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丨興義市烏沙...

2020-12-20 天眼新聞

「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這是雷鋒同志的一句名言,我經常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我叫李鑫,是一名基層工作者,曾經在計生站、農服中心、綜治辦都工作過,根據黨委政府的安排,2017年3月調入烏沙鎮扶貧站,從哪一刻起,我就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名扶貧幹部,開啟了我的扶貧生涯。

李鑫到貧困戶家中核實「3 1」明白欄

作為扶貧站工作人員,在完成扶貧站日常工作的同時,還協助各大扶貧主體部門(住建、計衛、水利、教育等)逐戶認真排查「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確保精準識別,做到思路清晰,底數清,情況明,對查找出的問題,找準原因,因戶施策,補齊短板,推動「3+1」政策落到實處,通過各級部門共同努力,烏沙鎮貧困人口481戶2026人,全部順利脫貧。

作為另一個角色包保責任人,我結對幫扶有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工作之餘,與他們交流得更多,其中,張玉林戶,家庭人口4人,妻子是肢體殘疾人,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全家收入全靠張玉林在村邊周圍打零工,常常入不敷出,生活及其困難。針對他家實際情況,經過與其共商,我及時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及幫扶措施,幫助他家申請到了民政最低生活保障,每月享受低保金;對張玉林進行勞動力就業培訓,輸送到浙江省寧波市扶貧對口幫扶企業錦隆電器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務工收入3800元,保證了張玉林就業穩定。考慮到張玉林妻子是殘疾人,做不了重活,幫助她到納姑村委會公益性崗位護水員崗位就業,每月享受800元公崗補助,她當上了一名護水員,每天在村裡的溝、渠、井、河裡穿梭著,忙碌著,這份工作,不僅讓她有了穩定收入,更讓她找到了一份快樂,也找到了一份自信。兩個孩子讀書,也幫助他們申請到了國家困難學生教育補助,使他們再無後顧之憂。

