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第四屆優秀自考生單項獎、安徽省5?12護士節「健康知識競賽」三等獎、宣城市崗位能手、宣城市十佳操作能手、宣城市第三屆「十大女傑」提名獎、宣城市人民醫院十佳員工、連續多年先進個人、優秀護士長、發表論文數篇……在宣城市人民醫院,集這諸多榮譽於一身的,不是別人,正是從事護理工作二十多年的兒科護士長郭翠玲。
從2003年9月宣城市人民醫院專設兒科以來,郭翠玲一直擔當著護士長的職務,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如今的井井有條,從最初的惶然應對到如今的從容不迫,郭翠玲用自己的責任心、耐心、細心、愛心,帶領著兒科護理團隊從稚嫩走向成熟,也護航著宣城市人民醫院兒科的發展壯大。而郭翠玲也用自己的實力,成為了領導眼中能力超強的管理者、主任的好幫手、同事眼中嚴格且細膩的老大姐、患兒家長眼中充滿愛心的「護士媽媽」。
「超人」郭翠玲
自1992年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從外科到內科,再到兒科,郭翠玲輾轉了多個臨床科室從事護理工作,轉眼間從事護理工作已經二十多年。每到一個科室,她細緻、認真、負責任的工作態度和作風,都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讚許。
在贏得同事稱讚的同時,郭翠玲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醫院領導的認可。2003年9月,市人民醫院決定設立單位的兒科,因為兒科工作性質特殊,任務重、壓力大、技術含量高,在經過全院的遴選後,當時院領導決定將這個重擔交給當時已是門診部護士長的郭翠玲。
對於當時的郭翠玲來說,兒科護士長一職並不是個好差事——科室新成立,護理團隊非常年輕,人力不足,護理上沒有經驗;加之面對的是患兒這個特殊群體,家長的要求超高,靜脈穿刺和藥物劑量的配備都比成人科室困難大得多……一系列的因素,讓郭翠玲倍感壓力。
面對壓力,郭翠玲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至此,她開啟了「工作狂」、「學習狂」模式——
開科之前,醫院安排她到蕪湖弋磯山醫院進修學習,為期3個月的學習時間,郭翠玲僅僅休息了4天,整天撲在病房裡,像一臺機器一樣瘋狂地學習。弋磯山醫院兒科的老師都不禁感慨,「你真是死命地學,將我們幾年學習的東西3個月就學完了。」
開科之初,她頂著巨大壓力,手把手帶教年輕同志,經常和醫生、患兒家長溝通,主動了解護理工作中的不足。手機從沒關過,每當科室來了需要搶救的患兒,無論是夜間還是周末,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協助患兒的搶救處理。夜間急診經常是患兒轉危為安時天亮了,而她只是簡單地吃點早飯又投入到第二天緊張的工作中。
當科室護理工作走上正軌,郭翠玲依然經常加班到很晚才下班,即便回到家,她也不會立即休息,而是拿出書本、查閱雜誌,加強理論知識學習。
但,郭翠玲畢竟是名普通人,並非真有「鋼鐵之軀」。長期的加班加點讓她「元氣大傷」,體力精力透支, 2009年開始,她經常頭痛、嘔吐,而且發作越來越頻繁。2009年5月12日到28日,頭痛幾乎每天都會發作,連續輸了17天甘露醇的郭翠玲仍堅持在工作崗位,經常是拔出自己的輸液針頭立刻進病房忙碌,直到2009年端午節那天,因劇烈的頭痛、嘔吐倒在病房裡,醫院安排她去南京檢查治療,檢查結果為「不明原因蛛網膜下腔出血」,輾轉南京、上海及北京多家醫院仍未查出病因,疾病使郭翠玲離開了兒科護理崗位。
