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不敢相信,女兒的耳朵裡竟然有這麼大的耳屎。」昨天,金華市民汪女士給本報記者發來微信,「活了30多年了,從沒見過這麼大塊的耳屎。」
挖耳屎,這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一件小事了。但是從汪女士發來的照片來看,這兩塊耳屎大得確實有些出奇。
大大兩塊耳屎 堵住了孩子的耳道
昨天,金華市區天氣是先晴後雨,上午趁著陽光晴好,汪女士和女兒在陽臺上曬太陽。
突然,女兒用手指使勁的戳自己的耳朵,表示耳朵很癢。汪女士幫女兒撓了撓癢,突然想到自己小時候母親也經常在曬太陽時為自己掏耳朵,她就好奇地幫女兒檢查了一下耳朵。
結果女兒耳朵裡的情況讓汪女士嚇了一跳:只見兒女的耳道裡,塞著一塊厚厚的耳屎。汪女士找來小電筒和掏耳器認真地做了番檢查,發現兩隻耳朵裡,都有兩塊大大的耳屎,而且體積還不小,已經把耳道堵住了。
「我用掏耳器去嘗試著挖了一下,發現很硬,挖不動,孩子又小比較好動,只好小心翼翼地掏了好一會,結果掏出了兩大塊,把我嚇了一大跳,我從來沒看到過這麼大塊的。」
汪女士說,自己的女兒今年三周歲了,從出生到現在,從來沒有幫她掏過耳朵,也從來沒檢查過耳道裡面的情況,只記得以前孩子經常用手指挖自己的耳朵,還把耳朵挖破了,「現在回想,可能是她太癢了。」
耵聹太大堵塞耳道 建議到醫院處理為妥
昨天,記者上網做了一番搜索,發現和汪女士一樣遭遇的家長還有不少。
在百度裡,不少家長發帖求助,「3歲小孩耳朵有很硬的耳屎要緊嗎」「三歲孩子耳屎硬結挖不出」「3歲小孩第一次掏耳朵掏出巨型耳屎」等等。
「這種耳屎,醫學上叫耵聹,像汪女士碰到的這種情況很多見,以前在醫院的時候,經常有家長抱著孩子來處理。」曾在市區一家醫院耳鼻咽喉科工作的護士長胡女士介紹說。
人體的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它的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就是耳屎,也叫耵聹。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
其實,耵聹也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時,很多人藉助咀嚼、張口等運動,耵聹多自行排出。但是,也有的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即稱耵聹栓塞。
「汪女士的女兒之前曾經自己用小手指把耳朵挖破,加上孩子之前洗澡遊泳等會出現外耳道積水,促使局部表皮軟化,促使耵聹的形成。」胡女士說,事實上汪女士這樣自行處理的方式還是有風險的,「因為她掏耳朵時發現耵聹很硬,掏不出,也就是說耳朵裡的情況究竟怎麼樣並不明確,容易把小兒的外耳道皮膚挖破,甚至挖破鼓膜,影響聽力,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強行去掏,而是到醫院處理。」
在此提醒廣大家長,如果孩子的耳屎不多,一般不需要處理,也可用棉籤在外耳道入口處輕輕清理一下即可;如果耳屎過多,或者已經結塊堵住了耳道,就需要藉助相關溶液促使其軟化,因此建議前往醫院處理。