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市9948人考研,增幅創新高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已於昨日下午全部結束,隨著考研的社會關注度增加,與此相關的話題仍然引發熱議。此次無錫市共有9948人報考,報考人數相比去年增加了約2000人,增幅達25.8%。市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全市報考人數以及增幅均創歷年新高。同樣,報考江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的人數近年來也在不斷增加,今年報考江大碩士研究生的人數超過了1.2萬人。快速增加的數字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關注?連日來記者就此進行了多方採訪。
人數激增:全市報考人數創歷年之最
據了解,試卷的掃描評閱工作自12月25日起全面展開,考試成績預計將於2019年2月15日後向社會發布。
今年全市研究生報考人數再創新高。為了保障逐年增加的考研大軍順利應考,我市考試組織方不斷增設考點。去年,全市在江南大學和無錫旅遊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基礎上增加了無錫市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考點。今年由於報考人數再度攀升,全市在原先3個考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江蘇省惠山中等專業學校這第四個考點。
江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武美萍說,近年來各考點對考生的保障越來越精細化、人性化。此次江南大學共設有177個考場,保障5200多名考生順利考試。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考生人數迅速增加,江大在此次考試中幾乎啟用了所有標準化考場。「近兩年全國各地的研究生報考人數都在快速增加。從報考我校研究生的人數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17年報考我校碩士研究生的人數有8057人,到今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2287人。」
近年來,全國各地考研熱情都很高。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在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安全工作視頻會議上透露,2019年全國研招考試報考人數再次大幅增加,達290萬人,比去年增加了52萬人,增幅為21.8%。中國教育在線於12月20日發布的《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自2007年以來,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呈現出快速遞增的趨勢。2019年報考人數是近10餘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創下了改革開放40年來最高紀錄。
專碩吃香:江大專碩招生人數超學碩
考研大軍越來越龐大,梳理數據還能看出一些考生基於自身實際作出的選擇。從江南大學近三年來碩士研究生招生數據可以看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在逐漸擴大。「近幾年,我們學術學位的計劃招生數基本沒有變化,但專業學位的計劃數呈現逐年增長的狀態。目前,我校近兩年專業學位的招生人數已經趕超了學術學位的人數。」武美萍說。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大四學生馬婉君報考的是四川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的專碩。談及選擇報考專碩的原因,她表示自己未來會選擇就業,並沒有走學術道路的打算。應用型的碩士研究生更偏重實踐技能的學習,更適合自己。「我本科學的是中文專業,在幾年大學學習中接觸並喜歡上了新聞專業,以後我也想從事與新聞傳播相關的工作。報考專碩不僅能提升就業競爭力,還有機會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小馬坦言。
《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也提到:今年招生中,專業型研究生首次超過學術型研究生,成為研究生教育主體,反映了社會的迫切需求。專家表示,我國自2009年起增加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以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近年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逐漸成為我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模式之一。
多重影響:考研越來越熱
近兩年全市高考報考人數並未處於最高峰,但報考碩士研究生的人數卻不斷刷新紀錄,這是為何?採訪中,多位專業人士均表示,報考人數激增並不代表社會就業環境不好,而是與多種因素有關。
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鄒亞偉說,選擇考研的學生相比高考考生自主性更高。他們大多希望讀研獲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提升競爭力。「這其中有些人可能不滿意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有的或許對自己本科就讀的學校並不太滿意。他們無論是為了選擇喜歡的專業還是更加著名的學校,結果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提升。」
23日下午在江南大學考場外等候的高先生認為,如今的孩子在本科學習時普遍缺少與社會接觸,心智也不夠成熟。他希望女兒在進一步的學習中提升專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為以後找好工作打基礎。江南大學物聯網學院大四學生邱啟倫報考的是本校自動化專業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他介紹,之所以堅持考研,是因為之前到招聘會了解情況,發現自己目前的能力和理想的崗位之間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還有教育人士認為,教育部提出的研究生教育發展目標以及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招考統一等政策的實施,或與研究生報考人數增加存在一定聯繫。2017年起,原先安排在每年10月舉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被調整為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試統一進行。這部分考生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考研大軍的規模。
「考研熱,並不代表就業難。事實上,這是社會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在增加,也是社會轉型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些堅定了考研決心的考生,無論是應屆生還是往屆生,無論報考的是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都展現出其對更加理想的工作崗位、工作狀態的期待。他們都希望自身能發揮能力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實現自我價值。」江南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助理姚文生說。(陳春賢)
(責編:唐璐璐、張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