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教育界一大批先進候選人:快來圍觀他們的事跡 ​

2020-12-14 會寧播報

會寧教育界一大批先進候選人:快來圍觀他們的事跡

會寧縣功勳校長功勳教師和學子楷模家長楷模評選網絡投票開始啦!

信息中心 會寧教育 今天

為大力弘揚全縣教育工作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播崇文重教、耕讀傳家的正能量,激勵會寧學子樹立勤奮好學、立志成才的理想信念,不斷豐富「三苦兩樂」會寧教育精神內涵,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社會氛圍,根據縣委、縣政府工作安排,評選全縣恢復高考制度以來的「10名會寧縣功勳校長」「10名會寧縣功勳教師」「10名會寧縣學子楷模」「10名會寧縣家長楷模」。

目前,鄉鎮、學校推薦階段已經結束,經過初步評審,遴選出了校長(18名)、教師(18名)、學子(18名)、家長(15名)代表進入下一輪的評審,按照有關規定,優秀學子中的黨政領導沒有列入此次評選。現將初審入圍人選予以公布並通過「會寧教育」微信公眾號進行網絡投票,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票!每個微信號只可對每類人選投票一次,投票截止時間為2018年12月17日24時,社會公眾投票結果將按照30%計入統一評審積分。

會寧縣功勳校長候選人名單(18名)

李蘭圖:男,漢族,1943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新莊鎮人,大學學歷。1968年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化學系,1968年7月參加工作,先後任會寧三中副校長、會寧二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定西一中校長、定西行署教育處處長、定西地委宣傳部部長、定西縣委書記等職,1995年去世。從教期間,李蘭圖同志始終以一個優秀教師、校長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愛崗敬業,治校有方,教育管理和教學成績卓著,深受學生愛戴和家長歡迎,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特別是任會寧二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期間撥亂反正、肅紀正風,狠抓教學質量,使二中的教育教學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白禎男,漢族,1928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甘肅省定西縣人,大學學歷。1951年3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學院,同年3月參加工作。1952年10月至1969年12月,任會寧一中教師、教導主任;1970年1月至1975年8月任劉寨中學副校長;1975年9月至1977年12月任會寧縣五七紅專學校副校長;1978年3月至1979年12月任會寧二中副校長;1980年1月任會寧一中副校長,1982年任會寧一中校長。任一中校長期間,白禎同志整章建制、強化管理、狠抓質量,教學風氣和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為學校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白禎同志1978年、1983年兩次被評為優秀教育工作者,受到地、縣獎勵,先後十多次受到縣、地(市)、省的各種獎勵和表彰。

王立義:男,漢族,1928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甘肅省渭源縣人。1949年7月畢業於蘭州工業學校,1949年至1951年,先後在渭源一中、清源二小、東鍬小學任教,1951年選派到西北師範學院理化科進修。1953年8月分配到會寧中學工作。1959年7月,會寧縣委決定在郭城籌建會寧二中,王立義調任副校長負責籌辦工作,1970年任黨峴中學革委會主任,1978年7月任河畔中學(現會寧三中)校長,1984年調渭源一中工作,任學校黨支部書記,1989年退休,2017年去世。從1953年在會寧任教到1984年調離,王立義在會寧這片熱土上為教育事業辛勤耕耘了三十年,將自己一生最寶貴的年華奉獻給了會寧教育事業,回到家鄉時已年過半百。尤其是在河畔中學工作期間,狠抓學校管理和教學質量,學校考入重點院校的學生大幅度增加,創造了河畔中學八十年代的輝煌,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王立義同志離開會寧後仍一直惦念、關注著播撒下青春和汗水的會寧教育。

張神明:男,漢族,1955年11月生,中共黨員,會寧縣侯家川鎮人,大學學歷。1982年1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學院化學系,分配至張掖師專任教,1982年10月申請調回會寧,分配會寧二中任教。1999年3月至2013年任會寧二中校長。2013年任會寧二中正縣級幹部,2015年退休。張神明同志師德高尚,樸實節儉,學校管理和課堂教學工作非常出色,深受師生群眾擁戴。所帶班級的化學成績在歷屆高考中高出全省均分二十多分,任校長期間,會寧二中連續八年獲「白銀市普通高中質量管理一等獎」(第一名),培養出了大量優秀畢業生,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張神明先後獲得白銀市「園丁」獎,甘肅省「園丁」獎,省勞動模範,省師德標兵,省級學科帶頭人,省骨幹教師等榮譽。2008年8月,作為甘肅教育界的唯一代表,被中組部邀請在北戴河休假,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9年10月1日,在國慶60周年慶典上,作為全國教育界的71名代表之一,在天安門城樓參加觀禮活動。

王克運:男,漢族,1929年生,中共黨員,甘肅靖遠人,2010年去世,中學高級教師。1950年參加工作,1978年任北關小學校長。任職期間,王克運同志大力改善學校條件,創新並推廣了立足學生、因材施教、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為學校培養了一大批教學和管理人才,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北關小學被省教育廳列為全省第一批重點小學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教育辦事處「JIP」計劃實施學校,兩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982年,作為定西地區的唯一代表,王克運同志在全省普及提高小學教育會議上作了經驗介紹。1985年,在全省實施「JIP」項目工作會議上以會寧實驗項目組長的身份向大會做了經驗介紹,並在《甘肅教育》刊出推廣。退休後,王克運仍筆耕不輟,著有《長樂耕餘集》《長樂書趣集》等。曾榮獲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甘肅省社會主義建設勞動模範、甘肅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慄建周:男,漢族,1930年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會師鎮人。1947年7月畢業於甘肅省立會寧簡易師範學校,1949年9月在枝陽第一完小(現東關小學)工作,1951年任副校長,1954年任校長。1958年至1978年先後任甘溝鍾岔小學、甘溝中學、袁岸小學任教。1978年至1979年在北關小學任教。1979年9月至1990年8月任東關小學校長。慄建周同志在「文革」前後均擔任東關小學校長職務,為學校普及、推進社會主義教育和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做出了積極貢獻。尤其在改革開放後,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重視第二課堂,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科技、藝術、體育等教育成效顯著,多次獲得省市表彰獎勵,被省教育廳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教育辦事處「JIP」計劃實施學校,被評為全國紅領巾助殘活動先進集體。慄建周曾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甘肅省兒童少年先進工作者、甘肅省「園丁獎」獎、甘肅省學校體育優秀領導等榮譽稱號。

柏鳳岐:男,漢族,195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漢家岔鎮人,本科學歷。1974年7月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畢業後在會寧縣體委工作,1978年8月調會寧二中任教,1984年8月至1987年7月任枝陽中學副校長,1987年8月任會寧二中校長,1998年9月任蘭州科學院中學校長,1998年9月被全國中學校長協會吸收為會員,應聘《少年文史報》指導編輯。先後榮獲甘肅省園丁獎、全國模範教師、民族進步模範個人等榮譽。有專著《中學生學習方法漫談》。

席明珍:男,漢族,1961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大溝鎮人,大學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81年參加工作,曾任會寧一中校長、白銀市實驗中學校長職務,現為白銀市教科所所長。任會寧一中校長期間,學校先後被評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甘肅省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甘肅省德育先進集體、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4年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甘肅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在2004年和2005年兩年的全省高考、會考中,會寧一中成績位居全省前5名,被甘肅省化學學會授予「名星學校」稱號。他本人曾先後被評為「省園丁」、省級骨幹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等。

