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級校友陳錕:兄妹三人的清華「系緣」

2021-02-28 清華校友總會訂閱號

陳錕、陳美蘭、陳美莉兄妹三人合影(2019年,天津)

人們常將非刻意的際遇美稱為「緣分」。我們兄妹三人曾先後就讀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可謂與該系「有緣」了。風華正茂時在這裡奠定學業和做人基礎,受益匪淺、感懷難忘。現朝花夕拾摘取一些回憶、感悟,雖都是些雜談瑣記,但多少也呈現出這數十年間的一些風貌。學校裡類似的手足同校、異代同校並不乏見,都有各自的機緣、景況,蘊含不少趣聞軼事, 這些閒聞花絮,就似在典雅的華服上施些綴片,雖小但可添些熠光的情趣。

我高中畢業於楊振寧、鄧稼先曾就讀的崇德中學,1955年考入清華時,是按電機系錄取的,但已註明「電訊專業」。入學不久,在階梯教室召開了無線電系「建系」大會,那時全部師生員工也就剛剛坐滿階梯教室,會開得簡單、莊重,又氣氛融融。宣布和講話後,師生還表演了樂器、雙簧等小節目。系主任是孟昭英教授,他歸國前曾任美一電子所長,研發了 「最小」電子管,手執管子的照片曾刊於IEEE雜誌封面。此外,還有常迵教授和馬世雄副教授。「只有兩個半教授」的狀況,讓我們有些訝異,同學間也時有議及。黨支部書記兼系秘書是李傳信講師(後來曾任校黨委書記)。當時系辦公和實驗室與電機系同在電機館,電機館是老建築,礙於前面兩排臨建平房,所以「深藏不露」。此時雖已有系的名分,但與電機系「姻緣」猶在,共稱「電無系」。不久抽調多班學生去組建工程物理專業,重組後又改稱「無物系」。開運動會時,代表隊戴此標記出場,曾引起不少議論,或為笑談。再後,才得以獨立成為「無線電工程系」。

一年級設班主任,由年輕的工程製圖周柳貞老師擔任。記得第一次活動在剛開學,由她帶去頤和園度中秋之夜。月光下的湖畔廊邊,同學們圍坐一起輪流做自我介紹。對於初離家門的少男少女們,感覺是那樣的溫馨,一下便拉近了彼此的情感。如此美好的開端,或已為畢業時獲獎 「先進集體班」撒播了種子。 

當時學蘇施行五分制,教務規定,若期末各科都是五分,只一門四分,可開學時重考一次,以爭取「全五」的成績記錄。我也曾「珍惜良機」,參加外語口試再考過關。不久校園裡運動迭起,學蘇也漸淡而趨消聲,此規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此事雖小卻印象猶在,幾年後得「畢業生優良獎狀」,或許也與此有關吧。

我們是無線電系學制由五年改為六年的首屆學生。在五年級時,班裡抽調少數同學提前畢業,後來才知道他們有幸成為我國「兩彈一星」早期開拓者。當時按五年制畢業的還有兩名越南留學生,年長的據傳是越共黨員。他學習有些吃力,筆記使用老式越文,年輕些的已採用拼音,偶爾也插寫幾個中文。他們的畢業(課程)設計安排在系實驗室,不同於我們去校外的 廠、所,估計是「內外有別」吧。二人回國後不久,即傳聞在河內大學,已分別擔任無線電系主任和專業教研室教授了。 

學制的延長,使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參加「真刀真槍」的畢業設計,也參與更多的教研室活動。當時正在增設幾門新課,參考書全是外文,開課方式是採取教師各備一段,輪流講述,共同研討,這對迅速開拓新學科確實是有效佳途。 

最後一年,曾與專業老師同聽蘇聯專家講課,翻譯由班裡趙國湘同學擔任,此前她已調到教研室工作。雖每次課前她都閱過專家的文稿,經過答疑,但講時的隨機變化也會有,她還是很好地承擔了下來。專家課程的主題和內容對我們來說很新,我們也很感興趣,但講述時卻非常簡略,多為概念,效率也不高。

