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好的記者是啄木鳥 不是讓人開心的喜鵲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28電(上官雲) 「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是一個知識分子,要看到問題,並且善於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28日下午,講述白巖松20年央視成長記錄的《一個人與這個時代》在京首發,白巖松作為嘉賓受邀出席。此書由中國傳媒大學老師鄒煜所著,屬「華語名主持人叢書」之一。在談到對新聞行業的看法時,白巖松表示,媒體無論哪個時代都應做有價值的內容供應商。而他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傳統紙媒在生存壓力下,不再做更有深度、有質感的報導,這樣最核心的價值觀有可能喪失,變為一個資訊供應商。

  談主持人: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是一個知識分子

  由白巖松等創辦的《東方時空》開辦距今已有20年時間。談到這20年的經歷,白巖松認為,一位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是一個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種與社會發生關係的方式。我覺得知識分子天生就應該是這樣一種動物:從『小我』中跳離,去關注一個時代,憂心忡忡地看到很多問題,並希望它改變。」白巖松表示。

  時代快速前行,當初的創業者已人到中年。白巖松以前輩的身份建議同行:一個主持人要善於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我經常看到一些做得不好的同行。他的感受其實沒錯,但是他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敢表達、放大自己的感受,更不能有效表達自己的感受。慢慢的別人會看不到你的真實感情和思考。」白巖松解釋道。

  或許做新聞的有趣之處就在於雖然有成千上萬的報導,但未必能全面反映問題,很多時候恰恰是在人云亦云。「我覺得作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或者一個好的評論員,最重要的是永遠不偷懶,不要在別人的結論那裡就終止了。要再往前走走,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和結論。現場不只是一個事發地,它還包括心靈現場,信息現場,多在現場徘徊一會兒,多去看一些細節,也許新的發現就出來了。」白巖松表示,「不怕別人說過,怕的是自己沒說出新的角度和新的東西。」

  在說到自己20多年來的新聞理念時,白巖松只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描述:「我就是要做一個長跑的人,最後的冠軍不重要。」

  談新聞行業:無論哪個時代都應做有價值的內容供應商

  在談到對目前新聞行業最擔心的問題時,白巖松表示,傳統紙媒在生存壓力下,不再做更有深度、有質感的報導,這樣最核心的價值觀有可能喪失,變為一個資訊供應商,與網際網路競爭就會變得很困難。

  提及「圖書」將衰亡的感嘆,白巖松稱,閱讀就是滿足精神和心靈的食品,書本就是饅頭包子米飯,讀書的真正時代在中國遠遠沒有到來。「迄今為止人類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不要去擔心技術,真正需要的是內心的滿足。人只能順勢而為,加以積極努力。現在新聞所能做的選題寬度要遠遠超過九十年代。」白巖松舉例:「在這個時代並無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分,只是閱讀方式發生變化。人們都在感嘆《新聞晚報》停刊,卻未看到傳媒發展的『AB面』:有更多的新興網媒死亡。因此,關鍵不在於傳播方式,而是無論在哪個時代,媒體都應做一個有價值內容供應商。」

  「比如情書,書寫方式換了很多種,但是心跳的感覺從未發生改變。好的內容就是一個又一個個體寫給整個人類的情書,只要打動人就OK。」白巖松調侃道。

  他提出這樣一個理念——觀點已經成為新聞。「過去評論是純粹依附於新聞,現在你會發現,有的評論甚至要獨立生長。有的時候這個新聞本身沒有那麼大影響力,但是,對這個新聞的評論卻成為第二天的頭條。」至於自己的制勝絕招,白巖松揭秘:聰明並非至關重要,關鍵是聰明人做笨的活兒,細節處才有真正的事實。

  反感記者被稱「無冕之王」:是社會這艘大船上的瞭望者

  白巖松曾是一名優秀的記者。在他的眼中,新聞從業者收入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物質工資;第二部分是情感工資,可以和一幫志同道合的人風雨同舟;第三種精神工資,即新聞從業者要有一種信仰,讓人生不太枯燥,相信新聞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白巖松比較反感「記者是無冕之王」這種說法:「新聞從業者是社會這所大船上的瞭望者。好的記者都是啄木鳥,而不是天天讓人開心的喜鵲。記者要像啄木鳥那樣,通過叼出樹上的一個又一個害蟲,既給自己提供食物,也讓樹木和森林保持健康。」

