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牆」刷APP下載量 騙推廣費
虛擬下載數據賺取客戶推廣費用,10人因涉嫌合同詐騙被批捕;警方起獲上萬部作案手機
近日,海澱警方在重慶左岸科技有限公司內發現的「手機牆」。圖片來源:新京報
重慶左岸科技有限公司購置萬部手機,設置「手機牆」刷出手機APP下載註冊的虛擬數據,騙取客戶推廣費用。新京報記者昨日獲悉,經過近一個月的偵查,北京海澱警方近日在重慶警方的配合下偵破該案,起獲作案手機上萬部。
目前,10人因涉嫌合同詐騙被批准逮捕,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警方介紹,這是北京警方破獲的首起刷APP獲利的「黑產」公司。
安裝軟體未使用 疑騙取推廣費
今年7月,海澱警方接到轄區一網絡科技公司報案稱,該公司開發的一款視頻APP產品,在與一家廣告公司籤署推廣協議並交納巨額推廣費用後,發現APP產品下載安裝量與實際使用情況存在巨大差距,懷疑該廣告公司存在詐騙推廣費行為。
「大量軟體只有下載和安裝,但並沒有實際運行使用」,據警方了解,報案的網絡科技公司開發了一款手機網絡視頻軟體,還與一家廣告公司籤署推廣協議並支付費用,隨後網絡科技公司發現,該軟體的點擊下載和安裝量,與真正運行使用的情況卻有著巨大的落差。
此外,網絡科技公司還曾安裝防作弊軟體進行檢測,發現下載和安裝用戶多來自於同一個IP,於是懷疑負責推廣的廣告公司可能虛構用戶,騙取推廣費用。
辦案民警陳維介紹,由於該類案件比較少見,海澱公安分局網安大隊、刑偵支隊及清河派出所組成專案組偵辦此案。通過調取公司後臺數據,對大量手機用戶下載數據進行分析後,鎖定了可疑數據來源——重慶市九龍坡區某小區內的重慶左岸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左岸科技公司)。
警方在涉案公司倉庫內起獲尚未投入使用的二手手機。圖片來源:新京報
「手機牆」現形 起獲萬部手機
在重慶警方的配合下,海澱警方對左岸科技公司進行突擊檢查,發現在該公司二樓的兩個房間內,豎著幾個裝滿手機的「手機牆」。
「手機牆是我們形象的稱呼。」陳維介紹,這實際上一排排兩米左右高度的鐵架子,每層擺放有10部智慧型手機,每個架子上擺放一百部手機,可以同時進行操作。
通過對手機進行檢驗,民警發現每部手機都在通過自動程序重複著從手機APP市場點擊、下載並安裝運行軟體的動作。在這些手機不斷點擊下載的程序中,報案網絡科技公司開發的手機視頻APP也在其中。
對左岸科技公司工作人員突審中警方得知,在同一小區內,該公司還有另外一個辦公地點。「在這個辦公地點內,我們發現了比此前辦公地點內更大的機房和更壯觀的『手機牆』。」民警說,兩地「手機牆」上工作的手機全部加起來合計有數千部,同時在兩處辦公地點倉庫內,還起獲了大量未投入使用的新手機和二手手機,所有手機加起來共計上萬部。
在左岸科技公司,警方控制了劉某、張某等35名涉案人員。經審訊,劉某等人承認利用計算機軟體控制大量手機,虛擬數據騙取客戶推廣費的事實。
之後北京民警還對與報案網絡科技公司籤訂推廣協議的廣告公司進行了查處。「這家公司拿到訂單後,全部外包給『左岸科技』公司操作,屬於共犯」。目前,兩公司共有10人因涉嫌合同詐騙被批准逮捕,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 案情
下載註冊安裝APP 全部「自動化」
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目前仍能查到左岸科技公司的信息,其經營範圍為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廣告等。
「其實左岸科技公司創立的目的,就是為了APP刷單賺錢」。辦案民警陳維介紹,這家公司的工作人員均為20多歲、高學歷的技術人員,但無論是專門負責開發程序的技術人員、負責推廣業務的營銷人員,還是聯繫業務的人員,都對公司「刷單」行為知情。
「這種手機牆我們也是第一次遇見。」陳維說自己也頗受震撼,但實際技術操作並不難。公司機房內,一個伺服器會連結100部手機,可同時模擬下載APP,並完成註冊安裝,全部是「自動化」操作。
左岸科技公司負責軟體編程工作的劉某介紹,他根據公司需求編寫了可以自動到指定網址點擊、下載並安裝運行的手機程序。並通過這些手機程序的自動運行來模擬完成對某款指定手機APP軟體的註冊和下載安裝工作。
此外警方了解到,為應對APP開發方的反作弊程序,公司還有專門的技術部門,負責租賃網絡VPN伺服器來模擬不同的網絡地址,造成軟體是從不同地點、不同網絡地址下載並安裝註冊的假象,騙過反作弊程序。
除去已經在操作的手機外,民警還在涉案公司的庫房內起獲5000多部尚未投入使用的手機,10個成捆堆在紙箱裡。「這些都是國產智慧型手機,起初買的都是新機價格在千元左右,後來為了節省成本,他們庫房內新購的都是二手手機,價格在400元左右。」
據一涉案人員稱,線下推廣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從而用虛假數據來滿足APP開發方的推廣需求,就能「毫不費力」地賺取對方支付的推廣費。
陳維介紹,根據報案網絡科技公司和廣告公司的約定,推廣是以地推、平臺推廣及廣告推廣等方式進行,雙方合約期限在10個月左右,推廣任務實現後,支付全部費用,共計1000萬左右。在報案時,網絡科技公司已經支付了幾百萬的費用。
辦案民警表示,此案件是北京破獲的首個刷APP獲利的「黑產」,「所謂黑產,是已形成黑色產業鏈,隨著手機APP興起,越來越多的公司有推廣需求,也產生了這種刷單公司,這類詐騙行為取證、鎖定難,隱蔽性高,真正籤約的公司並不是實施作案的公司,因此打擊存在難度。」(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左燕燕 本版圖片/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