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迷而不返者惑

2020-12-20 晴川與您同行

素書

作者秦末黃石公 。

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意思是把自己放在一邊,單純去教育別人,別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嚴格要求自己,進而去感化別人,別人就會順服。

這句話出自秦末黃石公作的《素書》,《素書》提出"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素書》以道理為宗旨,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揆度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本原。

原文及譯文如下

①原始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存。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

譯文

道、德、仁、義、禮五者,本為一體,不可分離。道,是一種自然規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規律,自己卻意識不到這一點,自然界萬事萬物亦是如此。德、即是獲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滿足,自然界萬事萬物也是如此。仁、是人所獨具的仁慈、愛人的心理,人能關心、同情人,各種善良的願望和行動就會產生。義、是人所認為符合某種道德觀念的行為,人們根據義的原則獎善懲惡,以建立功業。禮、是規定社會行為的法則,規範儀式的總稱。人人必須遵循禮的規範,兢兢業業,夙興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倫關系所排列的順序行事。這五個條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賢明能幹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國家興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曉事業成敗的規律,明白社會政治修明與紛亂的形勢,懂得隱退仕進的原則。因此,當條件不適宜之時,都能默守正道,甘於隱伏,等待時機的到來。一旦時機到來而有所行動,常能建功立業位極人臣。如果所遇非時,也不過是淡泊以終而已。也就因此,像這樣的人物常能樹立極為崇高的典範,名重於後世呵!

②正道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鑑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譯文

品德高尚,則可使遠方之人前來歸順。誠實不欺,可以統一不同的意見。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眾的擁戴。才識傑出,可以借鑑歷史。聰明睿智可以知眾而容眾。這樣的人,可以稱他為人中之俊。行為端正,可以為人表率。足智多謀,可以解決疑難問題。天無信,四時失序,人無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誠守信,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議定,再不肯改議、失約。是故講究信用,可以守約而無悔。廉潔公正,且疏財仗義。這樣的人,可以稱他為人中之豪。見嫌而不苟免,克盡職守,而無所廢弛;恪守信義,而不稍加改變;受到嫌疑,而能居義而不反顧;利字當頭,懂得不悖理苟得。這樣的人,可以稱為人中之傑。

③求人之志

絕嗜禁慾,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汙。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親仁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殫惡斥讒,所以止亂。(殫惡 一作:癉惡)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譯文

杜絕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這樣可以免除各種牽累;抑制不合理的行為,減少邪惡的行徑,這樣可以避免過失;謝絕酒色侵擾,這樣可以不受玷汙;迴避嫌疑,遠離惑亂,這樣可以不出錯誤。 廣泛地學習,仔細地提出各種問題,這樣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行為高尚,辭鋒不露,這樣可以修養身心、陶冶性情。肅敬、節儉、謙遜、簡約,這樣可以守身不辱;深謀遠慮,這樣可以不至於困危;親近仁義之士,結交正直之人,這樣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幫助。為人儘量寬容,行為敦厚,這是待人處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盡其才,這是用人成事之要領;抑制邪惡,斥退讒佞之徒,這樣可以防止動亂。推求往古,驗證當今,這樣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態,心中有數,這樣可以應付倉卒事變;採用靈活手法,施展權變之術,這樣可以解開糾結。心中有數,閉口不言,凡事能順從時機,這樣可以遠怨無咎;堅定不移,正直剛強,這樣才能建功立業;勤勉惕勵;心地善良,這樣才能善始善終。

④本德

宗道夫志,心獨行之術。長沒長於博謀,安沒安於忍辱,先沒先於修德,樂沒樂於好善,神沒神於至誠,明沒明於體物,吉沒吉於知足,苦沒苦於多願,悲沒悲於精散,病沒病於無常,短沒短於苟得,幽沒幽於貪鄙,孤沒孤於自恃,危沒危於任疑,敗沒敗於多私。

譯文

欲始志向堅定,篤實力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深思多謀;最安全的方式,莫過於安於忍辱;最優先的要務,莫過於進德修業;最快樂的態度,莫過於樂於好善;最神奇的效驗,莫過於用心至誠;最高明的做法,莫過於明察秋毫;最吉祥的想法,莫過於安分知足;最痛苦的缺點,莫過於欲求太多;最悲哀的情形,莫過於心神離散;最麻煩的病態,莫過於反覆無常;最無聊的妄念,莫過於不勞而獲;最愚昧的觀念,莫過於貪婪卑鄙;最孤獨的念頭,莫過於目空一切;最危險的舉措,莫過於任人而疑;最失敗的行徑;莫過於自私自利。

