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德德耀天地 德耀守望
考試文化歷史悠久,如今凡考試得中,都為金榜題名。學生、老師、家長、親朋好友皆大歡喜,在這件事上,意志高度的一致,十分的和諧。
因為,如果你發財,有人會不爽;你結婚,有人會傷心;你升官,有人會嫉妒;唯有你升學,不影響他人,大家都很高興。
如今雖說是考不上大學比考上大學更難了,但是家中一旦有孩子考上大學,都得慶賀一番,設宴數日,無可厚非,也非常值得。
一年又一年的升學宴,看似平常,已成為升學季的一種慣例,但你若細細觀察,卻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
從家宴發展成了高檔酒宴
以前家裡有人考上大學了,家中主要親屬,直系親屬一起,小範圍的,而且都是在家中小聚,對家長表示祝賀,對即將上大學,遠行的學子叮囑叮囑,其樂融融,其情切切。
慢慢的由家庭走向了飯店,走向了大酒店;由一兩桌變成十幾桌,幾十桌;標準和檔次不斷攀升;每桌飯菜的標準越來越高,酒水、香菸的檔次也隨之飈高。主人收了一些賀禮,也如同借了債,將來是要還的,導致有些家庭不堪重負。本來是喜事,主人只能是苦中作樂。
從謝師宴演化成了喜慶宴
以前有人考上大學了,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謝教師的教育之恩,誠心舉辦謝師宴。慶賀宴席主題明確:感謝師恩。實質上是弘揚尊師重教之風。
那時的宴席上,教師是主角,授課教師和班主任是座上賓,坐主桌。孩子和家長都要給老師一一敬酒,千恩萬謝。
慢慢的,教師從主桌,主要席位變成了陪客席。主要席位逐步被一些行政領導,地方官員佔據了。似乎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更有面子,更加榮耀。謝師宴變成了顯示家族聲望,與四面八方升學,擁有多少資源的名望宴,威風宴。
冷靜一想,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是民風民俗,尊師重教的文化,社會文明的價值觀在不知不覺的變化。
從升學宴轉變成了升學宴
升學宴普通意義上只是慶賀,但現在常常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接近有關官員,借官員家有人考取大學之機,名為表示祝賀,討一杯喜酒,實則行送禮賄賂之實。
由於這些人的介入,教師們的地位慢慢淡化,逐漸淡出了人們仰慕視線,退出了應有的一席之地。
這種變化與經濟的發展,人們口袋裡的錢多起來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著直接的關係。同時,也說明反腐敗永遠在路上,人們的價值觀也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人際關係變得更加現實,更加實用,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應加以約束,引導,規範,監督,不能任其發展和擴張。要變有序為有序,形成規矩和社會公約,文明守則。我們期盼,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回歸到尊重人才,尊師重教的正確軌道上來。回歸到感情純真,厲行節約的正確道路上來。
當年,剛剛恢復高考制度連續多年,有人考上大學,無論是學校老師和校長都覺得無比榮耀,無比驕傲,自豪感,成就感十足,親自到考生家裡,把錄取通知書送到學生和家長手中。
各方面親朋,鄰裡鄉親都發自內心的高興,一是親眼目睹了孩子的成長進步而高興,二是出於對教育,對知識的尊重,為當地出了人才而高興。鄉親們送的賀禮既簡單又珍貴,都是一些鋼筆,筆記本,促進進一步學習的紀念品。招待客人,更多的也只是瓜子糖果和清茶一杯。
那種感情是何等的純潔高尚,沒有任何水分,任何企圖和利用。沒有奢靡和浪費,沒有張揚和顯擺,沒有虛偽和虛榮,一切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順理成章,行雲流水,彌足珍貴。令人難忘,值得推崇,更值得發揚光大。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社會風氣的好壞密切相關,息息相關。當社會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發生變化時,我們要有警覺。任何一些變化都值得我們重視,研究,規範、引導。社會風氣直接決定了人民的幸福感,幸福指數。人與人之間如果充滿了利益,利用和虛情假意,人會活的很累,很苦,苦中作樂不是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