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女光棍超2億,80%女性主動選擇單身

2020-12-19 一條

根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

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超過2億,

有多達80%的女性主動選擇單身。

這些女性中大部分是90後,

她們在經濟成長的年代出生,

女性意識抬頭。

一條長期關注和報導女性話題,

即便時代的進步下很多問題都能克服,

但社會卻從未放過對單身女性的逼迫,

這些逼迫來自身邊的愛人、家人、環境、職場……

女性又是如何應對?

謝盈萱是一位單身女性,

她出演臺劇《俗女養成記》中的女主角,

劇中女主陳嘉玲也是一位大齡單身女性,

40歲沒房、沒車、沒工作、沒老公、沒小孩,

看似人生失敗,

卻因為嘲諷傳統觀念而充滿歡笑。

在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

還沒有結婚、先給自己買套房的女性越來越多。

「物質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也給自己生活的底氣。」

近年來,女性凍卵也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生育年齡曾是捆綁女性的大問題,

長輩一句「再不嫁就生不出來了」,

總是讓人無法辯駁,

但如今由國內女星徐靜蕾帶起的「凍卵」風氣,

已經逐漸發酵,

讓正值生育年齡的單身女性可以選擇凍卵,

先去拼事業追逐夢想,不急著找對象。

一條選取了其中最受歡迎的幾則報導,

做成合集。

編輯 | 白汶平

40歲,沒房、沒車、沒工作的未婚女性,被社會標準定義為失敗者,臺劇《俗女養成記》就以「大齡剩女」為題材,透過嘲諷傳統教育和社會風氣帶給女性的壓力,呈現近乎貼近真實的剩女窘境。它把原本嚴肅的社會現象,以喜劇呈現,其中一大部分都是35到45歲的女性觀眾。

《俗女養成記》劇照

《俗女養成記》飾演女主角的金馬影后謝盈萱,出生在1970年代,她和戲裡的角色一樣沒老公、沒小孩、沒房、工作不穩定,現實生活的她也曾焦慮,但她希望能告訴所有有同樣經歷的女性們:

「別忘了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勉強,也不要對這個社會或身邊的人感到抱歉,平凡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以下為謝盈萱的自述

我是謝盈萱,我在《俗女養成記》裡飾演40歲了還一事無成的陳嘉玲。

我很喜歡這個角色,因為她夠真實,一般女主角都有光環,可是她沒有,你不要跟我說你在家裡不會摳腳、挖鼻孔,我相信這個角色跟所有女性都重疊到,她就是一個普通人。

陳嘉玲的童年成長在1980年代

這部戲是拆成兩個故事線,一條是39歲要40歲在社會上打滾的陳嘉玲,另一條是陳嘉玲的童年,設定在1980年代。我們從小嘉玲在當時教育下所認知的世界,去對照現在社會帶給她的衝擊。

大齡不婚礙到誰?

「女生沒工作起碼要有家庭。」

「嘉玲有工作啊。」

「當秘書是可以升官喔。」

開場是陳嘉玲前男友的婚禮,她去參加宴席時,大學同學們早已成家有孩子,只有她還是未婚,所以她在宴席上一直「被關心」,最後她喝酒壯膽上去搶捧花,還在新娘面前講了很多前男友以前糗事,像不愛洗澡啊、很宅、很髒,在那邊發酒瘋一直鬧。

同學送陳嘉玲上計程車的時候,落下一句狠話,「20歲喝醉是可愛,40歲喝醉是可憐」。

中年跳槽的茫然與焦慮

「我已經40歲了,沒有公司會栽培我,我也沒辦法轉行了,我還能做什麼?」

陳嘉玲的工作是董事長特助,除了工作份內的事,她還要幫老闆打點私事:帶老闆的小三去看房子、幫老闆的正宮太太盯著老闆吃藥,24小時隨時待命,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比她年輕的職員,就是現在的年輕人,誰還要做這種事啊?甚至反過來跟陳嘉玲說她就是人太好。

