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在螞蟻集團成為一家公眾企業之前,它被「及時地」納入監管,全球最大規模的IPO」被叫停,連關聯公司阿里巴巴也陷入反壟斷調查。
一次有史以來最大的造富潮,因此被叫停了,有人算過,如果螞蟻按照2.1萬的市值上市,光億萬富翁就會有五十多位,千萬富翁預估有上千位。
所謂造富潮,一定是大批人乃至全城的身價暴漲,而不是一部分人的暴富。
比如1985年左右,杭州第一批富起來的人是計程車司機,在普通人30元月薪的時候,他們中最高的月收入能達到3萬,但這畢竟只是少數。
而像娃哈哈和農夫山泉這種股權高度集中的企業,即便上市,也和絕大多數員工無關。
每一波造富潮,都是杭州城運的興隆。因此,螞蟻上市的折戟引起了很多杭州人的擔憂——杭州延續了四年的「城運」會不會就此被中斷。
眾所周知,網際網路電商的造富潮,是杭州最關鍵的一次城運轉折。
2014年,阿里巴巴美股上市,造就了300多個億萬富翁和1萬多個千萬富翁,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小鎮青年和985做題家。
阿里人成了杭州樓市最大的購買力,從西湖邊上的西湖天地到之江的豪宅別墅,從桃李春風到江南裡,幾乎所有高端樓盤裡,都流傳著年輕阿里高管買家的故事。
阿里總部所在的未來科技城,成了杭州樓市最迅猛的板塊。從2018年至今,很多樓盤都完成了價格翻番。有人說,杭州只有兩個板塊:
未來科技城和其他板塊。
這波造富潮的漣漪一直綿延到今天,阿里上市後,財務自由的年輕人們圍繞著阿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創業,這其中包括P2P行業。
P2P最興盛的時候,供養著杭州城一半的娛樂場所,保俶路上裝修富麗堂皇東魅KTV裡,很多常年包房客戶是P2P新貴。
在阿里巴巴造富運動之外,杭州還有幾次造富潮,社長將分幾篇文章進行盤點。
1
1986年,杭州新聲路地攤市場迎來了一批生面孔。
除了周邊拆遷商戶的安置,新聲路市場還安置了很多刑滿釋放人員。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在1983年全國「嚴打」中,因為「流氓罪」、或者打架鬥毆而被捕入獄的年輕人,比如吳山幫成員。
後來,新聲路市場成為杭州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服裝是主要交易商品,大包大包的舊衣服從歐美拉來,從廣東和福建入關,最後以50元流入新聲路市場。
新聲路市場
攤主們以50-60元一大包的價格買入,再以三四十元一件的價格售賣,倒爺的利潤率以十倍百倍計算。
沒有點江湖氣,根本無法駕馭這門生意。誰也沒想到,那批來自江湖的年輕人,成了杭州第一批集體走向富裕的人。
又過了十年左右,五金公司和水產供銷公司開發了龍翔大廈,這就是後來的龍翔服飾城。
新聲路地攤市場上的這批江湖人,要麼被吸收到龍翔大廈,要麼轉移到了四季青。開啟了新的造富故事。
四季青
1999年到2000年,是杭州龍翔服飾城批發生意最好做的時候,只要是市場經營者幾乎沒有不賺錢的,好的經營戶一年要賺:
幾百萬。
而四季青後來居上,如今已經成為杭派女裝乃至中國女裝的核心交易區,有人算過,四季青每年為阿里電商貢獻了每年幾十億的銷售額。
隨之而來的,是一大批富豪的誕生,四季青十年以上的店主,基本上都有多套房產,每個檔頭的市值起碼也在500萬以上。
2
2016年3月,淘寶開始做直播;那時,淘寶最大的網紅是張大奕,2016年雙十一,張大奕、雪梨的店鋪當日銷售額破億。
2016年10月,嘉興一家服裝廠的老闆謝曉衛轉戰淘寶,成立淘寶店運營公司。
當時,公司的主要模式還不是直播帶貨,而是和明星合作開服裝網店。謝曉衛先後籤下了陳赫和張子萱夫婦,自己負責生產、運營、倉儲、物流,明星負責品牌和推廣。
和明星的合作,最終收益平平,陳赫和張子萱後來甚至把謝曉衛告上了法庭,反倒是公司旗下的素人主播薇婭,逐漸有了稱王稱霸的態勢。