讓我們難以忘卻的一件憾事,是班裡兩名同學被劃為「右派」。運動後期,他們被調離我系,告別了喜愛的專業,離開了班級。而有幸的是畢業時,學校並未將他們的「材料」入檔,不過他們自己並不知曉,身心影響持續多年,直至改革開放。多年來,班裡一直視他們為成員,返校聚會情感如初。

畢業分配,我到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當時還在北京),首要任務是給中國科學院電子所陳芳允教授當助教。由於當時與西方隔絕,人們對這些有留美背景的大專家有一種莫名的神秘,我曾問他國外經歷的最大收穫,他回答說只需三個字表達:「見過了」,我未曾料及如此言簡意賅。陳先生學識淵博,平易簡樸,他家裡的寫字檯是用「一頭沉」前加折條拼接的,使我深刻印象。 

科大實施「所繫結合」,由所裡知名專家授課,有課來,課後回,答疑、輔導等由系裡教師承擔。當時科大已施行「重基礎,少專業」的方針,更多學時用於數學、物理及外語。後在80年代李政道辦的留美博士班選拔中已顯示其優勢。陳先生的「無線電基礎」是專業唯一的全年課,其要點涵蓋了清華的接收、發送、天線等專業內容。此外開有一室主任陳宗騭(早期清華校友)的「電子系統」,四室餘英林、半導體所等專家的專業課,接續安排我為助教。這對剛畢業的我是很大的壓力,但也只有勉力而為。經過此段磨練,使專業基礎和業務能力提高不少,對後來的工作拓展幫助不小。

隨著高能物理所的成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籌備,我有機會參加了「計 算中心」的創建,負責其中的CPU主機。「中心」的規模和運算能力,在當時的科學院是最大的。在全室人員的團結奮鬥下,硬、軟體均如期完成任務。為此,我們曾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支持了國家最大的科研工程,也為所裡爭得了榮譽。1983年依中美協議,我參加了科學院赴美「數據處理中心」的考察。三個多月在費米、SLAK、BNL等實驗中心的參觀、交流,對我國今後相關領域的發展很有啟發和幫助。後來我又參加過在義大利的大探測器籌建。

提到出國我便想到常迵老師對我的幫助。20世紀70年代末的出國氛圍,還似乍暖還寒的早春天氣,準備推薦信是件鮮有的「大事」,大都想找位名氣大的人來寫。那時自己畢業已近20年,常老不僅桃李頗多,且年事已高、經歷坎坷,是否願管此等「閒事」,讓我頗為忐忑。因此,我專門邀了教研室的茅於海老師陪往。剛進常老家門,他的和藹親切隨即緩釋了我的緊張,帶去的草擬信稿,雖已經過諮詢,但評介如何、可否參考依然很是懸疑。他對內容、文字以及格式都做了些修改,最後調侃地說,這推薦信的關鍵作用,可能就在這最後兩行,即推薦人的背景:MIT碩士和哈佛博士。我來前對此況並不知曉,也算是非常有運氣吧。最後,他還多籤了兩份囑我備用。

數年後,在科學院主辦,美國模式識別學會主席擔綱主講的暑期研討會上,我與常老相遇並短暫交談。因為他是會議的主持人,所以我未多打擾。參與此會才知,他對信息科學進展一直保持關注、研究,如此高齡仍在學科前沿,真是令人欽佩不已。此後再未謀面,也不知道他何時仙去,頗多遺憾。 

我的大妹陳美蘭,高中畢業於名校北京市女一中。她在1957年也考入我系就讀,分配在電真空專業。進校時已經開始 了「反右」、「大躍進」、教學改革等一系列運動,社會動蕩無所忌憚地撼動著象牙之塔。雖然運動頻頻,糧食短缺,但圖書館學子佔座之風依然,熄燈後走廊繼續做作業也大有人在。蔣南翔校長在清華學子中一直有很高威望,大家最稱道他作報告的言簡意邃,幾無套話。在政治、經濟艱難背景下,60年代由他主導建起了相當規模和檔次的無線電系館——東主樓,令人耳目一新,實驗條件、研究環境顯著改善,極大地鼓勵和促進了系的發展。

