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畫畫,如何解決「起形不準」這個問題?

2020-09-07 玩轉繪畫

初學階段,太容易把「畫得像」和「藝術細胞」扯在一起了

但畫得像(騎行準)真的那麼玄學嗎?

畫得像不玄學,我花了很多年時間才搞明白。

它只是一個畫畫入門技巧而已。

你完全可以輕鬆學會它,你學會了就學會了,也不代表什麼

你想畫得更好,後面還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就是這麼簡單。

說起來輕巧,但你要想牢牢學會打形,

肯定是要先掌握好「適合入門的起形方法」的。

今天我將會通過這篇文章帶你渡過這一劫~

我會通過介紹下面兩種進階方法,幫助你具備畫準形的能力

有一點小要求,不能只看,還需要練習我布置的小練習哦


方法一:建立坐標參考

看到「坐標」兩個字,大家可能會立馬想到下面的數學裡面的「x,y坐標軸」與地理裡面的「經緯坐標」:

你可能會納悶,畫畫起形,和這些怎麼扯上關係的?

其實你細想後,就會發現,這其中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涉及到了「精準定位」

起形,你細想,不就是要把眼睛看到的對象,精準定位到畫紙上嗎?

如下圖,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德國的畫畫大師「丟勒」,他就通過版畫向我們闡明了當時普遍流行的一種起形方法:

左邊是模特(也就是被畫對象),透過中間的透明(或鏤空)網格,落入右邊畫家的眼睛裡,畫家再把輪廓形畫到桌面上同比例的網格的畫紙上。

請你盯著上圖多看幾眼,看能否夠深明其中奧義,

如果你還是不明白,可以看看下圖:

上圖中,左邊就類似於畫家眼中所看到的樣子「模特+網格」

右邊呢,就是畫家在自己打好同比例網格的紙上畫出模特的輪廓形。

像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畫畫,是很多繪畫大師們常用的起形方式:


德加,安格爾,拉斐爾


震驚,大師們也用這麼基礎的方法!

後來得知,這些往往都是素描草稿,是為了方便把草稿放大到牆壁上,畫成大畫而採用了網格起形法。

現在這樣的方法也還會有人用,下圖是我老婆正在畫的一張很大的畫:

她是用來檢查自己的形是否準確。由於尺幅很大,就會在畫完形後,再通過用魚線粘貼到板子上,形成網格,來檢查自己的形的一些小問題。

我記得在看BBC的一個關於米開朗基羅的紀錄片的時候,他就為了確保畫大畫的性能準確,也採用了網格法,一小格一小格來畫。

總結一下,網格法本質上是怎麼回事?

本質上,網格法是通過「把大畫拆成小畫,把整體拆成局部」

我們在畫左邊這隻「一隻耳」老鼠的時候,它的形太複雜了

但網格法通過拆解成多個小格子,那麼每個小格子的形就會簡單好把握許多。

這就是網格法的思路,把整體拆解成局部,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

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消化這一起形入門的方法,我給大家準備了下面的小練習。

網格起形小練習:

1·畫好網格

第一步,先把被畫的對象分割成均等的16個格子(也可以更多)

然後需要你判斷最外圍的方形長寬比例,上圖我們判斷是一個比正方形胖一點的方形,所以你可以在你的紙上也畫一個這樣的方形。

如右圖,畫好後,通過找中點的方式,畫好方框中間的等分線。

不過這裡會涉及到如何握筆與排線的能力:


如何控制線條,想要看具體的握筆排線技巧,可以閱讀下面這篇文章:

繪畫中的線條如何練習?

2·一格一格畫

第二步,開始把目光聚焦在每個小格子,你會發現動手起來就沒那麼困難,你只需要找到老鼠的外輪廓與網格交界點,判斷交界點的位置在網格的二分之一還是三分之一或者是什麼位置,再連線即可。

比如上圖,頭部這個格子,你找到它和格子交界的兩個關鍵點,判斷曲線的彎曲度,連接兩個點,就可以大致畫準外輪廓。

3·用「角度」輔助檢查

根據第二步的步驟,你可以把很多格子都畫完。

然後可以通過上圖中的不同顏色的左右對應的線來輔助自己,看是否有把握準確了線條的傾斜度,這個算是作為一個快速檢查方法,只用在腦中進行即可。

兩邊對應著看,可以很好地檢查自己的畫面一些角度沒有出大問題。

4·酌情細化網格

遇到形很複雜的地方,如淡黃色長方形區域內的形,就很複雜,這個時候,你可以把這些區域的格子再細分一次,方便你更好的把握住形。

5·細化完成

最後隨著你填滿了每個格子,並且通過角度線檢查了一些大的線後,基本就完成啦。

完成後,你可以再做做下面這個更加複雜一點的小練習,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找一些喜歡的圖片來進行起形練習。