⑤遵義

以明示下者暗,有過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禍,令與心乖者廢,後令繆前者毀,怒而無威者犯,好眾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兇,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近色遠賢者昏,女謁公行者亂,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勝者侵,名不勝實者耗。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以過棄功者損,群下外異者淪,既用不任者疏,行賞吝色者沮,多許少與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報,貴而忘賤者不久。念舊而棄新功者兇,用人不得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為人擇官者亂,失其所強者弱,決策於不仁者險,陰計外洩者敗,厚斂薄施者凋。戰士貧,遊士富者衰;貨賂公行者昧;聞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濁。牧人以德者集,繩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賞不服人,罰不甘心者叛。賞及無功,罰及無罪者酷。聽讒而美,聞諫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

譯文

在部下面前顯示高明,一定會遭到愚弄。有過錯而不能自知,一定會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亂。因為語言招致怨恨,一定會有禍患。思想與政令矛盾,一定會壞事。政令前後不一,一定會失敗。發怒卻無人畏懼,一定會受到侵犯。喜歡當眾侮辱別人,一定會有災難。對手下的大將罰之過當,一定會有危險。怠慢應受尊重的人,一定會招致不幸。表面上關係密切,實際上心懷異志的,一定會陷於孤獨。親近讒慝,遠離忠良,一定會滅亡。親近女色,疏遠賢人,必是昏瞶目盲。女子幹涉大政,一定會有動亂。 隨便將官職到處亂送,政治就會出現亂相。欺凌下屬而獲得勝利的,自己也一定會受到下屬的侵犯。所享受的名聲超過自己的實際才能,即使耗盡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務。對自己馬虎,對別人求全責備的,無法處理事務。對自己寬厚,對別人刻薄的,一定被眾人遺棄。因為小過失便取消別人的功勞的,一定會大失人心。部下紛紛有離異之心,必定淪亡。既然用了人卻不給予信任,必定導致關係疏遠。論功行賞時吝嗇小氣,形於顏色,必定使人感到沮喪。承諾多,兌現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誠歡迎,末了又拒於門外,一定會恩斷義絕。給予別人很少,卻希望得到厚報的,一定會大失所望。富貴之後就忘卻貧賤時候的情狀,一定不會長久。念及別人舊惡,忘記其所立新功的,一定遭來大兇。任用邪惡之徒,一定會有危險。勉強用人,一定留不住人。用人無法擺脫人情糾結,政事必越理越亂。失去自己的優勢,力量必然削弱。處理問題、制定決策時向不仁之人問計,必有危險。秘密的計劃洩露出去,一定會失敗。橫徵暴斂、薄施寡恩,一定會衰落。奮勇徵戰的將士生活貧窮,鼓舌搖唇的遊士安享富貴,國勢一定會衰落。賄賂府政官員的事到處可見,政治必定十分昏暗。知道別人的優點長處卻不重視,對別人的缺點錯誤反而耿耿於懷的,則是作風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勝任其職,這樣的政治一定很混濁。依靠道德的力量來治理人民,人民就會團結;若一味地依靠刑法來維持統治,則人民將離散而去。小的功勞不獎賞,便不會建立大功勞;小的怨恨不寬赦,大的怨恨便會產生。獎賞不能服人,處罰不能讓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亂;賞及無功之人,罰及無罪之人,就是所謂的殘酷。聽到讒佞之言就十分高興,聽到忠諫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滅亡。藏富於民,以百姓的富有作為本身的富有,這樣才會安定;慾壑難填,總是貪求別人所有的,必然殘民以逞。

⑥安禮

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定謀。福在積善,禍在積惡。飢在賤農,寒在墮織。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來,貧在棄時。上無常操,下多疑心。輕上生罪,侮下無親。近臣不重,遠臣輕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愛人深者求賢急,樂得賢者養人厚。國將霸者士皆歸,邦將亡者賢先避。地薄者大物不產,水淺者大魚不遊,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山峭者崩,澤滿者溢。棄玉取石者盲,羊質虎皮者柔。衣不舉領者倒,走不視地者顛。柱弱者屋壞,輔弱者國傾。足寒傷心,人怨傷國。山將崩者下先隳,國將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國殘。與覆車同軌者傾,與亡國同事者滅。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兇。吉者,百福所歸;兇者,百禍所攻。非其神聖,自然所鍾。務善策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同志相得,同仁相憂,同惡相黨,同愛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謀,同貴相害,同利相忌,同聲相應,同氣相感,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同藝相規,同巧相勝:此乃數之所得,不可與理違。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如此理身、理國、理家,可也!