直到有一天她爆發了,大聲的嗆老闆說我不幹了!在重新找工作的過程中,面試官問陳嘉玲:「你覺得快樂是什麼?」她才發現自己回答不出來。

戀愛中沒有激情

「江顯榮,我第三個男朋友,在一起4年,住一起3年半,說是男女朋友,我們現在比較像室友」

他們在生活上已經很了解彼此,也沒有火花,就是平淡一起過日子的感覺,有一次陳嘉玲和男友想要親熱,結果到一半的時候,陳嘉玲說自己那個來不方便,江顯榮就露出鬆一口氣的表情,他們一個回房睡覺,一個在客廳看電影。

後來陳嘉玲在職場上遇到帥氣的客戶撩她,她也毫不隱瞞地回家跟男友說,她不小心跟人接吻了,其實這裡就可以看出兩人在這段感情上,已經慢慢有了分歧。

婚前發現男友是媽寶

「工作快去辭一辭,女人結婚後就是要回歸家庭」

陳嘉玲這個角色,有個很妙的設定,是她在喝醉時會失控,她很多人生轉折都是在酒後發生的,像她衝動跟男友求婚也是這樣,結果兩人在準備婚禮時,男友的媽媽一直來幹涉,從婚紗到陳嘉玲的打扮,房子裝修等等,甚至還叫陳嘉玲乾脆把工作辭掉,好好顧家庭。

結婚是兩家人的事,不是兩個人的事,但當你的另一半,無法成為你跟他的家庭溝通的橋梁時,就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尤其男友是媽寶,凡事都要聽媽媽的,不能為了你去協調,所以陳嘉玲婚前就預見未來要是真的結婚,會過得很委屈,她就趕快喊卡,說要跟男友分手。

晚婚被歧視

「長大了就快點嫁,想東想西,想越多就越難嫁,越晚嫁就嫁越差」

時間對女生來講是很不公平的,像陳嘉玲的二姑姑,超過30歲要結婚,結果她夫家要求她去醫院做檢查,先確定能不能生,不能生的話就不結了,所以二姑姑覺得自己被羞辱,不顧兩家人給的壓力,決定不嫁,這輩子一個人到老。

辜負父母的期待

「對!我就腦子壞了,這麼好的男友不要,這麼好的工作不要,我讓你們失望了,抱歉」

劇裡有很多陳嘉玲跟家人的戲,和家人吵架的那幾場,其實都像我真實和媽媽發生過的矛盾,比方去外地念書、工作啊,一定會跟家人爭吵;陳嘉玲辭職,還有和論及婚嫁的男友分手,這一開始都是家裡不能諒解的。

其實在外工作的人,久久回家一定會希望父母看到自己好的一面,你不想辜負他們對你的期待,你也不想讓他們擔心,但即便你過得很好,他們的焦慮還是不會停。

我很羨慕陳嘉玲,也想活得像她那個樣子,她很勇敢,對不要的事情就說不要,她辭職、分手,都是這樣,交往4年的男朋友,都要結婚了,換作現實裡,你真的有勇氣說你不愛了嗎?

我現在單身,沒房、沒對象、沒孩子,我身邊的人都結婚有小孩啦,我還是其中一個孩子的乾媽,我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狀態,我也不斷地用我的方法去告訴我的家人,即使我一個人過,我也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好。

「買房成為我踏向自己事業的第一步」

香菇 / 31歲/ 自由職業

2017年7月買房

75㎡,兩室兩廳,武漢

我是湖北隨州人,武漢戶口,但是最近5、6年一直生活在廣州。我是在廣告公司裡面做設計的,以前沒有買房的時候,我其實很害怕當「房奴」。當上「房奴」了,每天的生活愈加一成不變,我覺得特別沒意思。

交房貸交了兩個月後,我選擇了辭職。

香菇參加創意市集

大多數人的想法是,因為買了房,所以更不敢辭職。但是我還蠻奇妙的,正是因為買房,而去做了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2017年底,我跟4個廣州的好朋友,一起開了家花藝體驗館。每天就像打雞血,4個月裡,現在我在一個好朋友的工作室裡,幫忙做花藝布置,教小朋友畫畫,再接一些插畫、設計的單子。

