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rvanqi
自古以來,我們國家就是一個超級的農業大國,在建國初期,國家根據我過得自身情況,分成了農村和城鎮兩個戶籍,也將農村與城鎮的戶口,以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來區分,而在計劃經濟的時期,農民也要按照比例上繳一定的公糧,才能種地。以前我國的糧食產量其實並不高,許多農民在上交公糧以後,就沒有多少糧食了,所以過去我國的農村戶口的農民日子過得也是很艱苦的,而且有什麼好處都是城鎮戶口的優先保障,所以在90年代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大一股「農轉非」的熱潮,很多人都想進到城市裡。農村人拼了命也要往城裡跑,甚至大部分農民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通過「農轉非」成為一名城裡人。
而且就算是如今的社會,農村和城鎮戶口的區別也是蠻大的,不少人遷戶口也都是為了以後的生活或者是為了下一代上學的問題,在2018年農村土地確權後,將全面取消農業戶口,力圖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讓農村人和城裡人享受一樣的待遇,能讓農民在教育、醫療、保險等方面得到改善。
目前農村人如果重新領取戶口本的話,就能看到上面統一變成了「居民」,而不是過去的「農業」。而近些年裡,國家也在大力提倡農村人將戶口遷到城市裡,這樣的話享受到的福利也會更多。不過很多人則是抱著牴觸心理,並不想將戶口遷到城裡去,即便告知農民戶口的性質相同也不行。農業戶口取消,能和城裡人享受同等待遇嗎?讓許多農民非常的擔憂。真的能和城鎮居民享受同樣的福利,公平對待嗎?
1、醫保問題
首先的就是是醫保福利待遇的問題,雖然短期內不可能完全與城鎮保險持平,但提高待遇標準是肯定的。目前城鄉居民醫療基本保險各地正在陸續並軌,未來全國居民有望享受平等的身份和待遇。
2、低保問題
一般農民如果落戶城鎮戶口,沒有地可種,一時不適應無法生活該怎麼辦?
凡戶口登記在社區居委會,而且未承包農村土地的居民,其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低於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均可享受城市低保。
3、公租房問題
在未來全面取消農業戶口之後,外來的務工人員將納入公租房保障體系,與城市居民可以享受一樣待遇。
4、以前得到的補貼還能繼續拿嗎?
其實此次戶籍制度改革不是「農改非」,而是全面取消農民的農業戶口身份,將農民和城鎮居民統一改稱居民,消除身份區隔和歧視,進而逐步實現居民社會管理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所以,對於農民來說,補貼依舊不會變,而是讓農民多了一個選擇。
5、種的土地是否會被收回?
這個問題其實大家不需要擔心,在進城後,農民依舊可享受宅基地和耕地的使用權,等到二輪承包期限結束後,耕地才會被回收,房屋倒塌後宅基地才會被收回。
其實農民真正想要的,其實是縮小「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距、「老市民」和「新市民」的差距;就算是農民作為外來人口去城裡打拼,政策能給些福利與保障。而目前的戶籍改革,其實只是戶口的稱呼有所變化,其他的都沒有大改變,大家是否想要遷到城市裡,還要看自己的實際需求!統一身份僅僅是個標誌,戶籍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在於各項配套政策的跟進與落實,即消除依附在戶口性質上的如醫療、就業、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差別待遇,真正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