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不懂南方的蘸水

2020-12-25 五美合意

文章來源: 24季私享家

最近的微博真是神仙打架。

人生一串第二季播的熱火朝天,微博名媛瘋狂喊著想嫁韓商言,周杰倫中老年粉激戰蔡徐坤鐵衛軍、16小時登頂以後揮手再見,只有「南方蘸水」在一眾熱搜中低調走位,北方人愛懂不懂,我都一如既往的高貴冷豔。

▲ 微博@阿茶的元媛-

南方美食江湖的深夜,一碗蘸水慰藉寡淡的味覺,別跟我說什麼芝麻醬韭菜花蘸得了一切,蘸水端到雲貴川,分分鐘吃光整座山。

「蘸水」,就是南方朋友的精神高地,在無數個寡淡無味的良夜為之驅趕黑暗。

▲ 酸李子蘸水 微博@i-Want-to-see悠

北方人不懂南方人的蘸水

火鍋一統南北飲食世界觀,北方人將所有的心事投進沸騰的夜晚,芝麻醬韭菜花蒜泥香油與科爾沁的牛羊肉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但南方人只會輕蔑的哼一聲:We don't give a damn!

北方人不會明白,糊辣椒滷肉相遇是怎樣的風情,腐乳和香菜就是酸湯魚一生最美的風景,一口折耳根下肚靈魂能與世界平行,南瓜豆角茄子清水一煮,加點水豆豉蘸水那才叫真的硬。

▲ 蘸水西蘭花 微博@IKO在這裡

別說南方人吃什麼都是蘸水的味道,要說破壞,北方的麻醬才是破壞一切口感的大魔王好嗎,那橫掃一切食物的感覺,約等於方言裡的東北話。

不就是DIY的火鍋底料嗎?南方蘸料到底哪裡牛逼?帶上你的小手機,哈西地區第一狠人就帶你看看蘸水教背後的神秘。

▲ 橫掃一切的芝麻醬

你以為蘸水只有辣椒鹽醬油味精的集合?NONONO!

從罪惡到顛覆世界觀的折耳根到下水界的新秀牛苦腸,從清新口氣的薄荷到不知道水果還是蔬菜的樹番茄,真正的蘸水原教旨主義相當的fusion,萬物皆可做蘸水。

可以是「下水」

▲ 光看著已經不是很友好了。

牛苦腸水熬成濃汁,生牛肉、韭菜、緬芫荽、香柳、布芽、小米辣剁碎拌在一起,我滴媽,光形容我都覺得酸爽。

可以是「廢料」

▲雲南建水曲江烤鴨和蘸水,微博@littleCloud-小白雲

烤鴨剩下的鴨油別扔,吃是不能直接吃了。加滷湯配鹽、味精、辣椒麵,放點菸籽,原湯化原食你敢說沒有排面?

甚至還可以是「水果」

▲ 微博@蘑菇大醬包

樹番茄加薄荷葉搗碎攪拌,一點味精鹽末撒進去,番茄喃撇就是小清新蘸水之最;百香果加清水,拌蒜末生抽拯救你那無處安放的夏天,空口吃都無敵的開胃!

有了一份完美的蘸水這並不足以讓雲貴川小夥伴感到開心,這時候我們將會了解到蘸水教的進階法則,萬物皆可被蘸水。

身為一個東北人,在我前二十三年的世界觀裡,蘸水只存在火鍋和餃子周圍,在我來到大西南以後,整個人都快崩了。

▲ 米飯麵條蘸水就不說說了,基礎操作。

炒菜涼拌燙油辣子我也能忍了,蘸羊肉蘸蔬菜我就當你涮火鍋沒味,朋友,你拿個酸李子還要蘸是幾個意思?