現在自由職業者,收入不穩定,一個月莫名其妙多4000塊的房貸,壓力挺大的,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相信所有來到生命裡的這些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如果我能夠消化掉這個挑戰,最終做出改變,其實也是非常不錯的結果。

等我武漢的房子交房,我打算回去繼續創業。只要能擁有自己的事業,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死心。

「房子 = 100個包,忍一忍就有了」

楊熹文 / 29歲 / 作家

2017年買房

400㎡,三室一廳帶花園,紐西蘭

我2012年到紐西蘭讀書,之後一直在這裡生活。2015年買了房車,2017年初買了房。

房子是1989年的老房子,紐西蘭最傳統的三室一廳加花園,別墅型住宅,每周要還400紐幣(約2000元人民幣)的貸款。

為了湊首付,我大概在名牌包包前忍住100次,在漂亮衣服前忍住50次,在周末大餐前忍住30次,在冰激淋球前忍住20次……

其實之前住在房車裡也挺好的,每天都可以詩和遠方,今天在海邊,明天去高山。我原本以為我會一輩子住下去,像吉普賽女郎一樣。沒想到,一年半以後,發現還是得有個房子:人要立業,先要安家。

楊熹文紐西蘭的家

房子完全是我靠自己拼命寫書買的。買房時我沒有告訴父母,為了不引起任何爭端,也是想給父母一個驚喜。

其實對於女生來講,更應該儘量為自己投資而不是只顧消費。最好戒掉動不動「買買買」的習慣,致力於追求能夠增值、而不是貶值的東西。

如果在年輕時就為自己打拼下一個居所,那麼這就是一種證明,證明你有能力給自己庇護,可以更好地說服家人不用再擔心你過得好不好,什麼時候結婚。

你既然有買房的能力,就一定能掌管好自己的幸福。

「存款只有1萬塊,但我還是買了房」

晨怡/ 30歲 / 化妝師

2015年10月買房

58㎡ ,一室一廳,蘭州

2015年我來到蘭州打拼,當時只為了學化妝,學成回老家開個工作室。

當時想的最多在蘭州呆半年的時間,就一直住短租的房子。結果經歷了一段很不愉快的租房經歷。

5個月內,我搬了3次家。一開始我只租一個床位,一個月押450塊錢,像住女生宿舍一樣。半年之後,我和人合租一間房,結果因為室友和她男友每天打遊戲到半夜兩三點,嚴重影響了我的休息,不到兩個月就搬出來了,一時找不到房子,我只好連夜搬家到工作的地方,在辦公室的沙發上整整睡了一周。

那段時間突然一下動了買房的念頭了。我手上只有一萬多塊錢,同事給我介紹了一個樓盤的首付可以分期。我決定先認籌,再借錢、刷信用卡,這樣把錢墊上。

晨怡蘭州的家

後來父親知道了,評價說我只拿一萬塊就敢買房,膽子真的太大了。其實當時交完認籌金,我沒錢交首付,打電話找了一圈同學和關係好的朋友,結果都被拒絕了,說我一個女孩子折騰什麼呀,幹嗎讓自己活得壓力那麼大。最後還是髮小借給我的。

化妝這一行收入不穩定,但我不願意依靠別人,我就想哪怕晚上兼職去餐廳洗盤子、當服務生、幹小時工,也要靠自己的能力把首付借的錢還清了。

今年8月份收房子。之前我幻想過好多次這個場景,我以為當我真正收房的那一瞬間,會非常非常感動,但是其實那天內心挺平靜的,沒有任何的波瀾,好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雖然房子不大,但我搬家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就那麼理所當然地放在那兒的時候,真的特別感慨。我在想是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接下來還會有我人生中的第二套、第三套,以後再買一間更大的送給自己。