大妹這屆畢業動員是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做的,1963年她被分配到國防科委電子所。這裡課題以軍工為主,以我系管八為開端,每年都有師弟、師妹接力般地參加,不長時間後多項成果已近世界水平。大妹或負責課題,或專業配合,數十年如一日踏實勤懇,不計名利,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參與的課題曾多次獲「科技進步獎」 和其他獎項。 

小妹陳美莉與大妹畢業於同一女中,在中學即有「才女」之稱,也是學生舞蹈隊長。她於大妹畢業時考入我系,姐姐的鋪蓋換個房間,便安排了住宿。她分配在半導體專業,真是機緣巧合,這樣我們三人竟體現了完美的「專業配套」。因為在很長時期裡,系裡的專業是按無線電技術、電真空和半導體三大類分設的。 

從入學到「文革」開始,小妹這屆學生在校大約只讀了兩年多。小妹畢業時已是「文革」後期,畢業生大多分配在邊遠地區或基層。她體質較弱,經工宣隊家訪,受照顧去了西安區辦小廠。報到時,才知清華同時來此的還有位同系男生王建光,相似的命運和共同的憧憬,使他們後來結為生活伴侶。在那裡,他們從基建幹起,在資金短缺、缺乏經驗情況下,自選自研產品,在不長的時間裡,硬是撐起一個效益不錯的電子儀器廠。歷經磨練,他們成熟了,在奮鬥中也不斷地認識自我。

改革開放的大潮,也湧動著他們的心,他們雙雙報考了研究生。王建光由中國科學院電子所錄取(同屆考入中科院的還有南仁東),但為了夫妻兩人能夠在一地生活,他放棄了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與小妹一起共同參加到另一項重要工程。他們在這裡發揮了才幹,開闊了眼界,也獲得走向世界的機遇。經由包括丁肇中教授在內的多位專家推薦,二人先後取得赴美獎學金,在密執安大學攻讀博士。畢業後,他們在大學從事科研,不久取得高級職稱。王建光在橡樹嶺實驗室工作時,由於成績突出,晉升為「傑出研究員」。他曾經受邀赴日、韓等多國講學,出版了專著,都已贈清華、科學院等圖書館。小妹由於在參加的美、日科研合作中的貢獻, 與團隊成員分享了「基礎物理突破獎」,並受到了嘉獎。

多年後大妹之子被保送清華,但保送專業不是心儀的無線電系,他便放棄保送參加了統考。結果不負執意人,最終他如願進入了我系圖像處理專業。畢業後取得獎學金赴美讀博,所選專業仍與信息處理有關。

時光荏苒,至今尚記得剛入校時,荒蕪東區橫穿的棄軌。今天,這裡已是恢弘一片的院系樓群,醒目地聳立在繁花綠茵中。無線電系更是由當年的小系,成為院系中的「大戶」,或許已是「首戶」了。 

期待無線電系明天更美好!

注:原文收錄在《無線電系建系50周年紀念文集》。2020年2月20日作者修改後,文章刊載於《清華校友通訊》2020年春季號(復81期)。

《清華校友通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辦刊方向,以傳播清華文化、弘揚清華精神為宗旨,講好清華故事,講好校友故事。《清華校友通訊》被讚譽為「清華人的精神家園」,所刊文章大多為校友親撰,是一本值得閱讀和收藏的校友刊物。歡迎各界校友積極訂閱、賜稿,以及提出建設性意見。

《清華校友通訊》訂閱辦法

【訂閱價格】中國:內地80元/年、200元/3年,港澳臺160港幣/年;國外:40美元/年

【線上訂閱】「清華人」小程序認證校友可通過【校友服務—期刊訂閱】線上訂閱(特別推薦

【郵局匯款】收款人:清華校友總會,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大學(100084)