青李子不用等熟,一口酸倒牙,配上單山蘸水卻形成奇妙的化學反應,舌尖上泛出甜味,傳說中一種叫做幸福的味道啊。

聽說最近有彪悍的朋友已經打算帶蘸水去徵服哈根達斯了,讓我們祝他幸福、平安。

▲ 酸李子配蘸水辣

吃到這個地步你已經算是步入蘸水奧義的真正門檻了。但最重要的一點來了。

蘸水搭配什麼吃要比這屆網友還嚴格,隨便蘸蘸能符合南方蘸水教的真正奧義?分分鐘把你當異端審判了。

檸檬汁擠開了拌進去胡辣椒、小米辣、涮涮辣,只有昆明街頭烤至焦香的「彎蔥肥腸」能知道它真正的意義。

▲ 昆明彎腸蘸水,微博@敢於胡亂

單山蘸水是雲南人萬能的搭配,辣椒,鹽,味精,花椒,胡椒,茴香加上生薑粉配製而成,不需冷藏,也不用啥防腐劑,幾乎雲南所有的食物都可以跟單山蘸水產生共鳴。

但這也不是什麼都可以瞎調的,麵食用潮蘸水,燒烤用幹蘸水,一點都不能錯,芒果李子要是用潮蘸水拌出來,單建國聽見了想打人。

糊辣椒是貴州人民的精神伴侶,酸湯魚只有糊辣椒才能拯救。但就是接近萬能的糊辣椒也不能搭配豆花。

貴州人喜歡用清水煮各種素菜:南瓜、小南瓜、豆角、白菜苔、大葉青菜等等,而這就不能搭配糊辣椒了。太衝!

只有一碗濃濃的油辣椒蘸水才能安排寡淡的素湯,包括豆花。我們熟知的老乾媽,就是做豆花蘸水起家的。

▲ 李莊白肉,微博@餘一梅

寫到這裡的時候瞬間腦補了一個綜藝,貴州人和雲南人拔劍而起,互不相讓,你有單建國,我有陶華碧!

四川人舉著紅油看著重慶一臉懵逼,就連蹺腳牛肉就帶著點潮意。字幕緩緩打出,蘸水帝國之崛起

南方人為什麼這麼愛吃蘸水

故事的小鹽巴,從出生那年就遠離雲南的大山深處。

過去,滇南山高水急交通不便,因而缺鹽少油,烹飪方式相對單調,甚至跟東北原教旨主義野蠻烹飪有點重合的影子。

雲南人在做飯時經常將時令蔬菜一鍋混煮,亦菜亦湯,吃出滋味全憑個人蘸水,充分體現了西方文明社會的基本原則,人人平等,想咋整咋整。

▲ 傣家菜,微博@張舟考研政治

腥羶味極重的昭通牛肉,沒有鹽巴調味不要緊,芫荽、蒜葉、薄荷、醬油、香醋拌上糊辣椒麵,一勺肉清湯拌開。

即避了腥羶味,又保證了鮮嫩甜美,這還要什麼鹽巴,有蘸水就足夠滋味。

▲ 昭通牛肉小串

而在並不缺鹽的閩南,追求本味的烹飪方式讓蘸水再一次文體兩開花。

潮汕蘸水的代表「魚露」,是潮汕人們烹飪海鮮的首選蘸料,吃肉拌涼菜都是一滴拯救食慾的存在。

尤其是生醃,稱不上什麼高大上的海鮮配置,但卻是潮汕人對海鮮極致的新鮮和原汁原味的追求,以豉油為底,加入蔥姜蒜調成醃料,將洗淨的海鮮放進去浸泡,醃製時長上少則半個小時,多則一天,甚至有的即醃即吃。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魚露,只需要幾滴魚露,你就徹底明白,這玩意為什麼叫「潮汕毒藥」了。

沿海地區海鮮烹飪多用白灼,怎樣研製好光輝的一碟姜醋,竟成了各大海鮮大排檔招攬顧客的秘訣,也算是一景了。

蘸水在南方發揚光大經久不衰的真正緣由,或許還跟茶馬古道流傳的馬幫傳說有點關係。

在從雲南向西北橫上世界屋脊的原野叢林之中,隱藏著一條中原向西藏進發的農產品貿易路線,我們也稱其為茶馬古道。

▲ 茶馬古道上的臘排骨。

馬幫趕馬途中在山野裡做飯時,隨身敲下一小坨鹽巴,燒得通紅,往山茅野菜的湯鍋裡一扔,這或許就是最早的蘸水雛形了。

隨著馬幫的腳步,蘸水也逐漸傳到千家萬戶,們也逐漸學會廣泛利用蔬果植物中的芳香辛辣和發酵醬料間的排列組合、滿足對美味的追求,直到今天發展成南方朋友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琳琅滿目的蘸水,微博@昆明旅遊發展委員會

