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吉林省考筆試成績已經公布,大家都查成績了嗎?吉林省考面試考察結構化或無領導小組,二者的考情考務分別是什麼樣的呢?快來了解一下吧!
一、 考務分析
面試類型: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
2019年、2018年大多數甲級考試的面試形式為無領導小組討論,個別考察形式為結構化。乙級、丙級考試的面試形式一般為結構化面試。但出現了個別考試級別為乙級的考生,面試形式為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情況。
2017年參加甲級考試、選調考試的考生面試形式一般為無領導小組討論,乙級、丙級考試的考生面試形式一般為結構化面試。
入面比例:1:3
考官組成:每一間考場有7 位考官,包括1位主考官、1 位副考官和5 名公共考官,還有3—4位工作人員
出成績時間:當場
出成績方式:現場公布
成績計算辦法:考生總成績=公共科目筆試成績÷2×40%+普通專業考試成績×20%+面試成績×40%。不需要組織普通專業考試的職位,按公共科目筆試成績、面試成績兩部分計算考生總成績,考生總成績=公共科目筆試成績÷2×60%+面試成績×40%。參加公安專業科目考試的職位,按筆試成績、面試成績兩部分計算考生總成績,考生總成績=(《行政職業能力測驗》×40%+《申論》×30%+《公安專業科目》×30%)×60%+面試成績×40%。
是否有補錄:否
結構化面試考務
聽題還是看題:讀題、看題的模式都曾考察過;有的年份不同考場情況不一樣,有的考場讀題,有的考場看題;甚至同一套題中有題目是讀題,有題目看題。
有無材料:2019年出現單題帶材料的情況;2018年及以前出題形式比較多變,有材料題,也有微材料題,無材料題。
題目數量:2019年3題,2018年及以前4題
答題時長:2019年15分鐘,2018年及以前20分鐘
一天幾套題:全天一套
倒計時提醒時間:一般3分鐘
不同崗位題目是否一樣:是
無領導小組討論考務
每組考生人數:7-9位
整場考試時間:2019年為75分鐘,包括思考時間,但不指定思考時間
個人陳述時長:2分鐘
個人陳述答題順序:按抽籤順序發言、不指定發言順序等幾種模式都曾經出現過
二、考情分析
結構化面試考情分析
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考情分析
三、命題規律
結構化面試的命題規律
(一)考察題型相對穩定
從近三年吉林省公務員面試真題來看,很明顯能看到吉林省公務員面試能力考察相對全面,認知能力、執行能力、人際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等均會涉及,可見對考生的綜合素養要求較高。2019年在考察題量上做出了調整,由之前的每套四題變成了每套三題。
縱觀吉林歷年面試真題,題型相對穩定。通常現象認知、規劃事件處理、關係協調三個題型考察頻率較高。但是吉林省面試命題也具有相對靈活性,偶爾會調整題目類型順序,突發事件處理、情景模擬、觀點認知、人崗認知、漫畫、啟示等題型也可能會出現,考生需要能夠全面備考,重點突出。
(二)認知能力中現象認知是常考題目,觀點認知和人崗認知也需重視
現象認知類題目可謂是重中之重。從社會現象、重大事件、民生問題到國家政策等方面的內容,可謂是範圍之廣、考察之要。比如:
就2019年吉林省考中的現象認知來看,考察比較聚焦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行為。需要指出的是,現象認知類題目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考生體現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而很多考生僅僅能知道一些表面的內容,很難深入、透徹的看待或分析問題。因此,這需要考生注重積累,並進行針對性訓練。
觀點認知題目通常考察領導人講話、名言警句、社會流行語等方面的內容,需要考生對題中的觀點進行分析論證。
當然,觀點認知類題目也會結合人崗認知題來考察,如
人崗認知類題目則會結合崗位和考生經歷來考察,也會結合認知能力、人際能力等題目類型來考察考生。如:
(三)執行能力中的規劃事件處理類題目難,突發事件處理題目很「善變」
規劃事件處理題不僅屬於常考題型,難度也較大。在規劃事件處理題的考察中,經常出現的活動類型有調查、宣傳、設置機構、會議類等。其中調查、宣傳是這幾年考察的重中之重。由於此類題目涉及的活動類型比較多,每種活動類型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建議各位考生能夠熟練掌握各個活動類型,重點把握調查和宣傳類題目的答法。比如:
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現在對規劃事件處理的考察越來越靈活,考察時經常側重活動的關鍵環節、搜集創業事跡或者解決某些問題等。如:
當然,突發事件處理類題目考察也不容忽視,通常結合機關單位工作突發情況、緊急具體工作情境以及工作和生活相衝突等,來考察考生的應急應變處置能力。回答突發事件處理類題目,需要考生能夠快速做出反應,並能夠及時處理好相關問題。
(四)人際能力是基礎,要注意做到「見招拆招」
從近三年的吉林省面試真題整體數據來看,人際能力中的關係協調和情景模擬題目也佔有一定的比重,關係協調類題目相對考察更多,考生們可以有所側重的準備。比如:
此外,情景模擬類題目在2017年多次考到。建議考生仍然做好準備,確保萬無一失,有備無患。比如:
與此同時,拓展能力的漫畫題、啟示題等也會偶爾出現,需要考生做好針對性的準備和應對。比如:
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的命題規律
吉林無領導題目一般情況下,材料較長,通常分成三段同話題的材料。通常材料話題偏於社會民生問題或政府行為。比如2019年6月21日是圍繞著兒童教育問題的三個材料,第一段材料的內容是關愛留守兒童,第二段材料是反映了家校關係,第三段材料主要講述了單親家庭的孩子小剛的教育問題。三個材料的大話題一致,但是又有一定差異。
在吉林無領導小組面試中,問題設置依託於材料,所以回答、討論都需要以材料作為出發點。
從提問設置上看,較為符合「結構化」出題思路。通常問題設置一般在2-3個,通常第一個問題都屬於開放類型,偏向於「認知能力」的考核。後續問題中一般會涉及到「執行能力」的考核,需要考生通過討論達成一致,完成整治、宣傳、推廣等方案的設計;除此之外,會有「選擇題」,需要考生通過討論達成一致結論。
還是以2019年6月21日題目為例:
不難看出,都是僅僅依託材料來提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