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唱藝術中,根據訓練有素的歌唱者的性別、嗓音特性、音色、音域等方面的不同,人聲可以分為六類:女聲三類(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聲三類(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一、女聲類
1、女高音(Soprano)是成年女歌手能達到的聲音頻率最高的範圍(通常是c1-c3,即小字一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可細分為:
①抒情女高音,音色柔美、秀麗,適宜於演唱那些優美流暢的抒情旋律,較為熟悉的普契尼《藝術家的生涯》中的咪咪、《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蘇珊娜、《圖蘭朵》中的柳兒、比才《卡門》中的米卡埃拉,以及德沃夏克《月亮頌》中水仙女、華格納《湯豪舍》中的伊莉莎白等都屬於這一類聲部。
②戲劇女高音,聲音渾厚、壯美,適宜於演唱富有戲劇性的、激情、深沉的旋律,最著名的角色便是普契尼的圖蘭朵以戲劇女高音的「駭人」嗓音,表現了她的冷酷無情;還有威爾第的歌劇《麥克白》,麥克白夫人在第四幕第二場所唱《一點血跡》即是一首戲劇女高音詠嘆調。
③花腔女高音,音色明亮、清脆,適宜於演唱輕盈、靈活的華麗旋律,著名的例子是莫扎特歌劇《魔笛》中夜後的唱段《復仇的火焰在我胸中燃燒》,其中為了表現夜後憤怒,作曲家採用了一長串連續極高的花腔,最高音達到了HighF。
2、女中音(Mezzo-Soprano),音色與戲劇性女高音相似,渾厚之中不失其歌唱性和靈活性,適宜演唱抒展、深沉的旋律。女中音總是能製造一種溫柔傷感,適合所有越來越不激烈的人們。這是一種音色稀少,可輕易接近靈魂介質的聲音。低沉,渾厚,委婉嫵媚而動人心弦的中音是稀世珍品,能撫慰聽者的心靈,讓人痴迷和嚮往。世界著名的女中音有切奇莉亞·芭託莉、麗塔·史塔裡希、愛迪·馬蒂斯等,華語樂壇頗具代表性的女中音有蔡琴、關牧村、梅豔芳、徐小鳳、歐陽菲菲 等。
3、女低音(Contralto),音色更為寬厚、濃重,適宜演唱沉穩的旋律。由女低音演唱的角色在歌劇中不為多見,通常不是主要角色。其聲音較女中音更為寬厚、堅實、濃重、深沉。16、17世紀由男聲演唱女低音,稱為高男高音。而當時只有在喜劇性表演時才被安排使用。18世紀的歌劇中往往用以表現具有戲劇性的角色,例如亨德爾《凱撒》中的柯涅利亞。
二、男聲類
1、男高音(Tenor)指聲樂中女高音、女低音與男低音之間的一個聲部。在歌劇發展史上,男高音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男主角多為男高音歌唱家扮演。男高音可細分為:
①抒情男高音,音色柔美、舒展,適宜演唱富於歌唱性的抒情旋律,適合扮演純情王子、天真詩人、浪漫少年等角色,莫扎特《魔笛》中的王子塔米諾、普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中的魯道夫都屬於這類角色。
②戲劇男高音,音色濃重、結實而飽滿,適宜演唱高亢、激昂、富於戲劇性的旋律,最著名的就是威爾第歌劇《遊吟詩人》中的曼利可和《奧賽羅》中的男主角奧賽羅。
③輕盈型抒情男高音,音色明亮、清脆、靈活、纖巧,適宜演唱輕巧靈便的花腔樂句和秀美的抒情篇章,像羅西尼歌劇《塞維亞理髮師》中的阿爾馬維瓦伯爵屬於此類型男高音。
2、男中音(Baritone)是指音域A-a1共15度的男歌唱家,通常兼備有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質,既亮堂、柔潤,又莊重、沉著,或可兼具一些男高音和男低音的特色,比才歌劇《卡門》中的《鬥牛士之歌》就是由男中音獨唱。男中音可細分為:
① 抒情男中音,就是以抒情見長的高男中音,例如唐尼採第《寵姬》中的國王阿爾方索十一世、威爾第《茶花女》中的阿芒、比才《卡門》中的埃斯卡米洛等均屬此類。
② 戲劇男中音,嗓音結實、渾厚,情緒激烈,例如《羅恩格林》中的泰拉蒙德、威爾第《奧賽羅》中的雅戈、穆索爾斯基《鮑裡斯·戈東諾夫》中的鮑裡斯、列昂卡伐洛《丑角》中的託尼奧、貝爾格《沃採克》中的沃採克等均屬這一類型,其中沃採克的音色更接近於男低音。
③ 炫技男中音,音域近似抒情男中音,擅長於語言、節奏較快而又機智的表演,例如羅西尼作品中繞口令式的宣敘調、敘詠調、詠嘆調屢見不鮮,急促的連續虛詞、歌詞嘮叨不絕的重複,使音樂輕巧活潑,讓聽眾為演員高超的吐音咬字技巧而讚賞不絕。還有人們熟悉的《塞爾維亞理髮師》中費加羅著名的快速詠嘆調也屬此類之典型。
3、如果女高音是金字塔頂端的雲雀,那麼男低音(Bass)就是鞏固一切基礎的地基。男低音擁有人類最低沉的嗓音,是人聲最低的音域,常用音域一般為E-d1(e1)。男低音可細分為:
①抒情型男低音,聲音舒展而低沉,適宜演唱頗具歌唱性的旋律,如作曲家德利布的《拉克美》中用了偏高的抒情男低音扮演拉克美之父尼拉康塔。
②深沉型男低音,聲音深沉而穩重,適宜演唱厚重結實的低音旋律,往往被指派飾演地位顯赫的角色,如神靈、國王(《湯豪舍》、《羅恩格林》),祭司或神父(《命運的力量》《唐·卡洛》)、具有威望的父親(《紐倫堡名歌手》《迷娘》)等。
③戲劇型男低音,這類男低音,其音域與一般男低音相仿,區別是可適當向上下移動,富於戲劇激情。另外還有專演丑角的滑稽男低音,聲音輕巧靈活、節奏自由,與專演正派角色的莊重深沉的男低音形成鮮明的對照。例如古諾的《浮士德》第四幕第三場中,魔鬼梅菲斯託費勒狡黠地唱起恥笑瑪格麗特的小夜曲,威爾第《弄臣》(1851)中的貴族蒙特羅內伯爵在宮內怒斥曼圖亞公爵和黎哥萊脫,這些具有戲劇性激情的演唱就是這類男低音的典型唱段。
在混聲四部合唱中,各聲部音域的使用情況如下:女高音音域為b-b,女低音音域為e-e,男高音音域為a-a,男低音音域為D-d。
在寫作供兒童歌唱的歌曲時,少兒歌曲以九度為宜,幼兒歌曲以六度為宜,一般常用音域分別為c-d和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