吳泰祥:男,漢族,1962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丁家溝鎮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83年畢業於臨洮師範學校,分配至會寧縣北關小學任教,1992年8月任翟所初中校長,1996年4月任東關小學校長,2008年4月至今任會師中學校長。吳泰祥同志緊抓質量這條教育的生命線,突出教師管理人文性和激勵性,大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任東關小學校長期間,學校連續9年獲全縣小學教學質量監測第一名,被評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甘肅省示範家長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會寧縣首次)、全國巾幗文明崗等,學校少先大隊部先後榮獲全國「雛鷹大隊」、甘肅省「優秀紅旗大隊」等榮譽稱號。任會師中學校長以來,學校連續9年獲全縣中考質量監測第一名,2011年8月,組建了全市第一支學生樂團的會師樂團,2012年,會師樂團在全國第四屆藝術展演獲甘肅賽區一等獎。2013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特授予傑出團隊獎。吳泰祥同志被評為全國特色教育優秀教師,甘肅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甘肅省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白銀市名校長,2016年11月獲國際「艾薩克·斯特恩人文精神獎」。

路克勤:男,漢族,1949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甘溝驛鎮人。1965年蘭州農校畢業,1966年9月參加工作。曾先後擔任八裡旮旯小學校長、北關小學革委會主任、北關小學教導主任及副校長、甘溝小學校長、甘溝驛鎮教育管理中心主任職務。工作期間,路克勤同志狠抓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條件,嚴抓校規校紀,付出了大量心血,也做出了顯著成績。曾榮獲會寧縣先進教育工作者、會寧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文盲先進工作者、白銀市優秀教育管理工作者、白銀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1989年9月獲國家教委、勞動人事部、全國教育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1996年6月獲省教委授予得全省掃除文盲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劉智賢:男,漢族,1940年3月出生,會寧縣漢家岔鎮人。1966年9月靖遠師範學校畢業,1966年10月參加工作,先後在韓家集袁咀學校、漢岔臺子七年制學校、漢岔中學等任教,1991年9月至1998年8月任漢岔中學校長。任漢岔中學校長期間,他勇挑重擔,迎難而上,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曾先後獲會寧縣教育先進工作者、縣「為人師表,管理育人」先進工作者、會寧縣優秀校長、定西地委定西地區行署「優秀個人獎」並獎勵一級工資、白銀市從事人民教育事業多年榮譽獎等榮譽。

冉樹蒼:男,漢族,195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頭寨子鎮人。1974年6月畢業于靖遠師範學校,自1992年任頭寨鎮中灣小學校長以來,十幾年如一日,愛校如家,捐資捐物,四處奔走,竭盡全力改變學校面貌,把青春和精力全部奉獻給中灣小學、奉獻給教育事業。上海東方電視臺曾專門拍攝了記錄其事跡的紀實片《黃土高坡一校長》。曾先後榮獲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甘肅省「園丁獎」、省特級教師等榮譽稱號。1997年被中宣部、國家教委等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998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9年,當選全國十大傑出職工,2000年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楊慕震:男,漢族,生於1942年6月,中共黨員,會寧縣韓家集鎮人。1965年3月畢業於會寧一中,同年參加工作。先後在韓集雲臺七年制學校、韓集農業中學、韓集初中任教,1987年任韓集初中校長,1993年任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在韓集初中任職期間,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中(中專)升學率一直位於全縣前列,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1989年,楊慕震同志被國家教委、人事部和全國教育工會授予的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何文欽:男,漢族,1934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八裡灣鄉人。1958年畢業于靖遠師範。1958年9月參加工作,先後任八裡小學、王廟小學、新添小學、八裡初中、韓集初中校長,八裡初中校長兼學區校長。何文欽一直把教書育人作為人生的事業來追求,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在教育管理和教學一線,成績突出。曾多次被評為縣、鄉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個人。

薛玉霞:女,漢族,1964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老君坡鎮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84年7月畢業於臨洮師範學校,1984年8月參加工作,一直在會寧縣幼兒園工作,1994年8月至2003年7月任副園長,2003年8月至2017年2月任縣幼兒園主要負責人。三十多年來,她愛崗敬業,認真履行著幼兒教師及單位一把手的職責和義務,矢志奉獻幼兒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先後被授予白銀市三八紅旗手,白銀市優秀教師,白銀市先進工作者,甘肅省「園丁」獎、幼兒教育先進個人、優秀園長和宋慶齡幼兒教育獎。2015年7月,縣幼兒園被評為甘肅省示範性幼兒園。

吳振中:男,漢族,1939年12月生於甘肅省通渭縣,後遷居會寧縣,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特級教師,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1966年6月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中文系,分配至會寧縣河畔中學任教,1979年任大溝中學校長,1984年任會寧三中校長,1986年3月任會寧一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任校長的十餘年中,吳振中大力推進教學改革,不斷借鑑和內化外地先進教育和管理經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學校管理和教學研究制度,教育教學成績顯著。1982年被評為縣先進教育工作者,1988年榮獲白銀市體育傳統學校「優秀領導」稱號,1989年獲省「園丁獎」,1990年被評為特級教師,1994年被評為白銀市優秀校長,1996年被評為全國基層優秀黨務工作者,參加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黨務工作者表彰會,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其事跡在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媒體作過專題報導。著有《學校工作指南》《吳振中書法作品集》等。

李棣:男,漢族,1934年4月出生,會寧縣頭寨子鎮人,中師學歷。1954年畢業于靖遠師範學校,同年3月參加工作,先後在頭寨鄉成牟完小、會寧二中、老君中心小學、塬邊中學、郭城初中、會寧教師進修學校、枝陽中學等學校任教,歷任老君中心小學校長、塬邊中學校長、郭城初中副校長、教師進修學校總務主任、枝陽中學副校長、枝陽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等職,1995年退休。其任校長期間的學校無論在當時中考還是全縣的會考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本人也多次獲得過市、縣優秀校長的表彰。

張河,男,漢族,1956年2月出生,會寧縣四房吳鎮人,1979年7月畢業於臨洮師範學校,同年9月參加工作,先後在通渭縣義崗鄉八井學校、會寧縣三房吳初級中學任教,1982年9月任三房吳初級中學校長,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擔任會寧縣甘溝中學校長,2016年2月退休。在擔任三房吳初級中學及甘溝中學校長期間,以其紮實的工作作風和出色的工作成績,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其本人先後被評為白銀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白銀市「兩基」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會寧縣功勳教師候選人名單(18名)

靳蔚:女,漢族,1934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會師鎮人,中師學歷,小學高級教師。1952年畢業於會寧簡易師範學校,同年參加工作,先後在甘溝驛小學、枝陽第一小學、中川小學、南街小學、枝陽第二小學、丁溝小學、雞兒嘴小學、四十鋪小學、馮家堡小學、東關小學等學校任教,並一直擔任班主任和少先隊輔導員工作。1983年被評選為全國優秀班主任,獲共青團中央等五部委頒發的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出席全省第七次婦女代表大會,受到胡耀邦總書記的親切接見。1984年被甘肅省教育廳、衛生廳和體委授予甘肅省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1991年榮獲甘肅省首屆「美好家庭」榮譽稱號。曾當選白銀市第一、二屆黨代會代表、甘肅省婦代會代表。