譯文

怨恨產生於不肯赦免小的過失;禍患產生於事前未作仔細的謀畫;幸福在於積善累德;災難在於多行不義。輕視農業,必招致饑饉;惰於蠶桑,必挨冷受凍。得人必安,失士則危。招來遠客即富,荒廢農時則貧。上位者反覆無常,言行不一,部屬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對上官輕視怠慢,必定獲罪;對下屬侮辱傲慢,必定失去親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關係疏遠之臣必不安其位。自己懷疑自己,則不會信任別人;自己相信自己,則不會懷疑別人。邪惡之士決無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沒有公正剛直的部下。行將滅亡的國家,決不會有賢人輔政;陷於混亂的政治,決不會有善人參與。愛人深者,一定急於求賢才,樂得於賢才者,待人一定豐厚。國家即將稱霸,人才都會聚集來歸;邦國即將敗亡,賢者先行隱避。土地貧瘠,大物不產;水淺之處,大魚不遊;禿樹之上,大禽不棲;疏林之中,大獸不居。山勢過於陡峭,則容易崩塌;沼澤蓄水過滿,則會漫溢出來。棄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質虎皮者虛於矯飾。拿衣服時不提領子,勢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會跌倒。房屋梁柱軟弱,屋子會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國家會傾覆。腳下受寒,心肺受損;人心懷恨,國家受傷。大山將要崩塌,土質會先毀壞;國家將要衰亡,人民先受損害。樹根乾枯,枝條就會腐朽;人民困窘,國家將受傷害。與傾覆的車子走同一軌道的車,也會傾覆;與滅亡的國家做相同的事,也會滅亡。見到已發生的事情,應警惕還將發生類似的事情;預見險惡的人事,應事先迴避。害怕危險,常能得安全;害怕滅亡,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為,符合行事之道則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則兇。吉祥的人,各種各樣的好處都到他那裡;不吉祥的人,各種各樣的惡運災禍都向他襲來。這並不是什麼奧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務善策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同志相得,同仁同憂,同惡相黨,同愛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謀。同貴相害,同利相忌。同聲相應,同氣相感,同類相似,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同藝相窺,同巧相勝。以上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類有所舉措,均應遵守這些規律,不可與理相抗。把自己放在一邊,單純去教育別人,別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嚴格要求自己,進而去感化別人,別人就會順服。違反常理,部屬則難以順從;合乎常理,則辦事容易。部屬難以順從,則容易產生動亂;辦事容易,則能得到暢通的治理。以上所述的各項事理,用在修身、持家、治國,均會獲得豐碩的效果。

擴展資料:

《素書》經典名句

1、同美相妒,同智相謀。——《素書·安禮章》

釋義:同美,姿色相當的美女。同智,智慧相敵的人。謀,算計。美貌相當,就會相互妒忌;智慧相侔,就會相互算計。此言姿色相當、智慧相當的人是相互排斥的,成不了朋友。究其原因,乃在於利益的衝突。

2、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素書·道義章》

釋義:小的功勞不獎賞,便不會建立大功勞;小的怨恨不寬赦,大的怨恨便會產生。

3、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定謀。——《素書·安禮》

釋義:舍,捨棄。預,預先。定謀,謀劃好、準備好。積怨在於不能原諒他人的小過,禍患在於事先沒有謀劃準備。此言「寬以待人」的做人原則與「有備無患」的處事道理。

4、同貴相害,同利相忌。——《素書·安禮章》

釋義:地位尊貴相當的人,彼此就會互相傾軋;有相同利益追求的人,就會彼此排斥。這是自古以來的世情,究其原因,乃在於利益的衝突

5、牧人以德者集,繩人以刑者散。——《素書·道義章》

釋義:依靠道德的力量來治理人民,人民就會團結;若一味地依靠刑法來維持統治,則人民將離散而去。

6、以明示下者暗,有過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出自《素書·道義章》

釋義:在部下面前顯示高明,一定會遭到愚弄;有過錯而不能自知,一定會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亂。

