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著,其實已經死去。
我們看似生活了很久,其實可能僅僅是活了一天,將這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進行著。
萬事萬物終有歸屬,有的人終其一生奔著終點前進,但終究沒有成功。
老子曰:「曲則全」《易經》中「曲成萬物而不遺」鬼谷子《本經·轉圓》中「轉圓而求其和」
當事情沒有進展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轉變固有的思維方式。
下面的七種思維方式,能幫助我們更加清晰的認知世界,終身受益!
1.寶藏就在眼底
大多數人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很重要,是不容易被發現的。
然而事實上,最有價值的寶藏就在眼底。最有價值的想法可能來自大家都習以為常,但沒有意識到的事情上。
有時候禿頭想的方案,可能解決辦法就在眼下某個不經意的小細節中。
2.無底洞的信息垃圾
網際網路的發達,社交媒體讓我們對一些信息自動屏蔽。
社會使我們生活在「信息繭房」中,接收到的都是基於自身興趣的內容。
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停止思考,不斷去判斷信息的價值性,並積極吸收各方面的知識。
3.烏合之眾的隱患
大家接收的信息,需要去自行判斷真假。
因為人處於群體的時候,很可能會因為群體的觀點,去對自己的真實觀點撒謊。
私下裡,自己觀點是A,面對群體時,自己的觀點就可能是和群體一樣的B。
4.機會成本
有舍才有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得到一樣東西時,相應的會失去一樣東西。
當你覺得失去一樣東西時,恭喜你,你將會獲得一樣東西。
當你明確花時間去做一件事情時,相應的就隱含了你要選擇不去做另一件事情。
5.掌握好度是好的
物極必反,掌握好事情的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好比有一定的壓力能夠激勵自己,但是超過臨界值,會明顯感覺吃不消。
在心理學中被稱作「超限效應」。我們需要及時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並學會察言觀色,避免他人因為自己陷入到超限效應中。
6.重複效應
當一個新的觀念,不斷重複在公眾面前,久而久之,大家對這個觀念的認可度會很高。
進一步講,長時間重複一件事情,那麼這件事情就有可能變成現實。
基於這個理念,我們可以在每天照鏡子的時候,告訴自己是最棒的。
7.沒有意見就是最大的意見
古時的猶太法律,如果每個人都認定嫌疑犯有罪,那麼這個嫌疑犯就會被認為無罪。
這一現象在開會的時候,容易出現,就是身為管理者的你,詢問大家意見的時候,這個時候不要沾沾自喜,反而需要注意。
有時候沒有意見就是最大的意見,很容易導致做出錯誤的決定。
打破固有觀念,去認知新的思維方式,會開啟一扇新的世界大門。
私信回復「管理」,乾貨滿滿 收穫多多,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