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包機接小留學生們回國?大家要知道數量就好了!普通中國人多了去了,都接嗎?所以這個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張文宏說留學生回國最大的風險來自登機前!機艙是高風險區域。有人可能途中會摘掉口罩,假如有感染者,十幾個小時下來,封閉的機艙裡存在病毒傳播的風險。所以乘機途中,必須保證長時間佩戴口罩。但是,最大的風險還是來自登機前,很多人登機前就已感染,落地後就被檢測出來了,只有少部分人在隔離期間才出現症狀。
隨著中國以外的,世界疫情的蔓延,在國外的留學生,特別是還未成年的小留學生們!在當下,無論千難萬難,跨越多個國家,多次轉機後,回到國內,繼續接受篩查隔離,能夠回到中國,這就是幸運!
什麼時候出國離不開錢!Money!
窮家富路,出門在外!對於大學以上出國的留學生,有著各種各樣的獎學金,我們暫且不算!中學就把孩子送出去的,孩子的學費、生活費等花銷不是一個小數目。比較高的費用支出,不是一般工薪家庭能夠承受的學費。
孩子很小就讓其出國的,一般都兩手準備
教育的全球化視角下,能夠讓小孩子們到國外接受教育的,都是有著一些自己的想法的!畢竟孩子比較小,所以路徑其實就是大人的想法!大體是讀外國的中學,或者大學預科,然後上外國的大學,畢業考研,然後再兩手準備,回來!或者在國外發展!
中國留美幼童
這讓我想起了140多年前,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者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裡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詹天佑、茅以升、梁思成、竺可楨等學者大家。
當今之歐美,真的是「發達」國家嗎?
不討論基礎科學,我們看基礎社會,我認為我國的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科技含量不比英美差!當然我們在一些基礎科學、核心領域還是有差距!我們不能用一國與全世界對比吧!我們有我們的制度優勢,我們幹的大事情,國外是真的幹不了!火神山、雷神山的速度,非我「基建狂魔」莫屬。在所謂的「發達」國家成長起來的孩子,真的回到中國,可能會有點「水土不服」,不接地氣!
精英家長們普遍比較著急與孩子的教育
不是為中國的教育著急,是為自己的孩子著急!這裡有很多因素,有的可能不想為中考高考的擇校競爭PK,與其小初高再到大學一步步走,不如一步到位,反正將來也是要讓孩子到國外留學的。
國外留學「真香」嗎?
大家要知道,中國人太多了,到國外留學的人也比較多,比較集中。記得辭去北京大學院長職務的饒毅對自己的學生說「不要去美國的頂尖大學(排名前十的大學)留學,不要只看到頂尖大學的好處,還要明白上頂尖學校也可能對學生造成影響一生的負面作用」。
讓小孩子們到國外,真的就能學到東西嗎?你的黃皮膚、黑眼睛是改變不了的!除非孩子本身就是混血兒!無論如何開放自有,總是有界限的!人家核心的東西!還是建議孩子的學習能力、價值判斷能力相匹配時,我們再學比較好!並不是孩子到了美國的頂尖名校,就變成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專家了!
國外的月亮真的「更圓更亮」嗎?
因為,本人沒有出過國,所以不知道國外的月亮是否更大還是更圓。但有一點,作為中國人,我很自信!我只知道只有一個月亮!對比之下,孰優孰劣,自有公論。哪個領域成功都是一樣的!沒有不付出就能輕易獲得的!你要成功必須要成為那個爬向塔尖的20%。我認為在大學二年級以後考慮孩子出國留學比較好!無論是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成熟來看,還是從知識結構的完善來看,學習能力、生活能力都是比較匹配的。
最後,作為家長在為孩子進行升學規劃時,要多一些理性!加強對留學的風險預估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