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你煩;孩子被欺負,更煩!物權觀是培養社交小達人關鍵

2020-10-04 鄭好說育兒


最近時間寬鬆,自己帶孩子的時間多了些,可是煩惱隨之而來。

孩子不敢和別人玩,煩;

孩子打人了,更煩;

孩子被打了,那不光心煩,還心疼啊……

在翻閱各大網站和書籍時,發現了《小七老師育兒說》這本書,瞬間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小七老師育兒說》裡面沒有高深莫測、聽不懂的理論,而是每個寶媽都能看得懂、易操作的落地方法。你也可以把它當成育兒百科,親子溝通、社交能力、生活習慣、科學早教和藝術體驗這五大方面的育兒難題都有詳細的解答,還有能拿來就用的方法。

本書的作者小七老師是兒童早期教育專家,他的線上課程粉絲超200萬,在全國190多個城市舉辦的大型育兒講座超300場。

01 你想過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嗎?

孩子不願意和小朋友玩,你說孩子太內向;孩子不打招呼,你說孩子太膽小;孩子搶玩具,你說孩子太霸道;孩子被欺負,你說孩子太窩囊,沒自信……

我們總在問孩子的這些問題和錯誤,該怎麼糾正,但從沒有思考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往往只能看見孩子的行為,卻看不見孩子的內心。看完《小七老師育兒說》我才知道:父母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到底我做了什麼,才使孩子有這樣的表現」。


02 孩子害羞,不願意和小朋友玩?

在小區裡,有的孩子不愛和小朋友玩,總一個人自己玩,好多父母就抱怨孩子內向害羞等等。

其實孩子不願意和別人玩,不愛打招呼,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社交環境不好,缺乏大人的引導,還有可能是父母的交往模式單一。

怎麼辦呢,如何幫孩子擺脫害羞心理,培養孩子自信心呢?

第一,創造一個良好的社交環境。孩子願不願意和小朋友玩,取決於你給他提供 了多少次和小朋友一起玩的體驗;孩子願不願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取決於你給他創造了多少和陌生人相處的機會。

如果孩子從幾個月大開始,每周都有機會和小朋友玩,體驗感積累多,那和小朋友玩就是自然的事情,就像在家裡玩一樣了;如果孩子從幾個月大就經常遇到陌生人,看到父母和他們交談,那對孩子來說,就不稀奇,也不用害怕。

所以,給孩子和別人相處的機會和體驗,孩子慢慢就不膽小害羞了。


第二,認識害羞,並理解接納。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害羞期。從6個月開始,孩子會開始關注自己,在意他人的眼光了。比如,他光屁股,你說羞羞,他就會知道臉紅。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害怕情緒,千萬不要給孩子打上「內向」「害羞」的標籤,這樣會給孩子產生心理暗示,害羞情緒越來越大。

那如果孩子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我們就不要強迫他了。我們只要親身去做,自然地和別人打招呼、交流,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觀察和模仿了。

第三,傾聽和引導。

當我們要帶孩子出去時,要提前告訴孩子:我們去哪裡,見什麼人,做什麼事,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如果不經常出去的孩子,父母還可以和孩子先演練一遍,就像玩「過家家」的遊戲一樣。通過角色扮演的社交小遊戲,演練可能發生的狀況,可以降低孩子的恐懼感。

第四,陪伴——幫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蒙臺梭利說:「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會知道 自己想要做什麼,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

如果我們的孩子有安全感,他見到陌生人時會先觀察,不會害怕的。所以父母要多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友善,讓孩子內心擁有安全感。



對於缺乏自信或內向害羞的孩子,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勵。如果我們批評否定孩子,那孩子會更害怕、更沒自信。

不過,表揚和鼓勵是有技巧的,不空泛、具體的表揚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現在孩子聽到最多的就是「你真棒!」,這樣讓孩子感覺不到實質的內容,很難增加信心。更正確的表揚是:「今天你幫媽媽拎東西,媽媽都不那麼累了,真是謝謝你,我覺得你做得真棒!」

