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8電(上官雲) 「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是一個知識分子,要看到問題,並且善於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28日下午,講述白巖松20年央視成長記錄的《一個人與這個時代》在京首發,白巖松作為嘉賓受邀出席。此書由中國傳媒大學老師鄒煜所著,屬「華語名主持人叢書」之一。在談到對新聞行業的看法時,白巖松表示,媒體無論哪個時代都應做有價值的內容供應商。而他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傳統紙媒在生存壓力下,不再做更有深度、有質感的報導,這樣最核心的價值觀有可能喪失,變為一個資訊供應商。
談主持人: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是一個知識分子
由白巖松等創辦的《東方時空》開辦距今已有20年時間。談到這20年的經歷,白巖松認為,一位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是一個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種與社會發生關係的方式。我覺得知識分子天生就應該是這樣一種動物:從『小我』中跳離,去關注一個時代,憂心忡忡地看到很多問題,並希望它改變。」白巖松表示。
時代快速前行,當初的創業者已人到中年。白巖松以前輩的身份建議同行:一個主持人要善於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我經常看到一些做得不好的同行。他的感受其實沒錯,但是他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敢表達、放大自己的感受,更不能有效表達自己的感受。慢慢的別人會看不到你的真實感情和思考。」白巖松解釋道。
或許做新聞的有趣之處就在於雖然有成千上萬的報導,但未必能全面反映問題,很多時候恰恰是在人云亦云。「我覺得作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或者一個好的評論員,最重要的是永遠不偷懶,不要在別人的結論那裡就終止了。要再往前走走,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和結論。現場不只是一個事發地,它還包括心靈現場,信息現場,多在現場徘徊一會兒,多去看一些細節,也許新的發現就出來了。」白巖松表示,「不怕別人說過,怕的是自己沒說出新的角度和新的東西。」
在說到自己20多年來的新聞理念時,白巖松只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描述:「我就是要做一個長跑的人,最後的冠軍不重要。」
談新聞行業:無論哪個時代都應做有價值的內容供應商
在談到對目前新聞行業最擔心的問題時,白巖松表示,傳統紙媒在生存壓力下,不再做更有深度、有質感的報導,這樣最核心的價值觀有可能喪失,變為一個資訊供應商,與網際網路競爭就會變得很困難。
提及「圖書」將衰亡的感嘆,白巖松稱,閱讀就是滿足精神和心靈的食品,書本就是饅頭包子米飯,讀書的真正時代在中國遠遠沒有到來。「迄今為止人類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不要去擔心技術,真正需要的是內心的滿足。人只能順勢而為,加以積極努力。現在新聞所能做的選題寬度要遠遠超過九十年代。」白巖松舉例:「在這個時代並無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分,只是閱讀方式發生變化。人們都在感嘆《新聞晚報》停刊,卻未看到傳媒發展的『AB面』:有更多的新興網媒死亡。因此,關鍵不在於傳播方式,而是無論在哪個時代,媒體都應做一個有價值內容供應商。」
「比如情書,書寫方式換了很多種,但是心跳的感覺從未發生改變。好的內容就是一個又一個個體寫給整個人類的情書,只要打動人就OK。」白巖松調侃道。
他提出這樣一個理念——觀點已經成為新聞。「過去評論是純粹依附於新聞,現在你會發現,有的評論甚至要獨立生長。有的時候這個新聞本身沒有那麼大影響力,但是,對這個新聞的評論卻成為第二天的頭條。」至於自己的制勝絕招,白巖松揭秘:聰明並非至關重要,關鍵是聰明人做笨的活兒,細節處才有真正的事實。
反感記者被稱「無冕之王」:是社會這艘大船上的瞭望者
白巖松曾是一名優秀的記者。在他的眼中,新聞從業者收入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物質工資;第二部分是情感工資,可以和一幫志同道合的人風雨同舟;第三種精神工資,即新聞從業者要有一種信仰,讓人生不太枯燥,相信新聞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白巖松比較反感「記者是無冕之王」這種說法:「新聞從業者是社會這所大船上的瞭望者。好的記者都是啄木鳥,而不是天天讓人開心的喜鵲。記者要像啄木鳥那樣,通過叼出樹上的一個又一個害蟲,既給自己提供食物,也讓樹木和森林保持健康。」
現在的白巖松每周跑四十公裡到五十公裡,從中他慢慢認識到,短跑需要激情、身體狀況乃至天賦;長跑則需要堅持與突破。「當下時代天天談方向卻無有效方法,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很多人把方法能力不足歸咎於方向,但在我看來,有好的方法可以確立好的方向。」據此,白巖松認為,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快速傳播,進入「全民皆記者」時代,但越是在這個時代,一個好的記者的價值才高。白巖松坦言,他覺得自己跟好多人最大的區別就在這裡:「人到中年的時候,不往上就容易往下。所以我覺得,還要有重新出發的心態。」
白巖松認為,娛樂永遠是主旋律,但新聞應提供這個時代正在關心的東西。因此他接下來要做的新聞,會更關注一個人及其內心,比如類似「尋找100個當下的中國人」,完成後可能會以多種媒體的方式播出。白巖松表示,真正靠譜的是「一個人」的歷史,如果他去做人物訪談,會更關注這個人的生存狀況,先跟拍他一個月的生活,之後再把這些「一個人」的碎片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