「換完房後我消費降底,口紅只用歐萊雅」

Summer劉大花 / 29歲 / 白領

2017年買房

130㎡,三室一廳,北京

2013年,我在北京買了第一套房。2017年買房,其實是換房。

第一個房子是爸媽湊首付幫我買的。那個時候我剛剛在英國研究生畢業,回北京工作。我自己覺得買房不是特別必要,工作前兩年都是租房。

但我媽媽覺得特別不放心,執意給我買房子。她的理論是越是女兒,越要買房子。不管這個房子是大是小、是新是舊,至少要有一個完全屬於你自己的地方。

爸媽買的那套房子離公司有點遠,面積也有點小。去年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咬牙拿出了5、6年的積蓄,換了第二套房,就在公司旁邊。

沒有買房之前,我覺得買房租房差距不是很大,真的住到房子裡,覺得還是自己的一個家,那種感覺是絕對不一樣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安全感。

Summer北京的家

北京的房子真的很貴。每天一睜眼,想著這個月要還銀行10000多塊錢。我原來很喜歡出去吃飯的,各種網紅餐廳打卡,現在基本都在家自己做了。連化妝品我都捨不得買,口紅都從YSL、紀梵希全部換成了歐萊雅……

我對買房這件事還是一點不後悔,房子對我來說就是「剛需」。我一點也不擔心對象問題。自己有房子,不用去介意對方有沒有房。憑本心自由地去選擇對象,至少不會把自己當做一個「貨物」。

哪怕自己不結婚,一個人生活也要有底氣啊。

那麼, 單身女性到底該不該買房?《一條》採訪了財經評論家葉檀,請她分享她對單身女性買房的看法。

Q:沒有房的單身女性,有必要買房嗎?

A:一個人如果有錢,有條件,有需求,就去買房。買房子,它是根據你有多少儲蓄,是不是要貸款,貸款了之後的償還能力怎麼樣來決定的。在我眼裡,男性女性在理財方面的本質應該是一樣的,就把他們當做一個20多歲,需要住房、需要理財的一個普通群體來對待。

Q:大城市工作、在老家買房,明智嗎?

A:因為沒有辦法在所工作的大城市買房子,就回自己的老家買房的做法,我是不建議的。如果是想葉落歸根,你在大城市落不了腳,提前在老家買房子,這個是可以理解的。有的人在大城市工作得好好的,前景也不錯,那為什麼要回老家買一套房子呢?

我的建議是,就在大城市買,如果大城市不符合條件不能買,在大城市的周邊買,起碼以後安家落戶,還可以照顧到孩子盡到一定的責任。如果回到老家分居兩地,或者買了之後老家的房子也空關著,完全沒有意義。所以要想透你的人生規劃,你的職業規劃。

Q:您對單身女性買房的選擇上,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A:通常來說,第一,商業配套比較發達,因為她一個人居住,不會經常做飯做菜;第二離公司比較近,這樣有更多的時間投資在事業上,這才是立身的根本;第三,她會考慮一些未來的規劃,比如像戶型比較小一點的公寓,周邊的人又比較多,以後她改善住房的話租賃出去比較方便。

Q: 單身女性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看待自購房產這件事?

A:我比較提倡的是,用平常心,用女性獨立的方式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如果你談戀愛了,兩個人一起買房也未嘗不可,父母有能力來幫點忙也未嘗不可,但是不能成為徹底的寄生蟲。除了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大部分人還是要靠自己獨立自主來解決一些問題。

凍卵,迎來新女權。

曾經,大自然的設計讓女性受困在「生育」這件事上無法自拔。男性一生可以「製造」一百億顆精子,且不受年齡上限的限制。女性的卵子數量出生時就已定好,一輩子排700萬顆卵子,從第一次來月經開始,此後每次都是消耗,而且明顯受到年齡的限制。35歲之後,女性卵子質量會越來越差,等到更年期卵巢功能枯竭,就再也不會有卵子產生,所謂「絕經」。