2018年3月,謝曉衛識趣地把股權「送」給了薇婭的老公董海峰,幾個月後,董海峰甚至成為控股股東和法人。
可以想像,如果不是這次禪讓,黃薇大概率會出走。謝曉衛今天就不會成為「直播一姐」的股東了。雙十一第一天的直播,薇婭帶貨35億,哪怕按照十分之一的抽傭比例,利潤至少3.5億。
謝曉衛留下的,簡直就是一臺印鈔機。
從張大奕到薇婭,從圖片時代到視頻直播時代,網際網路造就了杭州最近的一波造富潮。MCN機構遍地。全國有規模的50多個直播基地中,有超過一半在杭州,儼然已經是中國的直播之都。
薇婭的直播基地
廣東夫婦、陳三廢這樣的頭部網紅,也來到杭州。全國各地的打賞和下單,被他們留在了杭州,變成了錢塘江邊的一幢幢豪宅。
錢江新城每套3000萬起的錢塘公館住著阿希哥、張超林;同樣3000萬起的銀杏匯住著林珊珊、雪梨,薇婭在年初一口氣買了4套錢塘江北岸的嘉潤公館;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網紅們拿著1000萬在關係戶眾多觀雲錢塘城買不到房子。
從銀杏匯到金茂府,遺憾自己買不到房的網紅們,爽快地成為了第一批租客。如果說新一波造富潮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它的門檻更低。
這是一個一臺手機,一個補光燈,就真的可以改變命運的時代。
3
2008年,杭州東站樞紐工程拆遷啟動,杭州彭埠鎮新風村成為了城東新城最早一批拆遷的村子。
在這之前,新風村村民的房子是3-4層的小洋樓。村民將自己的房子隔成一個個小套間出租,每戶人家每年至少有10萬以上的租房收入,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
拆遷打破了他們安穩平靜的生活。根據當時的拆遷政策,拆遷戶每人共能回購55平米安置面積的房子,現在價格普遍在3.5萬元/平米以上。
為了多分一套房子,有村民甚至隱瞞父親去世的消息,通過讓母親假結婚的方式獲得一個分房資格。
杭州聲名遠揚的蕭山拆遷戶,就更不用說了。G20峰會後蕭山的大拆遷中,單房子補償每戶人均70平,獨生子女2倍補償,如果算上貨幣補償,很多家庭資產都在1000萬以上。
那幾年,蕭山很多還沒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早早結婚,就是為了趕在拆遷之前多一個分房資格。
那些拆掉的老房子,後來成為了奧體,成了錢江世紀城,杭州硬是用五年時間,造了一個新的城市中心出來。
投注在這些新地塊上的買房資金,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翻番。
對於經常路過慶春隧道和奔競大道的人,想必對創世紀的外立面已經不再陌生了。無論是福斯特的線條感,還是白金鋁板的顏值,在一眾建築裡有點白衣飄飄的感覺。
融信保利創世紀俯瞰圖
它代表著杭州樓市產品力最強盛時期,那時的開發商們雄心勃勃,入口門廊、下沉式庭院和風雨連廊,能配的都給配上了。
創世紀是杭州首個超過兩萬人搖號的樓盤,從收益上也令人驚嘆。2018年開盤時不到3.5萬/平米,如今,交房不過一兩個月,二手房價格已經達到6.5萬元/平米。
創世紀近景
創世紀的89平米戶型,業主們至少可以賺270萬元。從搖號到交房不過28個月,創世紀的業主們坐在家中,每個月能賺到:
10萬元。
過去三年,奧體從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逐漸變成可觸碰的現實。小蓮花碗、大蓮花碗陸續建成,代表杭州高度的「杭州之門」,已經有了輪廓。幾百米外的國博,一公裡外的錢塘江,業主們從自家陽臺上看出去,是一個新的杭州。
很多人只是買了一套房,三年後推門一看,自己成了千萬富翁。這是時代發給他們的紅包。
「時代紅利」四個字,是沉甸甸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