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花蓮石材因勞力不足年產值僅為20億臺幣

2020-12-22 九正建材網

擁有豐富石材資源的花蓮有著「石頭之鄉」的美譽。 是臺灣石材集散地,擁有全臺灣80%的石材資源。尤以大理石、石灰石儲量**豐富。花蓮因為是石頭的故鄉而培育了眾多的石匠、成就了眾多的石雕藝術家。成立近20年的縣石雕協會為了打造花蓮石雕王國不遺餘力,上百名石雕藝術家的作品遍布花蓮的各個鄉村。

花蓮石材加工業在撐過近年來大陸走私貨的衝擊後,區內市場如建築、室內裝潢、公共工程造景等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是**線勞工就業意願又不高、業者申請外勞也受限制的情形下,石材業缺工的狀況非常嚴重。

臺灣地區石材業有百分之七十集中在花蓮地區,根據臺灣區石礦工業同業公會會員資料中,有工廠登記的在八十四年達到**高峰共有二百五十家,之後因大環境景氣,以及長期走私、外勞申請人數限制、環保門檻提高等問題,導致石材業每況愈下,甚至統計到去年工廠已減少一半以上,僅剩不到一百二十家。由於政府打擊到大陸石材的走私有成效,這一兩年區內需求大增訂單也開始增加,但是石材業面臨缺工問題,讓業者即使有訂單也不敢接。

石材加工業的工作環境相當辛苦,導致區內勞工的就業意願低落,花蓮年輕力壯的民眾外流求職,外縣市勞工也不願到東部來工作,現在都是依賴外勞在硬撐,但是外勞又有申請限制,目前石材加工業界為因應市場需求,必須經常加班趕工,缺工的問題更加惡化。

近年來大陸石材成品走私進口問題嚴重,業界受到很大的衝擊,在走私情形獲得解決後,花蓮石材加工業開始回春,區內石材市場需求量快速增加年產值預估將增加約新臺幣六十億元,目前平均年產值為二十億,石材業認為只要補足勞力,石材業的總產值就不止六十億,也希望政府正視問題協助業界解決難題。