  現在的白巖松每周跑四十公裡到五十公裡,從中他慢慢認識到,短跑需要激情、身體狀況乃至天賦;長跑則需要堅持與突破。「當下時代天天談方向卻無有效方法,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很多人把方法能力不足歸咎於方向,但在我看來,有好的方法可以確立好的方向。」據此,白巖松認為,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快速傳播,進入「全民皆記者」時代,但越是在這個時代,一個好的記者的價值才高。白巖松坦言,他覺得自己跟好多人最大的區別就在這裡:「人到中年的時候,不往上就容易往下。所以我覺得,還要有重新出發的心態。」

  白巖松認為,娛樂永遠是主旋律,但新聞應提供這個時代正在關心的東西。因此他接下來要做的新聞,會更關注一個人及其內心,比如類似「尋找100個當下的中國人」,完成後可能會以多種媒體的方式播出。白巖松表示,真正靠譜的是「一個人」的歷史,如果他去做人物訪談,會更關注這個人的生存狀況,先跟拍他一個月的生活,之後再把這些「一個人」的碎片加起來。

相關焦點

  • 好記者應該像啄木鳥 但好鳥兒不好做
    誰的好鳥兒  編輯問我:「喜不喜歡啄木鳥?」記者不就是啄木鳥嗎?怎麼會不喜歡。不過不是所有啄木鳥都討人喜歡。  編輯又甩來一篇自媒體文章《啄木鳥根本就不是什麼好鳥,原來我們被騙好多年啦!》。我讀書少,你別騙我。就在看到這篇文章的前一天,微博網紅「花總」因為曝光酒店亂象,被中國消費者協會授予「啄木鳥獎」。
  • 白巖松介紹環保三件套:手絹是最便宜的奢侈品
    作為國內知名的媒體人,白巖松無疑是昨日最亮眼的嘉賓。現場他笑稱,「雖然我坐在這兒很有點『無間道』的意思,但我還是覺得我和在座各位在環境保護方面是同一戰壕的戰友。」  在回答完記者提問後,白巖松「反串」記者,對其他四位政協委員提出問題,「我們做記者的時候經常談這個問題,到底是環保工作者厲害還是風厲害?在我們面對霧霾的時候。」
  • 啄木鳥、喜鵲、燕子是益鳥還是害鳥?主要吃什麼食物?
    生活中常常會見到啄木鳥、喜鵲、燕子各種鳥類,很多人會弄不清它們到底是益鳥還是害鳥,益鳥和害鳥是站在人類利益的角度來看的,對人類有益的就是益鳥,對人類有害的就是害鳥
  • 白巖松來肥作讀書月報告 列舉對他影響最大的四本書
    白巖松說,對他來說,讀書宣傳大使不是使命,而是一種「自己佔了便宜得了甜頭」後的急於跟別人分享的衝動。他說,是書塑造了現在的白巖松,「我知道書裡有什麼,能從中得到多少快樂。」白巖松說,很多人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理解進入了誤區,完全物質化了,結果變成有目的讀書。白巖松希望讀書要從無用開始,多做無用事,多讀無用書。「書裡沒有顏如玉黃金屋,卻有一個更好的你在裡面。
  • 不是啄木鳥的啄木鳥
    啄木鳥鄉親們都不陌生,就是嘴巴長長專門負責給樹捉蟲子的鳥類。而很少有人知道啄木鳥還有表兄弟名曰:擬啄木鳥。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啄木鳥和擬啄木鳥一樣都屬於鴷形目,只不過不同的是啄木鳥隸屬於啄木鳥科、啄木鳥屬。
  • 「鳥設」崩塌——啄木鳥不是好鳥?
    有些鳥類沒有啄洞的本領,需要利用啄木鳥的舊洞或天然形成的樹洞進行繁殖,我們稱之為次級洞巢鳥,如大山雀、灰椋鳥、貓頭鷹等。一般來說,如果某區域沒有初級洞巢鳥,那麼次級洞巢鳥也很可能消失。筆者通過控制性實驗研究發現:一定區域內初級洞巢鳥越多,啄洞就越豐富,相應的鳥類多樣性也較高;通過布設人工巢箱人為增加洞巢密度,可以顯著提升該區域的鳥類多樣性,尤其是次級洞巢鳥的數量。
