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對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先進教育集體代表進行表彰。
儋州融媒全媒體記者 黎有科 攝
編者按:9月,是收穫的季節,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市召開表彰大會,對一批教育扶貧專幹、教壇新秀、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十佳校長(園長)、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基層黨組織、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進行表彰。為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本報特刊發獲得「十佳校長(園長)」和「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的校長(園長)和集體的先進事跡,敬請關注。
南大附中市一中
學校始建於1948年秋,原名瓊西中學。新中國成立後,瓊西中學易名為儋縣第二初級中學。1957年,設立那大縣,學校改名為那大中學。1958年底,那大縣並歸儋縣,校名改稱儋縣那大中學。2007年9月10日,那大中學更名為儋州市第一中學。2010年2月與長沙市明德中學合作辦學,2016年9月與南開大學附屬中學合作辦學。
該校紮實推進黨建工作,提高政治站位,積極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重要會議、重要文件精神,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按「五個標準化」建設黨支部,加強黨員管理,積極整改落實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認真落實《2020年儋州市基層黨建重點工作》任務,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積極營造學校風清氣正、永爭先鋒的教育教學氛圍。
南開大學附屬中學與儋州市一中合作辦學4年來,南開大學附屬中學派出的團隊盡心盡職,合作辦學後,依託南開大學附屬中學的教育資源,學校通過文化融合、優化管理、密切交流等,促進了學校又好又快發展,在學校管理、師資建設、辦學特色、引領輻射等方面,都取得明顯成效。學校中考、高考成績都有大幅度提升,中考成績連續4年穩居全省前列,高考本科上線率連續4年大幅度增長。
近年來,該校榮獲多項榮譽,分別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海南省文明禮儀示範學校」「海南省科技教育示範學校」「海南省中小學美育示範學校」「海南省文明學校」「國家海洋意識教育基地」等。
下一步,該校將結合實際,繼續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科學發展」的辦學思想,辦出一所符合儋州實際、具有儋州特色學校,把學校打造成海南乃至全國一流的學校。
市第六中學
市第六中學始終堅持奉行「發展學校、幸福教師、成就學生」的辦學理念,以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立足於提高教師素質和學生素質,著眼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努力創建一流辦學水平的初級中學。2020年中考,該校取得新突破,填補了學校720分以上學生的空白。
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該校合理運用「四個結合」,即: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民主與集中相結合、表揚先進與鞭策後進相結合、精確量化與模糊量化相結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陳玉彥校長上任後,廣泛徵求教師意見,修訂了多項制度方案,使該校各項工作高效運轉。教學管理、後勤管理井井有條,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務實,講民主、講政治,不斷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此外,該校黨支部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行為規範教育,把教師隊伍的建設作為工作的重點來抓,開展「兩學一做」主題教育活動,組織教師學習有關職業道德相關文件,提高教師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增強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使該校師德師風健康發展。
目前,該校已先後獲得儋州市首批「督導評估合格單位」「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海南省教育系統校務公開先進單位」「海南省現代技術試驗合格學校」「海南省試驗教學優秀學校」「海南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應用優秀學校」「儋州市規範化學校」「儋州市教育系統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儋州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2019年海南省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榮譽。
下一步,市第六中學將繼續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定信念、同心同德,開拓進取,銳意創新,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打造一個儋州市一流的品牌中學而努力。
市思源實驗學校
市思源實驗學校立足「人人精彩」辦學目標,以思源向善、言愛明志為校訓,以自理、自立、自信、自強為校風。初心使命是讓貧困家庭和偏遠生態區的孩子公平享有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公正。「人人精彩」就是要讓每一個孩子都綻放出生命的美麗,讓每一個孩子找到幸福的感覺。
為了滿足學生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發揮個性特長的成長需求,該校構建了豐富的課程圖譜,形成「361課程體系」,即提供學業精彩課程、德行精彩課程、個性精彩課程三類課程,從道德素養、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身心素養、勞動素養這六個維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每個孩子成為最精彩的自己。
思源學校的辦學初衷是為了解決弱勢群體子女上學難、上好學更難問題,由於特殊的辦學性質,校園裡生活著一些貧困家庭子女、孤兒和事實孤兒、單親子女等特殊家庭孩子,隔代撫育、親子分離、親朋寄養、寄居福利院等現象較為普遍。為了讓他們同在藍天下、共做思源人,滿足他們享受精彩生活的權利和補償教育的需求,該校建立了完善的關注和幫助特殊需求學生群體的關愛體系,開展了以「孤兒康復示範項目」為代表的各項工作。
