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九江郡置豫章郡,並設南昌縣為附郭縣,屬揚州。南昌之名始此。《郡縣釋名》江西卷上:南昌府「府有南昌山。《豫章圖經》曰:南昌山者,吳王濞鑄錢之山。時有夜光,遙望如火銅之精也,即西山也。西山在府城西大江之外三十裡,一名厭原山,又名南昌山」。南昌之名或以此。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數易,別名諸多,漢稱豫章,唐稱洪州,宋稱隆興,明代定名為南昌。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設市。
歷史沿革:
南昌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南昌先後有豫章(漢)、洪都(隋唐)等稱謂,是歷代縣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來繁榮昌盛。
南昌是一座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南昌境內的安義曾出土過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產生活。至三千年前的南昌當時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稱,三苗為炎帝神農氏後裔。三苗時期南昌北至艾溪湖,南至青雲譜,這一弧形地帶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禹貢》屬揚州地。春秋屬吳。戰國屬楚。南昌地處吳、楚交界,吳楚相爭多在於此。《左傳》記載:昭公七年(前553年),楚令尹子蕩伐吳師於豫章。戰國時期,南昌先民已掌握熔鐵、鑄鐵技術和使用耐火材料等先進工藝。
秦屬九江郡,潯陽,郡治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
據《漢書》記載,前202年(漢高祖5年)劉邦在垓下打敗項羽之後,派大將灌嬰率兵平定江南「吳、豫章、會稽郡」。灌嬰平定豫章後,立即設官置縣,首立南昌縣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為縣名,穎陰侯灌嬰奉命駐軍當地,修築「灌城」,次年修築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4千米的黃城寺,城周長十裡八十四步,稱為「灌嬰城」,開創南昌建城史。
三國時為東吳豫章郡。291年(晉元康初年),置江州(今江西九江),後移治潯陽(今江西九江)。
兩晉及南朝時為豫章郡、豫章國。這一時期,伴隨著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版圖上的重要城市隨著東晉經濟的發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築新城(即今舊城區)。
589年(隋開皇九年)罷郡置洪州,607年(大業三年)復為豫章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平定地方割據勢力林士弘,復為洪州,設總管府。
625年(武德八年),改為都督府。貞觀初屬江南道。
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742年(天寶元年)改洪州為豫章郡,756年(至德元年)避唐代宗名諱,豫章郡更名為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稱洪州。
建中年間(780-783),置江南西道觀察使。
865年(鹹通六年),升為鎮南軍節度使。唐朝中後期又先後改為都督府、江南西道。唐代洪州已成為江南一大都會,尤以造船、造紙、印刷、紡織、兵器、金、銀、銅器製造較突出。洪州窯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所燒制的青瓷遠銷海內外,質地優良,也是皇家貢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六大名窯之一。
五代十國時期,南昌的經濟與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南唐中主李璟於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並於961年(宋建隆二年)將都城從江寧遷往南昌,號「南都」。
975年(宋開寶八年)復名洪州,1020年(天禧四年)屬江南西路。1030年(天聖八年),江南西路的治所設在南昌。
1163年(隆興元年),宋孝宗繼位前曾封建王於此地,故升隆興府。北宋年間,洪州已成為全國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城區面積達14~16平方千米,設16個城門,是歷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時期。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置隆興路,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元稱隆興路,後又改為龍興路。是含今天江西、廣東在內的江西行省治所,為全國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南昌、新建2縣同城而治,直到清末。
1914年(民國二年)為豫章道。
1926年(民國二十四年)北伐軍(蔣中正)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
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紅軍部隊向南昌方向進攻駐紮在今新建區西山鎮西山萬壽宮附近,後佯攻南昌牛行車站一會兒向國民黨軍進行「八一示威」後,便撤退。1939年南昌會戰失敗後日本佔領南昌,由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管轄。設立南昌、新建(西山)縣屬南昌市。(註:在當時南昌縣屬新建縣管轄)。
