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出發到蘭州
當飛機飛離地面上升到泉州的上空時,我第一次的西北之旅開始了。從小就對七彩丹霞、敦煌莫高窟、神秘的羅布泊、清麗的高原湖——青海湖充滿了幾乎痴迷的嚮往,故此次西北之旅著實令人期待。飛機經停武漢,在經歷了近五個小時的機程之後,順利抵達蘭州。
我們到達蘭州已經是下午六點多了,由於西北地區晝夜溫差大,很明顯能感受到夜幕降臨伴隨的寒意。更甚的是,聽說青海已經下雪了。古詩裡的「胡天八月即飛雪」並非駭人聽聞。所以打算到西北環線旅遊的朋友記得帶上一年四季的衣服。
Day2:
——張掖丹霞
張掖七彩丹霞距離蘭州近八個小時的車程,所以必須早早地出發。蘭州西北面就是烏鞘嶺,翻過烏鞘嶺就進入了河西走廊——西北文化的搖籃,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所以說,如今的西北旅遊線就是重走絲綢之路。
河西走廊四大重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都各有一個美美的名字,分別是涼州、甘州、(瓜州或肅州)、沙洲。這些地方都承載了深厚的詩詞文化,比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而描寫沙洲的莫過於那句「寂寞沙洲冷」的歌詞了。
河西走廊指的是黃河以西,環祁連山北面長達一千多公裡的平原區域,堪稱塞北江南。故而有詩句道:「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甘州當江南」。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張掖市中心,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植被茂盛,儼然那種江南的風情。由於天然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張掖是河西走廊唯一一個可以種植水稻的地方。而且在古代,張掖的大米還是獻給皇帝的貢米。
當然,張掖最出名的還是其丹霞地貌——由地質構造形成的色彩絢爛、層次分明的山體巖層,那是大自然向世人展示的最具藝術之光的大手筆。丹霞地貌在西南雲貴兩廣也有少量分布,但張掖的分布最廣,也是最好看的。
這種無需渲染修飾就讓人痴迷的自然風光成了眾多電影電視取景的熱門之地。我們不難想起不少在美國電影裡,一輛汽車馳騁於美國西部七彩巖層之間,那一望無際的彩色山脈襯託於藍色的天空,美輪美奐,美麗而悠揚。前兩年張藝謀拍攝的電影《神話》就有張掖丹霞的背景。面對七彩丹霞,無論我如何的描繪都顯得蒼白,唯有身臨其境,方能感受那撲面而來的美麗與令人流連忘返的遐想。有陽光就燦爛,陽光也會令丹霞山綻放絢爛的光澤,更讓其點綴了一層神聖輝煌色彩,更加妙不可言。
Day3:
——嘉峪關
從張掖出發約三個小時就到了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嘉峪關是明長城西部起點,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的美譽。嘉峪關西接祁連山,東臨黑山,橫斷南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對於抵禦匈奴等北方部落入侵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我們都知道秦長城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不到長城非好漢。秦長城重在長,而嘉峪關重在雄偉,故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說到嘉峪關,不得不說到一個人——馮勝,他是嘉峪關長城的組織和修建者。當年他西徵敦煌後班師回朝,途徑於此,經過幾番考察,便著手修建。河西走廊與漢朝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望著嘉峪關,千年的戰爭紛爭如映眼帘,令人感慨萬千。縱覽風景千萬山,定格長城三千年。
Day4:
——鳴沙山和月牙泉
當第一次在書上看到鳴沙山與月牙泉的傳說時,就被其美麗動人的故事吸引。今天能親臨其境,也算了解我多年的夙願。
沙漠是一個可怕的名詞,它意味著酷熱、乾旱、乃至死亡。我們從電視電影看到的只是沙漠最溫柔的一面,因為被沙漠埋葬的靈魂永遠也不會被人提及。而人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總是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就如現在的我對沙漠的感覺一樣。然而如此娛樂般的嘗試甚至只能算是對沙漠的一種挑逗。當然生命誠可貴,完全沒有必要為一點好奇心就一身範險,深入沙漠。因為如今我們可以騎著駱駝,感受一下與沙漠、與乾旱鬥爭的絲綢之路的人,箇中滋味體會便知。