過往的女性,30歲還單身,就被親友催婚,一句「年紀太大會生不出來」,讓她們不得不中斷追求事業和夢想,走進家庭。

凍卵,像當年的安全套一樣,讓女性再一次把握了生育的主動權。安全套,把性行為和生育行為分開。凍卵,把「能不能生」和「生不生」分開。

「人怕的是沒有選擇,跟想不想要孩子沒有關係。」

幾年前「凍卵」意識開始在國內萌芽,女明星們率先帶起風潮,徐靜蕾大方公開自己到美國凍卵,還說這是世上唯一的後悔藥。世界範圍內,2006年,女性凍卵年齡平均38歲,10年後,已經下降到平均36歲,而臺灣地區還出現一個年紀最輕的個案——23歲的大學畢業生。

存放卵子的容器

23歲的女性凍卵者

張小姐 / 臺灣

大學畢業生

現年23歲 / 凍卵年齡23歲

我今年23歲,生殖中心說我是他們十幾年來最年輕的個案,畢竟大學剛畢業,誰會想到說要凍卵?

我前陣子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巧克力囊腫,我的兩側輸卵管也有水腫現象,那時候醫生就告訴我,我以後非得要做試管嬰兒,甚至卵巢功能受影響,不能自然懷孕了,而且手術切除囊腫,不排除會摘除整個卵巢,我冷靜想了幾天以後,決定凍卵。

我之後是想要生孩子的,幸好經過評估,我的卵子沒有問題,我取了28顆卵子,然後有20顆保存下來。即使我摘除卵巢,我也有23歲的年輕卵子啊!我還有生育的機會。

凍卵後,不再著急為了結婚而結婚

馬小姐 / 上海

服飾店老闆

現年36歲 / 凍卵年齡35歲

我和我大學時期交往的男友,在一起十年,後來他劈腿變心,我都以為我會跟他結婚,所以我一開始選擇原諒,試著修復感情,結果到我35歲那年,還是撐不下去了,這段感情宣布結束。

35歲分手,家人也很急,會催要結婚,我當下是一種很累的心情,就算遇到新對象好了,我還要跟他經歷磨合、相處,最後修成正果結婚,那有多不容易?萬一我還要再花下一個十年呢?

在大陸,單身女性禁止凍卵,我後來選擇去臺灣,主要也比較近吧,我一共做了3次療程,累積了28顆卵子,對我心理上來講,是真的很開心,有種心滿意足的感覺,至少我知道我不用被年齡逼著,我還有時間好好找到一個真正屬於我的人,不著急。

顯微鏡下的卵子

30歲凍卵後,我跑去國外念書了

賴小姐 / 臺灣

讀研留學生

現年37歲 / 凍卵年齡29歲

凍卵,是我媽給我的30歲生日禮物。

我媽以前在國外留學,回臺以後在外商公司當主管,她部門很多同事都是晚婚的高齡產婦,她看她們求子很辛苦,有的還要做試管,她不希望我以後也這樣,就主動上網去查很多資料,說要帶我去凍卵,當30歲生日禮物。

29歲那年我決定去英國深造,想要念個博士回來,我估計這需要花我5年時間或是更久,可能畢業回來都已經35歲了,所以我媽在我出國的半個月前,帶我來做療程。

幸好我媽送我這份「禮物」,如果沒有先凍卵,真的不知道以後懷孕,會不會遇到更多困難,也是因為這樣,我去英國念書的時候也更安心,至少別人問我說,你都要30歲了,還不準備結婚生子,跑去國外念書幹嘛的時候,我可以說我已經凍卵了,不需要擔心。

「為了凍卵,我跳槽了」

馬小姐 / 吉林

日本上班族

現年38歲 / 凍卵年齡38歲

我在日本生活已經有13年,幾年前我就想過要凍卵,但凍卵一次要花14天,日本公司不可能給我請這麼久的假,所以一直沒做,直到今年我跳槽了,我跟新老闆說,一定要給我休假去凍卵,結果他很支持,立刻就答應。