不過,僅僅只會用網格法起形,我相信對於有部分愛好者們是不能滿足的,因為你們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方法太限制自由了,太枯燥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十字繡,它其實就是網格法的一種加強版:

你繡完一張畫之後,你會有短暫的成就感。

但是你內心清楚,你是依靠了一個精細的網格做參考才能繡出來,沒有了它靠你自己是不行的。

那麼下面我要介紹的這種方法,就應該更切合你們想要的自由起形需要了。


方法二:幾何形概括

幾何形概括,和網格法的區別很大。


先幾何,再修補幾何,與網格法很不一樣


網格法,是從局部推著畫,只要網格足夠細,就可以達到「超級精準」的起形。

幾何形概括,是從整體出發,講究的是把握大概特徵,而不在乎100%精準。

說白了,網格法是「形似」,幾何形概括法是「神似」。

說這麼多,都是吊胃口,下面我們慢慢的認真來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聖!


大神出場!


說到幾何形,我們腦袋裡面會立馬蹦出來下面這些玩意兒:

幾何形概括,其實就是用這些幾何形來概括我們要畫的東西,大家其實在生活中有見過:

七巧板就是很好的運用抽象的幾何形,來概括真實的物體。

在所有的幾何形中,其實可以分兩大類:

這裡需要大家先認識到的第一個點是:

在幾何形起形時,我們通常會建議大家以方形(多邊形)類來概括,為什麼呢?

這裡我先嘗試用圓形類來概括上面的三個長得很不一樣的蘋果,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三個橙色的圓單獨拿出來後,你還能分辨哪個對應哪個嗎?

有沒有一臉懵的感覺?下面三個橙色蛋蛋,你根本分不清誰是誰。

然後我們對比一下,嘗試用多邊形來概括一下它們:

你會發現,多邊形概括後,比圓形概括特徵感更強!

從下面一排的多邊形,你可以很清楚的讀出每個物體的特徵。有意思吧~

而且多邊形是由「點」「線段」組成,能更好的控制,每條線段多長?傾斜度是怎樣?都比較好判斷,但是圓形就很不可判斷,對於新手而言,明顯多邊形更清晰具體,也更好掌握

不只是新手吧,上圖是我平常在畫畫過程中的一個起形步驟,你會發現它們外輪廓都是由一段段的線段拼合成的,這樣的概括方式已經深入我的骨髓。


僅僅這樣,你對於幾何形概括還是懵懂的,真正的弄懂一個知識,需要你在實際中去使用它。

所以我們一起通過實戰練習,來徹底掌握它吧!

幾何概括小練習:

1·十字坐標框架

第一步,先像網格法一樣,建立一個簡易的坐標,但不需要細化。

它讓我們對整個畫面有一個大的「位置」信心。有了它,你不至於把手畫到右下的格子去,也不會把尾巴畫到左上的格子去。

2·多邊形概括

第二步,對主體對象進行多邊形概括。

第1個疑問點:為什麼是5邊形概括?

這裡需要你記住的是,幾何形概括,是從大形概括,逐漸細化小形的一個過程,所以剛開始會儘量使用少一點的變數來概括物體。

所以這裡用的是5條邊來概括,但你想用6邊,7邊概括也是可以的~

第2個疑問點:為什麼找這5個端點來作為幾何形的5個角?