甚至極端一點的朋友,不打個蘸水,連飯都不吃了。

和昆明的朋友約飯,三分鐘點完菜掏手機發朋友圈配圖定位:沒有蘸水的飯店,再TM的也不見。

雲貴川的蘸水救贖

- 雲南 -

汪曾祺說舊時雲南的油淋雞,大塊雞生炸,十二寸的大盤,高高地堆了一盤。蘸花椒鹽吃。二十幾歲的小夥子,七八個人,人得三五塊,頃刻瓷盤見底矣。

花椒鹽做蘸水其實也就算的上是平常,雲南蘸水的風格就兩個字:豐富

▲ 單山蘸水+檸檬,微博@俗人廖

《風味人間》裡面提到的番茄、辣椒、檸檬、百香果、芒果乃至生肉,哈尼族同胞蘸著雞血雞雜怎麼啃都不夠,建水燒豆腐的腐乳蘸水等等......

來自大山的香料和水果的應用使得雲南蘸水眼花繚亂,我的雲南朋友曾驕傲的說,給她一碟蘸水,能調出來個滿漢全席!

- 貴州 -

我一直覺得文藝片導演脫離生活,路邊野餐你不拍個蘸水還上什麼飯桌?

貴州的蘸水與雲南人相比,少了很多水果的幹擾,顯得更為純粹又千變萬化。

用貴州人的話說——一碗辣子水嘛!還要放水果,搞得好怪,查會好吃嘛!

▲ 貴州特色,烙鍋。土鍋烙出來食物有點像燒烤,一口土鍋烙遍所有菜,恨不能將蘸水都舔光!

貴州人的蘸水中,「香料」起了很大的作用。

蔥姜蒜香菜這種自不必說,折耳根、苦蒜、木椒花、魚香草、木姜子、貢菜……這些在其他地區可能都不曾聽過的食材,卻是貴州人餐桌上的常客。

▲ 不僅如此,蘸水中香料的運用也是極為講究的。牛羊狗肉火鍋的蘸水中要加魚香菜和芫荽,雞鴨鵝火鍋對應的則是折耳根,而魚火鍋則需要姜米和木椒花來調味…...

而最厲害的,莫過那碗水豆豉與糊辣椒豆腐乳的完美集合。

▲ 貴州烙鍋豆腐。

烘烤出來的小豆腐整個浸入蘸水裡,筷子捅破豆腐表皮,讓它在蘸水裡翻滾,從裡到外來一次靈魂的洗滌。

這才是真正的味覺大保健啊。

- 四川 -

四川人的蘸水就不一樣了,因為不缺鹽,四川人的蘸水格外注重搭配的力量,一菜一碟,百菜百味。

四川人把蘸水叫做「蘸蘸」,聽起來有點小俏皮。

▲ 豆花蘸水,微博@二春吃吃吃

在蘸蘸的世界中,豆瓣出鏡率極高,加上點幹椒麻辣,就是四川人的精神信仰了。咱們不懂的蘸蘸,郫縣豆瓣醬什麼都懂。

吃豆花飯要配豆瓣蘸蘸,撒一小搓青翠欲滴的蔥花;吃蹄花要配青椒蘸蘸,淋一小勺稠密透亮的熟清油;

