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p醬 在線吃瓜
7月25日,「默讀廣播劇」喜提新浪微博熱搜,趁劇版《鎮魂》餘熱及其作者priest的口碑引起熱烈討論,廣播劇這一小眾藝術形式第一次走到大眾面前。
網絡配音社團打下廣播劇江山
廣播劇是以語言、音樂和音響為手段,由機械錄製而成的戲劇形式,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
前些年,伴隨BL文化的流行,國內一部分配音愛好者受日本DRAMA文化影響,自發組建了一些配音社團,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他們漸漸成為了中文網絡配音的中流砥柱。老牌配音社團翼之聲自2005年成立以來共製作119部廣播劇,其他如水岸聆音、優聲優色、決意同人、10音社等也都產出了30多部原創和改編作品。
正是他們十多年以來堅持不懈地創作,廣播劇的關注度才得以維持,並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受眾群,為後來專業配音工作室進軍廣播劇市場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很多年輕人也因此接觸配音並愛上配音,給配音行業注入了更多活力。
網絡廣播劇的floop之路
網絡配音很大一部分是興趣使然,在沒有經濟回報的情況下,網配往往只有兩種結局:結束配音生涯即他們所說的「退圈」;轉職商業配音。
商業配音裡有很大一部分把配音當作兼職,偶爾接個一兩單賺個本職工作以外的收入。極少數的會籤約專業配音工作室,正式進軍配音界,如光合積木的馬斑馬、729聲工廠的西呱雙(蘇尚卿),他們在網配圈都流有很多部作品,也有著很高的知名度。
還有的是整個配音社團直接轉型,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翼之聲,該社團自2016年開始發展動漫、影視配音,並成立了聲之翼文化公司。
早年的廣播劇,無論在配音還是配樂上都力求專業化,以劇作質量徵服聽眾,這種良性競爭也催生了多部經典,輕薄的假相&多多領銜的《紈絝》至今都是BL廣播劇愛好者心中的白月光。
但在近兩年,為了追求高人氣高點擊,中文網絡廣播劇逐漸走向低俗化。以肉戲吸引眼球,聽眾們評價配音員更多的不再是「聲音好聽」「戲感好」而是「很會喘」,面對這種亂象,一位網配圈配音員終於忍不住在微博發聲,斥責現階段網配圈「為肉而肉」「為喘而喘」的「不正之風」。
至此,廣播劇還沒進入輝煌時代便急速floop,開始萎靡不振。
配音工作室進軍廣播劇市場
2018上半年,在網絡配音社團擠破頭也要往專業動漫配音行業衝的時候,由阿傑帶領的729聲工廠、姜廣濤季冠霖打頭的光合積木、山新小連殺所在的北鬥企鵝紛紛做起了廣播劇。
在幾家專業配音工作室中,以影視劇配音為主的光合積木最早接觸了商業廣播劇項目,在2015年推出了他們第一部廣播劇《羋月傳》,而後時隔三年,直到今年7月份才推出了第二部廣播劇《蟬女》。
729聲工廠是真正最先自主開發廣播劇項目的配音工作室,大型廣播劇集《殺破狼》於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籌備,目前已經做到了第三季,引起熱烈關注的《默讀》也於今年7月正式上線,並在前不久完結了第一部。
在這期間,動漫配音界的「扛把子」——北鬥企鵝工作室也推出了《魔道祖師》廣播劇,與動畫聯動,引起很大反響。
廣播劇進入付費時代
在專業工作室進駐廣播劇市場之前,中文廣播劇從導演到策劃到編劇再到配音後期,所有人都沒有酬勞,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為愛發電」。
近兩年,以喜馬拉雅為主的多家電臺app陸續推出了付費收聽項目,漸漸地配音工作室開始注意到這一商機,廣播劇從免費無償正式變成了有償市場。
以729為首的配音工作室經過長時間的籌備,摸索出了一套比較成功的製作模式。他們瞄準BL廣播劇受眾,從知名作者的大IP入手,729聲工廠現在儼然是priest的御用配音團,北鬥企鵝也拿下了《魔道祖師》這座大山。基於IP的影響,他們順利進駐貓耳FM、喜馬拉雅等平臺,並與平臺達成長期合作。
有專業工作室「以身試毒」,廣播劇正式迎來了付費時代,這一戲劇形式也從半死不活的狀態中被再次喚醒。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配音工作室進軍付費廣播劇市場,至於這塊蛋糕是越做越大還是一點一點被分光,便要看資本的投入與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