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的一場秋雨過後,氣溫驟降,秋天算是真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眼下,紅葉還沒有浸染,銀杏也不夠金黃,但是在海澱區兩山公園裡,京西稻迎來了收割季。
兩山公園原名玉東公園,即玉泉山與萬壽山之間的區域,緊鄰頤和園西門。這裡是古甕山泊(昆明湖的前身)退水區域,風景與稻作歷史悠久。從元代開始,就由政府整體開發、直接管理,成為京城最著名的風景遊覽區。
「湖山罨畫」牌坊兩座。前坊已殘,僅剩三柱兩間;後坊四柱三間。
在西門附近的涼亭歇腳,立碑23年有餘的「北長河治理小記」字跡已經模糊。河岸右側的古蹟是「湖山罨畫」牌坊。「風月清華贏四季,水天朗澈繞三洲」,出於乾隆御筆的匾聯。
長河曾是歷史上京城最重要的輸水線,也是最優美的風景廊道。兩山公園處於上遊,直接連接玉泉山和萬壽山,沿途是開闊的水田。春有油菜花相伴,秋有金稻夾岸。
田園交錯、湖光塔影。在這片佔地104公頃的郊野公園內,建有十餘處眺望景點,可以遠眺玉峰塔。在這裡適合放空,思考人生。這裡特別適合觀看夕陽,太陽漸漸西沉,置身於舊時皇家園林的稻田之間,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欣賞玉峰塔的倒影。
在兩山公園裡,還有一處獨特風景:稻田。這可不是一般的稻田,正是米中貴族京西稻,是由清代康熙、乾隆帝選育的「御稻米」、「紫金箍」等優良稻種。
在清代,兩山公園的位置是宣揚重農國策、觀稼佔侯的皇帝巡視區。新中國成立後,逐漸形成京西稻一號、二號、三號等系列優良稻種。2015年,公園進行景觀提升改造,恢復了歷史稻田150畝,再現了「御苑-水鄉-田園」的歷史氛圍。
循著飄散滿園的稻花香,可以找到在兩山公園的西北和東南角的3處京西稻田。東南角離頤和園西門最近,乘坐西郊線前往的朋友,會最先看到這一片稻田。靠近西門有兩處,以北長河為界呈南北分布,北部歸京西稻文化研究會管理。兩處均靠近玉泉山,都能欣賞到京西稻與玉峰塔相依入鏡的絕佳風光。
兩山公園地圖。
生長於玉泉山腳下的京西稻究竟有什麼獨到之處?京蜜了解到,南方稻穀一年兩熟或三熟,而京西稻的生長期就需要半年時間。京西稻的突出特點是品質極佳,籽粒飽滿圓潤,有光澤;蛋白質含量高,富於油性。蒸出來的米飯光滑潔白,稍帶黏性,吃起來細膩,清香適口。用來煮粥,盛在碗裡會結出一層青綠色透明的薄皮。
丁萬裡在田間作業。
正在田間工作的京西稻文化研究會京西稻育種技術員丁萬裡告訴京蜜,京西稻種植面積少,資源稀缺,人工鋤草,不用化肥。而且好多傳承人都70多歲了,加之多數地塊實行生態種植,售價也會比一般稻區要貴。
眼下,京西稻正值收割期,10月底之前就要完成。想要欣賞稻浪流香的朋友們,得馬上行動了!置身於遠離繁華城市喧囂的田園風光中,感受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意境吧。
【京蜜貼士】
兩山公園
地址:北京市海澱玉泉山東側(頤和園西側)
交通:西郊線頤和園西門站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免費
※ 特別提示:公共廁所有兩處,靠近南門和東南門方向。公園附近沒有餐飲店,請自備食品和飲料。
新京報記者 餘華尊
攝影 新京報記者 餘華尊
編輯 王彬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