1949年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昌,南昌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直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所駐地。1949年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區成立,轄南昌、豐城、新建、高安、清江、新淦、進賢(8月從貴溪分區劃入)、奉新、安義、靖安(9月從九江分區劃入)10縣。
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
1958年增設青雲譜區,南昌專區南昌(駐蓮塘鎮)、新建(駐生米鎮)2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2縣劃歸宜春專區。
1971年南昌、新建(駐長堎鎮)2縣再次劃入。
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2區。
1981年增設灣裡區。
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撫州地區進賢縣歸南昌來屬。
200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郊區改名青山湖區,並正式掛牌。
2004年9月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70號)調整南昌市市轄區部分行政區劃:
(1)將西湖區朝陽洲街道的西船居委會,青山湖區塘山鎮的永和、公園、賢湖、永溪、長巷、七裡6個村劃歸東湖區管轄。 將青山湖區的桃花鎮和湖坊鎮的同盟村劃歸西湖區管轄。 將西湖區十字街街道的谷市街、洪城路、南關口、九四、新豐5個居委會,上海路街道的草珊瑚集團、南昌腸衣廠、電子計算機廠、江西滌綸廠、江地基礎公司、曙光、商標彩印廠、南昌市染整廠、江南蓄電池廠、四工具機廠、二進、國樂新村12個居委會,南站街道的解放西路東居委會,青山湖區湖坊鎮的楞上、太和、熱心3個村劃歸青雲譜區管轄。 將東湖區彭家橋街道的187、高新、南大北院、青山湖、謝家村、星光、上坊路、江大南路、南大南院、南昌水專、北京東路11個居委會,青山路街道的潘坊、電化、塘山北、塘山南、紡園一、紡園二、紡園三7個居委會,西湖區上海路街道的輕化所、洪鋼、省人民檢察院、電信城東分局、安康、省機械施工公司、省水利設計院、省安裝公司、南方電動工具廠、江西橡膠廠、上海路北、南昌電池廠、東華計量所、南昌搪瓷廠、上海路新村、華安針織總廠、江西五金廠、三波電機廠、水文地質大隊、二六○廠、省衛生學校、新世紀、上海路住宅區北、塔子橋北、南航、上海路住宅區南、沿河、南昌閥門廠28個居委會,西湖區丁公路街道的新魏路、半邊街、師大南路、順化門、岔道口東路、師大、廣電廳、手錶廠、鴻順9個居委會,南站街道的工人新村北、工人新村南、商苑、洪都中大道、鐵路第三、鐵路第四、鐵路第六7個居委會劃歸青山湖區管轄。
(2)調整後,東湖區轄董家窯、大院、公園、百花洲、墩子塘、豫章、八一橋、滕王閣、沙井、青山路、彭家橋11個街道,區人民政府駐疊山路;西湖區轄繩金塔、桃源、朝陽洲、廣潤門、南浦、西湖、系馬樁、十字街、丁公路、南站10個街道和桃花鎮,區人民政府駐孺子路;青雲譜區轄三家店、洪都、京山、徐家坊、岱山5個街道和青雲譜鎮,區人民政府駐井岡山大道;青山湖區轄湖坊、京東、羅家、塘山、蛟橋5個鎮和上海路街道、揚子洲鄉,區人民政府駐南京東路。
調整前,東湖區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56萬;西湖區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52萬;青雲譜區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22萬;青山湖區面積236平方千米,人口43萬(區劃人口數據根據簡冊2004)。
2004年底,總人口448.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1.3萬人。截至2005年6月底,南昌市轄5個市轄區、4個縣,29個街道、47個鎮、33個鄉。
2005年,南昌調整兩區行政區劃,涉及兩區三鎮四街道:青山湖區塘山鎮、湖坊鎮、上海路街道、青山路街道以及西湖區桃花鎮、桃源街道、十字街街道的行政區划進行了調整。
(1)將上海路街道的路北、新村、安康、沿河4個社區居委會和輕化所、洪鋼、省檢察院、南昌電信城東分局、省水利設計院、省機械施工公司、南昌航空學院、華安針織總廠、江西五金廠、水文地質大隊、三波總廠控制屏分廠、江西衛校、東華計量所、南昌搪瓷廠、南方電動工具廠、南昌電池廠、省安裝公司南院、江西豐華橡膠廠18個家委會,塘山鎮的北京東路社區居委會劃歸湖坊鎮管轄。調整後,湖坊鎮管轄湖坊、肖坊、張燕、長春、石泉、永人、彭橋、順外、進順、進明、李巷、秦勝、洪都、進外、辛家庵15個行政村,御錦城、現代莊園、廬山花園、宏利、洪明、洛陽東路、順化門西、順化門、路北、新村、安康、沿河、北京東路13個社區居委會,省廣電局、輕化所、洪鋼、省檢察院、南昌電信城東分局、省水利設計院、省機械施工公司、南昌航空學院、華安針織總廠、江西五金廠、水文地質大隊、三波總廠控制屏分廠、江西衛校、東華計量所、南昌搪瓷廠、南方電動工具廠、南昌電池廠、省安裝公司南院、江西豐華橡膠廠19個家委會,鎮政府駐洛陽東路79號;塘山鎮管轄塘山、永紅、星輝、星光、青湖、南鎮、五聯、塗黃、羅萬9個行政村,湖景、燕鳴、高新、星光、上坊路、青山湖、江大南路、謝家村8個社區居委會,南昌工程學院、187、南大南院、南大北院4個家委會,鎮政府駐青山湖北大道440號。