吳建烈:男,漢族,1939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會師鎮人,大學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61年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分配至會寧一中任教,1968年5月任會寧一中革委會副主任。1969年3月會寧城關中學(二中前身)創辦期間,任校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篳路藍縷、艱苦創業。1977年2月任會寧一中副校長兼教導主任職務。2000年5月退休。執教40年,在教導主任、副校長崗位上30年,吳建烈同志勇挑重擔,艱苦辦校,培養出了大量人才,奠定了會寧一中、二中隴上名校的堅實基礎。退休後,被蘭州市成功學校聘為校長,成為會寧踏入省城開展民辦教育第一人。2005年在武威市創辦河西成功學校。曾被評為甘肅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王金華:男,漢族,195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侯家川鎮人。1979年7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同年8月參加工作,先後任會寧二中副校長、會寧一中副校長、會寧三中黨支部書記等職。2017年8月因病去世。王金華同志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上精益求精。他愛生如子,經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給學生補課。他積極實踐總結,逐步形成了有顯著成效的教學模式。1994年9月獲得甘肅省園丁獎。

許益保:男,漢族,1936年出生,中共黨員,陝西省蒲城縣人,大學學歷, 1959年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數學系,同年分配至會寧縣,先後在會寧一中、韓集初中、新添堡回民中學、城關中學、會寧二中任教。曾擔任會寧二中教育副主任、教導主任、副校長、黨支部副書記兼副校長等職務,1997年5月退休。在會寧二中任教期間,許益保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為提高教學質量,夜以繼日,拼命工作,所帶班級的數學成績在歷年高考中一直高於省、市的平均成績。他筆耕不輟,整理編印《高中數學複習資料》及《習題解集》等34本,達50餘萬字。1980年入選中國數學學會會員,1986年當選為白銀市數學學會及數學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1987年榮獲會寧縣教育科技先進工作者,1988年榮獲白銀市先進工作者獎,1989年被評為甘肅省特級教師,1991年,當選為白銀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4年被載人《中國當代知名學者辭典》。

梁運三:男,漢族,1937年8月出生,甘肅省甘谷縣人,大學學歷。1962年8月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 1962年9月參加工作,先後在會寧一中、河畔中學(現三中)任教。他熱愛教育事業,堅持以飽滿的教學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在教學崗位上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他曾以一己之力承擔會寧三中俄語班教學,面對學生俄語學習零基礎現狀,他重新編排課程,壓縮學習時間,用3年時間學完6年的課程,長期繁重的教學任務壓垮了他的身體,生病住院期間,還在錄製教學磁帶、編制模擬題。在梁老師的帶動下,三中掀起了一股俄語熱,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俄語班高考俄語成績冠奪定西,成為會寧最好的俄語班。1989年9月,梁運三同志積勞成疾,醫治無效,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享年54歲。梁運三同志曾被評為縣級「先進個人」「先進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

雷玉芳:女,漢族,196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侯家川鎮人,大學學歷。1989年7月畢業於天水師院化學教育專業,先後在大溝中學、回民小學、會寧一中任教。現任會寧一中黨總支書記兼副校長。她愛生如子,深得學生愛戴。她治學嚴謹,在教研課改中發揮了領頭作用,有20多篇論文在國家和省市學術會、論文刊物上交流。被評為省骨幹教師、市學科帶頭人、中國化學會會員、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等。曾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甘肅省先進工作者、白銀市師德先進個人、白銀市「園丁獎」、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12年被推薦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其事跡曾被《甘肅日報》《甘肅教育》《白銀日報》等相繼報導。為白銀市六屆人大代表,甘肅省十屆人大代表。

劉啟海:男,漢族,1965年出生,會寧縣草灘鎮人,民盟盟員,民盟會寧支部副主委,大學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90年7月畢業於蘭州師專英語系,同年8月分配到會寧二中任教,圓了他一直以來的教師夢。任教期間,他刻苦鑽研,創新教法,充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所帶班級英語成績突出。曾榮獲白銀市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白銀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為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環境的意識,自1996年春天開始,他帶領學生在桃花山上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已堅持了22年,樹林面積不斷擴大,現已近1百畝,種植松柏等1萬餘棵,他給樹林取名---「狀元林」,已成為桃花山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呂轉芳:女,漢族,1963年5月出生,會寧縣中川鎮人。1981年開始任民辦教師,2006年轉為正式教師,先後在定西縣羊營學校、會寧縣中川鄉老鴉小學、中川鄉三峴小學任教。她有一個不幸的家庭,六口家庭中兩癱一殘,她是家庭唯一的頂梁柱,侍候公婆、照顧家庭、教書種田她都悉心用心,無微不至,曾被評為會寧縣孝敬公婆好媳婦。36年的教學生涯中,她歷經磨難,獨自堅守在教學點,為山村孩子的成長成才付出了全部心血,也獲得了肯定和榮譽。她所教學科在歷年縣、鄉組織的質檢中總是名列前茅,她多次榮獲縣、鄉「優秀教師」稱號。2014年被評為甘肅省隴原優秀鄉村教師、全國模範教師。2015年9月,首屆啟功教師獎頒獎大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呂轉芳喜獲提名獎,也是甘肅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為會寧縣贏得了榮譽。

謝兆蘭:女,漢族,1942年11月出生,會寧縣會師鎮人,大學學歷。1968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政教系,先後在會寧二中、會寧一中任教。自恢復高考以來,共帶出畢業班11屆55個班,3600人左右,所帶班級畢業生政治課高考成績每年遠遠高出省平均成績。曾多次被評為市、縣先進教育工作者、巾幗標兵等,1996年獲「中學特級教師」榮譽,當時是白銀市唯一的中學政治學科特級教師。

周立功:男,漢族,1947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八裡灣鄉人。1964年3月參加工作,在會寧縣八裡灣鄉旮旯七年制學校任教,1976年9月至1979年7月在蘭州大學進修,之後在黨峴中學、會寧一中任教,2007年8月退休。曾輔導多名學生在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甘肅賽區榮獲等次獎。1982年榮獲會寧縣先進工作者稱號,1990年榮獲白銀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5年獲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獎勵。

賈合軍:男,漢族,1973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郭城驛鎮人,大學學歷。1997年6月畢業於蘭州師專化學系,同年8月分配到頭寨鎮馬家堡學校任教,1998年8月調入會寧三中,現擔任會寧三中高一級年級主任兼高一級「珍珠班」班主任。參加工作以來,賈合軍同志一直擔任班主任,成績顯著。2012年和2015年,他所帶班級高考二本上線人數及化學課平均成績均位居全校第一。在2015年高考中,所帶班級全班60人,有53人上二本線,34人上一本線,全班總分平均487分,高出重點線12分,作為農村高中實屬不易。2010年被評為「白銀市中小學優秀班主任」,2016年被評為普通高中化學基地「優秀骨幹教師」。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白銀市優秀班集體」。