儘管暫時離開了兒科,但郭翠玲沒有放棄她的護理事業和學習。在治療期間她經常聯繫兒科護理姐妹,了解科室工作情況,鼓勵大家積極學習,認真工作。生病前她護理專業本科自考還剩下論文答辯科目沒有結束,但論文答辯要在蚌埠醫學院進行,2009年10月,雖然在已就診了多家醫院,但此時她頭疼、嘔吐的症狀並沒有減輕。有同事勸她放棄考試,但她不甘心,笑著說「死也要將目標完成」,最終在一名同事的陪伴下,她帶著急救藥物赴蚌埠答辯。「身體太虛了,考試出來,我全身是汗。」郭翠玲說,讓她欣慰的是,儘管過程痛苦,但結果令人滿意——她順利通過了護理專業的本科自考,且以平均80多分的成績獲得了「全國優秀自考生」稱號。
在隨後五年裡,因身體虛弱,領導安排她去了職能科室。但她仍不放棄學習和幫助他人,工作之餘,先後在宣城市糖尿病協會、宣城廣播電臺、合肥工業大學宣城分校區、宣州區老年大學及多個社區開展免費健康講座,為患者與健康人群普及疾病與飲食的關係,宣傳健康的飲食行為方式,獲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女神」郭翠玲
「我們護士長就是好,她是我們的『女神』。」在兒科護士中,孫文兵算是資歷比較老的護士之一。對於護士長郭翠玲的崇拜,她從不掩飾。
默默奉獻的精神、以身作則的標榜作用、嚴謹公正的管理、過硬的護理技能,每一項,都足以讓郭翠玲成為兒科護士們心中的女神。
2006年臘月的一個晚上,臨近過年。郭翠玲正準備利用休息時間去幫兒子買過年的新衣。然而還沒進商場大門,醫院領導裡來了電話,一名產婦因羊水栓塞已經休克,血壓急劇下降,需要緊急輸血輸液,但因嚴重血容量不足,多次靜脈穿刺都失敗,患者生命危在旦夕,讓她立刻趕去手術室協助靜脈穿刺。電話還沒掛,郭翠玲就坐上了計程車,火速趕到醫院,借著過硬的技術及強大的心理素質,及時開通了靜脈通道,血液順利輸入產婦體內,經搶救產婦母子平安,郭翠玲也鬆了一口氣。回到家,向兒子解釋因搶救病人衣服沒有買,懂事的兒子說「媽媽,沒事,工作重要,衣服哪天買都可以啊」。
2014年,因發展需求,兒科原有的一層樓已滿足不了病人的需求,因此醫院改建了四層「兒科樓」,樓層增加,同時也增加了大批剛畢業才走上工作崗位的護理人員,各方面因素對護理工作都是挑戰。面對這樣一個工作壓力大、工作負荷重且技術要求高的高位,院領導幾番考慮,在全院500多人的護理團隊中逐個篩選,最終郭翠玲脫穎而出。於是院領導找到她,希望她能再次擔任兒科護士長職務。而此時,身體稍見好轉的郭翠玲沒有絲毫猶豫,又重新回到兒科崗位,再次以「工作狂」的姿態投入其中……
新的兒科有51名護士,管理這樣一個護理團隊,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人力資源參差不齊,年齡、能力差距大。為了帶領好這個護理團隊,郭翠玲可謂是「費盡心思」。就拿每周護士排班來說,如何合理排班,郭翠玲就沒少花心思。「工作能力如何?」「工作了幾年了?」「工作態度可認真?」「她應該和誰搭檔?」「安排在哪一層?」一項項地排列、一項項地分析,再綜合考慮、合理安排,僅每周排班的這項工作就要花費3、4個晚上的時間。每天睡前及早上起床她都要再查一遍當日排班,對危重患兒多的樓層重點關注。她還為每樓層配備了對講機,方便各樓層護理人員的協調合作,有效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保證護理質量和安全。
