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每秒損失400萬噸質量,根據萬有引力,地球會遠離太陽嗎?

2020-12-22 騰訊網

太陽每秒損失400萬噸質量,根據萬有引力,地球會遠離太陽嗎?

大家都知道,地球能夠處於宜居帶上面,並且誕生出大量的生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太陽的存在,太陽每時每秒都在不斷的向太空當中輻射出大量的光和熱,而地球就是接收這些光和熱的一個重要的行星,而除了光和熱之外,地球能夠基本穩定在宜居帶當中,和太陽的引力也有著很大的關係,而我們也知道,引力的大小,是和質量成正比的。

然而,太陽不斷的進行核聚變從而輻射出大量的光和熱,本身就會消耗掉大量的物質,而根據測量得到太陽每秒輻射出來的總能量,再根據質能方程,科學家們最終得出太陽每一秒損失的質量達到了400萬噸,而根據萬有引力的定律,質量的減少,勢必影響引力的大小,而太陽引力的減弱,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太陽對於地球束縛減弱,而地球就會遠離太陽!

而這樣的理論是存在的,而為了能夠真正的探測到這種理論的真實性,科學家們將目光放在了離太陽最近的水星上面,而根據人類朝水星上面發射的探測器傳輸回來的水星數據表示,水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有一些比較小的變化的,當然,這樣的變化,要遠遠小於理論上面的數值,從而我們也就此得出,太陽的引力作用確實在不斷的減少。

太陽系當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在慢慢的遠離太陽,而地球遠離的速度是每年1.5釐米,當然,這個數值是非常小的,即使到地球毀滅的50億年之後,也就僅僅移動了7.5萬公裡,這個數據看上去很大,但是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根本不值一提,而對於太陽來說,雖然每一秒都會損失掉400萬噸的質量,但是這樣的損失,對於擁有2000億億億噸質量的太陽來說,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太陽質量的減少和地球遠離太陽,會對地球的氣候造成影響嗎?嚴格來說,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我們上面也說了,移動的距離和損失掉的質量,在宇宙當中來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而且雖然地球在不斷的遠離太陽,但是太陽的光和熱卻在不斷的增強,太陽剛剛誕生的時候,輻射出來的光和熱是比較的有限的,往往只能照射到離太陽比較近的水星上面,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其實水星是處於一個宜居帶上面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們總是懷疑水星上面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之一。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內部的活動也越發的活躍,所以太陽也在不斷的輻射出更多的光和熱,簡而言之,就是太陽在不斷的變亮,而根據地質地層的檢測我們就可以輕易的得出,太陽的整體亮度,其實每過大約10億年的時間,就會增加整整10%,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原本處於宜居帶的水星,成為了生命的禁區,而相對外圍的地球反而成為了宜居星球。

太陽在50億年的生命當中,對外輻射的光和熱一直都在不停的增加,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太陽自己內部的原因,太陽通過核聚變會產生氦,而很明顯,氦是不能繼續進行核反應的,就只能夠堆積在太陽的核心當中,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堆積的也越來越多,從而使得太陽的反應殼層加厚。

太陽反應殼層的加厚,會使得更多的氫參與到核聚變當中來,從而也就會釋放出更多的光和熱了,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地球處於宜居帶的歷史,也在漸漸的遠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的氣溫也將逐漸的升高,科學家們預測,在10億之後,地球的地表溫度將到達50攝氏度,人類將無法生存,當然,這對於生命短暫的我們來說,太過遙遠了!