王文軍:男,漢族,1968年12月出生,會寧縣大溝鎮人,大學學歷。1994年7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物理教育專業,1994年8月分配至會寧二中任教,一直擔任班主任及物理教學工作。所帶班級每屆高考上線人數均名列全校、全縣前列,曾榮獲「會寧縣優秀教師」、白銀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劉宏柏:男,漢族,1954年9月出生,會寧縣會師鎮人,大學學歷。1980年7月畢業於蘭州師專,後分配至會寧一中任教2014年10月退休。劉宏柏同志連續25年擔任高三畢業班數學老師。寒來暑往,披星戴月,沒誤過一節課,縱然出差也要擠時間補課。劉宏柏同志是改革開放後甘肅省首次破格晉升中小學高級教師職稱的57人之一,並且是最年輕的一名(時年37歲)。曾先後輔導學生數十人獲得全國數學聯賽省市數學競賽一二三等獎,本人多次獲得省市優秀輔導員稱號。1989年獲得白銀市園丁獎,2012年獲會寧縣優秀教師獎。

王永國:男,漢族,1964年7月出生,民盟盟員,會寧縣郭城驛鎮人。1983年7月畢業於慶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同年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先後在太平中學、一中任教。所教學生多次獲得省市化學競賽的優異成績,他本人也多次榮獲省市優秀輔導員獎,在市縣舉辦的優質課競賽中多次獲獎。在1989年的全縣中小學老師競賽活動中就獲得了百名優勝者獎,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獎勵。被評為市級骨幹教師、白銀市第一批青年教學能手。

王耀榮:男,漢族,1963年11月出生,會寧縣四房吳鎮人,大學學歷。1988年7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同年參加工作,先後在甘溝中學、會寧三中、會寧一中任教。30年來,他用自己的真誠自信和學識品格,兢兢業業教學生求知做人。從教30年以來,26年擔任高三把關教師,26次獲高考教學成果獎。擔任班主任11年,每年獲高考班級管理獎,7次因學生成績取得省市縣第一名或學科成績第一名而獲高考特別獎。先後被評為會寧縣青年教學能手、會寧縣骨幹教師、會寧縣優秀教師、白銀市骨幹教師等,2013年被聘為白銀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視導專家,先後受聘主講白銀市「繼續教育培訓」和「新課程高考培訓」一輪複習示範課。

杜正權:男,漢族,1963年1月出生,會寧縣會師鎮人,本科學歷,現任會寧縣會師中學樂團團長。1982年畢業於隴西師範學校。從教35年,一直堅持在教育教學一線。曾先後多次獲得市、縣園丁和市級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在省、市級優質課競賽中多次獲一、二等獎。1999年,他所帶班級在全縣抽考中獲得全縣語文第二名、物理第一名的成績。2011年,會師中學成立全市第一個中學生交響樂團,杜正權擔任團長兼指揮。一個業餘愛好者要承擔專業性很強的樂團指揮,困難和挑戰可想而知。他和學生一道,從零學起,七年來,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有付出就有回報,會師樂團在成立一年之後就拿到了全國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甘肅賽區的一等獎;2013年1月,會師樂團遠赴奧地利維也納參加第二屆奧地利中國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2016年會師樂團獲得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活動二等獎。2016年4月,杜正權獲得第一屆艾薩克國際小提琴比賽「人文精神」獎。

王續:男,漢族,1955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平頭川鎮人,1977年1月參加工作,先後在平頭川初中、張嘴初中、平頭小學等校任教。任平頭小學校長期間,帶領學校一班人盡職盡責,刻苦從教,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曾連續三年獲縣統一檢測前20名。2005年5月,平頭小學獲白銀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2006年4月,平頭小學獲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10年1月,平頭小學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示範學校」稱號。王續本人榮獲會寧縣優秀輔導員、甘肅省園丁等榮譽稱號。

李克靖:男,漢族,194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新莊鎮人,中學高級教師。1968年9月至1979年12月在會寧縣新莊初中任教,1978年1月至1978年12月在劉寨中學任教,1979年1月至1995年8月在會寧三中任教並擔任副校長兼教導主任,1995年9月至2007年10月在會寧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任教,並先後擔任副校長、黨支部書記等職務,2007年11月退休。李克靖自任教以來先後擔任初高中班主任、級主任及學校領導職務,工作兢兢業業,受到同事、家長及學生的一致好評。

會寧縣學子楷模候選人名單(18名)

張敬仁:男,漢族,1962年8月出生,會寧縣柴家門鎮人。博士後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醫學院行政副院長。1980年7月畢業於會寧一中第一屆招生的重點班,考入甘肅農業大學獸醫系學習。1987年取得中國獸藥監察所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碩士學位,隨後分配到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擔任助教和講師。1991年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中心,獲得微生物學與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1998至2000年在美國聖祖德兒童醫學研究所傳染病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後受聘於美國奧爾巴尼醫學院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合作基金(傑出青年基金B類), 並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聘為客座教授。2010年7月回國任清華大學醫學院長聘教授,負責外事的院長助理,同時負責組建清華大學傳染病學科與研究團隊,2016年起任醫學院行政副院長。

柴彥威:男,漢族,1964年3月生於,會寧縣漢家岔鎮人,博士後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年7月漢岔中學畢業考入西北師範大學地理系,1984 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1988年留學日本廣島大學,1991年3月獲該校文學碩士,1994年3月獲該校文學博士;1994 年6月至1996年5月為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員,1996年8月起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2006年9月起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經濟地理系副主任。

姜漢斌:男,漢族,1946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會寧縣河畔鎮人,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少將軍銜。1965年從會寧一中畢業,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是會寧縣解放後較早考入北京的大學生之一,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1972年調定西地區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地委黨校)政教科從事教學工作。1973年在甘肅省委黨校學習一年,後任省委黨校政教科副科長。1979年考取中國社科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研究生,師從于光遠、王惠得教授,成為會寧縣「文革」後第一位碩士研究生,當年在定西地區乃至省內被傳為佳話。1982年作為該所第一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中科院研究生院從事教學工作。1983年調解放軍政治學院社科教研室工作,任正營職教員、副團職教員、正團職教員。1985年,解放軍政治學院、軍事學院和後勤學院三校合併,成立國防大學,姜漢斌任國防大學馬列教研室正團職、副師職教學組長,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任國防大學馬列教研室副軍職副主任,少將軍銜。他從事政治理論教研近40年,是全軍、全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研究方面的頂尖專家之一,發表了學術論文130多篇,主編了《部隊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國防與政治》《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難點熱點問題探討》《鄧小平理論概論》等著作,出版了《民主--理論與現實》《沉思:在歷史的交匯點上》等專著,獲國家和解放軍總部表彰獎勵數十次,其部分教學視頻被列為全軍培訓學習內容。

黨佔海:男,1955年6月生,會寧縣党家峴鄉人,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82年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曾任甘肅省農科院作物所所長,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被聘為農業部油料專家指導組成員,甘肅省作物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兼經濟作物專業委員會主任,甘肅省農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作物學組組長等。1996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先後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甘肅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和甘肅省農科院「13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2006年被甘肅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9年被聘為國家胡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也是當時我省唯一一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首席科學家。榮獲「感動甘肅·2009』十大隴人驕子」稱號。2011年入選中國工程院有效院士候選人。