【現場訂閱】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大學同方部,發行電話:010-62782238

 

【2020-83期】

      

相關焦點

  • 清華化工系校友給新生上黨課
    清華化工系校友給新生上黨課  【新聞中心訊 通訊員 靖宇 王曉琦 攝影 黃雲龍】9月12日晚,由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黨委研究生工作組主辦,系研團總支、研一博碩黨支部承辦的「創先爭優」主題系列活動之「投身時代浪潮,爭做優秀化工人」座談會在第三教學樓召開。
  • 清華熱能系舉辦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校友論壇
    清華熱能系舉辦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校友論壇  【新聞中心訊】11月30日下午,熱能工程系系館報告廳內爆發出陣陣笑聲和掌聲,由清華大學熱能系團委主辦、熱能系研團協辦的「泱泱半甲子,湛湛清華路——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校友論壇」在此舉行。
  • 清華電子系校友在多個領域斬獲殊榮 | 校友要聞速遞
    近日,清華電子系多位校友在其領域獲獎(就職),現將其整理如下,與校友們分享。2019年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全體大會於當地時間11月23-24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清華電子系校友、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龔克正式就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任期兩年。這是該組織成立50年以來首次由中國科學家任主席。
  • 2020清華MBA校友導師項目 (AMP) 啟動會舉行
    2020年11月18日晚,2020清華MBA校友導師項目(AMP)啟動會在清華經管學院舜德樓401教室舉行。55名MBA校友導師來到現場,參與儀式啟動。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徐心教授,院長辦公室主任、校友發展中心主任、學院校友會秘書長雲濤老師(MBA2001級),MBA教育中心主任馬嘉老師出席啟動會。
  • 清華土木工程系慶祝建系80周年
    清華土木工程系慶祝建系80周年    【新聞中心訊 記者 王玉傑 攝影 郭海軍】4月30日,在慶祝建校95周年之際,清華土木工程系也迎來了八十華誕。全國各地的校友們齊聚清華園,共同參加在主樓後廳舉行的土木工程系建系80周年慶祝大會。
  • 化工系1956級校友舉行座談會慶祝入學60周年
    化工系1956級校友舉行座談會慶祝入學60周年  清華新聞網4月25日電(學生通訊員 陳 馨)4月24日上午,化工系1956級校友入學60周年座談會在工物館舉行。時任系黨委書記的滕藤先生以及化工系1956級20餘位校友歡聚一堂,共同回憶那段永世難忘的歲月。
  • 4位清華校友獲得2019年斯隆研究獎
    4位清華校友獲得2019年斯隆研究獎清華新聞網2月25日電(通訊員 田陽)2月19日,艾爾弗·斯隆基金會(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 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獎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獎名單,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57所高等院校的126位研究人員榜上有名,其中有4位清華校友:2007級物理系碩士校友、中佛羅裡達大學助理教授馮小峰獲得化學獎;2004級計算機系校友、杜克大學助理教授的鬲融獲計算機科學獎;2002級物理系校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助理教授周鑫獲數學獎;
  • 清華校友總會AI大數據專委會2020年度理事會召開
    1985級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校友,安龍基金合伙人趙春林在《醫療領域的創業和投資》的演講中,分享了自己在醫療領域的創業投資歷程及經驗。2000級電子工程系校友,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科學中國人2016年度傑出青年科學家馬騁在《數位化光子影像系統》演講中,介紹了數位化光子影像系統的成像原理與應用。
  • 日本清華校友會汽車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專題論壇在東京召開
    北京時間3月3日下午,日本清華校友會汽車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專題論壇在日本東京召開,近百位來自日本及兩岸各地清華校友和中日汽車業界精英參加了本次論壇。自此,全球汽車領域的清華校友在日本將有更加堅實、更加密切的溝通交流平臺。中國駐日大使館科技參贊阮湘平專程趕到現場,對日本清華汽車行業校友會的成立表示祝賀。