相關焦點

  • 太陽上每秒消失426萬噸質量?質能關係解開太陽能量來源之謎
    計算篇》裡面詳細分析了太陽每秒釋放能量的強度,和各種能量釋放形式的對比,但寫完後我自己看了一眼覺得數字多得有點離譜_(:D)∠)_…感覺很多數字過敏症患者會被勸退,所以決定重寫一篇不包含計算的文章……太陽為什麼會釋放能量?
  • 每年1.5釐米,地球正在遠離太陽,這是要脫離太陽系嗎?
    先說答案,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地球正在以每年1.5公分的距離遠離太陽,而且地球在繞著太陽公轉的時候,平均速度每年會下降3納米/每秒。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地球會脫離太陽,進入寒冷、黑暗、深邃的星際空間,變成一個冰封的雪球?
  •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速度會逐年變慢嗎?
    這對地球繞太陽的速度意味著什麼?這就是許多人想要知道的,有人這樣問我:「我讀過您的一篇文章說,(目前)地球軌道正在緩慢地遠離太陽移動。地球繞太陽旋轉是更快或更慢嗎?你能為我澄清一下嗎?」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答案確實如此。每年,地球遷移都離太陽如此微小,並且花費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公轉。
  • 太陽為何持續燃燒40億年,每秒釋放420萬噸能量依舊生生不息?
    眾所周知,地球上所有能量都來源於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其實是指太陽正在自我燃燒,而地球是接受到了自我燃燒能量的一點點,大約佔了1/22億。那麼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太陽輻射的總能量是非常驚人的,倘若想保持這種高強度的燃燒,也就意味著每秒需要消耗至少420萬噸的能量,可是至今為止太陽已經擁有40多億年的壽命了,那麼為什麼太陽的引力和能量並沒有削弱呢?在討論一個事物是否會凋亡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事物是如何進行運作的,那麼太陽為什麼會燃燒呢?
  • 太陽為何會燃燒?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
    太陽,地球上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能量來源。不管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還是吃到肚子裡的牛奶麵包,除了核能、地熱等少數能源外,幾乎都和太陽有關。而太陽就像一個懸浮在太空中的大火球,眾所周知,在地球上,燃燒是需要氧氣的,宇宙中沒有氧氣,太陽是如何「燃燒」的呢?
  • 太陽的質量和體積都比地球大的多,為什麼太陽的引力沒有地球大?
    第一種情形:同一物體距太陽和地球相同距離的引力大小比較。萬有引力F=GMm/r(G為引力常數,M為天體質量,m為物體質量,r為物體距天體質心距離)可知,距離r一定,這種情況只考慮天體的質量大小即可,哪個天體質量大,哪一個的引力就大,顯然太陽質量大,所以太陽的引力大。
  • 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和更大的天體結構怎麼轉?
    有人問: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又是圍著誰轉?其實從月亮到地球再到太陽,它們並不是圍繞著某個天體在轉,而是圍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旋轉,知道了這一點,就知道更大天體結構旋轉的秘密了。所有的天體都是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運動。
  • 在國際空間站開一槍,射向太陽,能夠到達嗎?
    在三百多年前,經典力學大師牛頓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就是世界上的一切具有質量的物體,都有引力,引力大小是與相互作用雙方的質量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其表達式為:F=GMm/r^2。這裡F就是引力大小值,G為引力常數,M和m是相互作用物體的質量,r為它們之間質心的距離。
  • 為什麼地球繞太陽轉軌跡是橢圓的,而不是圓?
    地球為什麼會繞太陽轉?嚴格地來說,地球並不是單純的受到太陽的引力繞太陽公轉。而是繞著地球與太陽組成系統的的質量中心而轉動(如果不考慮其它天體的影響)。我們要知道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而地球只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太陽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日地的公共質量中心離太陽中心僅450千米。這個距離與約為70萬千米的太陽半徑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的,與日地1.5億千米的距離相比,那就更小了。
  • 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足夠人類使用上萬年,但人類還是存在能源危機
    太陽內部通過核聚變反應釋放大量能量,據估計,太陽每秒釋放大約380億億億焦耳能量,相當於人類當前生產力水平數十萬年消耗的能量,但是只有22億分之一能輻射到地球。根據恆星演化模型的推斷,我們太陽已經有45.7億年的歷史,化學反應肯定是無法維持這麼長時間的能量輸出,在太陽內部,主要進行著氫元素向氦元素的聚變,從而釋放大量能量。