武曉峰:男,漢族,1967年10月出生,會寧縣韓家集鎮人,博士研究生,清華大學教授。1985年在河畔中學(現三中)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曾被評為清華大學三好學生、優秀博士畢業生。現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地下水環境問題研究。曾獲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全國三好學生、清華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北京市第十屆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市教育工會教育先鋒管理育人標兵等稱號。

王銀邦:男,漢族,1956年8月生,會寧縣漢家岔鎮人,博士,教授。1975年考入蘭州大學數力系力學專業,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在蘭州大學數力系攻讀固體力學專業研究生, 1982年1月至1985年7月攻讀蘭州大學數力系固體力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是甘肅首個自主培養的工學博士、力學專家。1982年起在蘭州大學工作,1999年5月任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2002年3月調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土木系工作。從事海洋工程結構動力分析與斷裂機理研究、計算固體力學研究,主持和參加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及橫向課題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7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3篇、EI收錄論文14篇,4個結果被國外權威《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HANDBOOK》收錄。在斷裂力學和計算固體力學領域,導出了二維和三維裂紋問題的新邊界積分方程,建立了特殊問題邊界積分方程的解析法和一般問題的邊界元數值計算方法。研究二維彈性力學中孔洞和曲線裂紋相互影響問題的邊界元法,系統導出了曲線裂紋問題的新邊界積分公式,建立了特殊問題邊界積分方程的解析法和一般問題的邊界元數值計算方法。研究裂紋和夾雜平面彈性問題的邊界元法,系統建立了彈性夾雜和裂紋相互幹擾問題的新邊界元法。

崔彥:男,1962年出生,會寧縣韓家集鎮人,解放軍第306醫院副院長,總裝備部普通外科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1979年會寧一中畢業後,先後就讀於蘭州醫學院、湖南醫科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相繼獲醫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在韓國Ulsan University Asan Medical Center進修學習。長期從事普通外科領域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在從事專業臨床和基礎研究的同時,致力於醫院管理、醫療和保健、航天醫學研究等工作。是解放軍總裝備部「1153」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兼任總裝備部普通外科中心主任,總裝備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外科學副主任委員,全軍肝膽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全軍胃腸外科學組委員,全軍胰腺外科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外科委員會委員,航天醫學工程與空間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肝膽外科雜誌》《中華消化外科雜誌》《中國微創外科雜誌》《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誌》等雜誌編委。

馬澤強:男,漢族,1990年2月出生,會寧楊崖集鎮人,2007年6月畢業於會寧二中,以711高分榮膺甘肅省高考理科狀元,保送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工程力學與航天航空力學專業,是會寧縣第一位清華大學保送生,2011年畢業後保送至本系碩博連讀,主要從事信號處理理論與算法、雷達信號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會議、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並參與若干工程項目研發。2017年獲工學博士學位。目前就職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某研究所。

郭洋女,漢族,1982年1月生,中共黨員,會寧縣會師鎮人,1996年至2000年就讀於會寧一中。2000年6月以總分607分獲得甘肅省高考文科狀元,是恢復高考40年以來會寧縣第一位高考「狀元」。2000年至2004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2004年7月起至今,就職於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現擔任公司採購共享中心法律顧問,主要負責合規管理、合同管理、綜合調研等工作。

許軍:男,漢族,1973年11月出生,會寧縣新塬鎮人。1996年畢業於甘肅聯合大學。成立甘肅隴原節水設備有限公司,企業曾被中國水利企業協會灌排設備企業分會吸收為「會員單位」,連續多次被甘肅省消費者協會推薦為「誠信單位」,被中國質量誠信企業協會、中國品牌價值評估中心評為「全國質量誠信AAA級品牌會員企業」,被中共白銀市委、白銀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就業先進企業」榮譽。他被評為「甘肅省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被會寧縣委、縣政府授予「會寧驕子」光榮稱號。2012年評為「白銀十大傑出青年」,2013年評為「最美白銀人」和會寧縣 「勞動模範」。他善於用企業家的眼光審視一切,始終把能否向社會傾注善良和愛心作為檢驗和衡量自己及企業的尺度,在發展自己企業的同時,不斷回報家鄉、奉獻社會。

馬華:女,回族,1965年出生,會寧頭寨子鎮馬堡村人,現任北京西部馬華餐飲有限公司總裁、北京甘肅企業商會副會長,是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主席團成員、北京市民族聯誼會理事、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北京市勞動模範,海澱區政協第七、第八、第九屆委員。曾受到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86年,馬華隻身來到北京創業。1988年,她在宣武區開辦了自己的清真麵館。2001年,成立了北京西部馬華餐飲有限公司,目前旗下有西部馬華牛肉麵、西部馬華美食莊園、西部馬華火鍋和西北來順等四大餐飲品牌,成為了國內門店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清真餐飲企業。2008 年開始,馬華在回族傳統節日裡,邀請中亞各國大使和上海合作組織官員共同舉行慶祝活動。多年來,馬華全力支持會寧縣農村教育事業,1998年個人捐資興建了頭寨馬堡回民中學,並每年親自來會寧,出資幫扶家境困難的頭寨馬堡學生完成學業,獎勵在馬堡回民中學一線工作的優秀教師。在會師中學設立獎學金,以對家鄉的熱忱大力支持著會寧教育事業發展。

孫萬倉:男,漢族,1957年出生,會寧縣党家峴鄉人,農學博士,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77年考入甘肅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學習,後取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任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擔任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北方寒旱區冬油菜育種崗位科學家、農業部油菜生物學與遺傳育種三熟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理事、甘肅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特色作物首席專家。1999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特貼,甘肅省學術帶頭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一層次,「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次。先後主持國家行業科技、國家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級科技攻關科研項目20餘項,取得科研成果30餘項,其中育成油菜新品種14個,研製國家行業和地方技術標準1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9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參加)、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獲省部級三等獎3項。

趙有健:男,1969年1月出生,會寧縣郭城驛鎮人,博士後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7月從河畔中學(現會寧三中)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學習,畢業後,先後攻讀計算機碩士、博士、博士後。現為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清華大學任職以來一直從事計算機網絡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重點和重大項目、國家發改委等多項國家項目。

馬忠仁:男,1962年8月出生,會寧縣丁家溝鎮人。曾就讀於丁溝鄉小學、初中和會寧二中。高中畢業後,為減輕家裡經濟負擔,他放棄學業,開始打工養家,擺過地攤、做過搬運工、下過煤井、進過建築工地。1986年6月,馬忠仁註冊成立「會寧縣會師鎮忠仁工程隊」,後更名為「甘肅省會寧縣桃峰建築機械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現有固定資產4928萬元,流動資產2241萬元,年產值達2150萬元,年上繳國家利稅超864萬元。2010年3月,馬忠仁又出資6000萬註冊成立了甘肅桃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目前會寧縣較有活力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2002年,馬忠仁與白銀市慈善總會籤訂了2013-2022年捐資助學協議,建立忠仁慈善教育基金500萬元,每年捐資5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100人,每人2500元,資助在校高中生250人,每人1000元,現已順利實施5年,惠及1750人。