這裡既然是概括,那就要儘量找最大轉折角作端點,就會更能概括物體特徵。

每個人感受到的最大角可能不一樣,有差異很正常,不用和我的一樣哈,大致差不多就可以,隨著後面的幾何形細化與豐富,這些影響都可以忽略不計~

3·為次一級大小的部位定位範圍

第三步,你仍然要銘記,要從大畫到小。

這一步你開始在最大五邊形內分解其他的幾大部分,很小的部分(比如手指,眼睛等)不用管,先從大,逐漸歸納到小。

藉助十字坐標,判斷每個大的部分的上下左右位置。

4·多邊形概括

這一步,又開始對上一步的每個部分進行多邊形概括了。

同樣的,儘量減少邊數,找大的轉折點,把轉折點連線形成多邊形。

像頭部,我並沒有把嘴巴那邊凹陷進去,因為那個屬於更小的形了,不符合「從大到小」思路。

這一思路很重要,你在今後的繪畫學習過程中,「從大到小」的思路會反覆出現。

5·複雜的小形如何概括

整個腿部不像頭部那麼像一個規整的幾何形

所以,我嘗試把整個腿部分為「腿」和「腳掌」兩部分。

在面對彎曲度很大的,不好用一個多邊形歸納的,你可以嘗試用兩個來歸納。

6·如何概括手?

兩隻手應該是最複雜的部分了,這個時候不要慌。

先把兩隻手當一個整體來看,其實就很接近三角形嘛~

很多人一上來會急於把每個手指都畫好,但畫完後發現手的位置角度都不對,

還是得擦掉重新畫,可惜可惜~

7·多邊形加減法

在你把大的形都概括完後,就可以對輪廓邊緣進行多邊形加減法了

如圖,我們在嘴巴部分和手的部分,用了藍色的形狀內切進去,來細化外形。

在手指部分,我會添加一些小三角形來細化形,隨著這一步的多邊形加減法,我們的形就起完啦:

最後一步,把筆尖豎起來,用細細的線條把輪廓收拾乾淨。

這裡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消化幾何形概括法,我還是建議大家做完這個練習後,再做做下面這個練習:

如果你還有興趣,可以把畫好的形塗上不同深淺的顏色:

初學階段,可以選擇這樣類似的一些平面漫畫角色練習,可以讓你快速的熟練這些起形方法~


關於塗色的一些技巧,我有在這篇文章中有細講:

繪畫中的線條如何練習?




好的,最後我再總結一下關於本篇文章的核心內容:

上圖是兩種方法的操作步驟。

對於這兩種起形法,總的來說:

1·網格法

「目的」:精準起形

「手法」:通過細化網格,簡化畫面,從局部入手,推到整體。採取點對點的定位方式找形。

「作用」:常用於初學階段起形入門,也適用於畫大的畫時,中途用來檢查形的準確性。畫很大的壁畫(牆繪)的時候也能用上。

「意義」:它是一個精準的參考,可以幫助矯正畫面的形,但不能很好的有效的提升畫者的快速找形能力,所以我並不建議把它作為長期的起形訓練方法。

2·幾何概括

「目的」:快速概括特徵

「手法」:採用具有精煉概括性的多邊形來概括物體,並且通過多邊形加減法,來細化外形

「作用」:特別常用的一種起形方式,無論畫素描還是油畫板繪等,都會經常使用它。

「意義」:它能很好的培養畫者的整體意識,抽象概括能力,可以多多做這類方法的刻意練習。


最後,如果有想挑戰更難的拓展練習,可以用兩種起形方法分別畫一下下面這兩張畫,這是英國非常有名的動物畫家「喬治·斯塔布斯」的素描手稿:

相關焦點

  • 如何解決素描、速寫中形不準的問題,圍牆教你幾個小技巧
    速寫,素描容易跑形是很多美術生都會遇到的問題,今天廣州圍牆畫室小圍老師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起形的小技巧 1、最重要的,學會觀察。甚至觀察的時間要大於畫畫的時間。觀察不出來,也就不可能畫得出來。作畫時如果眼光大部分時間盯在畫紙上,形就準不哪裡去。
  • 這幾個素描起形方法真實用,不要錯過
    我們普通人在評論一個人畫畫好不好看時,一般都是看他畫的東西像不像。在素描當中,物體畫得像不像也是通常困擾我們的。當我們初學畫畫時這就是評判標準,所以這就很容易導致我們都認為畫畫是一件需要天賦的事情。當畫畫和天賦關係混為一談之後,我們就會對它抱有失落的心情,覺得自己很難學會。
  • 只需兩步,解決困擾美術生的頭像起形問題!
    第一,起形步驟解讀大形,我們通過對物象的外形,即剪影形--通過觀察,用幾何歸納得出基本形狀,我們歸納概括出來的大的基本形包括:1頭骨,顱骨的形狀圓球意識與下頜骨方形結合,主要看長寬比例,比較斜度,角度的認知(正面側面四分之三)頭骨看上下左右,前額,下頜角,2脖子,看脖子斜度,中線的斜度3領口(胸腔的朝向)、看V字形狀,
  • 如何解決英語的發音問題?
    我一直很看重「定位問題」和「批量解決問題」的學習思路。
  • 如何用「回音法」學英語口語
    不過現今的英語教育方面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我們學習英語十餘年,從小學畢業考、中考、高考、大學四六級、研究生考試……一步步走來,老師嚴格要求我們的聽力閱讀及寫作,但每當要開口說時,他們只鼓勵我們:「敢說就好,講得差沒關係。」這句「鼓勵」仿佛給全體學生設下一道衝不破的迷障,不只限制了學生們英語表達的實力,同時也阻隔了他們與世界進行溝通的能力。
  • 沒學過畫畫又怎樣?試試這 3 款 iPad 繪圖工具,讓你也能輕鬆搞創作
    每一次看 B 站的繪畫教學視頻總能看到這樣的彈幕:「別看了,要手的」、「加億點細節!」、「手殘黨飄過」……似乎在不少人的認知中,畫畫,特別是畫好看的畫是一件比較考驗技巧和天賦的事情,然而畫好看的畫真的那麼困難嗎?我們知道,「現代技術」是可以讓很多事情變得簡單的。
  • 解決 iPhone「個人熱點」問題的 5 種方法
    下面科技獸就介紹 5 種小方法,或許能解決你所遇到的 iOS13 個人熱點問題。第一招:修改手機名稱如果是在升級 iOS 13 系統後才出現的「個人熱點」異常情況,大概率是因為系統 Bug 引起,這時候可以嘗試修改 iPhone 的名稱,在「設置」>「關於本機」>「
  • 在讀正價課用戶超過100萬,「斑馬AI課」認為教育行業的核心是解決「背猴子問題」| 36氪專訪
    此後的半年時間裡,幾乎所有風口浪尖的教育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都嘗試在K12年齡段外進行下探,瞄準了2-8歲教育這塊蛋糕——字節跳動推出「瓜瓜龍英語」、騰訊「ABCmouse」從to B轉型成to C的「開心鼠英語」、作業幫推出「鴨鴨英語」、跟誰學孵化了「小早啟蒙」。
  • 學英語,比幾歲學更重要的是「如何學?」
    學英語,比幾歲學更重要的是「如何學?」幼兒學英語真正要關心的是「如何學才符合幼兒發展」,而非「幾歲才能開始學。」比英語力更重要的事幼教及雙語教學專家們一致認為,幼兒學英語的重點要放在讓孩子喜歡英文,並採取「融入式」的學習。所謂融入式學習,採取這樣教學模式,指的是將英語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同時重視孩子對於主題學習的「興趣」及學習過程的「情緒」。
  • 平板電腦也能學畫畫!教你零基礎如何在IPAD學習板繪畫的技巧
    零基礎如何學板繪?平板電腦如何學習板繪?板繪初學者應該注意什麼?學習繪畫難嗎?怎樣才能學好繪畫?想必這些都是繪畫初學者們經常在想的問題吧,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學習好繪畫,然後繪畫出自己想要畫的東西那麼今天靈貓課堂就在網絡上收集整理了一些關於如何學習版繪的教程給大家,平板電腦也能學畫畫!
  • 為什麼有錢人熱衷於讓自己孩子學畫畫?原來畫畫好處這麼多?
    黃磊女兒多多、孫儷兒子女兒、李湘女兒王詩齡等等,從小就開始學畫畫,而且繪畫功底不一般。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有錢人從小就讓孩子去學畫畫?為什麼很多早教機構也讓孩子學畫畫?到底學畫畫有什麼好處?了解兒童繪畫重要時期1、6個月-3歲(塗鴉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畫畫無規律、隨心所欲,主要鍛鍊孩子手、眼、腦協調能力,在畫畫中讓孩子感受到快樂。也能促進視覺感知能力發育。(這個階段不要要求孩子必須照著畫,模仿會限制孩子想像力。