通過以上四步,孩子就會不再害羞,慢慢和小朋友們玩了。

不過呀,孩子們一起玩,還有一個大難題,就是有的孩子不願分享,還喜歡搶玩具,甚至動手,媽媽們幫孩子找朋友還得選來選去。

03 孩子搶玩具,原來是分不清「你的」「我的」。

有段時間,奶奶總說:「這孩子怎麼變得這麼扣了呢,在他手裡什麼都要不出來!」奶奶還建議,孩子吃什麼都要來一點兒,這樣他以後就不扣了。

其實,我們都錯怪孩子了。2周歲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個裡程碑。這時候,孩子剛剛完成自我認知,而孩子的物權概念也形成了,主要體現在對玩具和食品的保護上。

此時,家裡所有的東西,在孩子眼裡,那都是他的。做為父母,要做的不是逼著孩子什麼都分享給我們。恰恰相反,我們要刻意地去區分物品的歸屬,以便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交環境中。具體怎麼做呢?



第一,分開「你的」「我的」。

孩子的玩具、衣服等物品,不要和大人的混著放,給他留出單獨的空間。就算條件再受限制,那分出一個衣櫃的一個格子或者箱子總還能做到的。

孩子要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小角落,用來擺放自己的玩具等等。而孩子對這個空間擁有支配權和使用權,他就是這裡的主人。就算父母要動這裡的東西,也要先問問孩子的意見。同時,要引導孩子,如果他想動用父母的東西時,也要先徵求父母的同意。

這樣,孩子還能鍛鍊出界限感,知道哪裡是自己的空間,可以放開地玩鬧,哪裡的他人的空間,不能亂動,也能學會尊重別人。如果你的孩子潛意識裡有這個規則,那走到哪裡,他都會受到歡迎的。

第二,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孩子一起玩時,經常因搶玩具而哭鬧。當孩子搶奪別人的玩具時,可能只是因為好奇,想玩一下,這時候,我們趁機給他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積木弟弟在玩,等一會兒指針走到5時,你就可以玩了。」或者說「這個彩筆是姐姐的,你得問姐姐願不願意給你用。」

第三,一定要給孩子訂立規矩。

孩子拿別人的物品前,一定要先和別人講,這是最基本的規矩,也是禮儀。在公共場所,什麼東西能動,什麼不能動;到別人家裡,用什麼東西要先經人家的允許。

然後,我們還要教孩子如何有禮貌地詢問別人。比如在詢問前先加上「請、謝謝」等詞語。

第四,絕對不要欺騙孩子。

當孩子搶別人的玩具時,我們千萬不要和孩子說:「你先把東西還給人家,以後媽媽給你買。」而你事後沒執行,那孩子下次就不再相信你了。

若孩子因為搶玩具發生衝突時,我們要做的是:



首先,保證孩子的安全。我們第一件事不要責怪、訓斥,而要把孩子分開,抱住自己的孩子,保證雙方的安全。

然後,安撫被打的一方。如果我們的孩子打了別人,我們應該向被打孩子的父母道歉:「對不起,孩子只是想保護自己的玩具,真不是想要弄疼您家的孩子。」

最後,在情緒上接納孩子,但行為上要分對錯。

我們可以和孩子說:

「寶寶,是不是因為別人搶你的玩具,所以你很生氣呀?」

「你是不是希望他把玩具還回來呢?」(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玩具被搶走的確讓人生氣,但是我們不能打人的。」(行為上分對錯)

「對了,寶寶想想還有什麼辦法能拿回我們的玩具呢?」(引導孩子去關註解決問題的辦法)

相信,很多父母和我一樣,特別擔心孩子在外面爭搶衝突。其實,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成熟,出現爭搶打鬧的行為是正常的。

我們需要做的不是隔離,而是讓孩子走入小朋友圈子。我們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引導孩子遵守社交規則,學會解決問題,讓孩子在一次次的衝突中發展自己的社交能力。

相信我,你的孩子也可以成為社交小達人!


