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吧!哥哥》從目前展示出來的效果來看,就是有著一定主題的綜藝節目,就跟有些節目是演員開餐廳,愛豆去做菜,是一個性質,不為做出來的菜有多好吃,就求有流量,有看點,甚至故意販賣愛豆的笨拙,你要拿專業的角度去審視它,其實是自己難為自己,也是在苛責節目方。
過去十幾年間,我們見證了無數的選秀節目,由全民造星的瘋狂,到現在的漠不關心,觀眾的審美疲勞,實力選手的匱乏,節目缺少創新創意等等問題,使得這類節目按照正常的思維有走不下去的趨勢。
我雖然不看綜藝,但想來跟看電視劇是一個道理,抗戰劇,諜戰劇,清宮劇,偶像劇,仙俠劇,家庭倫理劇,年復一年地看,看了開頭就猜得出結尾,相似的劇情,相似的橋段,相似的布景,甚至因為快速造星,連演員的臉都是相似的。這時候突然蹦出來一個類似《武林外傳》這種看起來不太講究,純屬搞笑的電視,雖然一直在吐槽,但還是會忍不住看下去,畢竟娛樂娛樂,賞心悅目是一種愉悅,搞笑也是一種歡樂。正兒八經的八大菜系吃夠了,偶爾來個黑暗料理,未必不能下肚。
不同於《青歌賽》,《我要上春晚》這種需要專業的,精湛的技術流節目,像《追光吧,哥哥》就是以收視率,以利益為導向的綜合娛樂節目,是有觀眾參與的,線上線下一樣精彩的歡樂喜劇人的表演。看了哥哥們的演出,腦海裡閃出一句話: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都是別人。槽點有點多,代表話題和熱度也會一樣多,節目有了流量,代表這些逐漸被邊緣化的演員愛豆們有煥發新生,接到新資源的可能,只要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未必不會出幾個笑星。
節目本身我沒有看,看了網友的各種文章視頻評論,頓時覺得歡樂多多,場外比場內更精彩。杜淳的蛋餃肉絲,印小天的湯姆貓,在場上被嘲之後,場下立馬開啟自嘲模式,我仿佛看到了憨豆先生的快樂,不說吸粉,至少有被關注到,至少沒有敗壞路人緣,據說杜淳的流量破了千萬,這是要出圈的節奏啊。
這幾天《追光吧!哥哥》總被拿來和《乘風破浪的姐姐》做比較,一個是創意相似,另外一個就是男星和女星對待身材管理,專業和努力上的不同態度。《乘風破浪的姐姐》像是一場中年女性綻放魅力的勵志真人秀,我們看到的是精彩,《追光吧!哥哥》更像是各路諧星的歡樂大劇場,我不以專業致勝,我就是來搞笑的。
這個世界仿佛對男星過於寬容,一部戲可以沒有女主,甚至沒有女生,比如抗戰劇,權謀劇,但即使是大女主的戲,依然少不了男主來配,比如白娘子,比如花千骨。這就造成了市場上對男演員的需求量更大,男生的角色類型也相對豐富一些,醜也好,美也好,只要演技在線,都可以是主角,而女生哪怕演個三番的反派,也沒有醜的。形象好的稚嫩男生可以出演各種劇類,各種角色,到了30歲演個成熟霸總,男二,男三沒有問題,再上了年紀,身材失去管理,也可以轉戰家庭劇,演出中年男人的無奈,比如最近大火的《裝臺》,但因為市場原因,女星的戲路相對會窄了很多,是女星就要精緻精彩的活著,不以容貌取勝,靠有趣的靈魂就能活成NO.1的,我認識的就賈玲一個。
前一陣的一檔綜藝《演員請就位》,看到我曾經喜歡過的溫崢嶸,胡杏兒,看到我曾經吐槽過的倪虹潔,黃奕,這些都是我年輕時候的記憶,看著這些與我一樣年紀的姐姐們,看著這些成熟貌美,風韻獨特,演技俱佳的姐姐們,從內心感到心酸和悲涼,也許有的人年輕的時候,演技不行,劇本不行,番位不行,等到30多歲,演技打磨好了,卻一代新人換舊人,市場沒了自己的位置。最好的年紀接不到戲,而男星只要身材管理好,演技還過得去到什麼年紀都有機會。
看了《追光吧哥哥》,原來男星也會面臨中年危機,轉型失敗,無戲可拍的難題。這個圈子就如影劇裡的後宮一樣,從來不缺俊男美女,缺的是出位的機會,有的是守住位份的焦慮,總要有一技之長傍身,要不貌美如花,要不有錢有勢,還得有點心機,才不會被市場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