  • 清華大學化工系舉辦高分子專業60周年校友論壇
    清華大學化工系舉辦高分子專業60周年校友論壇清華新聞網9月20日電(通訊員 唐黎明)9月16日上午,化工系在主樓報告廳舉辦了清華大學高分子專業60周年校友論壇。來自海內外的歷屆高分子專業校友以及化工系師生300餘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高分子專業六十華誕。
  • 清華化學系慶祝建系90周年
    清華化學系慶祝建系90周年  清華新聞網4月23日電(記者 程曦 華山)4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化學系建系90周年慶祝大會在蒙民偉音樂廳舉行。記者 張 宇 攝  邱勇向化學系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清華化學系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邱勇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為清華105周年發來的校慶賀信,並強調說,總書記在賀信中高度肯定了清華百餘年來的辦學成就、辦學特色和形成的清華精神和清華文化,同時也為學校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 清華各院系創業風雲英雄榜,哪院最強?
    註:4月來臨,清華迎來104年校慶。據悉第一屆創業嘉年華將於校慶期間(4月25、26日)舉辦,一大批清華年輕創業者的項目將登上展臺,清華創業開山先輩們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下面的文章整理了部分清華傑出創業校友,清華各院系創業風雲英雄榜,哪院最強?
  • 清華創業英雄榜:哪個院系最強?
    4月來臨,清華迎來104年校慶。據悉第一屆創業嘉年華將於校慶期間(4月25、26日)舉辦,一大批清華年輕創業者的項目將登上展臺,清華創業開山先輩們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下面的文章整理了部分清華傑出創業校友,清華各院系創業風雲英雄榜,哪院最強?
  • 清華大學院系校友工作交流會舉行
    清華大學院系校友工作交流會舉行清華新聞網7月7日電 (通訊員 慕曉雪)7月5日下午,2016年清華大學院系校友工作交流會在二教會議室舉行,清華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校友總會副會長史宗愷出席活動並講話。史宗愷講話。
  • 清華土木系1977屆校友畢業四十周年座談會
    亨嘉之會,後會有期清華土木系1977屆校友畢業四十周年座談會----「郝老師,好久不見啦,您今年有八十了?」----「八十一啦。」----「那您的身體可真硬朗!」…… 清華新聞網4月30日電 (通訊員 吳志軒) 4月30日上午,土木系1977屆校友(73級)慶祝母校106周年華誕、紀念畢業40周年紀念會在土木系系館多功能廳舉行。
  • 清華校友、北京大學歐陽頎院士作客清華化工論壇
    清華校友、北京大學歐陽頎院士作客清華化工論壇  清華新聞網5月29日電(通訊員 張 翀)5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化工系1977級校友歐陽頎為「清華化工論壇」作了題為「Biological Network
  • 盤點| 那些美國名校裡的華裔女系主任們:清華南大南航校友上榜!
    TOP前言「TOP大學來了」小編按,2019年7月15日,傳來好消息,清華校友鄭甜教授、紀平分別擔任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系系主任,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院計算機系系主任。那麼美國名校內到底有多少來自於中國的女系主任呢?下面就跟著「TOP大學來了」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東方紅航天生物聯袂清華經管15級北京校友理事會助推企業發展
    5月9日,清華經管EMBA15級北京校友會第五次理事會東方紅航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訪活動成功舉辦,由校友會副會長邱斌牽頭,來自金融、科研領域的30餘名清華校友代表齊聚北京市懷柔區北房鎮經緯工業開發區東方紅航天生物基地。
  • 清華經管MiM項目2020級招生說明會
    誠邀您參加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碩士 (MiM) 項目2020級招生說明會,本次招生說明會將為大家充分解讀最新的推免說明、招生政策及課程信息。>14:30-14:50 職業發展情況介紹 清華經管學院職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顧英傑14:50-15:30 在校生及校友分享15:30-16:00 現場答疑發言嘉賓:
  •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50周年系慶
    嘉賓 09:00 領導致辭 張濤 09:15 校友代表致辭代表講話 孫滔 10:55 隔空對話 邵旭輝、陳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