相關焦點

  • 命理學中順逆原則為什麼說順者命多憂逆者命多劣?
    順逆原則在自然界裡,人是其中一分因此人只有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就是成功,逆自然之運,則是失敗。四柱中,也有一個順逆問題。一般情況,四柱順者命多優,四柱逆者命多劣。古例;男命;甲子、丙寅、己巳、辛未。
  • 素書全文及譯文,適合怕讀書又想提升境界的人,字少卻句句經典
    遵義章第五以明示下者暗,【譯】在下屬面前表現自己的高明,就會越來越沒有威信。有過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譯】有些人根本不覺得自己會有過錯,總會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掩飾,推卸責任,自我蒙蔽。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譯】為了逃避自己的責任,故意說別人的不對,忽略自己的過錯,自己拿多的,給別人分的少,這樣的人難於成事。以過棄功者損。【譯】因為他人的一點小過錯,就把他曾經的功勞都給忘了,他就不願意再立功了,這是一個損失。群下外異者淪。【譯】一個組織裡價值觀不同的人越來越多,這個組織就會很快瓦解。既用不任者疏。
  • 《易經》說「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是什麼意思?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這句話出自《易經·說卦傳》,可能很多人覺得難以理解。其實,這句話並不難理解。重溫《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 象言破疑之順逆說
    舉世之人,皆知順行之道,而不知逆運之道。何為順?順其造化也;何為逆?逆其造化也。順造化則生人生物,生老病死,輪迴不息;逆造化則成仙成佛,不生不滅,壽同天地。凡人自父母成胎,生身以後,二八數足,交於後天,內而七性六欲迷其真,外而萬緣萬事勞其形,認假為真,以邪為正,以苦為樂,順其所欲,無所不至,將本來精氣神三寶,消化迨盡,將原有圓明真性,全然昧卻,不到咽喉氣斷之時,不肯休歇,以故生生死死,萬劫沉淪,所謂閻王不呌,自投其死也。
  • 印光法師:因果報應者,乃人事與天理或順或逆之影響也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文鈔原文: 因果報應者,乃人事與天理或順或逆之影響也。故書曰,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人雖至愚,斷無幸災樂禍,避吉趨兇,願一切同人斥名唾罵,天地鬼神奪魄殛(jí)誅,及死後靈魂永墮三途惡道,受諸極苦,經百千劫,莫之能出者。然其所作所為,多皆反其所願者何也。由世少通人,不提倡因果報應之道,而家襲陋習,唯知以自私自利相傳之所致也。 間有所作所為,順乎天理,內而家庭,恪(kè)盡己分,外而交際,務益於人。
  • 易經「數往者順,知來者逆」,古人是如何知道天地規律的?真厲害
    《周易·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其中「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當是最有懸疑的內容了,至今未有定論。易經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心中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因為在很久很久之前,古人竟然知天地的運行規律,就比如「天道右旋,地道左旋」,古人那時候就已經知道天地在旋轉了,並且還知道地球在圍繞著太陽旋轉,再加上易靜中這一句「數往者順,知來者逆,陰順陽逆,易逆數也」,就更百思不得其解了!
  • 逆熵科技各部門負責人首次對應聘者群體做出回應
    應聘者A選擇該崗位的理由:這個崩壞世界的未來需要更多的救世主來扳回正軌,很明顯我就具備這樣的才能,能夠教導出更多出色的人才成就人類進化的階梯,所以如此重擔我當之無愧,請務必讓我成為小學校長!簡述一下您對逆熵科技的了解與評價:逆熵科技天下第一!擁有各類強力機甲,某金黃色機甲(劃掉),比如誓約的提提絲,飛行器一下半血,藍盾貼身還有,石頭屬性,自帶閃現,厭惡觸碰,不用塔羅戀人或者自帶壁壘,碰到就即死,是機甲中的王者。惑星機娘,長時間處於減傷狀態,地毯式攻擊,沒血了瘋狂平移。
  •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釋 行 願提要:印順法師是當代中國佛教著作等身的三藏法師,佛學泰鬥。印順法師倡導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思想是在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的基礎上,經過再轉化更加的精純與豐富。他提出人間佛教「人菩薩行」的實踐者,一、具煩惱身;二、悲心殷切」,並以菩提心、大悲心、性空慧三心作為自己修持佛法的心要。
  • 求在我者:求人莫若求己
    02孟子是從人的本性上講,「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人不可能沒有欲望,沒有追求,關鍵看如何求得。孟子所言「求在我者」與「求在外者」,其中最大區別在於命運掌握在誰的手裡!什麼時候心態平和了,此時就離成功不遠了,順其自然是「求在我者」的真正內涵。有了良好的心態,就如框定了事業的界限,人生追求就不會偏離正確軌道。人生大的挫折往往是心態「越界」,或是超越了自身的能力,或是與現實環境相悖。心態「越界」,追求「乖離」,人就容易做出一些有背常理甚至違法的事情。所以說,孟子從人之本性的角度匡正人的心態。
  • 養殖時機:2020年養豬將迎來4大改變,「順者昌,逆者亡」,請養豬人早準備