吃清炒紫菜要配醋蘸蘸,滴幾滴火辣辣的紅油海椒;而說到吃串串,則少不了幹碟子,堆成小山的海椒麵上鋪一層大頭菜……

前兩天在後臺看到一條留言,我覺得特別適合作為今天的結尾。

就算你懂得了南方蘸水的美,你也不懂人生的喜悲。

懂不懂不重要,會吃就完事兒了。

撰文 | 嵩洋 主編 | 易小婉拍攝 | 網絡、嵩洋

相關焦點

  • 為何南方人嫌棄北方人不洗澡,北方人好奇南方人不搓澡?
    關於北方人的這種「文化」,很多南方朋友表示不能理解,也許這就是我國南北文化差異的趣味所在。中國有個民間節氣叫做「數九寒天」,數九歌中寫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足以說明北方天氣寒冷。試想,在貧困年代,空調暖氣都還沒有發明之前,北方的冬天冰凍三尺、寒冷刺骨,這個時候如果洗澡,很容易生病。
  • 南北方差距那麼大,北方人最受不了南方什麼,聽聽北方人怎麼說
    南北方差距那麼大,北方人最受不了南方什麼,聽聽北方人怎麼說大家都知道中國幅員遼闊,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世界面積第三大的國家。中國又主要分為南方和北方,而南北方的差距非常大,比如說氣候、飲食和口音等,這些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 「北方人以為南方不冷,南方人以為北方人不怕冷」,這是什麼感受
    北方人以為南方不冷,南方人以為北方人不怕冷,這是什麼感受?這是生活體驗與我們認知的差距,是季風氣候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我們的認知沒毛病,南方天氣不冷,北方才是嚴寒這是正確的。可是當我們真正融入到生活中的時候 ,你的感覺卻是恰恰相反,北方人去南方過冬,南方人去北方貓冬,這個所謂的冷暖真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北方人說南方真冷,冷得透骨冰涼,而南方人說北方屋裡暖融融的,幹的口鼻直流血,直呼難受。而屋外的寒風嗖嗖的,像刀割一樣臉真痛。
  • 中國南北方差異很大,北方人最不習慣南方的什麼?
    首先,南北方人的身高外形就不同,南矮北高,平均身高差距在4-5cm左右,男女都如此,所以北方女生到南方,在談男女朋友時最有意見的可能就是身高了;氣候也不同,特別是溼度的不同,造成生活習慣的不同,就比如洗澡,北方人大部分是做不到像南方一樣天天洗澡的,因為兩三天不洗澡,北方並不會造成不舒服或者身上有異味,但南方不洗的話,全身都不舒服,會有一種粘粘的感覺。
  • 再猛的北方人,也幹不過南方的小蟲蟲
    但你也許沒料到,你也將迎來一個壞消息:南方的蟲子,也在越長越壯,南方的蟲子,也在越長越大。 據我觀察,不少北方人已經被嚇到面目猙獰。 他們身在廣州,為了躲避巨大的撲稜蛾子,寧可早點復工:
  • 北方人不懂南方的冷 在南京上學的北方孩子準備好了嗎?
    而許多北方學子,本是「慕南方溫暖之名」而來,卻被南京的冬天震撼了。  「我是陝西人,來南京上學之前,家裡的親戚朋友交代我多帶點被子,我覺得這是個笑話,結果在南京的第一個冬天,我發覺自己才是個笑話。」南京理工大學大三學生王雙飛說,自己蓋了兩床被子,還去商場買了條毛毯,才勉強過冬,而福建同學床上竟然還鋪著涼蓆。「頓時覺得南方人真厲害,而室友們特別好奇,我是北方人,怎麼還這麼怕冷。」
  • 北方人「嫌棄」的5大南方美食,真是難以下咽,南方人你同意嗎?
    我國南北方由於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原因造成了南北方之間的差異,這其中飲食差異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北方人不懂南方人怎麼會吃這種東西,南方人看著北方人的食物覺得難以下咽,因為生長環境的因素,造成南北雙方不知道原來這種食物還有這樣的吃法。讓人不禁想起當年網絡上爆紅的那句「廣東人吃福建人」也是讓北方人感覺到瑟瑟發抖,南方人真的那麼重口味嗎?
  • 北方人飯量真的比南方大嗎?
    文 | 曉灰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旗下微信公眾號「有意思報告」(ID:youyisi_cn),原文首發於2019年5月9日,標題為《北方人飯量普遍比南方大嗎?》,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1北方人到南方:吃不飽南方人到北方:吃不完一個規律,基本成立:從北到南,蟲子越來越大;從南到北,飯量越來越大。
  • 南方的大蟑螂,就問,北方人你怕不怕
    南北方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如果說鹹甜豆腐腦、鹹甜粽子是口味上的差異,有無暖氣、是否搓澡是生活習慣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大家都能夠接受,但是南方的一些東西卻讓北方人嚇出了豬叫聲。傳言,它們雌雄同體,無性繁殖,即使你打死了它,但由於你打它時,它的卵沒死,它仍然能繁殖。
