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話題,都是全民關注的熱搜。高考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不小的影響,對於辛苦求學十幾載的每一個孩子,它的重要性無需多說。但這種群體認知中的重要性,往往很容易泛濫過度。尤其是社會上有些對於「高考」、「 狀元」過度重視與追捧的風氣,其實也會給參加高考的孩子們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這些現象容易對孩子們形成一種誤導,仿佛真的可以一考定終身。不少孩子頂著壓力進入名牌大學之後,便再無顧忌放縱自我,一方面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很難說沒受這種誤導的影響。
去年的湖北省高考的理科狀元——鍾祥一中常書傑的傳奇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15年以690分的高分,頂著鍾祥市理科狀元的名頭進入北大;2018年因沉迷遊戲荒廢學業被北大勸退;回鄉復讀之後,2019年再次參加高考,再創新高712分,成功斬獲湖北省高考理科狀元!這樣傳奇的經歷,讓常書傑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去年高考熱點中的熱點。
「狀元」名頭,我們需要正確對待
狀元一詞,源於科舉這個封建社會選拔官吏的制度。漫長的科舉制度,培養出了一種十分普遍的價值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古時候讀書人以考取功名為天職,因為考取功名基本上就意味著進入仕途,走上人身的坦途;現在的學生,似乎也變成了以考取名牌大學為天職,但考取名牌大學,並不意味著坦途的出現,甚至它僅僅只是一個人開始走上社會的起點。
有一天當你回頭看,高考其實沒那麼重要
12年辛苦求學的努力,表面上看是為了今天的高考,但背後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有機會在高考這個相對公平的平臺上,搏得一個更好的起點。
考得好,要繼續努力,才能不負這12年的辛勤努力;考得不好,更是不能放棄,人生的路還得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高考能給你更好的起點,但它給不了你更好的終點。高考為我們爭取的,是更好的教育資源,更高的展示自我的平臺。但如果您不能做到繼續努力,這些對你就都沒有意義。就像常書傑一樣,哪怕進了北大,不努力一樣會被勸退的。
人生無限可能,時刻積累力量才能做黑馬!
高考落幕不等於人生定格,最多只能算是一個人生方向的揭幕式。未來能走得多高走得多好,還得看孩子個人的努力。
為什麼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因為學習不僅僅是分數,學習也不僅僅是灌輸知識。好的教育資源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讓他能夠接觸到最好的學習方法,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的興趣,培養出學習成長的自主性。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孩子,遲早能突出重圍成為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