(2)將湖坊鎮的工人新村北、工人新村南、商苑、洪都中大道、新魏路、半邊街、岔道口東路、師大南路8個社區居委會和鐵路三、鐵路四、鐵路六、手錶廠、師大5個家委會劃歸上海路街道管轄。調整後,上海路街道管轄上海路住宅區北、上海路住宅區南、新世紀、塔子橋北、工人新村北、工人新村南、商苑、洪都中大道、新魏路、半邊街、岔道口東路、師大南路12個社區居委會,鐵路三、鐵路四、鐵路六、手錶廠、師大、206廠、南昌閥門廠7個家委會,街道辦事處駐上海路住宅區內。
(3)將塘山鎮管轄的丹霞路和民豐路以北的區域範圍劃歸青山路街道管轄。調整後,青山路街道管轄塘山北、塘山南、潘坊3個社區居委會和紡園一、紡園二、紡園三、電化廠4個家委會,街道辦事處駐塘山街22號。
(4)將桃花鎮的三道閘居委會劃歸桃源街道管轄。調整後,桃源街道管轄香江、金源、桃苑、撫河園、苑中園、福田、桃花苑、新填洲、振中、警園、心雨、空港、東方、遠東、廣廈、桃苑湖庭、桃花路、百福園、萬福園、工貿城、三道閘21個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桃苑二區14棟。
(5)將桃花鎮的星加坡花園居委會、原青山湖區湖坊鎮的同盟村劃歸十字街街道管轄。調整後,十字街街道管轄罈子口、上窯灣、福山花園、十字街、膠皮巷、司馬廟、前進路、建設橋、星加坡花園、江電、省公路局、中行、江印13個居委會和同盟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十字街599號。同時,調整後,桃花鎮管轄一村、三村、五村、漁業、大脊、觀洲、觀魚、三角、十裡、十裡廟、老洲、雷池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桃花路339號。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昌市轄5個市轄區、4個縣,29個街道、47個鎮、33個鄉。
2015年8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了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新建縣,設立南昌市新建區,以原新建縣的行政區域為新建區的行政區域,新建區人民政府駐長堎鎮新建大道239號。調整後,南昌市轄3縣6區,其中城區由東湖、西湖、青雲譜、青山湖、新建、灣裡6個區組成。
2019年12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9〕105號)精神,國務院已同意調整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撤銷南昌市灣裡區,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南昌市新建區。
二、設立南昌市紅谷灘區,將南昌市東湖區沙井街道、衛東街道和新建區生米鎮劃歸紅谷灘區管轄,以東湖區沙井街道、衛東街道和新建區生米鎮的行政區域為紅谷灘區的行政區域,紅谷灘區人民政府駐沙井街道綠茵路669號。
截至2019年12月,南昌市轄六個區(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青山湖區、新建區、紅谷灘區)、三個縣(南昌縣、進賢縣、安義縣)。
地理環境:
南昌,簡稱「洪」或「昌」,古稱豫章、洪都,是江西省省會、環鄱陽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中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6個區、3個縣,總面積740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南昌市常住人口560.06萬人。
南昌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遊,鄱陽湖西南岸,是江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會中心城市,也是中國華東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
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初唐四傑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其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南唐時期南昌府稱為「南都」;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在此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後,南昌製造了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飛彈、第一輛摩託車、拖拉機,是中國重要的製造中心、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
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曾榮獲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球十大動感都會等稱號,2006年被《新聞周刊》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019年6月,「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在南昌開通運行。2020年9月2日,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南昌市地處江西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遊,鄱陽湖西南岸,位於東經115°27'至116°35'、北緯28°10'至29°11'之間。東連餘干、東鄉、南接臨川、豐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與永修、都昌、鄱陽三縣共鄱陽湖,南北最大縱距約121千米,東西最大橫距約108千米,全境最高點梅嶺主峰洗藥湖中的洗藥塢,海拔841.4米。全境以鄱陽湖平原為主,東南相對平坦,西北為丘陵。
