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這篇內容時,已從G318歸來。
5476km的距離,
30天的飛馳,
盆地、平原、高原,
河流、湖泊、森林,
坐在電腦前回顧這段旅程時,
一路的收穫與感悟依然歷歷在目。
將狀態切換至旅行中
從上海出發,行至安徽,這是G318旅程的第一站,也是將心情由城市的浮躁轉至旅行的悠然的一站。路的兩邊不再是毫無感情的鋼鐵森林,而是一株株奮力生長的油菜花組成的美麗花田。
途經績溪上莊村時,我們遇到了徽墨。
正所謂「人磨墨,墨磨人」,一點一滴的韻律急不得。經過匠人點菸、和膠、制墨等八道工序後,才有了我們能看到的這一塊塊徽墨,徽州人用自己的細緻、勤勞和認真,將文化瑰寶一代又一代地傳承。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沿途美麗的風景,還有別樣的生活給你留下的感動。
用味蕾記住一座城市
離開安徽後,車隊繼續上路,途經武漢、宜昌、恩施。
此時與美景相伴的,還有不同的美食。
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為旅途添了一份別樣的味道,用味蕾去感受的一座座城市也讓我們的記憶又多了一個維度。其實,我們覺得民以食為天的意思並不只是因為美味讓人流連,而是食物可以成為大家聯結溝通的紐帶。即使是心中再純潔的遠方,缺少了煙火氣也總覺得不是那麼完整。
邂逅成都
離開湖北之後,車隊行至天府之國,成都。
大熊貓、手影戲、變臉、木偶戲,在成都特有的慵懶和隨性下,這座城市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裡,我們還與演員周一圍一起體驗了露營活動。搭上帳篷、支起烤架,在斯巴魯看來,遠行或是露營,不僅僅只是一種在路上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自然隨性的生活態度。
偉大高原上遇見另一個自己
經過了成都短暫的休整,我們再次出發,旅途也就此迎來了高潮。如果說前面幾站是自然將自己的美麗慷慨分享的話,從成都至西藏的這一段旅程,我們則將它的威嚴與偉大一覽無遺。
從這裡開始,每翻越一座山峰都是一次與自己的較量。尤其是從成都途經折多山口到達理塘的那一次,海拔從485米一路飆升至4014.187米。那一夜,車隊的成員們默默無言,即便抱著充足的心理準備,但是面對劇烈的高反,那種頭痛欲裂的感覺會讓你對自然產生敬畏。
曾經的通麥天險如今已經作古,但G318依然不會一馬平川,路上的斷坡、落石隨處可見,在這裡,你會由衷地感嘆人類的渺小。
每一次馳騁在山巔,心底都會燃起無盡的期待。然而當我們將車子停在米拉山口的牛頭像前,林芝、拉薩近在眼前,一路上經歷的所有艱辛都得以釋懷。那種感受,超乎喜悅,因為,你剛剛擊敗了上一個自己。
藏區的天,像百經琢磨的藍寶石,通透、純粹;又像精心織繪的綢緞,柔軟、鮮亮。
海拔高的地方,天空總是低矮的,仿佛伸手就能觸碰到白雲。對著這樣的天空,摒除一切雜念,這一刻,如此貼近西藏。
西藏的雪,只一眼就美到了骨子裡,山與天與地被雪白連成一片時,是一種開闊的震撼。雪就像身著白袍的高貴女神,萬年矗立在群山之巔,我們靠近她時,都不由得屏住呼吸。這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亦是對美的本能。
西藏的一景一物,都是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賦予了這裡另一種靈魂。西藏的人,簡單、虔誠、快樂。他們對物質的要求不多,一杯酥油茶、一壺青稞酒都能帶給他們享受。他們對生命是敬畏的、虔誠的。
在西藏,有這樣一個習俗:
若你來操持一個家庭,需要預備一個月的食物,是選擇30條魚,還是選擇一頭牛?
西藏人,都會選擇一頭牛。因為在他們眼中,生命是平等的,30條魚就是30個生命,要儘量減少殺生。除此之外,西藏的習俗是「天葬」,即人身死後,讓天上的鷹吃掉肉身,算是一生殺生得以生存後,將自己的身體回報給自然。
西藏人的虔誠,是發自內心的,他們拿著轉經筒,日日默誦其中的經文。他們也確實因為虔誠的信仰,換來了內心的寧靜。
這些信徒,修的是「自己」,在G318國道上,車隊數次遇見朝聖的信徒,一步一叩首。他們旁若無人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這是一份大城市缺少的「自在」。
越是漫長的過程,就越是感悟之所在。進藏之前,車隊裡有人說這是一場徵服之旅,但其實人永遠無法徵服自然,我們能做的,最多也只不過是找到一個與偉大的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
我們為什麼會喜歡在路上的生活方式?
很多時候,生活確實是需要一些感性的,比如這次的「馳馭萬裡
縱越巔峰——318國道之旅」。從上海出發,直至拉薩。5476千米的飛馳,是身體的一次歷練,其實也是心靈的一段修行,增長的不止於裡程數,對於世界的認知也在不斷擴展。
今年,斯巴魯迎來了自己60歲的生日,我們選擇這樣一種遠行的形式來為自己慶祝,同時也是希望可以將這種在路上的戶外生活方式傳遞給更多朋友,讓斯巴魯「安心、愉悅」的產品理念被更多朋友接受。
久居的城市裡有我們一成不變、略顯沉悶的生活,而在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由並且獨立的,也正是因為對未知的好奇,對挑戰的渴望,促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出發,靠雙腳去丈量世界的雄偉,感受自然的偉大。未來,我們還將走向更遠,而無論路程或是人生,都願與你同行。
業務詳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