺村、連搭鄉肖家嘴村、和平鎮和平村、三角城高墩營村大力發展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牡丹等花卉產業,力爭通過1至3年的努力,培育花卉龍頭企業2至3個,建設1至2個現代花卉產業示範園區,3至4個花卉產業種植基地,使綠化花卉種植面積達0.3萬畝,觀賞花卉種植面積達1萬畝,盆景、鮮切花、高檔盆花0.4萬畝,花卉種植總面積達到1.7萬畝,不斷壯大我縣花卉產業,為全域旅遊示範縣的創建奠定良好的基礎。
首席記者 楊貴智 特約記者 季桂珍 高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