  • 啄木鳥根本不是好鳥,被騙了這麼多年,今天才知道它的真面目!
    啄木鳥根本不是好鳥,被騙了這麼多年,今天才知道它的真面目!啄木鳥是我們熟知的一種鳥類,我們都知道,啄木鳥是一種益鳥,它們能夠將駐紮在樹木裡面的害蟲消滅,讓大樹茁壯的成長,所以又被稱為大樹醫生,但最近卻有消息稱,啄木鳥根本不是好鳥,被騙了這麼多年,今天才知道他的真面目,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白巖松:中國人為什麼總是不開心?不只是喜歡攀比、缺乏信仰
    白巖松: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總是不開心? ——白巖松 推薦語:以前的中國,雖然社會發展緩慢,經濟也不發達,但是大多數中國人都很快樂。因為生活和工作節奏很慢,並不像現在如此匆忙和物質。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好日子,就是吃得飽、穿得暖、有房子住、有家人的陪伴。現在的中國人物質條件極大充裕,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到不快樂了,這到底是為何呢?
  • 央視名嘴白巖松:35句收藏話語,讀懂他的人生哲學
    2.媒體要做「喜鵲」,當有了與環保有關的政策、法律、目標,媒體人要報導出來,固化它,讓它變現。但是絕大多數時候媒體要當「啄木鳥」,通過叼出樹幹上一個又一個害蟲,維護整個森林的健康。3.任何源自糟糕過程的「好結果」,也不該被認為是好結果,總有一天你會因此而吃虧。
  • 白巖松:用腳投票是公民自由 對富人移民包容點
    白巖松:有一個細節:從開會到現在,我沒見過一個大的礦泉水瓶,全是小瓶,有需要就自己去拿。我和姚明坐一起,中途他去拿了兩次水。照以前(那樣),大瓶裝的礦泉水喝不完就浪費了。當然,礦泉水瓶、紙張等都是表象。會開得好不好,主要取決於會開得怎麼樣。如果這個會開得不好,就算節約了很多東西,也是一種浪費。不過,這些變化還是讓我深有體會。
  • 對話白巖松:我很討厭那些喊打喊殺的人
    對話白巖松:人到中年,平靜是奢侈品 本刊記者/程昕明 發於《中國慈善家》2020年第4期 白巖松是一個有趣的對話者。
  • 責任部門「秒回」旅遊啄木鳥
    (張杰 攝)  本報4月7日訊(記者 武文佳 市民記者 劉俊韜)路面需整修、公廁保潔不到位……進入4月份,尤其是清明小長假,濟南旅遊啄木鳥「一湖一環」巡訪團先後出動近300人次對假期旅遊環境、旅遊企業服務質量、文明旅遊情況進行巡訪,同時開展「一湖一環」調查問卷,回收有效調查問卷200餘份。巡訪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均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
  • 從倒數第二到高考逆襲 白巖松:成長驚心動魄
    以白巖松的個人經歷來說,有誰能想到一個曾在班裡成績倒數的人,在三十多歲時就已經抱得「中國金話筒獎」,以及後來的「中國十大傑出青年」、長江韜奮獎和中國電視榜 「最佳時評節目主持人」獎呢?近日,白巖松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的採訪,談起自己的成長和教子經歷。
  • 白巖松和他的東西聯大
    跟白巖松相熟的老師們主要從碩士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中選擇將來準備從事傳媒工作的人,問他們願不願意去跟白巖松學習,再把候選名單報給白巖松,他從裡面選擇10個人。第二年,沒那麼熟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老師主動找來,希望也能參與合作。為什麼是研究生一年級?白巖松考慮得很仔細:「本科學新聞的,將來不一定真幹新聞。但是研究生還學新聞,大致他是想要幹新聞。這就不是我把你坑到這來。