相關焦點

  • 臺灣花蓮強震,林志玲、張惠妹各捐200萬新臺幣賑災!
    臺灣發生地震,花蓮災情最為嚴重,花蓮強震已釀7死、254傷(新聞連結:林志玲剛以「志玲姐姐慈善基金會」名義捐出200萬新臺幣(約53萬港元)救援,林志玲希望透過自己的一份力量,呼籲更多民眾盡己之力,一起為花蓮震災的朋友加油祈福,也是首位為此次花蓮震災捐款的藝人。
  • 臺灣蘇花公路坍方路斷 花蓮石材業績減九成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因臺灣蘇花公路坍方路斷,花蓮產業明顯受創。據悉,不但觀光業住房率下降,運往外縣市的各項產品,也因為運輸成本增加,導致運不出去。其中石材業者表示,業務量少了九成。由於貨物有運輸成本考慮,蘇花公路不通,嚴重影響業務量,特別是石材業更為明顯。花蓮市石材公會理事長陳有福說,石材產品業績明顯掉了九成。
  • 大陸網友為花蓮地震祈福 臺灣同胞點讚"滿滿的愛"
    大陸網友紛紛為臺灣祈福。花蓮地震,也牽動著大陸同胞的心,不少大陸網友在網絡社群號召賑災,許多人表示要捐錢「跨海送暖」。截至8日22時,微博閱讀量已達1.8億,討論量43.7萬。大陸網友紛紛祈福,為臺灣加油,願花蓮人民平安。
  • 臺灣發明的旋轉拖把造成轟動 15個月賣10億臺幣
    臺灣發明的旋轉拖把造成轟動 15個月賣10億臺幣 2014年08月14日 09:56: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臺灣花蓮民眾要求儘快改善脆弱蘇花公路(圖)
    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中新社臺北11月1日電 (記者陳立宇 王健) 上千臺灣東南部花蓮縣的民眾, 1日上午集結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然後遊行到凱達格蘭大道靜坐,下午又到「環保署」陳情,訴求「讓我安全回家」,要「一條安全的路」。要求「環保署」儘快通過環境評測,當局儘快動工展開蘇花公路改善工程。
  • 這一夜,我們為臺灣花蓮地震受災者祈福
    「為花蓮祈福」、「臺灣同胞一定要平安」「天佑花蓮」、「快過年了,願平安」、「是我一直想去但沒有機會去的地方,天佑臺灣」、「花蓮真的是去臺灣待的最久也最喜歡的城市。希望一切安好」……大陸民眾的祝福從天涯海角匯聚而來,一切只願花蓮「平安」。
  • 臺灣美女網上開店,賣低價女裝一年10億臺幣
    人氣賣家No.1的「網拍天后」,2010年賣女裝的生意額高達6.5億臺幣(約1.8億港元),2011年破10億臺幣(約2.78億港元),甚至計劃上市,成為臺灣省首間搞上市的網絡商店,創造出一個網銷達人的發達傳奇。周品均樣貌標緻,身材高佻,是當模特兒的材料。
  • 臺灣:墾丁-臺東-花蓮
    冰鮮奶、冰淇凌和優格都是40臺幣。臺東我們中午飯是吃的池上便當!!臺灣的便當很出名,量多不貴,物美價廉哈哈。當地人在外面趕時間吃飯的時候都會選擇吃便當!池上便當也很出名。池上便當一份95臺幣左右。上圖是我點的忘了是什麼魚便當,下圖是fafa的雞腿便當。
  • 花蓮大地震駐臺陸媒捐款15萬臺幣賑災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旺報》2月12日報導,一場6.5級強震讓花蓮受創嚴重,近日各物資與善款湧入花蓮。在這其中,大陸駐臺媒體也不缺席,東南衛視駐臺記者葉青林在臉書表示,兩岸一家親,對兩岸互相駐點的記者而言體會甚深,所有在花蓮的駐臺陸媒湊出15萬新臺幣,捐獻給花蓮賑災。花蓮大地震讓震倒了花蓮幾個地標,災情透過各種媒體傳開後,各物資與善款不斷湧入花蓮,期望能夠幫助花蓮捱過震後創痛與重建後山家園。葉青林在臉書上所示,近幾天在花蓮採訪,陸媒內心無比沉痛地堅守崗位,把救援的進度傳遞到兩岸。
  • 臺灣骨松新藥4億臺幣技轉諾和諾德
    核心提示:臺灣成功大學生化所特聘教授張明熙團隊研發可阻斷IL-20的單株抗體,可治療骨質疏鬆及關節骨流失,本月15日以近臺幣四億元技術移轉歐洲第二大藥廠,新藥預計最快五年後問世。   臺灣成功大學生化所特聘教授張明熙團隊2011年發現介白素-20(IL-20)是導致骨質流失的關鍵,其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發可阻斷IL-20的單株抗體,可治療骨質疏鬆及關節骨流失,本月15日以近臺幣四億元技術移轉歐洲第二大藥廠,新藥預計最快五年後問世。