胡啟洲:男,漢族,1975年12月出生,會寧縣韓家集鎮人,博士後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7月畢業於會寧一中,1994年8月至1998年7月在南京大學學習,後取得南京大學碩士,東南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現為南京理工大學高速鐵路科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香港大學訪問學者,河南理工大學特聘教授,科技部國際合作專家,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高層次項目獲得者,歐洲《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raffic and transport engineering》雜誌編委。主要從事交通運輸工程、不確定性數學理論研究。近年來承擔了30多項科研項目,其中主持國家自然基金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1項、國家統計局科研計劃項目1項,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高層次項目1項,參加了國家973項目1項、國家863項目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4項等多項課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50多篇,SCI/EI檢索40篇、出版專著5部、教材1部、科普讀物2部、獲發明專利10多項、軟體著作權3項。獲省部級獎勵2項。

萬兆元:男,漢族,1978年3月出生,會寧縣丁家溝鎮人。1996年7月畢業於會寧一中, 2000年7月在甘肅工業大學英語系學習,畢業之後任蘭州交通大學外語系助教、講師,2012年晉升副教授。2003年至2006年在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攻讀碩士學位,2008年7至9月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短期訪學,2012年至2014年在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2016至今在牛津大學李納克爾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兼任牛津大學科學史博物館展廳助理。

李向陽:男,漢族,1974年4月出生,會寧縣侯家川鎮人。青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7月畢業於會寧二中,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在蘭州醫學院藥學專業學習,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中國藥科大學藥物分析專業攻讀碩士學位,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在日本熊本大學藥學部訪學,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在瀋陽藥科大學藥理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現為青海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生院副院長,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8項,參與各類項目10餘項,共獲科研經費500多萬元。

富慶飛:男,漢族,1983 年1 月出生,會寧縣會師鎮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0 年6 月畢業於會寧縣第一中學,2000 年9月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學院,2004 年6 月畢業獲得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工學學士學位。同年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攻讀碩士學位,2007 年4 月畢業獲得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學位。2007 年9 月繼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並於2013年1月獲得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2013年6月晉升為講師,2017年8月晉升為副教授,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作普訪研究。現為北航宇航學院宇航推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力學學會會員,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會員。曾獲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技術發明二等獎),2007年教育部高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0年獲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是首屆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入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

會寧縣家長楷模候選人名單(15名)

黃蕊蓮:女,漢族,1945年出生於會寧縣太平店鎮大川村。自幼聰穎,但因家庭貧困饑寒,加之姊妹多,僅上過三個月的學。在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僅自己一個勞力的情況下,一切重擔自己扛,全力供給五個子女上學,其子女全部考取大中專院校,被譽為會寧「胡門五學士」(胡巧華,甘肅農業大學畢業,現任會寧縣婦聯主席;胡麗華,靖遠師範學校畢業,後中央黨校行政管理本科畢業,現在白銀市財政局工作;胡殿弼,靖遠師範學校畢業後被擇優報送上了西北師範大學,現任甘肅省交通廳公路局黨委書記;胡殿強,西北師範大學畢業,現為會寧二中教師;胡殿剛,華北電力大學畢業,現任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科技信通部智能處處長)。由於父輩們重視對孩子們的教育,從根本上轉變了農村孩子們的命運。迄今老君胡氏兒輩有10人、孫輩5人、外戚兒孫輩15人先後考取各類大中專院校,一個個通過勤奮學習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開創了人生發展中更為廣闊的舞臺。

蘇尚德:男,漢族,生於1936年,會寧縣土高山鄉中莊村關河社人,1988年去世。蘇尚德生有一兒四女,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依然克服困難,供給子女讀書,子女中有三人取得了博士學位,被譽為會寧「蘇門三博士」。蘇彩麗,女,1967年生。1985年考入南京大學化學系,後讀中科院蘭州分院化學生物研究所碩士學位,1997年攻讀清華大學化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現在加拿大溫哥華工作。蘇彩萍,漢族,1974年出生,會1992年考入甘肅農業大學,1996年攻讀西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1999年赴美留學,取得依俄華州立大學博士學位。蘇彩霞,1970年出生,1990年考入大連輕工業學院,1999年之後攻讀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博士學位,現在大連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工作。

尤玉香:女,漢族,1935年9月出生,甘肅省通渭縣馬營鎮尤家堡子人氏,1959年逃荒到會寧縣新莊鄉,1960年嫁於新莊鄉新莊村東坡社李思聰,育有子女五人。尤玉香老人是一個特別勤勞特別儉樸的人,家裡永遠是她忙碌的身影。她還是一個有眼光有思想的人,特別重視對孩子們的教育,家裡再窮再困難,都要堅定地供給孩子們上學,讓孩子們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電視專題片《脊梁》採訪報導了她千辛萬苦東湊西借、種地賣糧,傾其所有堅定不移供孩子們上學的感人事跡。三個兒子先後考上了大學。李生棟: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曾擔任青海省信息中心主任職務。李生權:1990年畢業於成都科技大學,2003年獲西安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現任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生軍:1990年畢業於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該校後來與吉林師範學院、吉林林學院等合併為北華大學),目前在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姜譚工業園區管委會工作。

王國禮:男,漢族,1963年7月出生,會寧縣老君坡鎮人,現在會寧縣老君初中任英語教師(代課教師)。王國禮在生活拮据的情況下,常年堅守工作崗位,用愛心培養每屆學生,以高度敬業的精神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王國禮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克服各種困難,供給孩子讀書。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夠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王國禮老師的子女也都非常爭氣,學習非常優秀,有兩人目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長女王騫,目前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攻讀化學專業博士學位。次女王婭在吉林大學攻讀法學專業博士學位。

賈尚策:男,漢族,1916年10月出生,2007年8月去世,會寧縣丁家溝鎮人。賈尚策早年曾就讀於當地私塾和縣立小學,並受教於高等專科西北訓練團。1938年畢業於蘭州中學。1940年至解放前任會寧縣中川鄉第二中心小學校長。解放後曾任丁溝小學校長,曾當選為甘肅省第二、三屆人代會代表,會寧縣第一、二屆政協委員。賈尚策老先生有4男3女7個孩子,為了讓子女能讀書,也為了鄰裡鄉親的窮孩子有學上,賈尚策1938年蘭州中學畢業後回到家鄉,捐出自家土地30畝,動員各方民眾捐錢捐物,在封閉落後的山村裡建起了一座完全小學。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其家族人才輩出。大兒子賈崙,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數學系,現為靖遠二中退休的高級教師。孫子,賈思勤,畢業於蘭州醫學院,現為白銀市勞動局幹部;賈遂勤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現任甘肅豪斯裝飾公司設計總監。二兒子賈嶽,會寧一中畢業,鄉村醫生。孫子,賈九平,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現任西北民族大學教授,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處處長。重孫賈光鈺,畢業於山東大學數學學院,現為國家公派留學生、英國國王學院博士研究生;賈文戈,畢業於本溪冶金學院,現任中鋼集團西安重機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工程師;賈玉平,現為會寧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職工。三兒子賈山,丁溝小學畢業,從事鄉村獸醫。孫子,賈要勤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工程系,清華大學博士後,現為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賈愛勤畢業於山西財經學院,現在西安市經商。四兒子賈崇,畢業於蘭州教育學院地理系,現為靖煤公司第二中學高級教師。子女賈城、賈嵐、賈琳,均為中小學教師。孫女賈楊,南開大學在讀博士。

