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用黑髮積霜織日月,以粉筆無言寫春秋。今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十三五"期間,廣州大學通過培育與引進並舉,基本形成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學術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為全面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柏靈;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
實現人才倍增
廣州大學大力實施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計劃,加大傑出人才和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和投入,各項人才指標增長明顯。2016年以來,快速倍增高水平師資近600人。現有在崗教職工3206人,其中專職教學科研人員2018人,專職教學科研人員中被聘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1343人(佔比66.55%)、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438人(佔比71.26%)。
高層次人才建設成績顯著
"十三五"期間,廣州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工作成績顯著,以周福霖院士、張景中院士、方濱興院士、郭柏靈院士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體系日趨完備,並帶動培養了數支科研熱情高、創新能力強、堅守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理想信念的優秀師資隊伍。
全面推進立德樹人
為推動廣大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要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廣州大學建立了教師立德樹人指標考核評價體系,制訂推行《廣州大學教師教書育人行動方案(2019-2021)》,通過"鑄師魂、立師德、強師能、圓師夢"四大工程,不斷提升教師立德樹人的能力和水平。
學校全面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湧現出一批"師德榜樣"。周福霖院士上榜2019年7月"中國好人"、2019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樊軍輝教授2019年獲評"全國模範教師",一批教師獲評"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
創新型科研團隊成人才集聚高地
"十三五"期間,廣州大學繼續強化數學、土木工程、統計學、教育學等傳統優勢學科團隊建設,持續做大做強理工科團隊。同時,緊緊圍繞國家和廣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接廣州市IAB和NEM產業布局,推進"5+2"大科技平臺和ESI學科建設,為高水平大學二期建設夯實了人才團隊基礎。
現已形成方濱興院士領銜的"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發團隊"、杜彥良院士領銜的"智慧交通與安全研究團隊"、領軍人才許進教授領銜的"計算科技研究團隊"、國家傑青胡春教授領銜的"大灣區環境研究團隊"、國家傑青文桂林教授領銜的"智能裝備與網聯繫統研究團隊"、國家傑青牛利教授領銜的"分析科學技術研究團隊"、中科院百人計劃劉寶輝教授領銜的"分子遺傳與進化創新研究團隊"、珠江領軍人才黃行許教授領銜的"精準基因編輯工程研究團隊"、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入選者柳林教授領銜的"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團隊"等具有強大科技創新競爭力的科研團隊。
珠江三角洲水質安全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
不忘立德樹人之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使命。未來,廣州大學將繼續堅持"以優化人才成長環境為基礎,以培養和引進人才為重點,以用好人才為目標"的人才工作思路,積極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努力打造一支結構更加合理、隊伍更加穩定、數量更加充足、業績更加顯著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歲月鬥轉星移,老師們默默譜寫著季節的春華秋實,光陰寒來暑往,老師們悄悄改變著校園的美麗詩篇,從意氣風發,到早生華髮,老師們一路耕耘,栽種一路桃李。感謝教師們的辛勤付出,值此教師節之際,衷心祝願所有教師,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