李鑫到張玉林戶,向陳紅宣傳公益性崗位相關政策

現在,張玉林戶收入高了,對以後的日子有奔頭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看見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的心也踏實了,我能用我微薄的力量和「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的熱情,去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用我的真心,用我的真情,用我的實幹去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能參與脫貧攻堅事業,能參與脫貧攻堅戰鬥,我驕傲!我自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整理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願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一塊磚|貴州省銅仁市沿河...
    ……這個整天被呼來喚去的,就是我。感受到大家需要我,我幸福快樂著,毫無怨言。能為困難群眾、戰友們做點實事,能為麻竹溪人民做點好事,是我一生的榮幸!為了沿河的脫貧攻堅,我甘願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一塊磚。我叫崔東,黑水完小教師,現為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指揮部一名脫貧攻堅戰士。自從到麻竹溪村搞精準扶貧以來,我就在村委會辦公室做資料。今年脫貧攻堅這一口資料特別多,修改、更換頻繁,又花樣翻新,常常催得急,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並按時上交或準備好以便迎檢,我和戰友們往往半夜三更、起早貪黑地加班,犧牲了很多很多。
  • 「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
    「姚劍,我的電腦壞了,請你幫我來修一下。」「姚劍,一會有事要用車,請你開下車。」「姚劍,一會系統要更新,請你來調試一下。」「姚劍……」有問題找姚劍,這是淮安市淮安區法院幹警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每當大家誇讚他時,他總是樂呵呵地說:「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在疫情最緊張時期,淮安區山河下街道紫藤樹村村委會遇到了一個難題:在該村部,有一批需要居家隔離的人。但該村委會所管轄區域並不是封閉的小區,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村委會幹部想到用視頻監控來管理,可監控安裝人員並不在本區,也沒有出入證,無法到淮安區安裝,怎麼辦呢?
  • 醫師葉星明: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受訪者供圖 今天是我在大別山區域中心上班的第3天,根據工作安排我們這一組接管20多個新冠肺炎患者。經過幾天的溝通,我們與患者很快「熟絡」起來。在下午例行查房時,58床患者周阿姨的一番話,讓我感動許久。 周阿姨激動地說:「葉醫生,等我康復,我要帶著我的家人去湖南、去長沙,感謝你們這些救命恩人。」
  • 演員黃奕憶扶貧經歷:我是一塊磚 哪裡需要搬哪裡
    12月21日,由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以下簡稱「思源工程」)主辦的脫貧攻堅總結大會在北京舉行。演員黃奕、關悅,資深媒體人蘇芒等獲評脫貧攻堅愛心個人獎項。回憶起自己的扶貧經歷,黃奕說,近年來救助燒燙傷兒童的工作令她感觸最深。【同期】脫貧攻堅愛心個人代表 演員 黃奕有一個子怡小朋友,奶奶焚燒垃圾,她自己坐進去(燒傷)了。
  • 「我就是抗疫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面對疫情,楊秀情主動作為,她總說「我真希望自己現在能有三頭六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關心師生,為師生上好「防疫」課堂,出色完成線上教育教學工作安排,並積極投身青山志願者投身抗疫第一線服務工作,高速路口測體溫、方艙醫院支援......「我就是抗疫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 陳旭光:他像一塊磚,哪裡最需要就往哪裡搬
    陳旭光:他像一塊磚哪裡最需要就往哪裡搬春節前他請了假,準備回到家鄉湖北和親人團聚,但突然襲來的疫情,讓他改變了計劃。「我老家是湖北黃岡,家人身處於疫情重災區,我知道他們多麼迫切需要我這個醫生!但是我更清楚地知道,我院防控任務重,人手又非常緊張,作為醫生我必須為更多病人負責,與同事並肩作戰。我與家人多次溝通後,取得了他們的理解,於是一直工作到現在。」
  • 抗疫一線的「歐伯」:我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
    「我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衛生監督員歐宗全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在乳源縣衛生監督所成立以前,歐宗全就是一名防疫工作者,從年輕時起就與傳染病做鬥爭,三十載春秋,青絲到白髮。自1985年7月進入乳源縣防疫站,他業務能力強工作認真負責,1994年被任命為防疫科主任,經常下鄉鎮到偏遠農村駐點開展傳染病防治工作。
  • 「我是公司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
    周桐 記者柏凌君 攝□本報記者 柏凌君  社區新聞官 田振明  「老師你好,我是長清湖小周部門成立之初,對於需要面對的事物和風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雖然不能說如披荊斬棘、茹毛飲血一般的艱辛,但也需要承受似銀河落地、千裡潰堤的壓力。因為客服部工作需要,周桐成為公司的「尖兵」,被調入客服部工作,逐步接手中建·瀛園品質管理工作,同時還履行著產權崗位的職責。
  • 黨員就是一塊磚 哪裡需要哪裡搬
    黨員就是一塊磚 哪裡需要哪裡搬 來源: 永川網 2016年07月04日 21:41 黨員就是一塊磚 哪裡需要哪裡搬——        她就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        老幹部稱讚的年輕「老乾事」        周英姿2004年考入雙石鎮。當時機關裡會電腦的大學生不多,她是其中之一。2007年,周英姿光榮入黨,同年3月她任組織幹事,至今已9年,算是年輕的「老乾事」。