張述孔(家族):男,漢族,1944年10月出生,會寧縣韓家集鎮農民。張老先生擁有一個當今社會實屬罕見的「超大規模家庭」:上有97歲老母,中有兄弟3人,下有兒孫滿堂,所有家庭成員共計34人之多。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張老先生的苦心經營下,這個超大規模的家庭,長幼有序、兄弟友愛、妯娌和睦、人才輩出。無論家境有多窮苦有多艱辛,張老先生始終不忘言傳身教,嚴厲督促眾多子女傳承祖先遺訓,潛心讀書,清白做人。自恢復高考以來,家中先後有十五人接受高等教育:張述卜,張福,張祿,張禧,張社,張祥,張莉,張芸,張茜,張彥,張倍蔚,張倍寧,張培文,張倍菊,張倍梅。研究生五名:張福,本科畢業於甘肅教育學院數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甘肅省委黨校;張禧,本科畢業於蘭州商學院會計專業,研究生畢業於蘭州大學;張芸本科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張倍寧本科畢業於本科畢業於海南醫科大,研究生畢業於安徽大學;張佩文本科畢業於西安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於英國威爾斯大學。

王世昌:男,漢族,1935年10月出生,會寧縣柴家門鎮二十鋪村村民。1989年,他唯一的兒子患肝癌去世,留下年幼的四個子女,大孫女年僅十歲,小的只有五歲。他忍住心裡的痛,毅然扛起了家庭重擔,省吃儉用,靠種地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養雞賣雞蛋供給孫子上學,人們尊稱他為「雞蛋老者」。四個孫子聰明懂事,學習刻苦認真,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其中一名獲得碩士學位。王毓,女,現為會寧縣韓家集鎮雲臺小學教師,2017年被評為「甘肅省農村骨幹教師」。王軻,女,現為會寧縣教場小學教師,多次獲縣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縣優秀教師。王雪霽,男,現為西北市政工程設計院道路與橋梁設計工程師。王璞,女,現為甘肅省煤炭勘查設計院圖紙繪製工程師。

焦如璉:男,漢族,1933年7月出生於翟家所鎮焦河村水灘社,1945年3月至1947年1月在翟家所完小讀書,1947年3月至1951年1月在翟家所鄉焦河私塾讀書,2016年8月病逝。一生大部分時光在焦河村務農,後來年邁體弱,經子女多次勸說後搬遷到會寧縣城居住。1995年,反映會寧「三苦」精神的的電視專題片《甘肅有個狀元縣》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播出後,被億萬人所關注,這其中就有焦河村的焦如璉家。焦如璉育有四子一女,其中三子一女通過讀書走出了農門,改變了命運。焦國鈞,畢業于靖遠師範,自考蘭州大學本科學歷,在會寧縣翟家所鎮教育管理中心工作。焦國斌,在會寧縣城做服裝生意。焦國庭,畢業於西北建築工程學院,供職於蘭州豪斯裝飾公司。焦蕊君,畢業於北京郵電學院,供職於甘肅電信公司。焦國傑,畢業於成都科技大學,供職於白銀供電公司。

柴萋隆(家族):男,漢族,1970年10月出生,會寧縣新莊鎮寺寨村人。寺寨村場溝社是遠近聞名的「大學生社」,自恢復高考以來,這個社先後走出了50多名大學生,青壯年幾乎全部考出山村,佔到全社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讀書改變命運的理念一直根植於柴萋隆心中,他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在2017年高考中,柴萋隆家族10人參加高考,9人成績上一本線,柴萋隆的長子柴守儼,1997年4月出生,考入了蘭州理工大學;次子柴守興,1999年6月出生,考入了天津大學。柴氏家族中2017年考入大學的其餘七人為:柴守樂,考入蘭州交通大學;柴守躍,考入隴東學院;柴博,考入蘭州理工大學;柴雅麗,考入江蘇科技大學;柴守豫,考入中國科技大學;柴守銳,考入江西理工大學;柴苗苗,考入西北師範大學。

李振堂:男,漢族,1960年1月出生,會寧縣太平店鎮萬平村農民。李振堂生有三女一男,他能根據不同孩子的性格,善於運用恰當的教育策略,並給予孩子真誠的鼓勵,讓孩子愛上學習。長女李娟,中共黨員,2009年高考會寧縣文科狀元,被北京外國語大學錄取,2013年畢業於後進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羅馬尼亞語部工作。次女李雅,中共黨員,目前攻讀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碩士。三女李東,現就讀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子李曉東,現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

田彩俊:女,漢族,1968年4月出生,河畔鎮任王家村農民。丈夫患胃癌病逝後,孩子都還在上小學,留給她的只有巨額的債務。為了支撐家中三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她決定自學車床加工,把丈夫留下的店繼續開下去,她從一竅不通開始一點點摸索,逼自己像個男人一樣從事這樣的體力勞動,十幾年過去了,她現在車床加工的技術已經非常熟練,孩子們也在他的教導下各個成才,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王瑋,蘭州交通大學畢業;王珣,西南財經大學就讀;王耀旭,蘭州交通大學就讀。

尚彩琴:女,漢族,1968年出生於新莊鎮鞏昌村一貧困家庭,自幼受父母教誨,吃苦耐勞,尊老愛幼。1989年嫁到杜峴村李氏家庭,孕育三男。2001年因丈夫患病去世,獨自一人撫養三個年幼的孩子成人,大兒子以579分考入解放軍理工大學,二兒子考入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三兒子以649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一個普通農村婦女,自從丈夫離世後,她用17年的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自從走進這個村,走進這個家,用她的年輕,聰穎,吃苦孝道努力盡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責任,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和好媽媽。

張琴:女,漢族,1954年出生,會寧縣甘溝驛鎮袁岸村人。雖然目不識丁,可她對教育和文化的尊崇之情非常強烈,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省吃儉用供給三個子女讀書,子女們都跳出了農門。長女楊豔珍,1995年考入蘭州電力學校,現任教於會寧縣東關小學。次女楊婧,2002年考入蘭州醫學院,在河南安陽職工醫院工作。長子楊宗仁,1999年考入清華大學,200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現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參與國家大型項目「龍芯」微處理器研發工作。

武登周:男,漢族,1968年2月出生,會寧漢家岔鎮趙岔村人,1990年高中畢業後一直在家務農。在他的辛苦支撐下,其子女全部考取高等院校,兒子武睿201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現在清華大學研究生學院讀研。女兒武紅2017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大學經濟系,現在會寧縣太平鎮教育管理中心任教。

李繼伯:男,漢族,1971年12月出生,會寧縣丁家溝鎮梁莊村農民,常年在外打工,供給孩子讀書,他能經常性和孩子交流,分享孩子的成功與挫折,給予孩子理性的指導。其子女全部考取重點大學,兒子李博2017畢業於會寧二中聯想進取班,在高考中以688分的成績,摘取全省理科榜眼,現就讀於清華大學。女兒在東北大學上學。

