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這句話要是放在信息化時代以前,多數人肯定會覺得,這只是一些無良的廠商,放出來的空話。但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普及,這句話也讓人們對於生活的各方各面,有了重新刷刷三觀的認知。再加上行動支付技術的強勢崛起,重新定義了人們的日常貨幣交易方式。
從滿揣著一口袋的交易貨幣,轉變只用一部手機就能解決日常的貨易,科技帶來的便捷,無不刷新著人們對於生活更大的嚮往。像如今,行動支付功能在網際網路上的所處的位置,也越來越重要。對於現金的需求,越來越小,對於跑銀行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不管在微信和支付寶上有多少錢,不可缺少的就是一張銀行卡。
它就像是中介一樣,取個現金需要它;在支付寶和微信上使用行動支付功能需要它;就連領個工資也少不了它。那麼,這種重要的東西,在我們不存錢、不銷戶的情況下,它是否會讓自己背上一筆外債?
銀行卡分很多種,如I類卡、II類卡、III類卡,會不會讓自己欠外債,關鍵取決於卡的性質。如果只是普通的儲蓄卡,那就不用太過於關心它的存在,就算把它遺忘在某個角落幾十年。到老之後,這張普通的儲蓄卡,也不會將自己推向60歲還要還款的「深淵」。
如果是信用卡,那可就得注意了,它和儲蓄卡的性質本就不同,即使前提是自己把已用的額度給還清。如不銷戶,把此卡丟在一旁,該扣的年費,銀行還是會扣。到達一定時間後,銀行工作人員不僅會找上門,更悲切的是,因為逾期會影響自己的個人徵信。
擁有兩張或三張銀行卡的人口基本上無處不在。除上述因素和性質外,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項銀行業務。無論擁有多少張銀行卡,一個人只有免費帳戶,即免除小額帳戶管理費(信用卡不適用於此類免費權利)。
如果其他帳戶中沒有存款,這個帳戶就會像手機卡一樣,同樣會欠費。但和手機卡不同的是,手機卡欠費了會停機,銀行卡欠費了會一直累計,直到這個銀行帳戶變成「睡眠用戶」為止。即一張銀行卡在3-5年區間,無任何交易記錄,銀行就會把此卡定義為「睡眠帳戶」。
在轉為睡眠戶一段時間之後,此帳戶會被註銷。同時,也不用擔心,多年累積的欠款也會隨著銷戶而消失,且這筆欠款不會讓自己登上銀行黑名單,更不會影響自己的個人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