  • 甘做公司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
    甘做公司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軍隊對士兵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一條,那就是「絕對服從」。只有絕對服從的士兵才能凝聚成鋼鐵一樣的軍團。工作也是如此。「服從公司,服從上司」,這是跨國企業代行高效員工的第八條軍規。
  • 「眾志成城抗疫情」興醫先鋒隊——我們都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興義市人民醫院舉全院之力參戰。前方,武漢、鄂州、貴陽的定點醫院,9名興醫先鋒隊勇士已奔赴。後方,700餘名先鋒隊隊員待命,服從醫院調遣隨叫隨到,凝聚起了堅決打贏戰鬥的無窮力量。讓黨旗飄揚在抗疫一線,700多名先鋒隊員中,有233個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幾乎覆蓋醫院所有在崗黨員。
  • 「我就是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抗擊疫情中,他是這樣的老趙~
    「我就是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我上!」他對妻子說:「我是西南局的黨員幹部,組織寄予我厚望,派我去哪,我就去哪。」第一時間趕到公司,老趙開始統籌物資購買,值守井站。在公司領導班子的共同努力下,15天內共籌得口罩2000多個、消毒液450公斤,紅外線體溫槍15把,為保證龍泉驛區天然氣正常供應,確保井站百餘名員工的健康安全提供了必備條件。
  • 葉國劍: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放
    葉國劍(右一)在貴岙鄉卡點查看來往人員登記名單  在貴岙鄉疫情防控一線,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位身穿迷彩服、戴口罩、騎著一輛黃色「小毛驢」(電瓶車)不停忙碌的身影:指導鄉級卡點勤務、人員的進出管理,組織基幹民兵入戶開展疫情宣傳,走村入戶巡邏、摸底統計……他猶如一塊
  • 願做農村一塊磚 哪裡需要哪裡搬
    2012年10月我通過考試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從此與太子井鄉東牛峪村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片土地一幹就是五年,這土地似我的第二故鄉,承載了我最初的理想,更見證了我的青春和成長!五年來,我從一個外來客變成了自鄉人,從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孩變成了吃苦耐勞的好媽媽,從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呆書生變成了滿腳彩泥、埋頭苦幹的實幹家。
  • 「我是中蘊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
    伴隨著開朗的笑聲,石大慶將回憶拉倒了2013年的初春……「當時公司要在北京開展業務,領導徵求我的意見,要不要去北京工作」石大慶回憶,「我從來沒想過出這麼遠的門工作,也想聽聽家人的意見,就和領導說考慮考慮。」三天後,石大慶毅然決定背上行囊進京,「我琢磨如果自己在老家,不管做什麼行業、做多少年,眼界也就在一個縣城裡,不如行萬裡路,年輕人就應該出去多鍛鍊!」
  • 這個勞模不一般:工作裡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這個勞模不一般:工作裡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2020-12-16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看著貧困戶的日子好起來,我很自豪!丨興義市烏沙...
    我叫呂家偉,是一名小學教師,2018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調動到興義市烏沙鎮革裡村革裡學校任教,作為共產黨員的我自然而然加入到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我包保的一戶是易地扶貧搬遷戶,現住在興義市灑金安置區24棟3單元,家中有4口人,戶主王志宇和妻子肖支連均在市區打零工,兒子王明濤在市灑金小學讀四年級,女兒王明瑤在市五中讀高中二年級。
  • 「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找回生活的信心丨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
    2016年以來,我與唐德忠同志共同幫扶烏沙鎮普梯村長田組楊顯澤戶。  記得與同事唐德忠第一次走訪楊顯澤家時,他一人在家中烤火,看到有陌生人來訪,顯得有些侷促和緊張。  我們向他說明來意,了解一些基本信息,楊顯澤話很少,基本上是問一句答一句。
  • 賽羅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奧特曼這一類型的角色吧,每一個奧特曼都是正義的化身,為了對抗宇宙中各種邪惡的實力,他們每天都在宇宙中穿梭著。我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迪迦奧特曼》就是維護地球和平的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為了打敗怪獸,每次大古都要變身成奧特曼來與對方進行幾個回合的爭鬥,是我童年時期的英雄。
  • 當先鋒 作表率 | 越秀文聯範義坤:我是抗疫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
    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這些先鋒模範主動請纓、衝鋒在前,時刻想著為黨分憂、為民解難;他們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以一名退役軍人的忠誠和擔當,詮釋著「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錚錚誓言,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