相關焦點

  • 快來圍觀!荊門市「最美婦聯人」候選人有你認識的嗎?
    快來圍觀!荊門市「最美婦聯人」候選人有你認識的嗎?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荊門市「最美婦聯人」候選人
  • 走向全國的會寧教師,光榮榜
    1958年被評為全國勞模,出席北京人民大會堂頒獎儀式,獲得「五·一」勞動獎章,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會寧縣農村小學教師。1960年5月,被評為甘肅省優秀教師,並出席甘肅省文教系統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甘肅省文教群英會)並頒發甘肅省優秀教師榮譽獎章。
  • 陸良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候選人公示
    原標題:陸良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候選人公示陸良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候選人公示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宣傳見義勇為先進事跡,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社會正氣,讓見義勇為精神深入人心,激勵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支持並加入見義勇為行列,進一步深化「平安陸良」、「
  • 會寧縣誌記錄:會寧人物
    前志已載後無變化者不復錄,前志雖載今有變化者收錄;入志資格變化者重新記載,事跡變化者只錄1990年以後的。傳記人物為對會寧發展或社會公益事業做出重要貢獻者,品行高尚、處事為人堪為社會楷模者。主要記述人物生平經歷、典型事跡、重要貢獻及社會影響等。
  • ...背後是不平凡的堅持和勇毅」——全國道德模範感受本屆候選人事跡
    原標題:「那些平凡的名字背後是不平凡的堅持和勇毅」——全國道德模範感受本屆候選人事跡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 陳懷祥 毛振華 張東波 王國銀 王妤) 「那些平凡的名字背後是不平凡的堅持和勇毅」——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的先進事跡感動著社會各界,前三屆評選出的全國道德模範李素芝、孔祥瑞、莊仕華、王文珍也說出了他們心中的感受
  • 2018年「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候選人及先進事跡公示
    按照優中選優、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城鄉社區治理改革創新成果的原則,遴選了10名「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候選人。現將候選人及先進事跡予以公示。公示期間對公示對象有異議,可來電反映,反映情況必須實事求是,明確具體,應告知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和聯繫方式,對線索不清的匿名電話,公示期間不予受理。本公示期限為5天,從2018年12月25日至2018年12月29日。
  • 李榮融在吳大觀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上的講話
    (2009年8月25日) 同志們:  今天,中央企業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國資委黨委在中央企業系統舉行吳大觀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  吳大觀同志是中央在全國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推出的重大先進典型,是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黨中央對學習宣傳吳大觀同志先進事跡高度重視。今年6月2日,胡錦濤總書記作了重要批示,高度評價吳大觀同志是愛黨愛國、無私奉獻、報國有成的典範,要求認真總結、宣傳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
  • 快來圍觀園區智造新活力!
    快來圍觀園區智造新活力!活動中,博世介紹和分享了在精益生產體系上的成功實踐,各行業精英就製造業企業智能化轉型先進經驗進行了交流,共同探討領軍企業對外賦能的新模式。「絕對領先,非常震撼......」參與活動的嘉賓紛紛表示對博世先進技術的肯定,並就車間內的先進應用與專家交流探討。
  • 快來圍觀!全區首個園區婦聯「花」落海門街道~
    快來圍觀!會議通過了《選舉辦法》(草案)和大會監、計票人建議名單; 宣讀了《關於椒江區老糧坊文創園婦聯第一屆執委候選人初步人選的批覆》;選舉產生了老糧坊文創園婦女聯合會第一屆執行委員會委員。
  • 平安英雄候選人 | 史建平、周盟事跡宣傳短片展播
    平安英雄候選人 | 史建平、周盟事跡宣傳短片展播 2019-01-05 0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唐山工人醫院開展道德模範人物先進事跡宣講活動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劉天培 靳春萍)近日,唐山工人醫院依託道德講堂活動舉了「喜迎十九大愛崗敬業做貢獻」道德模範人選先進事跡宣講活動。  道德講堂上大家一起觀看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獲得者之一--「除夕守夜人」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盧海的事跡視頻,並由醫院醫技藥學黨支部的劉璐同志宣講了醫院推薦的唐山市第六屆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CT室主任李欣同志的先進事跡。
  • 第二屆「我最喜愛的福州警星」候選人事跡展13-18
    為引領廣大公安民警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立足本職、敬業奉獻,充分展示新時代公安民警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良好精神風貌,同時堅定決戰決勝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信心決心,福州市公安局、福州市總工會、福州日報社、福州廣播電視臺將聯合舉辦第二屆「我最喜愛的福州警星」評選活動,網絡評選將於8月中旬開始。今日,「福州公安」微信繼續為大家推介本屆活動參評對象,展示他們的工作風採。
  • 全省第十次見義勇為英雄和先進分子表彰大會候選人及事跡
    甘肅省第十次見義勇為英雄和先進分子表彰大會候選人及事跡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弘揚社會正氣,倡導見義勇為精神,根據《甘肅省保護和獎勵見義勇為條例》規定和「兩審三公示」評選制度要求,經縣(市、區)、市(州)黨委政府逐級推薦申報、審查公示和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初選、評審委員會審定,評選出13名事跡突出的擬表彰候選人
  •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事跡簡介
    一、推選範圍  曾獲得過省部級(含)以上榮譽稱號,並在教書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各級各類學校教師。  二、推選名額  採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薦產生候選人,從中產生12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 他們收到了廣西高校的0001號錄取通知書!快來圍觀這些幸運兒
    廣西資訊【他們收到了廣西高校的0001號錄取通知書!快來圍觀這些幸運兒】近日,多名學生分別收到了廣西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等區內高校的0001號錄取通知書!這些幸運兒都是誰?
  • 見義勇為先進評選|事跡展播③:他們用義舉譜寫正氣之歌
    點擊此處為心目中的英雄投票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14日6時訊(記者 闕影)2020年重慶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群體)評選表彰活動正在接受公眾投票,投票平臺上餘紹海。岸邊的唐康林見狀立即跳入江中遊向兩人,並與曹繼傑一起,一左一右託著昏迷女子的肩膀,艱難向岸邊行進。此時,宋吉昌也跳入江中,三人合力將昏迷的女子抬上岸來。之後,三人又對漸漸恢復意識的女子進行了思想疏導,並協助北碚水上派出所民警通知該女子家人將其接回家。
  • 36位「浙大好醫護」候選人已產生 請為他們點讚
    負重逆行,共克時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浙大人以堅定的意志譜寫了無數感人的故事500餘位浙大醫務工作者奔赴援鄂一線一個個逆行的身影一段段動人的故事成為抗疫期間最溫暖的浙大記憶為進一步鼓舞士氣、表彰先進,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針對本次疫情抗擊推出浙江大學醫德醫風獎特別評選。
  • 十佳自強人物候選人事跡簡介
    候選人:王法嶺  王法嶺,濟南市商河縣永盛俱寶家具廠總經理。  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知識,精研業務,提高自身經營決策水平,通過改革分配製度,調整勞動結構,創新技術理念,適應市場的發展要求。
  •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先進事跡,為他們打call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先進事跡傳承紅色基因的「小軍屬」——許嘯遠許嘯遠,女,2009年2月出生,滁州市第二小學學生
  • 2020黑龍江省公安機關「最美基層民警」 候選人事跡推介...
    2020黑龍江省公安機關「最美基層民警」 候選人事跡推介展示活動 綏化市蘭西縣公安局反詐… 2020-12-12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