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人生兩大悲劇:打牌成相公、炒股成股東。但有的人,偏偏可以炒股炒成券商創始人。
本周三,主要由一群「碼農」和金融人士組成的聯合軍敲響了納斯達克的上市鐘聲,成立剛滿4年的老虎證券成為今年在美國上市的第二隻中概股。上市當天,公司收盤市值超過13億元,對於擁有20%公司股權的創始人巫天華來說,這可謂是一個好的開始。
老虎證券和國內券商最大的不同,不僅在於它是一家完全基於網際網路、技術驅動而不是投研驅動的券商,更因為他雖然號稱是「華人地區知名美股券商」,是為華人購買美股和港股服務,創始人團隊也源於網易有道詞典的研發部門,但其徹頭徹尾是一家海外公司,在海外註冊成立,持有的是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牌照,在美國、紐西蘭、新加坡、中國等國家設有辦公室,通過與美國上市券商盈透證券合作,開展股票經紀業務。
經過多輪融資,目前仍擁有20%公司股權的巫天華畢業於清華計算機系本碩,創業之前,他曾在網易有道工作8年,長期負責後端開發。他第一次接觸美股,就是來自網易的股票期權,憑藉良好的IT技術和數學能力,巫天華很快從美股淘到了第一桶金。從此以後便走上了痴迷美股之路:每天凌晨4點醒來,因為這是美股收盤時間;讀了很多金融數學、股票以及期權的書;自己寫代碼跑策略、做一些美股小工具方便自己分析等。
據連續多輪跟投老虎證券的真成投資合伙人李劍威透露,李劍威跟老虎證券CEO巫天華在一個美股交流社區相識。當時,前者在紅杉中國,後者還在網易工作。到了2011年,巫天華在微信群定期舉辦知識付費課程培訓,講如何做期權交易。出於興趣,李劍威花3萬元購買了巫天華的課程,成為微信群較早一批知識付費的高端學員。這種培訓模式有點像知識付費平臺「得到APP」的雛形。
當時巫天華並未創業,但李劍威強烈感受到巫天華是期權交易的頂級高手,不僅交易方案保險,很少有資金回撤,還在一次全球期權實驗室比賽中獲得全球第二名的好成績。讓李劍威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是,巫天華記憶力超凡。巫天華做培訓時引用過美國網際網路券商的900多頁的交易手冊,每當學員問起一個知識點時,他能立馬說出答案所在的部分。正是出於對人的高度判斷和信任,當三年後的巫天華提出要用網際網路方式做證券交易軟體的構想時,李劍威立即把他帶到徐小平家中。巫天華的個人魅力把徐小平徵服,在沒有產品的階段他便獲得真格基金的天使輪投資。
這再次印證了一個道路:創業的道路和途徑不是呆在辦公室裡冥思苦想出來的,而是在做事和做人的過程中碰撞出來的。功利的人會精明計算,以最小投入實現最大產出,沒有利益的事堅決不碰,這樣的人其實不適合創業。創業初期,是一個「死磕自己」的利他過程,有利於行業,有利於社會,但不利於自己,收入巨減,壓力劇增。如果一心鑽到錢眼,很多事情還沒有開始就可能結束了,「錙銖必較」更會讓一個創始團隊還沒開始起步就分崩離析。巫天華的創業起步,就是利用業務的時間在線上小範圍免費講授美股知識,每周五中午還會在五道口舉行美股愛好者的「午餐會」,從免費到收費,最初的種子用戶、早期投資方很多都來源於此。如果沒有早期不計回報的投入,可能也沒有後面創業和融資機會。
當時,巫天華每天使用的美股券商的交易軟體交互體驗很不好,開戶冗雜、入金麻煩、費用率高、交易速度慢、無本地化服務且不提供實時數據,但炒美股沒得選——因為市面上除了美國券商,剩下的中國傳統券商開展美股業務的寥寥無幾。在他看來,當時在美股交易上,雖然國內中銀國際、海通國際也在做同類業務,但是他們軟體開發不夠好,海外美股券商沒有漢化,產品也沒有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做得細緻。在多次吐槽美股券商難用以後,巫天華決定自己做一個交易軟體,把之前編寫的小工具系統化、產品化。在30歲的岔路口選擇創業,巫天華用4年時間把自己從股民變成了券商。
不得不說,巫天華生逢其時。2010年前後,中國主要網際網路公司大多在美國上市,很多來自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人員擁有原始股,打開了他們對美股市場的第一道大門,又因為學歷高、英語好,很快,炒美股就在網際網路的技術人員群體中形成一股潮流。2014年創業後,國內投資者海外配置資產的需求日益旺盛,倒退5年,投資美股的人群還僅僅局限於金融圈的上層人士和中概股員工,但是隨著年輕投資人的崛起和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白領階層和中產階級也湧入美股市場。
對於大多數股民來說,儘管每天都徘徊於K線圖和公司公告,但老虎證券還是個新鮮詞,因為美股是一個小眾市場。巫天華稱,他創立老虎證券的初心是想幫助更多的中國中產階級和普通老百姓分享到全世界成長的紅利,作為非典型性「出海」公司,其成長性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