鳴沙山因其夜晚會發出聲音而得名,而月牙泉顧名思義,就是其形狀像一輪彎彎的月亮。鳴沙山和月牙泉就像一對戀人,千年守護,千年依偎。每一個多情的遊客到此,無不動容。歲月漫漫,年年黃沙依舊,年年遊客不同,但他們都懷著一顆多情的心。
Day5:
——莫高窟
由於票源緊張,我只買到了一張張應急票,可以參觀096、100、148、138四個洞窟。96窟是一個大佛,據說是武則天在出訪敦煌時組織修建的國家窟,100窟是一個私家窟,148窟是主題窟——涅槃窟,138窟的主佛則是觀音菩薩。雖然參觀的洞窟少,但基本涵蓋了所有莫高窟的修建特點。
每個石窟都有一尊主佛,以及若干個小型佛雕像,牆壁則是布滿了精美的佛家文化壁畫。雖然經歷了近千年,但其保存的還算完整,但色彩對比於前些年,則明顯開始氧化變色。據說在十多年前,各個壁畫的顏色還很豔麗,但最近些年退化變色極為迅速,究其原因,是現在環境汙染嚴重,空氣中含的容易造成氧化的成分比例大,比如氮氧化物、硫化物等,而且遊客的呼吸和體溫都會對壁畫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所以莫高窟對外開放的洞窟已經開始逐年減少,甚至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莫高窟會對外完全封閉。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莫高窟最終也會消失,被黃沙深埋大地。面對洞窟裡的精美的雕塑與壁畫,我們不禁唏噓。在莫高窟裡,我們可以跨越千年與古代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默默地對話,但這樣的機會恐怕漫漫就會被歲月湮沒。
——穿越無人區、領略雅丹地貌
廣闊無垠的盆地間,分布著一個個小小的土包,像極了了月球的表面。地面上有些白白的一塊一塊的地方,是滲出的鹽。整個盆地裝飾在藍天白雲之下,炫美極了。身臨其境,能領略到外星空的浩瀚與神奇。但偶爾飛馳而過的汽車又將你拉回現實,除了「文明的邊緣」,沒有其他的字眼可以恰當地形容。
柴達木盆地就是一出被遺忘的文明的邊緣,那裡土地貧瘠,地廣人稀。我們任由汽車馳騁在無邊無際的土地上,是一種向遙遠地方的探索與尋覓。尋找我們丟失的文明,尋找自己被收藏的安靜的心靈。
穿越了柴達木盆地(無人區)後,便進入了青藏高原。晚上住宿於德令哈。
Day6:
——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與塔爾寺、青海湖、孟達天池並稱青海四大景點。茶卡的讀音是[chá][qiǎ] ,藏語意為鹽池,音譯過來已經如此美。一個被白色海鹽裝滿的湖泊會顛覆我們的常識,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所在。海鹽結晶在淺淺的水下,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而這面鏡子映襯的整片天空。想一想,藍天白雲倒映在湖鏡裡,哪裡還分得清哪裡是天哪裡是湖,為此茶卡鹽湖也成了人生必去的景點之一——天空之鏡。它正如一塊魔鏡吸引力眾多的中外遊客。
剛到茶卡鹽湖,我就被熱熱鬧鬧的遊客震住了,沒想到有那麼多的遊客。客觀地說,茶卡鹽湖的地理位置有些偏僻,正和眾多奇特的自然風光一樣,越是人跡罕至的地方越容易出現奇特的自然景觀,可能大自然就是一位靦腆而低調的藝術家。高原的陽光特別明媚,天空特別藍——藍得純粹、藍得乾淨。微風輕拂、湖波粼粼、藍天白雲、鏡天一色,儼然一幅絕世的畫卷。
——青海湖
青海省因為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是一顆高原明珠,也是高原生活與文化的搖籃。雖然稱它為「湖」,但它本質上是一個海,像海一樣廣闊,像海一樣蔚藍,它是沒有長大的海。廣袤的青藏高原,點綴著這麼一個藍色的湖泊,多麼的神奇。貧瘠之地中的一塊富饒的地方,宛如黑夜裡的一片光,它帶給了牧民朋友希望與歌聲。所以高原的人民對青海湖的依戀無法言表,遠遠大於我們對它美的讚嘆。青海湖真的很美,美得神奇、美得欣欣向榮。
Day7:
——金銀灘草原
要說看草原,內蒙古草原應該是最美的了,但是青海金銀灘草原包含了一個美麗的故事,王洛賓先生與薩耶卓瑪的故事,愛情總是那麼引人入勝。王洛賓先生的故事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曾經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現在又是在何方呢?或許,踏著草原,清歌一曲,這草原的天與地就是最好的寄託!
——互助縣土族故土園
景區天佑德中國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園、納頓莊園、西部土族文化村和小莊土族民俗文化村五個景點。它們共同展示了絢麗的民俗文化,古老別致的建築文化,生活起居特點和神秘的宗教祭祀信仰。這裡遠離城市的喧囂,是大自然與人和諧相處最明朗的體現。古樸的土族人向我們傳達的我們正在被遺忘的文明。
Day8:
路程結束,帶著不舍的心情返航。銘記這次收穫滿滿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