    也有治癒的人,豬價每天有上漲的地區,也有下跌的地區。2020年是中國豬養殖業巨變的一年,將發生4大變化,有專家甚至認為這4大變化是「順者昌,逆者亡」。 2、養豬行業發展迅速 在非洲豬瘟爆發之前,有多少豬場不知道什麼是「生物安全」,對許多散戶來說消毒是什麼?
  •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朱子言輕乎外者,視「重」者為外,亦當貌為「重」,貌之厚重,似值商榷。我則以為重者自重,重在其內,有內方而有外,心正而外重。不重而無威嚴固害事,不重而學不固尤害事。學則不固,君子不重則不固,內不重則學不正不固。其他人跟著學,也會學亂了。如果上行下效的話,底下會亂成一片。主忠信。
  • 「順性別者」概念的提出 是拉近還是疏遠了與跨性別者的距離?
    而與「跨性別者」相對的群體也有一個詞彙來指稱,那就是「順性別者」(cisgender),這個詞目前使用得並不普遍,但正在流行起來。「順性別者」指的那些性別認同和表達與出生時的生理性別相符的人。比如,美國的電子音樂家Moby就稱自己是一個「普通的,順性別的,異性戀男性」。引入「順性別者」這個詞,增強了語言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也讓我們更了解每個個體的性別體驗。
  • 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1、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離騷》如果一個人熱衷於議論是非,說明他本身就有問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處境,冷暖自知。——《後漢書》要成為那摧毀萬物的秋霜,不做那被關在木籠裡待宰的羔羊。每個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受制於人,任人擺布。5、吉莫吉於知足,苦莫苦於多願。——《素書》最吉祥的想法,莫過於安分知足;最痛苦的缺點,莫過於欲求太多。
  • 讓返臺居家檢疫者安心住家裡, 臺中每戶補助5000元
    著全套防護裝備的檢疫所工作人員協助旅客搬運行李農曆新年將到,旅居國外的臺商和學子等將返臺過春節,人數可能高達10幾萬人。5000元外,旅宿業推出超值優惠,呼籲居家檢疫者家屬出來住旅館,自宅讓返國家人居家檢疫使用。
  • 對「無友不如己者」這句話的三種理解
    「無友不如己者」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第一》,原文為——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大概意思是——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也不會固守。做人重要的是誠實、守信用。不和與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做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作為近代中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的梁啓超,那個時代的年青一代,幾乎無一不受梁啓超思想和文字的洗禮。
  • 子曰: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
    而所行合宜,審於接物而卑以自牧,皆自修於內,不求人知之事。然德修於己而人信之,則所行自無窒礙矣。善其顏色以取於仁,而行實背之,又自以為是而無所忌憚。此不務實而專務求名者,故虛譽雖隆而實德則病矣。程子曰:「學者須是務實,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學何事?為名而學,則是偽也。今之學者,大抵為名。為名與為利雖清濁不同,然其利心則一也。」尹氏曰:「子張之學,病在乎不務實。
  • 如何理解「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有正才有反。何謂正?中正不變也;何謂反?往復變化也。有運動和變化,就能在其中呈現出道的運行規律,所以道的運行,就體現在萬物圍繞著「正」的生滅往復變化之中。萬物生而離其母,為反;滅而歸其根,仍然為反。相對於中正的水平面來說,魚兒無論躍起還是落下,往還是復,都是在做反向運動。中正則不易不變,而有反覆者、有運行變化者,盡皆為「反」。故而以中正為基,「反」之一字,足以概括任何往復變化。
  • 被譽為「四座春風」的著名陝學阿訇者萬選(者氏家族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總第220期-回族者姓特刊)
    者老爺是平涼乃至陝甘諸省穆斯林的高傲,一生秉承陝學前輩先賢遺風,為主聖教門拋棄了塵世,他一心向主,歸真後,西安大寺教胞,多年來常來平涼到他的寒舍慰問他的家眷,者爺一生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教門上,不斂錢財,不置產業,他認為,留戀錢財,產業是考驗一個人貪婪繁華「頓亞」,還是鍾愛「天堂」這個永久的樂園,是通往天國路上的絆腳石。
  • 你怎麼理解孔子的「無友不如己者」
    你怎麼理解孔子的「無友不如己者」我們都知道《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籍,裡面透露了很多孔子關於學習、做人、交友的觀點。而其中有一句交友的句子「無友不如己者」,你們覺得這是孔子告訴大家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嗎?我們下來看看原句,分析一下。原句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來源出現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