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大阪港區域扎堆的好玩的,有熱心朋友就在評論裡點名了這裡——大阪兒童樂園,也叫做大阪兒童博物館。
沒錯,如果我們談論大阪的親子遊必打卡,那麼這裡必須擁有姓名!
千萬不要聽名字以為是博物館什麼的,這裡集遊樂場所、科技館、職業體驗館、民俗文化館等多功能為一體。可玩的項目數不勝數,絕對夠孩子們玩上一整天。
概況
整個樂園一共五層,入口處就在一個商場的一樓。從地鐵站就開始有廣告指引,還有色彩明快的卡通形象,你絕對不會錯過的。
據悉,這裡是由奧地利建築師佛登斯列·漢德瓦薩擔任室內設計。由於他本人是一位畫家,所以你會發現室內的裝修設計是那麼的充滿想像力,天馬行空,童真十足。
這位設計師的心裡一定住著一個孩子,因為只有孩子才能想像出這麼有趣的空間架構。
亮點推薦
檢票之後,首先來到的就是一整面牆、兩層樓高的純機械滾動球裝置。有滑道、彈簧、齒輪、槓桿等等,好多小球沿著軌道無規律的運動,其中有一條路徑是最終會被中間的烏鴉雕像吃掉。
小朋友完全就是仰著頭看呆了的樣子,即使是大人都覺得眼花繚亂。
先坐電梯到四層,存放完行李之後,就看到了整個樂園裡最核心的部分,空間上跨越3層樓的城堡。
顏色鮮豔的線條,歪歪斜斜的路。除了樓梯之外,有多個不同高度的滑梯、攀巖、吊橋、管子等等,高高低低的小門,各種形狀的小窗,孩子們歡樂的穿梭其中,釋放著活力。
在這裡,完全沒有國界之分,不同膚色、發色的小朋友,臉上都是開心的笑容。
如果玩夠了這裡,可以去5樓的體驗區。
在自然體驗區,孩子們可以觀察一些魚類;在文化體驗區,可以探索世界各國的房屋,可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樂器,試穿不同國家的民族服裝,聽到不同國家的語言,幫助孩子們了解和尊重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還有攝影棚可以體驗製作新聞節目,小朋友自己來當主持人,還可以自己動手操作攝影機和音響器材,學習製作電視節目。
科學區域有關於人體骨骼、耳朵和眼睛的作用;還有幾條長長的管道,家長和孩子在兩邊可以「你說我聽」;有網子和肥皂水體驗拉泡泡,或是小孩站在中間,家長往上拉,就能出來一個大泡泡把孩子罩在裡面。
還有體驗磁力的,通過動力產生磁性,將頭髮一縷縷吸在卡通人的頭上,動力停止,片刻後頭髮「唰」一下全掉了。特別搞笑。
還有奔跑測速、自製動畫片等等。給我的感覺就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們對科學產生興趣。
在社會區域,可以體驗一下坐輪椅上電車,引導孩子們關注特殊群體。雖然語言不通,但老爺爺工作人員會非常認真的教你怎麼操作輪椅,而且不希望家長幫忙,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
下面來到四樓。
這裡有一個區域是專門給再小一些的寶寶,有積木、軌道小車、過家家,還有哺乳室,細緻溫馨。
還有兒童街,在這裡可以體驗廚師、郵遞員、醫生、工人和逛超市。
郵局和超市裡有爺爺奶奶差不多大的工作人員,雖然語言不通,但是笑容可掬、聲音元氣十足。通過比劃,也都明白個大概。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超市區有兩個獎勵政策,一是成功拿到胡蘿蔔、魚和麵包,憑結帳小票可以去老奶奶那裡領小禮品。
孩子非常認真的找到了三樣商品,排隊等候結帳。到她的時候,把每樣東西在掃碼的地方過一下,聽到「嘀」的一聲,然後按「結算」,收銀機就打出一張小票。
孩子拿到小票就興衝衝的去老奶奶那裡領禮品。
老奶奶雙手接過小票,笑眯眯地響亮地說了句什麼,然後按了一下鈴,然後從旁邊的小盒子裡取出一個紙折的小口袋,將購物小票認真地裝進去,又雙手遞還給孩子。
原來所謂的小禮品就是一個紙折的小袋子。
但是整個過程都充滿了儀式感,而且能夠引導孩子體驗購物的流程。
再就是,他們每天都重複著這樣的工作,卻依舊有這麼好的態度,真的讓人感慨。
三樓還有創作房和數字體感廣場。再就是中途再次進場也是從本層進入。
實用信息
1樓和4樓有存放行李的房間,對於遊客來說很方便。交通便利,乘坐地鐵堺筋線在扇町站下車,從2號出口出來就是。開放時間為9:30-17:00。閉館前45分鐘前不得入內。休館日每月的第二個,三個星期一(如遇法定節假日則順延至次日)八月的第四個星期一(八月的第二個,第三個星期一則開館)票價成人1,400日元、中小學生800日元、兒童(3歲以上)500日元,老年人(65歲以上)700日元。憑票一天內可以多次進入,也就是說中午出去吃個飯下午可以回來接著玩。對面有一條美食街,所以不必擔心午飯的問題。
如果您帶著孩子來大阪玩,強烈建議來這裡體驗一下,一定會為您的親子時光留下美好的記憶。
帶孩子出去旅行,不是那麼功利地一定要記住什麼什麼,學到什麼什麼。
Ta走過的路、看過的世界,都會沉澱在Ta的心裡,成為Ta的氣質的一部分,成為Ta的世界觀的底色。
而且,旅行可以產生很多美好的回憶,這些都是滋養親子關係的最佳養分之一。
大家好,我是專注育兒領域的原創作者拾菀,5歲女寶媽,親子遊達人。養娃的路上,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在看世界的路上和孩子一起成長。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實用,歡迎轉發,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