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宴的變遷

2020-09-11 清風徐來歲月香


原創德德耀天地 德耀守望

考試文化歷史悠久,如今凡考試得中,都為金榜題名。學生、老師、家長、親朋好友皆大歡喜,在這件事上,意志高度的一致,十分的和諧。

因為,如果你發財,有人會不爽;你結婚,有人會傷心;你升官,有人會嫉妒;唯有你升學,不影響他人,大家都很高興。

如今雖說是考不上大學比考上大學更難了,但是家中一旦有孩子考上大學,都得慶賀一番,設宴數日,無可厚非,也非常值得。

一年又一年的升學宴,看似平常,已成為升學季的一種慣例,但你若細細觀察,卻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

從家宴發展成了高檔酒宴

以前家裡有人考上大學了,家中主要親屬,直系親屬一起,小範圍的,而且都是在家中小聚,對家長表示祝賀,對即將上大學,遠行的學子叮囑叮囑,其樂融融,其情切切。

慢慢的由家庭走向了飯店,走向了大酒店;由一兩桌變成十幾桌,幾十桌;標準和檔次不斷攀升;每桌飯菜的標準越來越高,酒水、香菸的檔次也隨之飈高。主人收了一些賀禮,也如同借了債,將來是要還的,導致有些家庭不堪重負。本來是喜事,主人只能是苦中作樂。


從謝師宴演化成了喜慶宴

以前有人考上大學了,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謝教師的教育之恩,誠心舉辦謝師宴。慶賀宴席主題明確:感謝師恩。實質上是弘揚尊師重教之風。

那時的宴席上,教師是主角,授課教師和班主任是座上賓,坐主桌。孩子和家長都要給老師一一敬酒,千恩萬謝。

慢慢的,教師從主桌,主要席位變成了陪客席。主要席位逐步被一些行政領導,地方官員佔據了。似乎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更有面子,更加榮耀。謝師宴變成了顯示家族聲望,與四面八方升學,擁有多少資源的名望宴,威風宴。

冷靜一想,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是民風民俗,尊師重教的文化,社會文明的價值觀在不知不覺的變化。

從升學宴轉變成了升學宴

升學宴普通意義上只是慶賀,但現在常常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接近有關官員,借官員家有人考取大學之機,名為表示祝賀,討一杯喜酒,實則行送禮賄賂之實。

由於這些人的介入,教師們的地位慢慢淡化,逐漸淡出了人們仰慕視線,退出了應有的一席之地。

這種變化與經濟的發展,人們口袋裡的錢多起來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著直接的關係。同時,也說明反腐敗永遠在路上,人們的價值觀也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人際關係變得更加現實,更加實用,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應加以約束,引導,規範,監督,不能任其發展和擴張。要變有序為有序,形成規矩和社會公約,文明守則。我們期盼,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回歸到尊重人才,尊師重教的正確軌道上來。回歸到感情純真,厲行節約的正確道路上來。

當年,剛剛恢復高考制度連續多年,有人考上大學,無論是學校老師和校長都覺得無比榮耀,無比驕傲,自豪感,成就感十足,親自到考生家裡,把錄取通知書送到學生和家長手中。

各方面親朋,鄰裡鄉親都發自內心的高興,一是親眼目睹了孩子的成長進步而高興,二是出於對教育,對知識的尊重,為當地出了人才而高興。鄉親們送的賀禮既簡單又珍貴,都是一些鋼筆,筆記本,促進進一步學習的紀念品。招待客人,更多的也只是瓜子糖果和清茶一杯。


那種感情是何等的純潔高尚,沒有任何水分,任何企圖和利用。沒有奢靡和浪費,沒有張揚和顯擺,沒有虛偽和虛榮,一切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順理成章,行雲流水,彌足珍貴。令人難忘,值得推崇,更值得發揚光大。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社會風氣的好壞密切相關,息息相關。當社會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發生變化時,我們要有警覺。任何一些變化都值得我們重視,研究,規範、引導。社會風氣直接決定了人民的幸福感,幸福指數。人與人之間如果充滿了利益,利用和虛情假意,人會活的很累,很苦,苦中作樂不是想要的幸福。