相關焦點

  • 孩子搶玩具,煩;膽小被欺負,更煩!小七老師教你培養社交小達人
    最近時間寬鬆,自己帶孩子的時間多了些,可是煩惱隨之而來。孩子不敢和別人玩,煩;孩子打人了,更煩;孩子被打了,那不光心煩,還心疼啊……在翻閱各大網站和書籍時,發現了《小七老師育兒說》這本書,瞬間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 家長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還不會讓孩子嫌煩?
    尊重孩子的節奏,不要以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允許孩子比你慢一些,更不要因為心急指責孩子。他們可能已經拼盡全力,只是還達不到你的要求,別太苛求孩子。2. 只會煩「爸媽是唐僧,我犯錯了,他講了,我知道了,可他們還是不停地講呀講呀。聽到後來,我都不知道他們講了什麼!」
  • 3-6歲是培養社交能力的黃金期,掌握三個方法,培養社交小達人
    原來,這個小朋友在班裡非常蠻橫、霸道,經常搶別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而且還常常欺負別人,漸漸的大家都不願意和他玩。老師也多次和家長溝通過,可是不僅沒有提到家長的理解與認同,反而被孩子的母親埋怨幼兒園不負責,最後,幼兒園才會要求退園。幼兒園是一個社會集體組織,能否入融到這個組織中,證明了一個孩子是否有良好出色的社交能力。
  • 幼兒園老師「最討厭」的3種孩子,嘴上不說,心裡卻很煩
    因為他家孩子膽子特別小,平時不愛接觸其他小朋友,朋友害怕寶寶在幼兒園裡面吃不飽、睡不好,擔憂孩子在幼兒園裡被人欺負,詢問我到底該怎麼辦。,我家孩子上幼兒園那會,每次看到新聞上有孩子在幼兒園被人欺負的時候,我都會膽戰心驚,生怕自己家孩子也遭受這樣的待遇。
  • 不懂社交的孩子就是比別人差:從小被欺負、長大更吃虧
    內向的孩子往往會被貼上膽小、自卑、沒禮貌的標籤。外向的孩子總是更受周圍人的偏袒,被更多目光澆灌,得到更多的青睞與垂愛。紀錄片《幼兒園》就記錄下了孩子間用言語「欺負」別人的一幕。,更要命!我們辛辛苦苦,耗盡畢生心血去培養一個孩子,是為了什麼?
  • 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
    導讀: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被欺負時,這句話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但作為老師,他們很清楚如果被打的孩子還手,打人的孩子不僅不會住手,很可能會更憤怒,被打的孩子遭到更嚴重毆打往往愛打人的孩子都是特別容易被激怒的孩子,被打的小孩如果還手,很可能進一步激怒打人的孩子,遭到更嚴重的毆打
  • 孩子膽小,不合群?9招教你培養「社交小達人」
    他走到那個小男孩身邊說,你好,我想玩一下你的汽車,可以用我的飛碟和你交換嗎?小男孩爽快的同意了。兩個孩子互相交換玩具,玩的很開心。其實,準準這樣做讓我有一點意外,同時也很欣喜他具備了一定的社交能力。社交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同樣重要。
  • 培養高情商的社交小達人,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與人交往畏縮歸結為性格內向的原因,從而忽視了一個問題——社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後天的培養和引導。,花見花開的社交小達人,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至關重要,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 1、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感受
  • 孩子受欺負家長怎麼辦?教會孩子如何不被欺負!
    欺負人與被欺負的事件一般始見於學齡前兒童,因為四五歲的孩子正試圖在這個世界上驗證自己的力量,他們有可能會表現得霸道、控制欲強、喜歡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因此孩子們之間打打鬧鬧時有發生。與孩子保持溝通  孤獨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請記住,身為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之一是——保持與孩子在心靈和情感上的親密連接。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要與孩子保持暢通的溝通。  3.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不合群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
  • 孩子上了幼兒園,常出現生病、被欺負、打人等問題,家長如何應對
    ,說不定你家孩子也會出現哦,快來看看如何應對!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會更頭疼,因為會遇到孩子哭鬧不想上幼兒園、孩子變得愛生病、孩子被欺負了、孩子愛打人……這些問題,家長面對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孩子,真得不知道該如何快速的解決這些狀況,別著急我們一個個的來想辦法解決。