  • 「NLP育兒系列」不能在製造問題的層次來解決問題
    給孩子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每次出現問題時,也盡最大努力想要去好好引導。但是每次都是以吼叫而告終。這個朋友就是卡在了能力層次。因為她缺少有效地方法去應對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所以最後會憤怒起來,憤怒更多時候是在表達自己的無能力。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他們能力很強,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 「你畫我猜」太簡單,Google 的 AI 現在可以直接幫你畫畫
    或許是「你畫我猜」的遊戲太簡單,Google 的 AI 現在想直接幫你畫畫。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這些 AI 程序,源源不斷地為機器學習機制提供指導性數據,所有這些 AI 程序都變得越來越聰明,而 Google 也在「AutoDraw」上線兩個多月後祭出了更聰明繪畫 AI。
  • 學畫畫真的沒有用?20萬家長得出了這個結果!震驚朋友圈
    在今天這篇文章開始前,大衛君想問大家一個提神醒腦的問題——學畫畫有什麼用?是疫情期間打發時間的選擇?是為了讓孩子多一個能攀比的興趣愛好?亦或是隨大眾不願孩子落後與他人?說畫畫沒用,沒用在對於大多數不走藝考生道路的孩子來說,畫畫就是個平時能說出口的興趣愛好,既不能作為一個亮眼的才藝展示項目,又不靠此謀生。但是,學畫畫又有用,甚至比數理化更「有用」!這就讓人疑惑了,怎麼學畫畫還能有用又沒用呢?各位寶爸媽繼續往下看,您就知道為什麼學畫畫會這麼矛盾了。
  • 「女生學不好數學」?
    直到2013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傑出數學家Alice Chang回到臺灣辦講座,講臺上張教授的神採奕奕,喚醒了王慰慈多年前的記憶,「那會是同一個人嗎?」王慰慈自問。經過了反覆核對,確認無誤後,王慰慈激動不已。又是一個「以女性與數學為主題的紀錄片」的好線索!但王慰慈也有點吃不準,「我並不知道她有沒有比較強的性別意識,如果她沒有那種對比概念的話,片子的主題就很難顯示了。」
  • 畫畫天賦挺重要,看看你有沒有天賦!
    我是ENZO,畫學的策劃人。實力派的畫學,成就實力派的你。學習一件能力的時候我們都會想自己到底有沒有天賦,有天賦的話學這項能力會輕鬆很多。有天賦的確能讓自己更輕鬆一些,那麼天賦是什麼呢?就畫畫來說天賦可以分為這幾點造型能力,有的人眼睛天生就準,起形的時候不需要什麼對比法,網格法,直接就能把形起準,問他有什麼訣竅,他也說不清楚。
  • 「經驗分享」繪畫小白如何手繪人體結構?
    「經驗分享」繪畫小白如何手繪人體結構?人不管是學習原畫還是動漫插畫等人體基礎都是要學的。零基礎學習人體難?怎麼畫人體?很多在畫人體遇到最多的問題應該是,明明臨摹的時候就很好,但是到自己畫就大腦空白,哪兒哪兒覺得不對。那麼人體動態怎麼畫?
  • 夫妻之間「生悶氣」,千萬別問另一方這個問題!
    夫妻之間「生悶氣」,千萬別問另一方這個問題!作者:菡姐在家鄉本文由菡姐在家鄉原創,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冷戰的最初階段是有一方「生悶氣」,英國才子艾倫狄波頓在《愛的進化論》對「生悶氣」這件事,這麼描述:「生悶氣這種行為表現當中其實溷雜了兩種元素,一方面是強烈的憤怒,另一方面是一股同樣強烈的渴望,堅決不透露自己生氣的原因。生悶氣的人一方面迫切需要對方了解自己的心情,同時卻又執意不肯幫助對方做到這一點。」
  • 「教養心理」學如何教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這平衡該如何拿捏呢?在前兩篇以精神分析師 Erikson 的理論為主軸的文章裡,我分別舉例說明了家庭與學校的負向教養所造成的「發展不良」問題,以及由過度正向的教養所引致的「適應不良」人格與人際問題。到底我該怎樣教小孩?」我很樂意在下文回答這個指控,但在此之前,我希望指出提問者背後的常見現象:他/她非並真實的相信自己的育兒抉擇,往往只是一再找尋某個專家給予的教養意見,作為能跟隨的指標,並幻想也深信自己有個完美的計劃書。但事實上,他們忽略了小孩的欲望,最終,這些感覺付出了很多的父母,其實被孩子視為:「我爸媽一點都不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