相關焦點

  • 從升學宴的變遷看人心的變化
    升學宴,顧名思義,就是為子女考上高一級學校而舉辦的宴席。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這種升學宴是非常盛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升學指標太少,考上個學校太可貴。考上了大學,甚至是考上個中專,就意味著你吃國家糧了,有了幹部編制,是個有工資有鐵飯碗的人。對於一般的家庭,特別是袓袓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家庭,真的是無比光彩,人前顯勝。
  • 升學宴邀請函,一場升學宴,是一場儀式
    >與最最可愛的老師、同學、親人一起憶共度往事,盼未來夢想帶著祝福與期盼與這些年的人和青春道別進入八月,全國各地很多家長都著手開始準備給高考完的考生辦一場升學宴。升學宴部分模板截圖考生考得好,大設宴席宴請親朋好友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 操辦「升學宴」此文必須看!別辦變了味的「升學宴」
    相信每一個有升學的家庭都想為孩子辦一場熱熱鬧鬧的宴席,大擺「升學宴」、「謝師宴」,遍請親朋好友以示感謝。「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是古人引以為傲的人生四大喜事。可見,「金榜題名」在中國的傳統裡文化裡佔有著相當大的地位。
  • 關於升學宴
    自從兒子高考完出了成績,親戚朋友就問什麼時候辦升學宴,我都是回答等錄取通知書下來再確定。升學宴我是打算辦的,因為我送出去不少禮金,怎麼著也得收回來吧。可是這次兒子如果上不了本科,專科填志願得等到27號,再等錄取通知書的話都快九月份了,還怎麼訂飯店?我對兒子說,那這升學宴得幾號辦?結果他說,上專科還辦啥升學宴,也太厚臉皮了吧。。。
  • 曾經風靡一時的「升學宴」為何遇冷?莫讓升學宴變成「升學厭」
    後來大隨著學擴招,中專不吃香了,大學也是稀疏平常,謝師宴仍然在辦著,但老師卻很少參加了,一來是老師工資不高,升學的學生太多,老師掏不起那麼多紅包,其次近年來各級部門和學校三令五申,不準教師參加「謝師宴」,於是「謝師宴」就是「升學宴」,和老師沒有啥關係了。
  • 瘋狂的"升學宴"何時是個頭?
    今天無意當中看到一則報導:「瘋狂的升學宴,有人一天收6封請帖,半個月吃光月薪」。內容其實就是說現在民間流行一股「升學宴」的怪象,就是孩子考學不管考的好與壞都要擺宴席。有的人半個月下來大大小小宴席花了五六千元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甚至有的人一天收到6封請帖。
  • 農村人家的升學宴
    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是一樣的,這樣的喜事,當然要慶祝,因此,升學宴成了八九月份的熱門話題。有錢人家不必說,肯定儘量提高其檔次,讓升學的喜悅錦上添花,然而,農村的升學宴,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層意義。
  • 為拒絕「升學宴」叫好
    近日,江蘇宿遷市沭陽縣九所學校舉辦「拒絕 『升學宴』引領新風尚」籤名活動,近萬名師生在籤名牆上留下「承諾」,引發社會熱議。眼下正值中、高考錄取階段,許多家長在享受金榜題名喜悅的同時,「升學宴」、「謝師宴」也跟著擺了起來。一些家長以「升學宴」、「謝師宴」為名,大操大辦,相互攀比,給許多家庭造成了極大的經濟壓力和精神負擔。
  • 為「升學宴」敲警鐘
    「高考成績公布了,先鋒林場溫馨提醒:切勿違規操辦或參加『升學宴』『謝師宴』;切勿借子女升學之機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切勿公車送子女入學或外出旅遊。清風謝師恩,守紀意更真!」7月28日,阿龍山林業局先鋒林場一名職工正與妻子商量著要不要為孩子籌備升學宴的事,手機就收到了這樣的一條簡訊,讓夫妻倆頓時打消了這一念頭。
  • 金榜題名時,升學宴到底怎麼辦?
    讓學子們忍不住想找人去分享一下這份喜悅,升學宴就在這個時候悄悄登場了。 01中國社會古往今來都是人情社會,吃酒宴向來需要隨禮,而升學宴也是如此。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案例了,據筆者了解,很多批次的錄取尚未進行,而升學宴就已經開始大辦特辦。其中不少還鬧出了笑話,有的有的請柬上錄取大學,甚至填上了中國大學。這是哪裡新辦的一所大學呀,筆者也想去瞧瞧呢。這樣如趕場子一般的升學宴,不僅毫無意義,而且還鋪張浪費,更是消耗了鄰裡親戚之間的情分。