課堂有多精彩,學生就有多精彩。隨著有效教學實驗和高效課堂構建的深入推進,該校學生的學業水平不斷提高。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少先隊優秀集體」「海南省優秀五四團委」「海南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海南省文明校園」等光榮稱號。
下一步,該校將繼續以「人人精彩」為辦學目標,深化學校課程建設,培育精彩靚麗的學校品牌,同時利用和引進優質的數字教學資源,培養一批信息化教學創新隊伍,將智慧課堂建設和「精彩課程」構建相契合,整校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打造智慧型的「精彩」校園。
那大第一小學
那大第一小學是一所創建於1915年的百年名校,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近幾年來,在現任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緊緊把握住時代所饋贈的機遇,乘勢而上,敢於打破應試教育的藩籬,從頂層設計開始,始終秉持「享受陽光教育,奠基精彩人生」辦學理念,以「和雅教育」統領學校發展全局,積極踐行「明道 尚和 知禮 崇雅」校訓精神,高舉素質教育的大旗,讓每個孩子都有健全的人格,突出的特長,全力辦好當地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學校提出的「和雅教育」辦學理念,學校領導班子緊緊圍繞「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育人目標,立德樹人,把德育作為學校育人工程的中心工作來抓。在那大一小,針對青少年心理及生理特徵,學校在踐行「和雅教育」過程中,首先把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作為整個學校德育工作的切入點,從提升學生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做起,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石蘊玉而生輝,水含珠則川媚。」歷經數代人的苦心耕耘,今天的那大一小已經蛻變成當地的明星學校,其綜合辦學實力和教學水平在全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學校「和雅教育」品牌特色凸顯,發展成果得到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和家長的高度評價及廣泛好評。學校先後榮獲省精神文明建設單位、省德育先進單位、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省課改先進單位、省少先隊示範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省網絡教育先進單位、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學校、省新課程有效實驗研究先進學校、省級規範學校、省級西洋棋學校、省級優秀文化傳承學校、省級足球示範學校、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全國紅旗少先大隊等數十項省市及國家級殊榮。
光村鎮中心學校
光村鎮中心學校始建於1918年,以辦「人民滿意學校」為宗旨,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中心,以提高課堂效率為核心,以學校管理為重點,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在學校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學校始終把德育放在第一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設立自主教育監督崗,人人參與,輪流監督,向不良行為告別。學校要求學生從小事抓起,找準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上不良的行為,爭做文明學生。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學校領導班子深入各教研組參與教研活動,以集體備課、重、難點突破方法、學法研究等方面為主,開展教研活動,並舉行了「推門聽課」活動,效果較好。為提高教師教育理論及寫作水平,學校還要求每位老師每學期都撰寫2篇論文,學期末交到教導處存檔,並審核獎勵,有效提高了教師寫作的積極性,在該校教師參加的儋州市教育研究培訓院舉行的關於2020年度基礎教育實踐與研究論文評比活動中,該校榮獲一等獎6個,二等獎15個,三等獎16個。為拓展學生素養,打造學校品牌,在該校教導處的組織下開設了足球、西洋棋、書法、美術等多個興趣班。為確保興趣班正常有效開展,學校要求每個興趣班的輔導老師都要做好計劃,每次活動都要嚴格按計劃進行,並做到按時到崗,不早退。學校還舉行了三到五年級的經典朗誦比賽,英語配音比賽,並選派五(1)班羊慶菲同學參加今年市小學組英語配音賽並獲一等獎,學校光榮地被評為「儋州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儋州市文明校園」,還通過審核驗收穫得了2020年海南省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市第一幼兒園
市第一幼兒園(原儋州市幼兒園)創辦於1957年,是市政府主辦,市教育局主管的第一所公立幼兒園。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幫助下,在歷屆領導及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斷發展,社會聲譽越來越好,並取得了全新成績。
目前,該園已是儋州市幼教事業文明建設的一個窗口,為我市幼教事業的發展起著輻射的作用。
該園所章程、制度健全,幹部教工切實按章辦事,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嚴格執行教育法律法規,校務公開、收費公示、教代會制度執行好,重視發揮群團組織的監督作用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
園所歷來將教師隊伍建設一直放在工作的首位來抓,始終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和較高素質,一直秉承著「請進來,走出去」的學習理念,先後邀請到了留美歸來的蔡偉忠博士、海南省教培院的吳海虹等學前教育專家到園所指導培訓。同時,經常組織教師外出學習,交流經驗,彌補不足。園所還定期組織全體教師學習黨的各項教育方針政策、教育法律法規條例、業務知識、國內外先進幼教管理經驗等。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積極採用多種手段引導幼兒參與集體教學活動,並細緻地觀察每一位幼兒的表現和發展變化,兼顧幼兒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適時改進教學方式方法,調整教學內容和程序,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快樂地成長。在幼兒評價中主要從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修養、語言認知能力四個方面進行,使整個幼兒群體均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進而達到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儋州融媒全媒體記者符武月 丁子芹 整理 編輯符靈基 符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