我一次性取了32顆卵子。這件事我沒讓家人知道,你要跟老一輩的人解釋那真是太費勁。在我想法是說,女人要懷孕生小孩,這輩子才算完整了,但不公平就是,女人的生育年齡是有限的,所以我才會覺得說,趁現在卵子質量還行做凍卵,至少以後遇見對象了,不會去說已經過了生育時間。

我不要等到我遇見一個我愛的人,但我想為他生孩子卻沒機會,到那時心裡的苦才是真正的苦。

處理凍卵試管

其實最早「凍卵」技術用於臨床,是為了癌症:癌症患者接受治療之前,先冷凍卵子,以免治療過程中破壞卵巢功能,影響後續生育。

直到現在,凍卵技術在很多國家,仍舊有著嚴格的應用條件。大部分國家還是只把凍卵作為醫學上的一項治療措施,而不是人人可選擇的選項。

中國大陸目前禁止單身女性凍卵。即便已婚,想要凍卵,必須三證齊備——結婚證、身份證、準生證,而且被確診患不孕不育症,才能進行。這曾經令徐靜蕾氣得發文:「有種生物叫單身女性!」

有人說,凍卵是晚婚晚育的解藥。

心理層面上,凍卵後,不少女性「安心」了。醫生們發現,大多數凍完卵的人,都是心裡踏實、充滿自信地離開診所。

不再擔心自己分手了找不到男友、不再擔心自己還沒結婚、不再擔心自己年齡一天天變大,未來再也生不了小孩。

目前美國凍卵費用約10000到15000美元,約7萬到10萬人民幣;香港費用是6萬到8萬,臺灣凍卵費用大概3萬人民幣,每年再加上幾千元的保存費,價差主要來自當地生活水平和醫護人員薪資、勞力等。海外凍卵也要將機票、住宿等開銷一併考慮。

然而,這些凍卵裡,有多少能真的成功變成小孩?

在臺灣地區,人工生殖法規定,如果要解凍卵子使用,必須有合法婚姻關係作為前提,單身女性不能進行解凍做試管嬰兒。所以,儘管凍卵的人數逐年增加,但真正解凍卵子並受孕的比例只有3%。