除此之外,郭翠玲還利用自己積累多年的知識,每月給年輕的護士們培訓營養及藥物知識,讓年輕人更快成長;她在外培訓學到的護理新知識,回來後總是毫無保留地第一時間傳授給大家;她針對年輕護士多的特點,開展「老帶新」活動,增加年輕護士的安全感,減少護理隱患……這一條條措施、一個個制度,都讓護士們感受到這個團隊的奮進,也樹立了護士長郭翠玲公正嚴謹的形象。
當然,嚴謹之餘還有感動。在兒科工作的八年時間裡,郭翠玲過年過節都在值班,並主動把自己的假期讓給了其他身體不適的護士;同事家屬身體不適,總是第一時間去探望;她還經常給上夜班的護士帶早飯,讓辛苦了一晚上的她們倍感溫暖……在郭翠玲的帶領下,兒科護理團隊成為了一個團結、和諧、積極向上且充滿活力的集體。
只要擔當著患兒的護理工作,無論白天還是晚上,時刻待命、隨叫隨到,這是郭翠玲對自己的要求。她說,工作要做,就要做好。作為護士長,更必須帶頭做好。
「天使」郭翠玲
在郭翠玲兒子小學4年級的一篇作文中,有著這樣的描述「多少個夜晚,我半夜醒來,總看到媽媽伏在桌前工作學習。」每當想到兒子這篇題為《像我媽媽一樣》的作文,郭翠玲心裡是自豪的,但也有些許愧疚,因為對兒子、對家庭,她付出的很少,她不算是個好媽媽、好妻子。從兒子幼兒園到上大學,沒有參加過一次家長會,從沒有帶孩子出去旅遊過。
但對於在兒科看病的患兒來說,郭翠玲卻是一位美麗的「天使」。
今年3月,一名8、9個月大患有支氣管肺炎的患兒來兒科診治。這是個「小胖墩」,圓圓的身體、肥嘟嘟的胳膊,讓護士們在靜脈穿刺中犯了難。穿刺了2針,都因血管太細而穿刺失敗,一下讓愛子心切、焦慮緊張的家長吵鬧起來。郭翠玲聞訊而來,主動向家長道歉,耐心安慰,得知家長不願孩子再次穿刺輸液,她耐心地向患兒家長分析患兒的情況,並由她親自為患兒進針,患兒家長在她那堅定的眼神下,同意再次穿刺,郭護士長果然藝高人膽大,一次性穿刺成功,患兒家長緊鎖的眉頭終於露出了笑臉,考慮到患兒家住鄉鎮,郭護士長自己擔保從醫院借來霧化器給家長帶回家使用。一連串溫馨的舉動,讓患者家長感動萬分。在送走患兒後的那幾天,郭翠玲每晚都主動發簡訊給患兒家長,詢問患兒的情況,指導如何正確餵服藥物以及霧化吸入的注意事項。一個星期後,當家長來醫院歸還霧化器時,連聲感謝。
這樣感動的例子總是不勝枚舉。前不久,市福利院送來了一名重度營養不良且患肺炎的腦癱患兒,看到這樣的孩子,郭翠玲心裡總有些難過。每晚7點下班前,她都要仔細查看這個患兒,了解病情變化及當日護理情況。一天下班例行查看時,細心的她發現這名患兒的右腳踝和腰髖骨處有些紅,便及時請來壓瘡組的醫生前來會診,協助處理。由於發現及時,患兒沒有形成壓瘡。看著身體瘦弱、穿著破舊的孩子,郭翠玲心疼不已,她自己掏錢為孩子買來了衣服。
或許,正是郭翠玲無私地將母愛分給了這些患兒;或許,正是郭翠玲對待患兒母愛般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她成為了患兒眼中最美的「天使」。
有耕耘,肯定有收穫,不間斷的學習她掌握了紮實的理論知識;多年臨床一線工作她練就了過硬的護理技能、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練就了敏銳的觀察力和嫻熟的溝通技巧。但郭翠玲說「成績都是歷史,只能代表過去,只要身體不再次倒下,我會一直堅持在護理這個簡單而不平凡的崗位,因為被人需要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