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倩茹
達娃次仁,是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病及高山病科的醫生。1974年,達娃次仁出生在浪卡子縣一個農民家庭。1986年考入內地西藏中學,先後在江蘇常州、北京西藏中學完成初中和高中的學業。在這期間,達娃次仁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看到祖國內地的發展變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體會到民族團結的意義和力量。1993年他以當年西藏高考狀元和西藏歷史上第一個達到內地本科分數線的成績考入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療系,在大學期間曾先後獲得「三好學生」、「中日醫藥獎學金」等榮譽。經過5年的刻苦學習,1998年以優異成績獲得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並被分配到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
自從來到自治區人民醫院,達娃次仁從未停止學習,從未停止對醫學科學的追求,從未停止對醫德的培養。2003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攻讀臨床碩士研究生,2006年經過北京大學醫學部統一轉博考試,繼續攻讀該校的臨床醫學博士。2008年博士畢業後,回到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病及高山病科工作,成為自治區人民醫院第4個獲得臨床博士學位的醫生。
在自治區人民醫院從醫的15年中,他秉著「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信念,用醫者仁愛之心,真愛之心,救死扶傷,無私奉獻,挽救了多名生命垂危的患者。曾經有一位賣菜的漢族患者因得了急性心梗而入院,在病情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時,就因為經濟困難提出出院。達娃次仁作為他的主治醫生,一方面耐心為他解釋病情,另一方面主動為他墊付部分住院費,使他能夠堅持治療直到完全康復。
達娃次仁平時始終懷著一種開放、真誠、樂觀的心態與各族同事和睦相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拉近各民族群眾的距離,讓自己工作的科室成為民族團結的集體。他每天都要面對不同民族的患者,始終做到一視同仁,精心為患者治病的同時,充分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消除不同民族間的隔閡,避免產生病患糾紛。除了日常醫療工作以外,根據衛生廳及醫院領導的安排積極參與各種義診及重大搶險救災任務。尤其近年來積極參與當雄地震災區義診、玉樹地震災區醫療救助等重大任務,其中在玉樹抗震救災期間他被衛生廳領導任命為西藏醫療救援隊高原病救治小組組長,為前來災區抗震救災的各級領導及官兵們提供醫療服務,圓滿完成了上級領導交給的任務。
在15年的從醫生涯中,達娃次仁從一名普通醫生成長為科室副主任、學科帶頭人,在救死扶傷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優異成績,得到領導、同事和患者的好評。先後獲得「優秀帶教老師」、「優秀住院總醫師」、「十佳崗位能手」、「十佳管理幹部」等諸多榮譽稱號。在人生的旅途中,達娃次仁也結識了自己的愛人——一名漢族護士,並與她結為夫妻,彼此相敬相愛、互幫互學過著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