  • 臺灣花蓮:花東縱谷淺玩深遊(圖)
    當真正地投入進來,在花蓮靜靜地感受兩天,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山與海完美交匯的精靈之地——位於東部海岸的狹長地帶,夾在高山與大海之間,東邊是太平洋,西邊是聳立的中央山脈,南北狹長走向的花東縱谷是這裡人口最密集的地帶。  著名的花東縱谷線,以七星潭、鯉魚潭等風光秀麗的景點為代表,是花蓮兩大旅遊主線之一(另一條是以太魯閣、花蓮海洋公園等為代表的海岸公路線)。
  • 臺灣花蓮地震,阿妹、林志玲等藝人捐款救災
    在本月6日,臺灣花蓮縣發生了6.5級地震,這次地震死亡的人數也是在不斷增加,救援人員也是一直在搶救傷員。很多藝人也在關注臺灣花蓮地震的災情。另外林志玲、張惠妹、蕭敬騰、郭採潔也是做出了實際行動,都各捐款200萬新臺幣,這也是用於救助地震中的災民。
  • 臺灣寫真:青年、遊客、買主 花蓮偏鄉在召喚
    原標題:臺灣寫真:青年、遊客、買主 花蓮偏鄉在召喚  中新社花蓮4月3日電 題:青年、遊客、買主 花蓮偏鄉在召喚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清明時節,雨後的花蓮瑞穗鄉一處民宿旁,檳榔樹筆直挺立,三角梅香氣四溢;屋簷下,七、八歲光景的小女孩蕩起鞦韆;庭院裡,主人家楊淑惠為遊客導覽。
  • 臺灣戰機維護保固從臺幣102億增至159億】中央...
    臺灣戰機維護保固從臺幣102億增至159億】中央社報導,臺灣審查空軍2022年度預算,為確保後勤保固能持續,臺灣空軍負責人黃志偉在今天(11月19日)表示,將戰機維護與修護預算從臺幣102億元提升至臺幣159億元,使戰機壽命期限更好管理。
  • 讓人難忘、美麗的臺灣花蓮「民宿」
    臺灣旅遊新特色之「民宿」大放異彩民國80年原臺灣省政府原住民行政局在其部落產業發展計劃中自定規則,進行輔導原住民利用空屋與當地特有環境經營民宿,增加原住民收入。因民宿主人多半是在地人,藉此進而藉勢推動當地的觀光旅遊產業,同年間農委會大舉鼓吹「傳統農業」轉型「觀光農業」,進一步刺激了民宿發展,成為臺灣一個新興的鄉村旅遊經濟產業。讓人難忘、美麗的臺灣花蓮「民宿」2019年4月初,有幸到祖國的寶島臺灣一遊。
  • 協助花蓮災區企業重建 臺灣經濟部門推出復甦計劃
    華夏經緯網2月1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花蓮強震造成當地房傾倒,鄰近的工業區也受影響,花蓮工業主要以石材加工為主,強震過後廠商損失慘重,臺灣當局「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會協助業者儘速復原重建據報導,為加速協助花蓮地區受災產業走出災情困境,儘速復原重建,經濟部門與「工業局」走訪花蓮美侖及光華2個工業區,探訪十多家石材業者,經濟部門將提出「0206花蓮震災災後產業復甦行動計劃」,預計向花東基金爭取經費
  • 臺灣,我的親子自由行,(二)花蓮,篇
    到達花蓮的下午,稍作休息後,司機的車就等在民宿的樓下,下午的行程全由經驗豐富的司機安排。花蓮縣位於東部海岸的狹長地帶,東邊瀕臨浩瀚的太平洋,西部是聳列的中央山脈。花蓮夾在高山與大海之間,縣境東西寬僅27~43公裡,南北卻長達142公裡,為臺灣僅次於臺東的第二"長"縣。
  • 臺灣情書第三封:花蓮情書!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花蓮縣位於臺灣的東部,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然而人口卻只有四十幾萬,真的是地廣人稀,然而這裡的自然景觀卻美不勝收,每一處美景都讓你眷眷不舍。推薦指數:★★★★今天行程:七星潭清水斷崖太魯閣公園(砂卡礑步道、燕子口、長春祠)交通:1.臺北車站花蓮車站,臺鐵,440臺幣;2.花蓮市內部分
  • 【臺灣花蓮-臺東-墾丁】臺灣東部和南部旅行全攻略
    風景有時在他鄉·臺灣冬季(二零一零年十月和十一月)我是和一起在臺灣交換的大陸同學,
  • 臺灣花蓮8小時地震20餘次,上海自駕遊客親歷:震感強烈
    臺灣花蓮8小時地震20餘次,上海自駕遊客親歷:震感強烈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2016-04-28 20:45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