南昌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金三角的省會中心城市,是連接三大重要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際交通廊道。
南昌贛菜口味以鮮辣為主,《後漢書》中的《豫章記》稱江西「嘉蔬精稻,擅味八方」。唐初,王勃赴滕王閣舉辦的盛宴,興奮之餘贊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曾記載江西名菜「粉蒸肉」。當今的贛菜,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
贛菜主食為米飯,肉食品有豬、牛、魚、雞、鴨、鵝等。蔬菜種類繁多,食油有菜油、茶油等植物油,亦食豬板油。調味以食鹽、醬油為主,兼用辣椒、醋、糖、桂皮等。農村有冬至日釀米酒、曬冬粉、殺豬醃肉,冬至後曬乾魚、醃雞、制板鴨等習慣。
南昌特色小吃流行於南昌及周邊地區的小吃主要有:油炸小品、白糖糕、糖畫、豫章酥鴨、李渡酒、鄱陽湖銀魚、石頭街麻花、瓦罐湯和拌粉、牛舌頭、金線吊葫蘆、芥菜糰子、釀冬瓜圈、家鄉鍋巴、大回餅、木瓜涼粉、伊府麵、吊樓燒餅、狀元糕、如意糕、麻辣燙、南昌米粉、軍山湖大閘蟹、葛粉、麻辣藕片、萬壽宮馬打滾、萬壽宮糊羹、風味烤滷、鄱陽湖獅子頭、三杯腳魚、竹筒粉蒸腸、藜蒿炒臘肉、煌上煌。
南昌全境山、丘、崗、平原相間,其中崗地低丘佔34.4%,水域面積達2204.37㎞,佔29.78%,在全國省會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全境以平原為主,佔35.8%,東南相對平坦,西北丘陵起伏,水網密布,湖泊眾多。王勃《滕王閣序》概括其地勢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南昌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溼潤溫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南昌市是「夏炎冬寒」的典型城市,夏天炎熱,有火爐之稱;冬天較寒冷。年平均氣溫17℃-17.7℃,極端歷史最高氣溫40.9℃,極端歷史最低氣溫-15.2℃。南昌市地處北半球亞熱帶內,受東亞季風影響,形成了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市內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作物生長旺季雨熱匹配較好,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氣象條件,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但是,由於每年季風強弱和進退遲早不同,氣溫變化較大,降水分布不均,高溫乾旱,低溫降雪冷害和暴雨洪澇颱風等氣象災害發生較頻繁,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年降雨量1600-1700㎜,降水日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5.6天,年平均相對溼度為78.5%。
南昌市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城市因水而發,緣水而興,南昌市古民諺就有「七門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之稱。水網密布,贛江、撫河、玉帶河、錦江、潦河縱橫境內,湖泊眾多,有青嵐湖、軍山湖、金溪湖、瑤湖、白沙湖、南塘湖等數百個大小湖泊,南昌市市區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黃家湖(含禮步湖、碟子湖、孔目湖),城內四湖:東湖、西湖、南湖、北湖。
年日照時間1723-1820小時,日照率為40%,7、8月最多,2、3月最少。光照分布與農作物生長旺季基本同步,對農業生產有利。太陽輻射南昌為太陽輻射觀測二級站,進行總輻射和淨輻射觀測。1986~2003年平均總輻射量為4279.02兆焦耳/平方米,1992~2003年平均淨輻射量為2078.67兆焦耳/平方米。由於風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響較大,南昌、新建、進賢均有部分地區臨鄱陽湖,風力較大,屬風能可利用區;安義不臨鄱陽湖,除特殊地形外,風力較小,無利用價值,年平均風速2.3米/秒。年無霜期251-272天。適合植物花卉生長,是營造「花園城市」的理想地區。
南昌的產業科技水平在國內享有很高地位,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地處南昌城東艾溪湖畔的高科技工業園區,是全國五大智力密集區,被譽為南昌的矽谷,12項科技成果分獲中國發明展覽金獎和銅獎,22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申報專利1150項,南昌航空城也坐落在這裡,孕育出包括中國科技結晶——c919大型客機、l15教練機、利劍無人機等眾多科技成果。清華科技園(江西)、北大科技園(江西)、浙江大學科技園(江西)、南昌大學科技園、江西省留學生產業創業孵化中心、國家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紅谷灘慧谷創業園、清華同方動漫產業園等已成為各類人才進行科技研究和創業的樂園。
任世事變遷,終不改綠水青山,看風雲變幻,永不忘萬裡家鄉!
註:以上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不足與疏漏之處,歡迎指正,如發現文章有違反國家政策等規定,歡迎指導,本人將及時予以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