  • 北方人飯量普遍比南方大嗎?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文章來自好朋友—「有意思報告」(youyisi_cn)。研
  • 北方人來南方後:「我親眼見證南方舍友徒手摁死了蟑螂!」
    北方人來南方後:「我親眼見證南方舍友徒手摁死了蟑螂!」 北方人永遠都無法理解 我們南方人對雪的追崇 就像他們不能理解我們的飲食一樣 畢竟誰又能想到 最能吃辣的城市在我們南方
  • 生猛北方人看到了南方的蟲子,差點離開人世……
    (圖源:@要一起吃麻辣燙嗎微博)夏天本來應該是冰鎮冷飲、西瓜配上空調看電視的季節,可是當北方人來到了南方之後,眼裡就只剩下了蟲子、大蟲子以及會飛的大蟲子。許多南方人會騙那些懵懂無知的北方人,說南方的蟑螂能夠載人,一次載兩個人走。而且蟑螂起飛也不用助跑,說飛就飛。
  • 南方的饅頭鬆軟如發糕,為什麼北方人不喜歡?
    南方的饅頭鬆軟如發糕,為什麼北方人不喜歡?饅頭是傳統麵食,是北方人最喜歡吃的主食之一,北方人都喜歡吃麵食,而饅頭是吃得最多的。饅頭,北方有些地方叫它饃饃,也有叫蒸饃的,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同。現在饅頭是北方的主食,一日三餐都會吃饅頭,而南方也有饅頭,只不過南方人只在早餐的時候吃饅頭。南北方的飲食差異大,饅頭其實也不一樣,吃過南方饅頭的北方人,都覺得南方的饅頭和北方差別很大,他們更喜歡北方的饅頭。其實南方的饅頭更鬆軟香甜,就好像發糕一樣,而北方人的饅頭緊實,比較有嚼勁。
  • 都是南方人,可你的話我半個字都不懂
    不過她的室友卻這樣安慰她:你聽不懂很正常,我們南方人之間還經常互相聽不懂呢…… 北方人聽不懂南方方言也就罷了,南北差異嘛。可為什麼南方人彼此也聽不懂?
  • 為什麼北方人更怕冷,難道南方的冬天比東北還冷?
    辦公室有個東北人,10幾度的氣溫,就開始開空調了,周圍南方人都非常驚訝,難道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怕冷嗎?東北狗皮帽子事實上,北方人尤其是東北人,非常不適應南方的冬季,感覺南方的冬天怎麼比東北還冷啊,剛一入冬就趕快穿上羽絨服和大棉褲,家裡開啟空調還不行,床上還必須鋪上了電熱毯。
  • 北方人到了南方可以天天吃米飯,南方人到北方吃不慣饅頭麵條?
    北方人到了南方可以天天吃米飯,南方人到北方吃不慣饅頭麵條?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世界上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幅員遼闊的土地令中國所跨緯度巨大,導致了中國南北差距很大,像氣候差異,南方暖和,冬天見不到雪,北方寒冷,冬天大雪、冰花家常便飯。再有體質差異,南方人普遍小巧玲瓏,北方人普遍高大威猛。其它還有人文差異、建築差異、交通差異等。這些都比較抽象,說一個最常見、最接地氣的差異,那就是飲食差異。北方因為地形和關係的關係,種植小麥,以麵食為主。
  • #互動# 據說,大多數北方人的後腦勺都是扁的,而南方……
    #互動# 據說,大多數北方人的後腦勺都是扁的,而南方…… 2017-11-09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最尷尬」的省份:南方人說屬於北方,北方人認為屬於南方
    我國南北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在生活習慣上,北方人冷的是炕,南方人冷的是發抖,北方人買菜論袋、論車,南方人買菜論個、論粒,不同的環境也造就了南北方的個性差異,北方人豪爽灑脫,南方人婉約大方,在旅遊勝地上,南北也大不相同,北方人想感受南方的溫潤美景
  • 北方人最不能「容忍」的6道南方小吃,豆漿還能是鹹的?
    1.餈粑 南方人很喜歡吃糯米製品,餈粑就是糯米製成的,南方人很多節日都要吃餈粑,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買餈粑餅,然後裹上一層雞蛋,再放進油鍋裡炸至金黃色,最後撒上白糖,還可以放進鍋裡蒸一會兒,甜甜糯糯的口感,很好吃,北方人就不能理解這種粘稠的糕點食物。
  • 到底是北方更冷還是南方更冷?北方人直言:沒事別去南方瞎轉悠
    導語:到底是北方更冷還是南方更冷?北方人直言:沒事別去南方瞎轉悠隨著秋季馬上結束,一年一度的冬天即將來臨,這時候所有的年輕人都開始準備好過冬的棉襖了,因為冬天的冷讓人是堅持不了的。而對於全中國來說,北方早已經是冷了一個多月了,甚至北方有的地方早早的就下了雪,而南方依舊還是豔陽高照。但是每到冬天的時候,網友們都會討論到一個話題,那就是冬天到底是北方更冷還是南方更冷呢?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北方人直言:冬天沒事別去南方瞎轉悠,那才是真正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