  • 孩子比他人差,從小被欺負,家長應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文/阿布媽媽聊育兒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慢慢的就會擁有自己的社交生活,這是一個人所必須經歷的事情。每個人都要在社交中去尋找自我,在社交中去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社交對於一個人的一生有著極大的影響。不懂社交的孩子,從小就容易被欺負,而長大後也往往會變發展的比別人差。
  • 寶寶被欺負後,媽媽的做法,教會了孩子用「智慧」社交處世
    ,我們還可以做好朋友,如果下次還是故意而為之,那麼你將會失去我這個好朋友,孩子的心思單純,也許通過這種談判的方式可以使孩子下次更加注意,更加收斂一些。,如果你的行為並沒有給別人帶來快樂,反而使別人感到不開心,那麼別的小朋友會不想和你做朋友的,如果沒有了朋友,那就沒有人會跟你一起玩了。
  • 告訴孩子受欺負後,要大聲說這句話
    孩子被打後如果打回去,很可能會遭到更加嚴重的毆打,因為愛打人的孩子一般都是容易被對方激怒的。家長如果鼓勵孩子打回去,孩子會把打人這種行為當做解決衝突的最好方法。但是,如果讓孩子默默忍受,也不是明智的。如果孩子從小被欺負了不知道反抗,或是覺得自己不應該反抗,那麼他就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知道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利益。或者受到更多的欺辱。到底應該怎麼辦呢?不妨這樣告訴孩子。當他遭受別人欺負的時候,要勇敢而堅定地(帶著憤怒提高音量)說出這句話:你不要再這樣了!不然我要打你了!
  • 孩子脾氣總不好?打人咬人怎麼辦,家長的反應最關鍵
    5.打人當初寶寶打人是無意識的行為。嬰兒年齡小,認知能力差,所以他們用毆打作為與其他孩子交流的方式。當嬰兒長大後,他們打人的原因有很多寶寶在幼兒園看到別的小朋友打人,很好玩,就模仿學打人;爸爸媽媽經常吵架打架,寶寶也因為這個影響學會了打人;有些父母擔心他們的孩子在幼兒園會被欺負。他們教寶寶說「誰打你就不要吃虧」,導致寶寶學會了打人。
  • 活潑孩子更受待見?不被「活潑假象」蒙蔽,這樣的孩子更招人煩
    導讀:活潑孩子更受待見?不被「活潑假象」蒙蔽,這樣的孩子更招人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活潑孩子更受待見?不被「活潑假象」蒙蔽,這樣的孩子更招人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被欺負到底應不應該打回去?專家告訴說:肯定支持啊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殷飛曾經說過:「被打的孩子很可憐,其實有時候,打人的孩子也很可憐。」成為校園暴力施暴的孩子,往往也是心理偏差上造成的習慣性打人,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而是採用這種錯誤的方式覺得自己在建立自己的社交。
  • 當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辦?
    無論幼兒園還是小學,哪怕初中,當聽到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作為家長心裡一定非常氣憤、難過。但是家長有沒有很好的應對辦法呢?一:誰欺負你?打回去! 這種解決辦法,多數都是家長氣極了,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其實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招打回去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你的孩子對手是誰?打得過嗎?被欺負的孩子多半是打不贏那個欺負人的傢伙的。
  • 「媽媽,你別煩我了」父母一說話孩子就嫌煩?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疼
    敏敏媽媽無奈:「孩子才讀幼兒園,我一說話她就嫌我煩了,以後可怎麼辦啊?為什麼孩子越長大卻和父母越無法愉快地溝通呢?而不是在幫助孩子。可能適得其反導致更糟的後果。如果一定要說,父母也要注意就事論事,不要漫無目的地嘮叨,把陳穀子爛芝麻的事都翻出來。若父母發現孩子不耐煩,或自己說太多,此時最好的辦法是停止嘮叨去做其他事情。父母要先平復情緒,整理好思路,再找其他適合的時機跟孩子溝通,或採用文字的方式代替嘮叨,這都是有效溝通的方法。
  • 孩子愛打人?可能是家長這一點忽略了,影響了孩子的社交狀況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性格暴躁,愛打人發洩情緒,很多家長都歸咎於孩子的天性。愛打人並不是天性,但是這個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以及未來的生活,家長要注意及時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