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學的學生都喜歡看些什麼書?最愛看書的學生來自什麼學院?這些問題一直都是一個謎。以前高校圖書館管理全靠人工,數據統計不便利;引入智能化後,數據統計不再困難。
我帶著好奇心看了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和山東大學圖書館發布的2020年大數據統計,竟然發現一些有趣的事兒,在此分享給大家。
5所大學個人圖書借閱量第一名的數據都挺震撼的。天津大學的榜首居然一年借閱了517本書,這是一個何其誇張的數字!一年才365天,借閱300多本書的同學,我尚可理解,但是這位同學能看517本書是如何做到的?
假如365天全年無休進行閱讀,這位同學每天需要看1.42本書。一般來說,一本書少則幾十頁,多則幾百頁。平日裡,大學生除了吃喝拉撒睡,還要上課和考試,這些都需要佔用時間。那這位同學是如何完成這樣驚人的閱讀量的呢?我還是無法想像這位同學的閱讀能力該是怎樣「出神入化」的水平。
除去震驚,看到這些閱讀數據,我個人還是挺慚愧的。自己一年的閱讀量跟他們相比,竟然相差了一個數位。看來,2021年,我也應該給自己定一個閱讀小目標了。
文學院的同學果然是最愛看書的人群,這個跟民間猜想一樣。文學嘛,就是多看「文學」嘛,就跟電影學院要多看電影一樣。哲學院和歷史學院則緊跟其後。總體來說,文科學生是圖書借閱的主力軍。
哲學院的學生需要多吸收哲學大師的精神光華,是會涉獵許多國內外哲學大師的著作,閱讀量自然居高不下。那歷史系的同學讀起史書來,會不會像看歷史小說?
這倒令我想起高中歷史老師曾經說過,他上大學的時候,作為歷史系的學生可以去圖書館看歷史禁書。他每天的愛好就是去館藏室了解歷史真相,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或許喜歡在圖書館的歷史系學生也是去打開世界之門的吧。
從圖上來看,5所高校借閱量前十的榜單裡哲學和小說佔據絕大部分。《毛澤東選集》同時出現在天津大學、山東大學和南開大學的榜單裡;《平凡的世界》作為一部經典小說,也榮登山東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圖書館借閱量TOP10。中國人民大學的同學喜愛哲學,天津大學的同學愛小說,南開大學的同學則是科幻小說的愛好者。
但我萬萬沒想到《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竟然如此受歡迎。大一的時候,朋友就送給我這套書。但因我不喜歡看年代感太強的小說,就沒拆封。放到今天都沒看一直束之高閣,算算已經近10年了。好吧,今天就拆開看看吧。
以山東大學為例,借閱量前三的學院是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和儒家高等研究學院,但學生在館時間最長的學院卻是法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和臨床醫學院。這說明借書的人不一定在圖書館,在圖書館的人不一定在閱讀。
現代的高校圖書館除了借書和查閱的功能,還是一個超豪華配置的免費自習室:常年恆溫的空調,24小時不打烊的WIFI,不花錢的飲用水,乾淨明亮的環境以及門口一直在崗的保安和監視系統保障安全。
為了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部分高校圖書館24小時不打烊,全年365天無休。還提供手機預約,在線選座等服務。一些圖書館乾脆開設咖啡廳,提供豪華考研包間,每天只需2元。
如此優厚的條件自然引發「佔座」熱潮。同學們的「花式佔座」攻略完全體現了大學生的聰明才智,這個部分可以單獨開一篇文章來介紹。
圖書館閱讀的功能開始弱化,自習室的功能逐年上升。東南大學圖書館對2010年——2015年學生在館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每年考試月1月和6月圖書館座位的佔用率最高,其他月份則相對比較低。
有同學表示圖書館自律的氛圍能提升學習效率,所以喜愛到圖書館學習。當然,除此之外,圖書館的功能變化跟現代年輕人「快餐化」的閱讀方式,視頻信息接收模式以及無紙化學習方式的普及存在因果關係。
圖書館功能的轉移並不是什麼壞事,這是與用戶習慣改變相契合的轉變,也是圖書館順應時代潮流做出的自我改革和勇於突破。
圖書館是一個兼具「開放」和「包容」的地方,閱讀也需要「開放」和「包容」。只要堅持閱讀,不論是看紙質的書還是電子版的書,是在圖書館刊還是躺在被窩看,都無關緊要。
往期精彩:
即日起,你可以在「雙一流」大學繼續追逐武俠夢了。
醫學生畢業後都是行走的「段子手」,醫者仁心下包裹著德雲社的魂
教育部發布「全國各類專業最強高校排行」,你家高校第幾?
【免費領取】福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