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一句話,讓我奉為真理,雖然不是很好聽,但卻非常符合這賊了殘酷的現實,同時在職場裡也適用:「成人之間最大的修養就是,不要試圖說服他人,讓我們互相道一句「XX」,然後就此別過。」
在職場工作的這十年裡,我見過太多的是是非非,自己也吃過虧,也刁難過別人,也被別人刁難過。最終總結出一句乾貨:「在職場中,不要試圖去說服別人,做好自己才是王道」。
就拿我自己來說,善於溝通,是個做實事的人,但有些強勢。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總是試圖用各種佐證和實踐來證明對方的觀點和行為是錯的。基於此性格,讓我在職場的道路上多了很多坎坷,可能對與錯,對我來說很重要。但對於現實和對方,無論輸贏,我們都會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荒廢很多時間。
也就是說,這種爭執毫無意義,我們甚至會因為這種爭執而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去。
說服別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命令」
當過兵的朋友都知道,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了,而我對於說服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命令」,這也是在職場中溝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以現在90後職場人為例,他們活在當下,喜歡享樂,在工作上往往保留了自己的個性,當上司分派的工作內容與自己的理念不合時,他們必然會提出自己的見解,以此來影響上司的決定。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誰是領導,誰是決策者,假設90後員工說的是對的,但作為管理者就一定要聽麼?而作為員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上司知道這件事是錯的,至於領導如何做那是領導的事。但很多人卻擰不過來這個彎兒,認為錯就是錯,絕對不可以算做是對的。
但我們是否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責任,尤其是在職場中,做好是應該的,做不好是要負責任的。作為員工,我們要對自己的領導負責,而作為管理層,我們做事要對老闆負責,所以當自己不是管理者時就不要考慮那些事,對與錯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學會妥協。
說服不了他人,就儘量選擇妥協
可能我這麼說,又會有人跳出來抨擊,如果什麼事都妥協,什麼事都默許,那麼自己可能就是個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人,自己最後可能就變成牆頭草。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只能說你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妥協這件事。
我所說的理解是,我們在權衡利弊下的「盡人事而聽天命」,在職場中所謂的妥協實際上是「在保全自己不被牽連的原則上,儘可能地去用自己的理念影響他人」。舉個例子說明下:當領導決定執行某個方案時,自己發現方案有漏洞,可能會導致公司多花一筆錢。按照正常流程,我們應該先提醒上司,告知其利弊,如果是上司疏忽了,他必然會改正。但如果他另有所圖,我們所勸說的話就是多餘的,如果我們據理力爭,甚至要挾其「如果不改正就越級報告」,最終方案改了,而自己也因此得罪了上司。
雖然這種爭執是對的,但不一定是好的,我們所看到的損失,實際上領導心知肚明,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這件事過後,你的領導有100種方法讓你滾蛋。
妥協不是讓我們認輸,而是讓我們學會「存異求同」
俗話說得好,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既然自己還處於員工階層,哪怕我們很有遠見,看到了領導看不到的錯誤,而我們出於對工作的負責,屢次提醒上司,但上司知道後依然不改。此時的我們就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向上級揭發他,一種是選擇妥協。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自認為的錯真的是錯了麼?既然我們作為員工都能發現這種錯誤,那麼公司高層就真的發現不了?如果已經發現了,為什麼不去制止?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而第二個要弄懂的問題是,既然我們知道這麼做是錯的,為為了服從領導的安排,我們還是去執行了,那此時的你,這種做法就一定是錯的?在職場中,管理雖然不像軍隊那麼嚴格,但嚴格執行上司的命令這是每個職場人的基本素質,所以按照上司的意圖做事是沒錯的,哪怕出錯了,也是上司承擔責任。
但更重要的是,既然自己知道這麼做是錯的,但為了服從命令必須這麼做,但如果假設有一天我們晉升為領導後,遇到同類問題,我們還會犯類似錯誤麼?答案是不會,因為我們知道那樣做是錯的,也就是說我們做了是因為命令,不做是因為我知道他是錯的,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妥協,「存異求同」的方式。
所以,在職場中,千萬別試圖去說服他人,尤其是自己的權利和能力沒有高過他人時。當自己處於弱勢或還很弱小時,不要試圖去挑戰比自己強大的人的權威,尤其是在職場這種複雜的環境下。那樣做無異於以卵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