在英國,凍卵成功解凍並受孕的比例是8%。在美國,85%以上的凍卵女性,從未復甦過她們的卵子。而目前,凍卵成功受孕的概率,低於試管嬰兒。

因此,有人說凍卵最大的意義,其實是賦予了女性自由。

單身不必抱歉,祝所有單身女性活得自在。

相關焦點

  • 中國已有4000萬光棍,但為何單身女性也越來越多?原因值得深思
    中國有4000萬光棍,但為何單身女性也越來越多?原因值得深思推薦語:近年來,關於我國男性光棍「越來越多」的話題都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而當下人們普遍認為,導致光棍問題的發生,主要原因就是男女出生比例不均衡所致。
  • 最新中國單身人口統計:中國面臨第4次單身潮
    摘要:【中國正面臨第四次單身潮:深圳女性要求男方月收入1.6萬】西南證券的老師給大家做了一份關於單身狗的專題報告:《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或在屏幕深處》。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單身人口近2億,正面臨第四次單身潮。造成單身人口越來越多的原因有5個,包括中國人口性別比失衡、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擇偶經濟要求也越來越高等。
  • 中國光棍超3000萬,復旦教授建議「一妻多夫」解決問題,可行嗎?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其中,男性人口為71527萬,女性人口68478萬,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萬,也就是說未來將有3000萬男性找不到另外一半,成為光棍人群,而且這個數據還可能繼續增長。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將帶來很大的社會問題,需要儘早地想辦法解決。
  • 2.4億單身,對珍愛網等婚戀平臺挑戰與機遇並存
    然而據《中國統計年鑑2017》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未婚人數達2.18億,離婚單身人數達2199.28萬人,總計單身人數達2.4億,這一數據在短時間不會有太大改變。也就是說中國現在有2.4億人跟愛情無緣,正處於情感空窗期。面對這一驚人數據,婚戀網站如珍愛網世紀佳緣等,他們的機會在哪裡?
  • 中國光棍危機2020年或全面爆發:光棍男性上千萬
    性別比失衡嚴重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末,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0079萬人,比女性多3376萬。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異常的性別比失衡呢?
  • 中國單身人口超2億:看完這些數據,你就知道自己為啥是單身狗了…
    曾看到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2018年一項新調查顯示,中國正快速成為單身大國,我國單身人口達到2.6億,也就是說,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單身,這個「單身狗」數量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更是英國總人口的4倍!其中,超過36%的單身女性選擇不婚。
  • 中國目前有差不多4000萬光棍,這些光棍該怎麼辦?要不然當柴燒了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男女比例失調,比例大約是116.9:100,有人粗略算了一下,我國目前差不多有4000多萬光棍。有這麼多的光棍,這些光棍應該怎麼辦呢?有網友神回覆:「要不然,就拿去柴火給燒了?」當然,這是無奈之舉之後的笑談。那麼,我國目前有差不多4000萬光棍,這些光棍到底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集思廣益,探究一番。
  • 男的單身叫光棍,女的單身叫什麼?單身狗只是一個統稱
    但是如果女的單身的話,就不好說了,在西方有一種修女,一般是單身,終身不嫁的那種,可以稱呼為修女!如果還做了一輩子好事,有時候也稱為聖女,是聖人的聖,可不是剩下的剩哦!在中國,很多單身男自稱單身狗,女性不能也用單身狗稱呼,顯得不夠尊重,有高人提出,應該叫「狗不理」,玩笑歸玩笑,但是比較能說明問題!
  • 北京婚介30歲以上單身男女比例3:7(圖)
    但從四家綜合在一起的數據來看,男女到婚介登記的總人數分別為:男性45016人,女性56675人。從這一登記總人數看,男女相差並不太大,女性僅比男性多出一萬餘人。但如果分年齡段來看,單身男女的差距立刻顯現。在24歲至30歲的單身男女中,男女比例達到4∶6。但從30歲以上的單身男女來看。男女比例達到了3∶7,即7個女性要「搶」3個男性。
  • 俄羅斯有1000萬單身女性,為啥中國男人不愛娶?4點毛病無法忍受
    俄羅斯有1000萬單身女性,為啥中國男人不愛娶?有4點毛病無法忍受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劇,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國門,出國旅遊了。不光是旅遊,在咱們國家,一些有錢人也會選擇去國外定居,體驗不一樣的異域風情。
  • 中國式剩女羞辱:為什麼只有中國女性保持單身那麼難?答案很殘酷
