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公務員考試行測試卷中的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目的文段都很長,尤其是副省級的試卷中還增加了篇章閱讀,每篇更是達到了1300多字。
大量文字必然要求同學們提升閱讀的速度。在這裡,小燃現在分享幾個快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善於抓重點
既然題目長、文字多,那我們在閱讀文段時,就不能一字不漏的閱讀,而是要選擇重要內容閱讀。究竟哪些內容比較重要呢?通常情況下,文段的開頭和結尾,或是轉折關係的後半句,還有表示結果、對策的一些總結性話語,都是需要同學們重點閱讀的。
例
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歷史的文化信息被大量地記載於歷史經典文獻中。除了經典文獻,還有各種各樣的歷史文物,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被代代相傳地保存下來。傳統村落就是這樣一個歷史文化載體,相對於經典文獻和文物,它所承載的有關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信息更具鮮活性,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的「實證」。它比文字、文物更能真實地反映中華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生產生活方式、道德倫理觀念以及民族習俗風情。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傳統村落。(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46題)文段的閱讀重點應放在「因此」引導的結論句上,強調傳統村落的重視和保護,正確選項也為該句的同義替換。
略讀不可少
在言語理解的文段中,有些內容是不需要面面俱到都仔細閱讀的,比如:文段中出現的正反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論證和例子部分略讀就好(細節題除外),重點要放在論點上;還有文段開頭的背景鋪墊、以及文段中的調查顯示/報告結果顯示等內容,也都屬於可以略讀的部分。
例
雖然中國的救災能力在經歷過多次大型自然災害後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防災教育依然落後。中國扶貧基金會2015年對中國公眾的防災意識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4.3%的城市居民表示關注災害應對的相關知識,這一數據在農村僅為11%。此外,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基本的防災準備,超過半數的農村居民從未參加過任何防災培訓。形同虛設的防災教育無法提高民眾的自救能力,等到災難發生後才開始組織學習,逝去的生命已經無法挽回。(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51題)調查結果顯示的數據部分內容都是對前面「防災教育依然落後」的解釋說明,可以略讀。
適當做標記
在言語理解的篇章閱讀中,文段多、文字多、考點也多,同學們在閱讀時僅靠記憶是遠遠不夠的。圖圖老師建議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拿起筆把各段的關鍵詞和中心句標記出來,這樣也便於同學們快速抓住文章梗概和重點,方便解題。
找準重點,適當略讀,巧註標記,可以幫助同學們提高閱讀速度,同學們一定要牢牢記住,爭取考場上快速解題,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