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醫療的提升。近年來,安徽的發展非常迅猛,不僅躋身了我國GDP十強省份,還成為了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安徽省出臺了《支持現代醫療和醫藥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對安徽全省的醫療技術創新與轉化應用以及加快醫療人才隊伍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安徽還大力支持了現代醫療和醫藥企業之間的股份制改造。
公開資料顯示,解放之初,安徽僅有衛生機構31個,衛生技術人員310人,床位190張,而且各類醫療設備非常簡陋。截至到2018年的數據,安徽全省共有衛生機構24926個,其中醫院114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3076個。值得關注的是,安徽的床位數也已經增長到了32.9萬張,衛生技術人員達到了33.4萬人。
對老百姓而言,醫院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座城市的重要標配。目前,中國的頂尖醫院幾乎集中於省會和直轄市。安徽也不例外,在權威的復旦版百強醫院中,安徽入圍了2家。這兩家百強醫院分別是安徽省立醫院和安醫大第一附屬醫院,雖然醫院排名有高低,但這兩家醫院的實力在同一個檔次,不分伯仲。
那麼安徽十強醫院是什麼格局呢?有第三方醫療機構曾公布了安徽的十強醫院,分別是安醫大第一附屬醫院、安徽省立醫院、蚌埠醫學院第一醫院、蕪湖弋磯山醫院、安醫大第二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醫院、合肥第一人民醫院、合肥第二人民醫院、安徽省二院以及安慶市立醫院。安徽十強醫院,有七家位於省會合肥。從全國城市的醫療實力來看,合肥無疑穩居前20位。
安徽十強醫院,除了省會合肥外,蕪湖、蚌埠和安慶也有入圍。其中,蚌埠醫學院第一醫院位居第3,蕪湖弋磯山醫院第4。兩大普通地市醫院,入圍安徽全省醫院四強,也是讓大家意外。
但蕪湖和蚌埠兩大醫院能否保持安徽四強的位置,還很難說。未來各大領域的發展,將越來越趨向於省會。不少業內學者表示,合肥的安醫大第二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醫院等醫療機構都有希望入圍四強。
蚌埠地區的醫療發展,離不開蚌埠醫學院的支持。雖然在省外,蚌埠醫學院的知名度不高,但在省內是不少考生的第一選擇。上世紀50年代末期,為加快安徽的社會經濟建設,改變安徽北部地區人民群眾缺醫少藥的局面,國家決定由原上海第二醫學院援建創立了蚌埠醫學院。好的醫院與高等教育是緊密相連的,未來蚌埠地區的醫療事業也將持續突破。
與皖北的蚌埠醫學院相對應,安徽南部的蕪湖也有一個皖南醫學院,而蕪湖弋磯山醫院就是皖南醫學院附屬的。如今,安徽的發展,已經成為了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而安徽的穩定發展,更是離不開自身科教、醫療的支撐。那麼大家對於安徽的醫院發展,又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