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7月4日,「2020中新區塊鏈領袖高峰論壇」在線上舉辦,該論壇由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及巴比特聯合發起。
中新區塊鏈發展動態將會是本次論壇的焦點之一。眾所周知,新加坡在區塊鏈監管方面始終處於前沿地位。從2018年將ICO納入「新支付框架」到今年生效的《支付服務法》,允許從事數字貨幣交易的企業申請牌照。新加坡已經成為了眾多區塊鏈公司紮根的首選。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區塊鏈因習近平主席的講話上升至國家戰略,各地產業區塊鏈蓬勃發展。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DC/EP,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在成都和蘇州等地展開試點應用。
為此,「2020中新區塊鏈領袖高峰論壇」提供了中新交流的契機,也為雙方之間的合作建立了橋梁。我們在本次論壇的嘉賓裡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身影,他就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首席金融科技官Sopnendu Mohanty。
新加坡為什麼這麼受區塊鏈公司的歡迎?CBDC將會如何發展?全球疫情衝擊下的區塊鏈行業又將如何破局?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有幸與Mohanty先生進行了一場深入對話。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成為創新中心,Mohanty先生告訴我們,這無關具體的技術,而在於「四個效應」,分別是創新效應、網絡效應、生態效應和監管效應。
創新效應指的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創新網絡。新加坡有40多個致力於金融服務的創新實驗室。與此同時,政府通過相關政策、激勵措施和資助計劃來支持創新技術的發展。最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的監管沙盒,其中超過一半的企業都在用區塊鏈解決各種問題。另外,私營企業還會通過合作或聯盟的形式在金融服務領域進行創新。
Mohanty先生總結說:
「在整個行業,有一個共同的元素:人們熱衷於嘗試不同的、更好的方式來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業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早期實驗和嘗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新加坡通過其區塊鏈實驗項目Ubin創造了良好的網絡效應。Mohanty先生認為,區塊鏈對跨多個生態系統和多個司法管轄區產生影響尤為重要,網絡效應是實現這類技術普及的重要因素。
其早在2016年就開啟了Ubin項目,專注於開發區塊鏈用例,尤其是跨境支付和證券交易所結算的方面。迄今為止,國內外已經有40多家銀行、金融科技公司、諮詢公司和科技公司參與其中。
就生態系統效應而言,一個創新中心,需要有支持性的生態系統,需要有不同的領域支持一項新技術,不僅僅是金融領域。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管理局(IMDA)啟動了一個圍繞區塊鏈的跨部門項目OpenNodes,該項目得到了IBM、R3、ConsenSys、以太坊、寶馬、普華永道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的支持,以探索不同的區塊鏈應用,推動區塊鏈普及。
最後一點是監管效應。都說新加坡在區塊鏈監管方面走在前列,但Mohanty先生強調說,這並不意味著監管很寬鬆,而是完善和清晰的制度。
「我們有強有力的技術風險管理指南。我們以符合標準的方式對技術的使用進行強有力的管理。我們致力於為我們的金融部門正在開發和採用的技術建立一個安全和深思熟慮的框架。對於新加坡來說,強有力的法規和清晰的規章制度是吸引區塊鏈技術公司的一大優勢,也有助於新加坡將這個行業發展得更加深入和光明。」
今年是央行數字貨幣(CBDC)爆發的一年,包括柬埔寨、泰國、立陶宛、瑞典、新加坡、中國等國家都在進行CBDC研究。Mohanty先生表示,驅動CBDC普及的因素各不相同,不同的國家將用其來解決不同的問題。
例如,柬埔寨的Bakong項目就用於提高結算系統的效率;瑞典的e-Krona項目在尋求應對現金使用量急劇下降的情況;而中國的DC/EP則是為了擴大貨幣的使用範圍。
Mohanty先生認為,CBDC最實際和實用的用途是在普惠金融領域。在危機期間可用作救濟金發放,利用CBDC「可編程貨幣」的特點來確保資金用途的可靠性,防止數字貨幣被濫用。
然而,他說,CBDC依然處於早期階段,需要進一步的實驗和研究,尤其是零售領域。相比之下,在跨境支付和結算方面,CBDC已經產生了「非常迅速、立竿見影的影響」,「CBDC可以用來解決跨境轉帳中的一些複雜問題。」
目前,中新兩國也在就金融科技話題展開探討,新加坡也期待未來進一步的合作。
在加入MAS之前,Mohanty先生曾在花旗銀行工作了12年。而最近爆發的DeFi潮則有顛覆傳統銀行業務模式的趨勢,Mohanty先生從銀行從業者的角度發表了對DeFi的看法。
「DeFi可以提高流程效率,銀行也確實這麼認為。他們也在尋求將這些技術應用到自己的流程中。」
他對智能合約的應用表示肯定,但同時也拋出了一個疑問:我們是否能夠滿足所有可能的故障場景並將其自動化?他認為,目前的DeFi依然需要依賴人工幹預。
不過,從長遠來看,DeFi是一個很有潛力也很有趣的方向,但也需要考慮政策方面的問題,如跨境監管和協定。
「因此,在DeFi成為現實之前,還有其他方面需要考慮。」
今年,新冠疫情讓大半個地球的人都開始了線上辦公。Mohanty先生表示,人們現在正從單純的生產力和供應鏈優化轉向彈性和可持續性。要做到這一點,同時還能保持生產力,就需要進行重大的數字轉型。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人們就常常說要麼數位化要麼死亡。我認為要麼數位化要麼死亡如今已經成為現實。如果你不數位化,你就會『死』,因為這幾乎是沒有商量餘地的。」
如今,很多公司正在考慮如何在後疫情時代恢復元氣。而其中遺留的很多人工幹預以及紙質流程都存在信任問題。Mohanty先生說,這是「最後一英裡」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區塊鏈技術,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數字轉型。因此,新冠疫情實際上為區塊鏈成為未來的主流技術創造了合適的環境。
近段時間,中國各省市頻頻發布推進區塊鏈發展的政策。一個龐大的市場和經濟體充滿了機遇,Mohanty先生認為,中國對區塊鏈的採用令人印象深刻,這意味著區塊鏈正在走向主流。
同時,監管機構在考慮建立正確的風險管理架構,他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監管機構的關注結合創新者的投入,對區塊鏈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在監管者看來,區塊鏈治理在於網絡和相關規則的獨立。一個區塊鏈網絡可以是分布式的,但政策和規則應該由相關的組織制定。
「區塊鏈早期的全部內容都是去中心化和匿名化。但是行業已經進化了。在我看來,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關於分配效率的區塊鏈技術,並應用傳統的和當前的思想,即在網絡上進行中心化決策和治理。這是最好的組合。」
另外,他還建議中國可以考慮與其他市場進行合作,嘗試把各自的網絡結合在一起,建立可互操作的系統,從而推動更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最後,Mohanty先生談到了對本次「2020中新區塊鏈領袖高峰論壇」的期待:
「我很期待看到中國區塊鏈技術的進步。我也希望了解不同的用例是如何發展的。像這樣的會議匯集了許多聰明的想法和聰明的人。所以,我期待著很多這樣的互動、對話和知識分享。」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