  • 人不吃喜鵲是為了吉利,為什麼老鷹也不吃喜鵲?專家:它是不敢吃
    但是人類雖然強大,無論是獅子老虎還是鯨魚鯊魚都能制服,但是人類也不是什麼都能吃,人類不吃一種動物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時候是因為覺得它不夠好處,還有的是因為有毒,還有的是因為其他原因,比如中國人不吃喜鵲這種動物,是因為為了吉利考慮。畢竟喜鵲在中國傳統觀念和文化裡代表吉祥的寓意,新人結婚也是用喜鵲作為喜結連理的象徵。
  • 北京植物園:啄木鳥出來吃蟲子啦 留鳥候鳥每天都有新發現
    它們周身黑色,嘴巴偏橘紅色,幼鳥時期嘴發灰,比較好識別。此外,烏鶇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愛學舌,它們有時候學麻雀叫,有時候學白頭鵯叫,不愧跟鸚鵡是近親。有一天早晨,陳老師恰好路過科普館,忽然聽到「喵喵」的叫聲,仔細一看並沒有小貓出沒,卻是烏鶇在學貓叫,真是太調皮了,連小貓都敢模仿。
  • 農村裡常見的五種吉祥鳥,看到後一天都是好心情
    有這樣一種說法「燕子不進愁家門」,不管是不是真的,有燕子在家裡築巢總歸是件讓人欣喜的事情。燕子主要以昆蟲為食,對於農業生產有著很大的幫助。有經驗的老農還根據燕子捕食飛行的高度來預測天氣,有著「燕子低飛要下雨」的說法。
  • 喜鵲每日造訪大爺家 吃飽喝足玩盡興而去(圖)
    喜鵲站在程大爺肩膀上  (任啟臻 記者任明勇 攝影報導)15日起,一隻漂亮的喜鵲每天飛進三匯綠島退休幹部程大爺家,令人奇怪的是,喜鵲進家後,不但沒有感到陌生昨(17)日早上7點過,這隻喜鵲又如期造訪。  程大爺十分開心地介紹,15日上午9點過,他正在臥室,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鳥叫聲,原來是一隻喜鵲在陽臺上歡快地鳴叫。由於一直沒人接待它,喜鵲就始終叫個不停。這時,老伴才叫他去給喜鵲拿點什麼吃的,是不是鳥兒餓了。程大爺隨即抓來一把米,慢慢走近陽臺。讓程大爺沒有想到的是,鳥兒非但不驚不詫,反而叫得更歡快,當伸手讓鳥兒啄米時,喜鵲馬上飛到他手上。
  • 農村常見的報喜鳥喜鵲,卻成了農民的眼中釘,難道喜鵲不是益鳥嗎
    其實在農村,喜鵲是很常見的一種鳥,尤其近些年,曾經令人生厭的麻雀倒是少了,反而明顯能感覺到喜鵲越多了。儘管喜鵲有吉祥鳥的稱號,還是人們眼中的益鳥,但是,近些年喜鵲自身的種種表現,讓人們看到喜鵲就發愁,甚至被農民視為眼中釘。喜鵲到底做了什麼,人們們對它的態度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
  • 白巖松辦新聞私塾 首屆畢業生痛哭:幻想破滅了
    跟白巖松相熟的老師們主要從碩士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中選擇將來準備從事傳媒工作的人,問他們願不願意去跟白巖松學習,再把候選名單報給白巖松,他從裡面選擇10個人。第二年,沒那麼熟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老師主動找來,希望也能參與合作。為什麼是研究生一年級?白巖松考慮得很仔細:「本科學新聞的,將來不一定真幹新聞。但是研究生還學新聞,大致他是想要幹新聞。這就不是我把你坑到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