    ,一名獨立自信的單身成熟女性是富有魅力的,不該被稱為「剩」,那是形容冰箱裡剩飯剩菜的詞語,絕不該用到女性身上。於是,終於有媒體注意到了,單身女性所受到的羞辱似乎是中國獨有,同樣的條件,在國外連「大齡」二字都不會被冠上,在中國卻會被各式各樣的人送上不禮貌的稱號。「在剩女羞辱的浪潮裡,一萬名女性中,9999名都要妥協。」這是我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讓人不禁發出疑問,為什麼只有中國女性保持單身那麼難?現實早已把答案擺在大眾面前,很殘酷。
  • 全國3000多萬光棍未來怎麼辦?
    截肢2020年12月份全國男性人口7.1527億,女性人口6.8478億,男性比女性多3049萬人。這意味著啥?考慮到2018年韓國的總人口只有5120萬,這就意味著我們國家的單身人數大約相當於韓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三,這真是相當令人震驚。不可否認,社會上的單身漢越來越多了。
  • 中國男女失衡嚴重,未來將有3000萬「光棍」?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之前就有聯合國發布過預測,預計在未來30年之內,全球人口數量將會再次增加20億左右。並且在未來人口最多的國家將會是印度,中國人口反而會急劇下降。自從1990年以來,中國的女性人口數量急劇下降。到目前為止,這種趨勢一直存在。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男女失衡」這個話題吧。
  • 年輕女性減少,國家出臺「討妻政策」,3000萬光棍終於有救了?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今我國的人口數量約為14億。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幾十年中,人口問題一直都是我國關注的重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人口是非常重要的。人口可以為自己提供勞動力,促進消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人口直接影響著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 廣東單身男女七成空窗期超1年,戀愛經驗不足3次
    調查顯示:廣東省七成單身男女空窗期超1年;導致單身的主要原因是圈子小、工作忙和性格內向;家人親戚的持續催婚是最主要的婚戀壓力;超六成單身男女渴望婚姻,離異人士對婚姻仍充滿信心。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省大齡單身男女成「單身重災區」,但同時他們的脫單欲望也最為強烈,八成大齡單身男女都有過相親經歷。
  • 男的單身叫光棍,女的單身叫什麼?
    男的單身叫光棍,女的單身叫什麼?@歐巴我很帥:男的單身叫光棍、幹蛋都是很形象的性器描述,看本意有點粗俗。女的若也這麼描述那就應該叫井空吧。女的單身叫法很多,老姑娘、剩女、大齡女青年、寡婦、待嫁女等等。如果沒有出嫁的適齡單身可叫黃花閨女、妙齡女子、少女、窈窕淑女、大家閨秀、小家碧玉、黃毛丫頭、素女、處女、秀女、名花無主等等。被休被離婚的婦女叫棄婦、休婦。獨守空房的叫怨婦。信教的叫修女、尼姑、師太等等。但其實,古代關於單身,男的叫鰥夫,女的都叫寡婦。奇怪的是古代的帝王和諸侯卻自稱寡人,我猜測這是繼承某個時期由女性做主的傳統遺留。
  • 重男輕女讓中國光棍或超4000萬,這個光棍問題的重災區在哪?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照著現在男女嬰兒的出生比,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光棍將會超過4000萬。而這個光棍問題的重災區在哪?在90後。為何?90後男女嬰兒出生的性別比是最高的,已經達到了1:1.2.意思就是10個女生對應12個男性。造成這一局面的關鍵,還是在於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 「一妻多夫」幫忙撕掉「光棍標籤」?這兩種方式,比制度更靠譜
    2019年年底,我國人口突破14億。而總人數的「再升級」,也暴露了不少的問題。除了老生常談的老齡化問題以外,男女比例失衡的情況也慢慢凸顯出來。數據顯示,去年年末我國男性總人口7.1億,而女性僅有6.8億。3000萬的性別「空缺」,被拋至臺面。而實際情況下,「光棍」的總是還不止3000萬。都市裡不少女性都是單身的狀態,她們沉迷工作,沒有戀愛、結婚。
  • 「農村單身男女」國家有「補貼」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導讀:「農村單身男女」國家有「補貼」嗎?聽聽專家怎麼說最近幾年,結婚的彩禮錢成了我們經常要提到的重大事情,老一輩純真的愛情已經不復存在,而這種天價彩禮的現象甚至慢慢快要演化成習俗了,而這樣的習俗也使得農村的光棍越來越多,雖然不能全是因為彩禮的問題,但是彩禮的數額真的是解決農村光棍問題之一要考慮的。當然了,農村不管農村光棍多,剩女也是比比皆是。那麼,就有人問農村單身男女國家有補貼嗎?
  • 中國未來3千萬光棍該怎麼解決?獨身主義已成定數,網友:棘手!
    中國未來3千萬光棍該怎麼解決?獨身主義已成定數,網友:難以置信!人類出生時性別的比例大概在一比一左右,即男女的性別比例是差不多的。但是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過大,並且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封建殘餘,導致重男輕女的情況從未消失。因此在中國,男性的數量還是比女性多幾千萬。面對這樣的現狀,網友便拋出靈魂發問,認為國人這個數量的性別差異會多出三千萬的中國光棍,這些男性如何娶老婆呢?到了2025年,這幾千萬的光棍問題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