  • 這樣的升學宴,淡而無味
    每年高考結束後,各種升學宴便陸續舉辦。近日有媒體爆出,在海南省東方八所鎮,籌辦升學宴幾近「瘋狂」。有人一天能收到6封請帖,半月「吃光」一個月工資;有家長趕日子辦酒,在請帖上隨便寫一個學校;有家長大肆操辦酒席後,孩子卻沒考上大學。
  • 升學宴,你隨多少錢?
    今天,我們聊一個話題-----升學宴。#一年又一年的高考結束了,當我們祝賀考生經過12年、13年甚至14年寒窗苦讀,考取自己理想大學的時候,可能有很多考生家長在思考:孩子的升學宴到底舉行不?怎樣舉行?分數低考的學校不好舉行不?這些事都糾結著考生家長。其實,參加升學宴的客人也很糾結,隨多少錢的份子禮?這月生活費還夠不夠?
  • 這樣的升學宴,淡而無味!
    這樣的升學宴每年高考結束後,各種升學宴便陸續舉辦。近日有媒體爆出,在海南省東方八所鎮,籌辦升學宴幾近「瘋狂」。有人一天能收到6封請帖,半月「吃光」一個月工資;有家長趕日子辦酒,在請帖上隨便寫一個學校;有家長大肆操辦酒席後,孩子卻沒考上大學。
  • 鳴鏑 |「升學宴」變味,惹人厭
    升學宴究竟辦不辦升學宴,是一個孩子十二年求學生涯的結束,也是告別父母,即將離家繼續追夢的開始,是孩子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對於一些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學生而言,相互贈送些小禮品、宴請一下老師、同學及親朋好友,不是什麼大事。
  • 「拒絕升學宴」倡議網上發布
    「回家就跟父母宣傳,我相信他們會十分贊同『拒絕升學宴』這個活動。」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九所學校近日舉辦「拒絕『升學宴』引領新風尚」籤名活動,近萬名師生在籤名牆上留下了「承諾」。「拒絕『升學宴』引領新風尚」的聯名倡議在網上發出後,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拒讓「升學宴」變「升學厭」。
  • 「小米粒」「升學宴」「大文化」
    有個同事近幾天抱怨,連續四天了,天天喝兩場酒,不去不合適,因為是升學宴。一年一度高考後一段時間,成績出來了,各大酒樓的生意隨即紅火,參與升學酒席的人是絡繹不絕,家有新入大學學生而升學宴不搞,似乎已成為家庭缺憾了。而升學宴辦幾桌,請多少人、收多少禮金也就成為父母身份能力標誌了。
  • 「小米粒」「升學宴」「大文化」
    有個同事近幾天抱怨,連續四天了,天天喝兩場酒,不去不合適,因為是升學宴。一年一度高考後一段時間,成績出來了,各大酒樓的生意隨即紅火,參與升學酒席的人是絡繹不絕,家有新入大學學生而升學宴不搞,似乎已成為家庭缺憾了。而升學宴辦幾桌,請多少人、收多少禮金也就成為父母身份能力標誌了。
  • 該如何看待變了味的升學宴?
    該如何看待變了味的升學宴?其實,在之前我也很討厭升學宴,因為在我的印象裡,這是一個最近幾年、幾十年才在城市裡流傳起來比並慢慢地向農村滲透和發展起來的風俗文化習慣。升學宴本是對於刻苦學習取得成功者的祝賀升學宴更多和人情世故有關,且和小孩子考什麼大學,獲得什麼成績無關。
  • 達城升學宴「遇冷」家庭聚會「升溫」
    往年高考結束後,達城便會出現一波舉辦升學宴的高潮。但昨日記者隨機走訪了達城多家酒店,發現今年升學宴明顯「遇冷」。升學宴訂單較往年少一半談及今年舉辦升學宴的情況,老地方酒樓董事長符波直言「不行」。「往年這個時候,都是舉辦升學宴的高峰期。但今年高考推遲,現在很多學子通知書都沒收到,而且9月初就要開學,辦升學宴時間太趕了。」符波分析,今年受疫情影響,升學宴「遇冷」也是情理之中。天地人和禮宴中心董事長顧整也有同樣的感受。
  • 「瘋狂」升學宴,莫讓升學變了味!
    每年七八月份,準大學生們就會收到大學的通知書.孩子考上大學,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家庭,都是值得慶祝的喜事.辦一場升學宴慶祝一下,成為很多家庭的選擇;邀請親戚朋友一起聚一聚,吃個飯聊聊家常,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考上大學,對於孩子來講,就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升學宴不僅是慶祝孩子考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