  • 近地軌道上太空人對著太陽開槍,子彈最終會擊中太陽嗎?
    如果在阻力非常小的近地軌道上開一槍,子彈又會飛多遠,是沿直線一直飛下去嗎?在21世紀今天,人類進入近地軌道已經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了,不用再去懷疑真假,比如經常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假如太空人在出艙太空行走過程中,對準太陽方向開一槍,那么子彈會沿直線飛下去,最後擊中太陽嗎?結果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 太陽消失的質量,去哪了呢?行星的軌道會因此變化嗎?
    所以,在太陽的例子中,由於聚變反應其質量會不斷減少,行星的軌道不是會隨著時間而有輕微的改變嗎?我知道在我們能夠觀測的時間內這種效應可能會很輕微,而且可能被軌道體的角動量所抵消。」答:由於太陽核心的核聚變過程將太陽的質量轉化為能量,太陽的質量確實在減少。
  • 在宇宙什麼位置才能看出地球以每秒30公裡繞太陽轉?
    地球以大約30公裡/秒的速度在環繞太陽公轉,那麼,處在宇宙中的哪個位置可以看出地球相對於太陽的運動呢?為了看到地球以每秒30公裡的速度繞太陽的公轉運動,需要讓觀測者相對於太陽靜止,因為地球的公轉速度是以太陽為靜止參照系。
  • 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為什麼太陽的引力沒有地球大
    這是一個毫無天文學知識的問題,地球都被太陽牽著鼻子走呢,怎麼會比太陽引力大? 根據牛頓引力定律,物體之間的引力與質量的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平方成反比。這是指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大小,但也說明了物體的引力是與質量成正比的,質量越大的物體,引力就越大。 在牛頓為主的經典物理學中,物體的遠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我們躺在床上不動,相對於床是靜止的,其實我們在太陽系中,永遠的跟隨地球做自轉和公轉。
  • 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會因為宇宙空間膨脹而越來越遠嗎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脹,所有的星系都在加速離開地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好像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太陽看上去還是那麼大,並沒有因為宇宙膨脹而導致地球距離太陽越來越遠。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是物理定律在太陽系中失效了嗎?
  • 整個人類有多重、地球有多重、太陽、銀河系及宇宙有多少質量?
    該研究通過統計調查,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按照幾個大類分類,去掉水分,分別計算出它們所含的碳元素(地球生命的標誌性化學元素)的質量,結果人類在所有生命中佔據的比重不到1%;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碳含量共計約5500億噸;地球上所有的細菌加起來,質量是所有人類的1166倍。從基因的傳承來說,人類遠遠不是最成功的物種。
  • 2000億億億噸的水澆到太陽上會怎樣?
    太陽就像個大火球,它已經持續「燃燒」了長達46億年。太陽這個大火球的質量達到了地球的33.3萬倍,或者說2000億億億噸(2×10^30千克)。那麼,太陽究竟在燃燒什麼?如果用重如太陽的水能夠澆滅太陽嗎?太空幾乎是真空的狀態,沒有像地球上這樣充滿了氧氣,所以太陽的「燃燒」與地球上的燃燒現象是不一樣的。
  • 太陽在過去46億年裡已經燃燒掉多少質量?
    如果用數學計算,反應物和產物的質量總和將會差別,並非是守恆的。四個氫原子核的質量為6.690×10^-27千克,而一個氦原子核的質量為6.644×10^-27千克,兩者之間的質量差為Δm=4.624×10^-29千克。根據質能方程:E=Δmc^2,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可互相轉換的,所以核聚變丟失的質量將會轉化為能量。
  • 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燒多少噸煤?全球煤炭儲量有這麼多嗎?
    依靠著強大的質量,一方面太陽所提供的巨大萬有引力,吸引著整個星系的眾多天體和無數星系物質,圍繞著太陽這個核心作周期性的公轉;另一方面,在內部核聚變的作用下,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向外釋放著光和熱,這些能量成為維持整個星系穩定演化的推動力量,特別是對於地球上各種生命形式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能量支撐。
  • 由於太陽質量損失,天文單位也許需要更新了
    太陽在不斷地損失質量。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正在通過太陽風、日冕物質拋射和簡單地發射光來釋放物質。隨著這個燃燒的龐然巨物開始一個新的太陽周期,它每秒持續損失約60億公斤(大約相當於16座帝國大廈的重量)的質量。這也許看起來很多,但是和太陽的總質量(大約2*10^30公斤)比起來,這個質量損失率是微乎其微的。不管質量損失有多小,太陽質量都不再是始終不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